閱讀屋>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1

  今天看了《朗讀者》第二期,本期主題是陪伴,經常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我更喜歡董卿在節目開頭對陪伴的解讀的那段!

  她說:“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個很平常得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快節奏的社會讓我們失去了最美好的東西,那就是時間。我們有多少的人外出務工,別說陪伴自己的父母,就是自己的小孩,哪怕只有幾個月也被留在老家,成了留守兒童當中的一員!但這是我們想做的麼?我想應該不是。誰都想孝敬自己父母,照顧年幼的孩子。誰都願意把這樣美好的東西給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只是有時候生活逼迫你不得不丟了部分東西。所以人們每次說到陪伴,不管是電影還是公益,總讓很多人潸然淚下!

  慶幸的是主持人董卿及時剎車,並沒有像其他節目一樣努力在煽情上做文章,而是讓我們在感動之餘理解陪伴意義,感恩那個可以把這最美好的東西給我們的人。

  本期講述了好多種陪伴

  第一位鄭淵潔感恩父親的陪伴,我感動在鄭淵潔被學校開除,他父親的那句話“沒關係,孩子,我在家教你”,在舊社會以讀書為重的年代,父親說出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是我,我可能選擇暴打一頓,做不到他那樣心平氣和。感謝有這樣一位父親的陪伴,才成就了鄭淵潔,成就了中國作家國際版權創意金獎第一人。才有了《童話大王》半月刊!

  第二位楊乃斌,儘管比起我們他還是話語不清,但對於一個從8個月開始就失去聽力的人,能達到這種水平,他的媽媽得花了多少時間陪伴。一兩年的堅持不算什麼,但能堅持16年陪著兒子上學,只為她能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那是需要多少的勇氣和愛才能支撐16年的時間。運用楊乃斌說的一句話“他們說你就是一個奇蹟,那我說奇蹟的名字叫母親”!

  第三位蔣雯麗,我感動於她對小五的一視同仁,雖然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但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即使碰到艾滋病患者還是會心生芥蒂。作為公眾明星,她能把小五帶回家,跟自己兒子同吃同睡,我欽佩於她博愛的陪伴。至少之於我,我可能做不到那麼放心!也許我缺少博愛,也或者我把明星想的過於高高在上了!

  從節目一開始,董卿就說最令她感動的是楊乃斌,也許是因為開頭就知道了楊乃斌的感人之處,觀看節目下來最令我感動的反而是第四位,林兆銘。

  從穿著跟神態他更接近我接觸的.人群,確切的說他的狀態太類似不經常上大舞臺的我們,當董卿問他“那你這一個月裡頭都不跟人說話,除了收動物的時候”我明顯看到他臉上肌肉在抽動,彷彿自己的某項缺點突然被發現,顯得緊張不安。趕緊解釋自己喜歡安靜,感覺就跟做錯事的小孩急於找個藉口掩蓋。

  當董卿問他“你有為他們就過眼淚麼,他說“有,也是一直鸚鵡吧,他很會說話的”,帶著濃重的地方口音,用平凡不能再平凡的語言,表述著他對老鸚鵡滿滿懷念與不捨之情,習慣與老鸚鵡講話的他,少了它的陪伴很孤單!最後用低頭撓頭,鼻子抽動,眼睛頻眨的小動作來掩蓋自己傷心的心情!看到這裡我不禁感動的直流淚。我想我只是感動於他的玻璃心吧。人與自然和平相處是副很美麗的畫面,我心生嚮往!

  第五位喬榛,我感動於她老婆那顆堅強的心,在面對幾次丈夫瀕臨死亡時的鎮定,看到坐在舞臺邊的女士,可以看出她真是個無微不至的人,老人很少可以給人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她做到了!我自認我做不到她那樣,對老公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些精神都值得我們小輩學習。

  最後以董卿的結語為結尾,很好的一段文“聲音啊,雖然是用來聽得,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變得有分量,壓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就如同陪伴,雖然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情,一旦擁有了責任,便讓這一生都變得無怨無悔”!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2

  陪伴是一生的守候;陪伴是孤獨寂寞最終的結局也是不可缺少的情懷。它可以讓友情更加凝聚,可以讓親情更加深厚,也可以讓師生情更加難以忘懷!

  這個故事講的是:楊乃斌因發燒而導致雙耳失聰,但他的媽媽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和他一起上同一所正常人的學校,每天陪讀,整整陪了16年,直到考入大學。

  這是母愛的陪伴。雖然楊乃斌是一個病人,但我們沒有資格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他,因為他只是一個病人,而不是一個罪人,所以我們不應該去歧視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有他的媽媽來做他的耳朵,會一直陪伴他。陪伴是一個人即將絕望時看到的一線生機;陪伴是你孤獨是一起陪伴你走向曙光的(一艘)小船;陪伴如一隻小鳥引你離開太陽落山的地方;陪伴是一束陽光,它會讓昏暗的心房變得更加明亮。

  這讓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媽媽。媽媽在很熱的補課班陪我學習但從沒喊過“熱”在冬天也沒喊過一聲“冷”,每天陪我複習功課,陪我到晚上十幾點鐘,但仍堅持陪我學習,這讓我很感動。因此我也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這是陪伴的力量,陪伴是愛的訴說是情的蜜語。(此語甚佳)每當我看見媽媽給我抄筆記的身影,與我寒窗苦讀的皺紋時專注的眼神,當我臨睡的時候,媽媽還在幫我研究不會的習題,準備明天給我講的更細,直到深夜,媽媽才熄了燈……

  陪伴可以讓你的生活充滿激情,可以讓你心中的青春燃燒起來,無論是父母之間的陪伴,還是老師之間的陪伴,愛都永遠包圍著我們,陪伴著我們,因為有愛的陪伴,才會讓世間充滿溫暖。

  陪伴是親情的開始,友情極致,生命的奉獻!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3

  如果說遇見是生命中最奇妙的緣分,那麼陪伴就是生命中最溫情的摯愛。

  如約而至,我又走進了今晚的《朗讀者》,傾聽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所擁有的相同的陪伴。今晚《朗讀者》的主題是陪伴,看完了心裡卻久久難以平靜。

  陪伴,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很多類。今晚的陪伴,豐富、飽滿、深情、純粹、溫馨,每一段都閃閃發光打動人心。父親鄭洪昇陪伴鄭淵潔一路寫作,母親陶豔波陪伴兒子楊乃斌求學十六年,蔣雯麗作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銘五年時間獨自陪伴受傷野生動物,妻子唐國妹陪伴丈夫喬榛共抗惡魔。每一段經歷,每一個故事,每一種陪伴,都彰顯著人性的光輝,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而我想說的是這位母親的陪伴。

  楊乃斌八個月大的是失去了聽力,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災難。母親陶豔波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絕孩子上聾啞學校,從小學開始就帶著小凳子成為兒子的同桌,陪著兒子上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畢業,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練,終於讓兒子成為有用人才,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細膩、深沉、無私、堅韌。

  這一段陪伴,看得我無法抑制地淚流不止,內心的感動和震撼無以言表。楊乃斌的朗讀《不為什麼》詮釋了母親十六年陪讀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麼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聽了,無聲的世界裡他該是多麼的寂寞。可是,這個孩子又是幸運的,他有那麼一位偉大堅強智慧的媽媽,作為他的耳朵讓他聽到了聲音,讓他學會了正常的表達,過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成長,充滿了坎坎坷坷艱辛磨難;成長,又有多少驚喜和欣慰。十六年來的種種滋味,也只有這對母子心裡知道。

  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是同時擁有了菩薩心腸金剛之身,陶豔波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她會讓多少人肅然起敬慚愧不已呢?

  當媽媽的要不斷學習,真的要不斷地學習、反思,陪著孩子成長需要耐心和細心,也需要智慧和修養。我想,今後的我還得提高自身修養,因為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總想當媽不容易,但要努力當好。現在,我認識到了,僅僅是盡我所能還不夠,而是要竭盡全力。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綻放了,自己的那一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欲陽光風雨。如果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也不要著急,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朗讀者》這檔節目真的很值得看,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也是《朗讀者》最有大的魅力。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但願我們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溫暖的記憶。

  傾聽他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成長中的自修。

  今晚的陪伴,讓我為女兒寫下這段話: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溫暖的力量;陪伴,是最純粹的關愛。

  陪著你,願你慢慢長大!

  願你——我的孩子,慢慢長大!媽媽願意陪著你,陪著你。

【董卿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