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一:

仔細觀看了濰坊《親子共成長》這個節目,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麼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生共鳴。

李鎮西老師說:“學校教育當然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這句話真是說到了我的心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在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之前,他已經接受了六年家庭教育。學校,是他整個受教育過程的第二站,學校老師接受的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塗滿家庭教育印記的“半成品”。可是,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遇到把教育的成功或失敗歸咎到老師身上,更可笑的是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育並不是萬能的,作為教育第二站的學校老師更不是萬能的。對學校寄予厚望的家長們,首先應該把這“厚望”還給自己,因為你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麼成功,你的孩子就會有多麼優秀。在決定孩子成才的因素中,學校教育永遠是第二位的。

現在很多的家長並不是說不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反,許多家長都深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為了孩子似乎什麼都願意付出,所以自然要重視“家庭教育”。只是,現在所謂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突出的表現就是重智力的早期開發,輕人格的早期養成。以前,“沒家教”或“少家教”是罵人的話,而且是罵得很狠的.一句話。而現在,“家教”在很多時候是“家庭教師”的簡稱,而家庭教師不是來給你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而是補習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的。

由重人品到重只是,從“家教”一次含義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家庭教育”觀念可怕的變化。

我很欣賞袁隆平小的時候受到的家庭教育,但這種培養首先不是“智力啟蒙”,而是父母健全人格的影響。少年袁隆平做事顯得笨手笨腳,父母則不斷訓練和調動他的積極性:要他幫忙拿碗,碗卻摔破了,要他拿杯子,杯子調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為他摔壞了東西便停止差使他,反而更頻繁地讓他參與。在我們身邊會遇到很多家長,看孩子做事情慢吞吞時,自己就急不可耐的幫孩子做,當孩子做一件事情時,總擔心孩子做得不夠完美,或者說沒有比自己做得好,就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最後,孩子變得愈來愈懶惰,做事情越來越拖拉。所以說,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父母。

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讓孩子點點滴滴地學會做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二:

光說話不行動,俗稱“光說不做”。

光說不做的父母有多少呢?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孩子拿著一塊糖甜甜地吃著。媽媽說:“來,寶寶,給媽媽吃一口!”孩子把糖舉到媽媽嘴邊,媽媽笑了:“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你自己吃吧。”爸爸也說:“糖給爸爸吃,好不好?”孩子馬上把糖遞給爸爸,爸爸卻把糖還給孩子,也誇孩子乖,懂謙讓。這時,隔壁的小哥哥來了,說:“糖給小哥哥吃吧。”孩子又把糖舉起來。於是,小哥哥真的把糖拿走了。結果呢,孩子“哇”地哭了。這是光教育孩子要謙讓卻又不讓孩子練謙讓的父母。

早上,媽媽要送孩子去上學。媽媽著急地催著:“快一點,媽媽要遲到了!”可孩子總賴在床上不肯起來。媽媽只好拖起孩子幫他穿好衣服,催他快快地洗完臉。上學路上,媽媽終於鬆了一口氣:“寶寶念首兒歌吧,就唸首新學的《小鬧鐘》!”“好。”孩子爽快地念道,“小鬧鐘叫得歡,催我快快把衣穿,刷刷牙,洗洗臉,不用媽媽來照管;催媽媽早上班,不讓媽媽誤時間。”“念得真好!寶寶真能幹!”媽媽高興極了。

這是光讓孩子學知識卻不讓孩子練知識的父母。

爸爸從單位回來後唉聲嘆氣,因為沒有大學本科學歷,這一次職稱評定又名落孫山。唉,都怪當初自己不好好讀書。爸爸抱起孩子說:“寶寶要好好學習,長大才會有出息。”孩子點點頭。吃過飯後,媽媽像往常一樣開啟電視機看連續劇。爸爸說:“我去打幾圈麻將!”媽媽說:“又打麻將!”爸爸說:“那有什麼辦法,在家閒著沒事幹什麼?你一天到晚淨看些無聊的電視!”孩子插嘴說:“我也要看動畫片。”爸爸生氣了:“動畫片!又是看動畫片!寶寶應該愛學習,看電視有什麼用?去去,到你自己的房間去看書!”

這是光讓孩子學習而自己卻不學習的父母。

孩子遇到這樣的父母,總會在學校裡向好友抱怨:“我爸媽只會要求我,自己光說不做!”父母這樣教育孩子,只會使孩子在父母的言行中學會“光說不做”。正所謂:“我聽見了,我會忘記;我看見了,我會忘記;我去做了,我才會記得。”孩子只能透過其他途徑(向好友、老師、鄰居)去學習“又說又練”或者“只練不說”。但是,作為孩子最親密的父母卻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時機。

所以,用來謙讓的糖塊因為總是回到自己手裡,孩子並沒有學到謙讓,只學到了“象徵性地讓一讓” ;孩子雖然念會了兒歌,但媽媽並沒有聯絡實際來要求他,所以等於放棄了對他進行日常訓練的好機會;家裡沒有讀書、學習的氛圍,又怎麼能期望孩子熱愛讀書、熱愛學習呢?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三:

一提到自己的孩子,每位父母都各有一套自己的育兒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比較注重對女兒的教育,“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我對她的教育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嚴”。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現在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裡人人都寵得愛不釋手,同時都體會到現在孩子越來越難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用軟的不行,用硬的也不行,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誰都不可忽視,現談談本人的心得體會:

現在很多家長都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要求小孩學這學那。我的主張是:學但不要多,多了會亂,亂了會煩,煩了就會棄;應少而精,而且堅持下去。學習的目的是讓她有一技之長,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珂珂入園後開始學古箏,到今快一年了,練琴的過程雖然也讓珂珂哭了好多回,但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她的狀態還不錯。其實我的初衷是想讓她受一些經典民樂的薰陶,提高她的審美,陶冶她的性情。至於以後,我還未想過會是什麼樣。但有一點,我認為這孩子的意志力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她幾乎是堅持了天天練琴,一般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當然中間少不了我的督促)。她悟性高,記憶好,一個曲子在她那裡能很快掌握,並很好地彈奏出來,從中她感受到了音樂美的魅力。除了古箏,她還選擇了美術啟蒙A1班的學習,這裡有她自己的喜歡。而每當她懈怠的時候,我總會鼓勵她、告誡她:不管學什麼,要學有所成,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苦盡才甘來!我時常跟她念一句口號,那就是:世上無難事,只怕謝藝珂!我鼓勵自己和女兒一起堅持,其實有時候家長的堅持就是孩子的堅持!所幸的是,她堅持了下來並將堅持下去!

平時生活中,我比較留意她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問題我會及時加以疏導,給予糾正,防微杜漸嘛!我常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講給她一些做人的道理,好讓她早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愛整潔,講衛生,做事認真;講文明,懂禮貌,知榮辱,有愛心,重情義,誠實善良,知錯即改等等。習慣一經養成,孩子必將終生受益。

經過一年的幼兒園生活,珂珂現在很懂禮貌,每天珂珂會主動向爸爸、媽媽、老師、小朋友等問好。也很能幹,能幫爸爸、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時,我會叫她幫我拿本書或者其它小東西;有時,也會讓她和我一起掃掃地、擦擦桌子,讓她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有時,還與珂珂做一些互動遊戲,提高她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要把電視當“保姆”。有時,我們也會讓她看一會兒電視,但每次都給她約定好關電視的時間,現在珂珂一到時間會準時關電視,也許她是為了下次還能看電視吧。此外,我決不為孩子護短,也不用暴力“征服”孩子。家長的護短,會導致孩子從此走向歪路,甚至會導致他走向犯罪,因此,我覺得每一位家長都不要小看這一點。

同時,我還認為對小孩的表揚的方式 “實虛”要適度。對孩子的評價應該是公正、準確的。但是,表揚作為教育孩子的一種多功能手段,在具體運用中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即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許有一點“虛”內容。這裡的“虛”主要指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對事實的適度誇張。例如,孩子純粹是因為好玩,揮著掃帚在院中“掃地”。爸爸媽媽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應及時表揚他愛勞動的行為,這種誇張有利無害,因為它既是對孩子正確行為的肯定,又可以讓孩子知道,勞動是一種美德。第二,是對孩子將來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術作業並不好,幼兒園每次作畫,孩子總有自卑感。爸爸媽媽可以這樣說:“你現在還沒掌握方法,以後只要按老師要求認真去畫,肯定會畫得很好!”這種鼓勵儘管超越現實,但對孩子來講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要把握好表揚中“虛實”的程度。因此,在含有虛的內容的表揚中,應該注意三點:一要有利於增進孩子自信心;二要不脫離實際;三要給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