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 農業局扶貧工作彙報

農業局扶貧工作彙報

農業局扶貧工作彙報

農業局扶貧工作彙報一:

農業局緊緊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這個大局,以轉變思想觀念、解決致富“路子”和理順工作關係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農業部門的優勢,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積極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資金扶貧。一是將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油菜種植補貼等惠農政策資金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讓農民群眾真正享受到惠農政策帶來的實惠。五年中共發放各類政策補貼資金7500多萬元。二是將農村沼氣建設、退耕還林、低產田改造等專案建設資金向扶貧重點村傾斜,並充分發揮資金的聚焦效應,把專案做成、做好、做大,五年來共向扶貧重點村投入專案資金400多萬元。三是將救災資金向扶貧重點村傾斜,近五年我局投入扶貧資金及物資200多萬元,幫助重點村開展好生產自救工作。

2、產業扶貧。結合農業部門實際,創新產業扶貧方式,以推進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高效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突破口,促進貧困戶的增收。一是推進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近年來,我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2萬畝,參與的貧困戶達100餘戶,促進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了各類生產要素的整合,以此來提高經濟效益。二是發展高效農業。一方面圍繞“葛、油茶、生豬、紅楓”四大主導產業,發展規模種養,帶動扶貧村農戶致富。另一方面結合扶貧村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如鄉葡萄,鄉楊梅、水蜜桃,鄉村麒麟瓜等都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三是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們將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一環,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橋樑紐帶作用,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229家,帶動農戶3600戶,其中貧困農戶210戶,專業合作社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3、科技扶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結合農業部門自身優勢,採取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方式,將致富經送到農戶手中,幫助叩開致富大門。一是實施“陽光工程”培訓。大力幫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爭取就業一人,脫貧一戶。2010年培訓農民1100人,其中貧困農民235人,今年計劃培訓1200人。二是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結合農時季節,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到各扶貧村授課,講授種養科技知識,贈送科技書籍,努力提高貧困戶種養技能和致富能力。

二、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對扶貧村的扶貧資金投入,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水平。

二是在扶貧政策和專案方面適當向我縣傾斜,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農業局扶貧工作彙報二:

根據市紀委關於認真貫徹落實全區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總結暨扶貧領域執紀問責工作相關要求,結合我局實際,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職責

1、大力指導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各縣市區充分利用貧困地區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種質資源,結合當地種植習慣和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實施以“品種品質品牌”為核心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10+3”提升行動,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種養業及林業。特色種植業以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品牌建立的“三品”提升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覆蓋面廣、易種、易管、易收、能加工的產業,重點發展特色水果、蔬菜、桑蠶、茶葉、中藥材等經濟效益好,見效快,在貧困地區有一定基礎條件的產業。結合富硒資源,加快推進富硒農產品種植和開發。

2、指導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2018年基本完成我市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貧困戶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發展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農戶”訂單幫扶模式,將重點產業與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對接,形成產業規模和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業對人,人對產業,形成覆蓋,共同發展。透過訂單幫扶模式,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促進生產、加工、銷售市場線條形成,拉動產業扶貧的發展力度和市場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扶貧工作任務

1.制訂特色種養業扶貧實施方案。我們圍繞2016年脫貧摘帽的目標任務和中央、自治區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摘帽的考評要求,積極指導各縣市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制訂了《脫貧攻堅特色種養業培育實施方案》,從扶持政策、培育特色產業和帶動貧困戶的經營主體等方面,引導、指導和激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

2.指導縣市區發展脫貧主導產業。我市推薦的主導產業主要有百香果、茶葉、中藥材、桑蠶、蔬菜、生豬、家禽、肉牛、稻田養殖、油茶、肉桂、良種杉木等。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初步選擇了特色主導產業。


【農業局扶貧工作彙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