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漢語橋觀後感

漢語橋觀後感

漢語橋觀後感

漢語橋觀後感

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了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正在播放的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今天晚上開啟電視的時候,剛好趕上總決賽開始,暗自慶幸真是趕上好時段了,於是樂滋滋地把它看了個完整。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我也看過這個比賽,當時就喜歡上了它。今天晚上看完激烈的總決,我感覺今年的比賽比去年的比賽還要精彩,除了欣賞它的精彩以外,還生出很多的感慨。

看著臺上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膚色的在華留學生們,或口惹懸河,或字正腔圓,或詼諧幽默,把漢語和中國的文化、歷史、禮儀學習得那麼透徹,能知曉他們艱辛的付出,能看出他們對漢語的熱愛和對了解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渴望。這讓我身為一箇中國人,感到無比自驕傲。但看著選手們精彩的表現和評委席上評委老師們精彩絕倫的點評,也不由地生出相形漸穢的感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曾幾何時拿出過這些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熱情來學習我們自己國家的語言?我們自己對於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禮儀、民俗等等,又知曉到什麼程度?

我還自稱自己是個熱愛文字的人,可是對文字的領悟又有多少呢?甚至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透過這個大賽,才更加知道自己知識的匱乏。

活到老,學到老,中華民族深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怕是自己一輩子都學不完的。

漢語橋觀後感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在這美麗的七月,充滿魅力的漢語又在這裡呼喚著各國的大學生,他們有的是來自歐洲,看著他們純潔的藍眼睛,好似中國的明湖碧水;有的來自充滿熱情的非洲,當他們展露笑容時,我們的心也被溫暖了;還有的來自,大洋洲,美洲和澳洲,他們個個自信滿滿,充滿了活力與朝氣!

“漢語橋”已成為各國大學生學習漢語,瞭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在中國與世界各國青年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在這裡,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學習中國文化,一起體驗中國習俗,一起切磋中文水平。算然他們隨時面臨淘汰但他們依舊成為了好朋友。

每次暑假我都準時收看漢語橋,不僅因為它每次有趣的開頭,更因為看到外國的學生彆扭地講著中文,抓耳撓腮地學著中文,就會感到了自豪,中國文化已成為了世界文化,這讓我怎能不開心呢?

其中我最喜歡看第……期。這次,選手們將挑戰如何製作中國美食,他們來到了湘西鳳凰,迎接他們的是熱情四溢,擁有悠久文化的苗族。比賽分為,紅,黃,藍三組。其中黃隊更是高手如雲,有三個地方賽冠軍。但紅,藍二組也不容小視,到底哪一組奪得最後的勝利呢?

世界十五強選手來到了“最美古鎮”鳳凰,雖然路途遙遠,但是熱情的苗家人民,用自己的方式,熱烈歡迎了選手們,使他們心潮澎湃,自信滿滿!比賽第一天是放鬆心情,他們盡情品嚐著鳳凰美食,看著他們吃得滿嘴是油,不亦樂乎的樣子,我也不禁嘴饞了。吃完了美食,他們坐著小船遊覽了小鎮。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線無數小巷,溝通全城。回龍閣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還有清秀的山水。選手們更讓看得目瞪口呆,吃驚地說不出話來,他們的國家並沒有如此古香古色的小鎮。第二天比賽開始了,選手們分為三組,在兩小時內收集特色食材,學習製作美食。黃隊的任務十分艱鉅,他們要找到“冬至”、“肥而不膩”、“禮品”所代表的食物。這可難不倒黃隊他們問了三家特色店,得到的答案分別是,臘肉、鳳凰血粑鴨、薑糖,正當紅隊猶豫不決時,組員貝嘞泰說:“不如我們問導遊吧!”正巧有一個導遊走過,紅隊不由分說就追了上去,功夫不負有心人,導遊給他們指點了迷津,正確答案是臘肉。臘肉是湖南鳳凰人過節或者招待親戚朋友時候最常用的美食之一。湘西是高寒地區,農村人烤火時間較長,燻臘肉的時間也長,臘肉可以久藏不壞,一直能吃到來年立冬。湘西臘肉其貌不揚,但吃味好,嚼在口裡,滿嘴生津,齒頰留香。蒸熟的臘肉,可以一片片、一絲絲撕著吃。洗淨的肥臘肉,通明透亮,放在陽光下,可照見人影,油而不膩。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圍桌吃團圓飯,一碗臘肉是少不了的'。吃著香噴噴的臘肉,喝著自家釀造的大碗米酒,唱著山歌,其樂融融,企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知道了什麼菜,但是怎麼做呢?黃隊一路問,一個可疑人物也不放過,天道酬勤,路邊的小孩告訴他們,將軍府的臘肉最好吃。紅隊聽了樂開了花,嘴巴也饞了。看著容易,做起來難。黃隊做得順風順水,馬正樺是主廚,看他右手的鍋鏟翻來覆去,遊刃有餘的樣子,我似乎也聞出了,臘肉香味。

“漢語橋“是語水平和中國文化知識及才藝的大型國際性賽事,旨在激發各國青年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增強世界對中國語言和中華文化的理解。中國的文化,已深深感染了世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漢語橋觀後感

像漢語橋的各選手一樣,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靜,畢竟,堅持守候了將近一個月、習慣了在每個星期四晚上19:35準時開啟電視收看的節目,突然要對它說再見,真的有點不捨。

漢語橋是一座橋樑,一邊是中國,一邊是全世界,溝通的是世界各國熱愛和平熱愛中國的年輕人,也拉近了彼此的心。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可愛可敬的。其中有一些選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來自澳大利亞的隆龍,名字很大氣也很有意思,很開朗、很樂觀,即使淘汰了也一直笑著,還上貼吧感謝大家。同樣來自澳大利亞的劉思文和麥翔明,是本屆漢語橋的“橋花”和“橋草”,大家都喜歡YY他們兩個。雖然他們的中文算不上是這一屆最好的,但是他們勇於表現自己的精神為他們帶來許多喝彩,還有同樣樂觀向上陽光的性格,這也許就是澳大利亞特有的風格吧!

本屆漢語橋有位非常特殊的選手,他叫李牧,他是坐著輪椅、拄著柺杖來參賽的,讓人非常敬佩,比賽之前,他騎著摩托環遊中國,腿傷也是在返程途中弄的,可是他沒有因為有傷而放棄比賽,打著石膏、坐著輪椅站在了漢語橋的賽場上,而且中文說的也不錯,私底下肯定花了很大的功夫學習中文。前面幾天他還在部落格裡出了個謎題,我沒想到我的答案得分會最高,更沒想到他答應明年來中國的時候*&*%¥#。如果明年那個時候我放假,那我一定不會錯過的。

郝菲,清秀的比利時女孩兒,很有古典氣質,也是本屆漢語橋的特等獎獲得者。起初我對她沒什麼印象,我關注她是從她扮演白素貞那次開始,,並且覺得她很有得冠軍的潛質。她中文說得不快,但是音很準、沒有外國腔調,而且她非常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會彈古箏,她那句“白素貞就是又白又素又貞”深入人心,決賽她也發揮得非常穩定,得冠軍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法國小哥瀟如風,吧裡有人叫他瀟灑哥,很靦腆很害羞,改變了我以往對法國人性格的看法,讓我知道了原來法國人也有害羞靦腆的一面。他會中國功夫,喜歡李小龍、李連杰、成龍,而且打得不錯。

來自美國的粽子白天穆跟李然,前者中文了得,可惜沒有進入前六;後者很有表演天賦,特別是扮演老太太,那真是惟妙惟肖啊!呵呵!

來自紐西蘭的馬貝殼和匈牙利的魏麗有著一副好嗓子,歌唱得好,中國戲曲也唱得不錯,馬貝殼一臉的可愛和魏麗的“女強人”風範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還有太多太多可愛的選手,包括止步決賽的木山由佳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那種對中國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讓我這個中國人很受感動。他們真的很努力很認真地在學習中文,有的甚至連我都沒想到沒這樣認真努力,為了為中外友誼做貢獻,為了和平,為了更深地瞭解這個陌生卻又讓他們著迷的國度,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感動著並感激著。

都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話在漢語橋比賽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詮釋。在大夥兒都在網上為自己喜歡的選手吵破嘴皮的時候,選手們早已不把比賽結果放在心上了,遭遇淘汰的選手臉上笑容依舊,給進入下一輪的選手加油打氣,晉級的選手也非常努力,不讓淘汰的選手失望。比賽給予了他們一份份珍貴的友情,一份份來自世界各地的友情,這已經超越比賽了。決賽時播放的VCR就講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非常感人,特別是郝菲那句“我真希望我不認識你們,因為今天我們就要離開”,大家彼此都是捨不得的。

再回到比賽本身,很對人對這次湖南衛視承辦的比賽不滿,甚至是罵湖南衛視。這一點我也有點同感,湖南衛視今年好像有點不太重視漢語橋比賽,不僅賽程縮短了很多,連比賽都有些顯得倉促匆忙,而且每場比賽結束,彈出的都是快女的廣告,真是抓住每分每秒不遺餘力的宣傳快女啊!不過,我不否認比賽的精彩,有些人每場比賽過後都罵電視臺,可是罵過之後照樣接著看,對於一個電視節目,能讓你對它充滿憤怒但又情不自禁的想要接著看,它就是成功的。雖然每場比賽都有人說不想看了,但又忍不住去看接下來的比賽,這就證明了湖南衛視辦的這次比賽是成功的!

對於有些網友要求漢語橋迴歸央視的建議,我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想法,畢竟湖南衛視娛樂成分弄得有些過了,有點模糊這個比賽的性質,但是,央視的嚴肅刻板讓人感覺氣氛很凝重,不輕鬆,相信選手們也會感到壓抑而變得更緊張,湖南衛視在這方面比央視強,而且湖南衛視也沒有全盤娛樂,考查中文能力也佔到大部分。但是,對於這種比賽來說,央視有先天的優勢,正式的場面比較適合這種比賽,而湖南衛視在對比賽的宣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並且賦予比賽一種不同的面貌,兩個電視臺的風格相結合是漢語橋最理想的狀態,可是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央視不行,湖南衛視不行,第三方電視臺更不行。所以,我不奢望漢語橋能夠變成我心中理想的漢語橋,只希望以後它能夠有所改進,不論是在哪個電視臺哪個地方辦,只要能讓觀眾看得開心,選手比得開心,這就夠了!

接下來的日子真的有點麻煩了,少了漢語橋,生活好像少了點東西,每週四的晚上又沒事做了。

我希望各位選手能夠繼續努力認真地學習中文,願你們早日實現心中的理想與目標!同時也非常期待明年的第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期待下一屆的精彩與感動!

漢語橋明年見!

漢語橋觀後感

星期日的晚上,我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湖南衛視的《漢語橋》。在我沒看之前,我瞭解了一下:《漢語橋》是一群“歪果仁”來學習中國文化的節目。一開始看的時候,我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他們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文化?”我帶著這個問題看起了“歪果仁”的漢語橋。

前五期是從五湖四海來競選的“歪果仁”,分別來自: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競選中,我最欣賞的是來自美洲組的馮美詩,她表演的是《我送給“漢語橋”的禮物》,其中裡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輕的時候需要工作,老了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要奮鬥。”這句話可以告訴我們:‘老了也要奮鬥,不能不奮鬥。’

競選之後,迎來了竟級的測試,測試的目的是可以檢測他們對中國的知識,又可以看看他們中誰可以竟級。首先測試的是歐洲組,接著是亞洲組,緊接著大洋洲組和美洲組,最後是非洲組。測試完後,竟級的人只有30人,還要對戰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主播團,真令人擔心。

我看了《漢語橋》之後,知道了他們是為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向所有人證明中文不難,中國的文化也不難。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會成功。

我開始沒看之前,我在想:那些“歪果仁”的中文一定比我還差,可我沒有想到,一開始的主持人竟然是外國人,可我聽不出來他是“歪果仁”。從這件事情,我知道了:他們在學習中文的時候,不會放棄。而是會打敗困難,挑戰自己。


【漢語橋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