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內容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內容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內容

導語: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這部著作的法文書名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副標題為“對昆蟲的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

你知道被譽為“昆蟲的史詩”的是哪本書嗎?它叫《昆蟲記》,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裡讀到了這本書,本是無意,卻竟成就了一番美麗的邂逅。讀後,我便被它那“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如藝術家一般地觀察,像詩人一般地感受與表達”所吸引,同時也瞭解到了昆蟲們的各種習性。

“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生命的一粒,它的快樂和痛苦比無限大的物質,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因此我更愛你們。”法布林如是說。《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這本書記錄的是生物界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昆蟲,如:螞蚱、螞蟻、蜜蜂等等,它們在大自然中是如何生活的,如:吃什麼樣的食物,怎樣捕獵食物,如何繁衍後代,如何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等等。

此書,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在我的心目中,螢火蟲是萬般的溫柔體貼,可萬萬沒想到可愛的螢火蟲竟然是一個肉食主義者,而且手段毒辣,獵物竟也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這真是我從不曾瞭解到的事情,一隻如此嬌小的螢火蟲竟然會以比它大好幾倍的蝸牛作為下手物件,並且幾乎無一不漏,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啊。這讓我聯想到一個在動物界、人類界,甚至連昆蟲界都可以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強食”。心驚肉跳的來到了 “荒石園”——昆蟲的樂園、鉅著《昆蟲記》的誕生地,我便又走進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聽蟋蟀在我耳畔鳴唱;觀黃蜂奇特的睡覺姿勢;感螳螂殘忍的婚俗;品小甲蟲為兒女的無私奉獻……

遊盡天下之昆蟲也,美哉!壯哉!戀戀不捨。

“觀察和懷疑” 是我在這本書中的又一大收穫,也是《昆蟲記》要告訴我們的更深層的東西。一切是我們對科學應持有的態度,若沒有觀察,何來懷疑?若沒有懷疑,又怎能攀登科學的高峰?法布林為了探求毛蟲使人癢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在表皮上的這種說法,不惜把自己作為實驗品,他從外面捉回來了幾隻毛蟲,從他們的血液中取下了幾滴血,滴在了一張吸墨紙上,然後再用一根不透水的繃帶將這一小片紙固定在了他的手臂上。深夜,一陣劇烈的疼痛使他從睡夢中驚醒,他既高興又興奮,因為他證明了自己的推論是正確的,他又繼續推測,血液中的毒素是哪裡來的呢?會不會是在尿素中的呢?為此,他又進行了一次實驗,他從毛蟲的糞便中將尿素提煉、濃縮成幾小滴,又像原來一樣滴在吸墨紙上,再用繃帶固定在手臂上20個小時,晚上奇癢難熬,但他很高興,因為他終於用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但是,他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手臂上出現了潰瘍,又癢又疼整晚不能安睡,後來,為了晚上能安睡一會兒,不得不在傷口處敷上了凡士林。第三天,腫痛得更加厲害,並延伸到了一大塊肌肉裡面,用手指輕輕敲一下,就顫動,不久,又有大量的液體像小水滴一樣滲出,瘙癢在不斷增加。五天之內,傷口處的皮已經完全掉了,露出了裡面鮮紅的肌肉,以至於早晚兩次為他換藥的人都噁心得要吐,這一大片的傷口直到四五個月後才完全恢復了正常。“保持好奇的意念,不在意旁人;敢於探索,用科學詮釋真理。”才是我所學到的精華,才是我所獲取的終身受用的東西。

睿智的哲思,人性的思考,徜徉在昆蟲的世界,我久久難以忘懷。從《昆蟲記》中閱讀自然裡那些實實在在、原原本本存在的昆蟲故事,欣賞如詩歌般優美的語言,感悟其對生命的關愛與敬畏,常常讓我沉入法布林為我們營造的科學氛圍裡,享受美妙的昆蟲故事,等待我們的是更未知渺遠的奧秘,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與奇妙,科學無盡的探索之路。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

集昆蟲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

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

我歎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中所描述的昆蟲,大概也不是十隻手指頭所能數得來的,所以我也不能多說,但是有幾種令我震撼許久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

1、螢火蟲―-會發光的甲蟲

有很多的文人都寫了詩文來讚歎螢火蟲不滅的光芒,但是隻有法布林發現了螢火蟲短暫的一生,併為螢火蟲短暫的成年而惋惜。

大概大家都已忘了螢火蟲的模樣,老實說,在看《昆蟲記》之前,我也不大清楚了。

《端午的鴨蛋》裡說,高迪的小孩子們喜歡把螢火蟲放到敲去空頭的鴨蛋裡,上面糊一層薄羅,便可當燈用。可是高迪的孩子們對於螢火蟲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螢火蟲的一生――甚至是卵――都會發光。奇怪的是,螢火蟲的幼蟲期有2、3年之久,成年期卻只有14天。這就意味著螢火蟲在14天內破蛹、尋偶、結合、繁殖,然後終其一生,默默死去。

對於很多自暴自棄的人來說,螢火蟲無疑是勇敢的,因為它們沒有在最後的14天中熄滅自己的光芒,而是依舊忙碌著、快樂著,給自己和別人盡力留下一些勇氣和希望。

那麼,你,《昆蟲記》的讀者,是不是也應該給自己找一個方向,找一種力量,去迎接勝利的雨水呢?

2、蜣螂――辛勤的勞動者

蜣螂,這個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這只是一個學名,說白了,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的學名。

屎殼郎,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汙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麼叫屎殼郎?就是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著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裡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那麼蜣螂會去把廢物堆到那些拖拉機上嗎?答案是不會。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闢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裡發著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儘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現在你還覺得它們是那麼的骯髒和噁心嗎?

如果你依舊這麼認為。那麼,你也許也應該節省下那些鄙視蜣螂的時間,儘快趕上自己漏下的學業,去迎接期末考試吧!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隻昆蟲,這並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為一隻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值得你學。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

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他的《昆蟲記》使我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帶有文學色彩的著作,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當你看見會動的葉子時,是不是很奇怪呢?如果你看見會動的木頭時,會不會吃驚地張大嘴巴呢?其實,那會走的葉子是螳螂,瞧!它正在捕捉食物呢!那會動的木頭其實是被管蟲在木頭下面爬著尋找食物呢!松毛蟲一般都是排著隊走的,而且還有一個“領隊蟲”。如果領隊蟲幹了什麼事,其他的松毛蟲也會跟著“領隊蟲”做。

《昆蟲記》是法布林以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他仔細的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並將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傢俱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傢俱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若不是有為如此頑強的法布林,我們的世界也就永遠讀不到一部《昆蟲記》了。說我們幸運,還有更深的道理。法布林之所以頑強,是因為他有著某種精神。如果他放棄了,喪失了自己那種精神,這世界同樣不會出現一部《昆蟲記》。

《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林超人的觀察力,如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相:“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我看到了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當然,這也離不開法布林的辛勤努力,他憑著勇於探索的精神,因對知識的渴求,日日夜夜的鑽研昆蟲,他的精神也應值得我們學習。

法布林曾經提出一個問題:“只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為何吃苦的問題,他已經用自己的九十二個春秋做出了回答:迎著“偏見”,伴著“貧窮”,不怕“犧牲”,“冒犯”和“忘卻”,這一切,就是為了那個“真”字。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領略到的是法布林“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1000字內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