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

【活動目標】

1.明確標記意思,按照物體的兩個特徵將物體分成2-4類。

2.能根據物體的兩個特徵或聽教師指令進行分類,並用語言表述。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玩具、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小卡片、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貼紙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積木的不同,興趣匯入。

師:小朋友們,這些積木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請一名幼兒找出所有方的黃色的積木。

2.講解新的知識和標誌,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

師:這裡有兩個箱子,箱子上貼著標記。小朋友看看,這兩個標記表示什麼意思?

請幼兒將積木按照兩個特徵分成兩類:方的、黃色的積木,三角的、綠色的積木。

幼兒按標記把積木分到這兩個箱子裡。

3.分組自選材料練習,鞏固二維分類。

(1)教師介紹材料。

師:(展示材料)老師這裡有幾種不同的材料,老師需要大家分成三個小組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分到你們組的材料分類,下面,小朋友們聽好了,老師要求你們將同樣大小同樣顏色的東西分到一起,並和同組的小夥伴說說為什麼這麼分。

(2)幼兒自選材料練習,教師觀察並指導幼兒的分類情況。

(3)引導幼兒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教師引導幼兒用“我把大的紅色的玩具放在一起”“我把小的藍色的玩具放在一起”等進行表述。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透過遊戲和操作活動,感知和正確分辨物體的裡面和外面。

2、能用“××在什麼的裡面(外面)”句型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3、喜歡操作活動並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教具:小房子 木偶人 花生

學具:貓和老鼠的圖片、裡外盒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透過觀察,感知和分辨物體的裡面和外面。

1、透過觀察,學習分辨裡外。出示積木拼接的小房子。老師:你知道房子裡住著誰嗎?

2、進一步感知裡外。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在哪裡做早操?現在現在我們在?

二、操作活動,能按要求把物體放在正確的位置,並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1、情景故事:貓和老鼠。

師:今天木偶人要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還可以操作好玩的學具,學具在哪裡?(學具在袋子裡)想不想來玩一玩,請仔細聽老師的要求。(有禮貌雙手接學具,輕輕說謝謝。開啟學具後把袋子伸展放到身後)

2、教師講故事,幼兒操作故事情景,在老鼠和貓變換位置時面向集體提問。引導幼兒用“××在什麼的裡面(外面)”的話描述自己的操作。

故事:一隻老鼠在盒子裡吃乳酪,小貓在盒子外面拍皮球,小貓聽到盒子裡有“喀嚓喀嚓”吃東西的聲音,是誰在裡面?小貓跳進盒子裡,小老鼠看到貓來來,趕快跑到盒子外面。

3、給聽課的老師講講《貓和老鼠》的故事。

三、拓展遊戲:木偶請客 。分辨三個物體的裡外關係。

1、老師說花生的謎語,猜一猜木偶人帶來的是什麼東西。

2、遊戲:在哪裡?

(1)老師手握花生,請幼兒猜測花生在哪隻手裡。

(2)幼兒互相做遊戲。

3、品嚐花生活動

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吃花生的什麼?花生仁在哪裡

4、花生皮去哪?(花生皮放到到垃圾桶裡。)

四、總結: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和裡外有關,小朋友以後認真觀察,我們與小木偶告別。

活動延伸:

去看看教室外面有什麼。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利用層級分類板將三角形、圓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圖形進行二級次分類。2、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3、在“闖關遊戲”中充分體驗分類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形寶寶,引入主題。“今天除了客人老師,還有誰來到了我們班?是什麼圖形寶寶?圖形寶寶來幹什麼呢?” 二、在闖關遊戲中把圖形二次分類。 1、闖關開始:請觀看唐老鴨設計的路線圖,這個路線圖應該怎麼走?幼兒嘗試操作。2、幼兒操作,看標記把圖形進行第一次分類, 並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3、繼續闖關:(1)小組討論路線圖;(2)請個別幼兒介紹操作方法;(3)幼兒操作,教師巡導;(4)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驗證。三、闖關成功。請幼兒講講在這次闖關遊戲中的感覺?

反思:

興趣能促使幼兒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引領幼兒積極思考.在實踐中,我的體會是: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讓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習數學。

在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二次分類的認識,大班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徵或特性進行分類,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學習層級分類和多角度分類,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點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重點是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

學習內容和幼兒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兒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幼兒熟悉的顏色、形狀入手,容易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整個活動始終注意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形狀分類、顏色分類,還是開闊的練習,都賦予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提供豐富的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幼兒只有透過動手操作、擺弄,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分類概念。在本次分類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操作程式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先複習和觀察比較圖形的顏色、形狀,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以保證其有較充足的操作時間,此時,在巡視的過程啟發幼兒尋找正確答案,接著是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的結果,最後才幫助幼兒整理經驗,形成概念加上游戲情節的操作活動就可以將“就事論事”的擺弄材料變為趣味的手腦並用活動。幼兒多次反覆操作也不感到枯燥無味,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幼兒透過操作、擺弄學具來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在操作過程中,我較注意給幼兒充足的操作時間,使幼兒透過動手、動腦進行積極地探索嘗試,最終達到正確掌握知識的目的.。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透過自己的操作、探索去發現問題。同時我還注意個別差異的存在,有的幼兒能力強,動作快,有的幼兒能力差,動作慢,我耐心等待那些動作慢的幼兒,讓他們完成操作活動。在教學中,我沒有因為時間的原因,以教師的演示法來代替幼兒的操作法,忽略幼兒自己動手實現主動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在本次的分類活動中,我提供給幼兒9個幾何圖形,讓幼兒學習二層分類。這個活動有一定的難度,幼兒在操作時,有的能力強,動作相對快一點,有的能力差,動作就很慢,在教師巡迴指導環節中,我重點關注能力差,動作較慢的幼兒,給他們留了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開動腦筋,進行主動地探索操作活動。

在操作活動中同伴間的討論,互相合作,能開拓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互相合作,同伴間的相互學習,能提高幼兒探索活動的水平。幼兒在操作中出現對操作結果有不同的看法,我沒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讓幼兒交流討論,分享的機會,直至達成一致的意見。透過這些活動加深幼兒對所獲得知識的印象,同時讓幼兒互相學習,互相評價,討論出正確的答案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對二次分類的理解讓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遊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幼兒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我不斷地嘗試、變換多種活動方式,透過輕鬆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更喜歡上數學課。


【幼兒園數學分類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