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元曲四大家是誰,他們的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誰,他們的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誰,他們的代表作?

導語: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元曲四大家與元曲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的作者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元曲四大悲劇是: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還有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元曲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還有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四大南戲是:荊、劉、拜、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庭》(不是關漢卿寫的)和《殺狗記》。

關漢卿:

關漢卿(生卒年不詳),元代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縣)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種,現存16種,另有五種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家聖人”,西方稱之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為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

鄭光祖:

鄭光祖(生卒年不詳),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平事蹟不詳。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後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

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後三種被質疑並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馬致遠: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 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 代表作品:《天淨沙·秋思》、《漢宮秋》、《東籬樂府》

相關評價:

我國戲曲藝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孕育過程,到宋金時期漸趨成熟,元代雜劇興盛,成為我國戲曲史上的黃金時代。當時有姓名記載的雜劇作家就有八十餘人,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雜劇創作成就,因此後人稱他們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的說法,最早提到的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他只提及四人的姓名 ,還沒有“四大家”的命名 。到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才正式出現四大家的說法:“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對這四位元代戲曲作家的評價和排列順序,也因人因時有不同的提法。如元代鍾嗣成在《錄鬼簿》中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家之首,賈仲名也稱關漢卿是“馳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但是明初的朱權《太和正音譜》卻推戴馬致遠,把關漢卿列為“可上可下之才”。現在一般認為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的說法比較公允:“元代曲家,自明朝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是誰,他們的代表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