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寫秋天的詩句加賞析

寫秋天的詩句加賞析

寫秋天的詩句加賞析200字

在描寫秋天的詩詞中,有借景抒情的;有透過景物的描寫描繪出一幅秋景圖的等等。下面讓我們一起透過以下寫秋天的詩句加賞析200字來學習。

原文

《西塍廢圃》

吟蛩鳴蜩引興長,玉簪花落野塘香。

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

賞析

這是一首新穎別緻的抒情小詩。肅殺悲涼的秋色,悽清哀怨的蟋蟀和鳴蟬聲,不知引發了多少詩人心中的惆悵。岳飛的“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柳永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等,使多少人聞之而潸然淚下。但是,周密卻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發出許多興致。潔白如玉的玉簪花,雖沒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火紅的色彩,卻有郁馥的縷縷幽香,即使花落野塘,卻沒有“紅消香斷有誰憐”的喟嘆,而給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閒情逸致。因而,詩人筆鋒陡轉,畫出了一幅《荷塘夕照圖》的寫意畫:夕陽照在像傘一樣的荷葉上,魚兒在荷葉的保護下,自由自在地遊著,其間蘊含著多少詩情畫意。所以詩人忍不住要發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的讚歎,並勸一勸園主,千萬不要把秋荷的枯葉折掉,從而破壞了這一和諧寧靜的幽境。雖然以“傘”喻荷並非周密首創,《楚辭》中早有“荷蓋”遮雨之喻,但“遮陽傘”之喻,“算是小小翻新”,錢鍾書先生言之有理。

原文

《念奴嬌》

斷虹霽雨,淨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賞析

此詞寫於作者於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詞中以豪健的筆力,展示出作者面對人生磨難時曠達、倔強、偉岸的襟懷,表達了榮辱不縈於懷、浮沉不繫於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著豪邁樂觀的情緒。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後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說“秋空淨”,而曰“淨秋空”,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雲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並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脫不羈的詞人,正帶著一群愉快的年輕人,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峰。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瘐亮武昌時,於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遊賞,瘐亮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老子,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

作者說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後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迴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於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此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著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他的詩詞創作中。

原文

《酬劉柴桑》

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新葵鬱北牖,嘉穟養南疇。

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賞析

這首詩的意象結構為:窮居忘時,暗示生命的孤寂落寞,落葉知時,引發對生命飛逝的感受;憂落葉之悴,隱喻生命的秋天,樂新葵、嘉穗之榮,反襯生命之榮盛不再回復;四時週轉執行與來歲未知,展示了時間永恆與生命朝不保夕的對立;今日閉門窮居與良日攜童遠遊,構成情感的起伏與節奏,給生命的尾聲塗上了明亮、樂觀的色彩。時間意象中暗喻著生命的變化,生命意象中包含著時間的.運動。忘時與知時,憂落葉之悴與樂葵穗之榮,四時運周與來歲未知,窮居與遠遊,這四組由時間與生命衍生出的矛盾對立的因素,生髮、擴充套件、建構了整首詩歌的意象系統。這兩兩區別與矛盾的二項對立結構,創化出極豐富含蓄、悠遠不盡的情思與意趣。誠如明代黃文煥所言:“曰‘時忘四運’,又曰‘已知秋’,曰‘多落葉’,又亟曰‘新葵鬱’,‘嘉穗養’,曰‘慨然’,又亟曰‘為樂’,忘者自忘,知者已知,緒忽飛來也;悴者自悴,榮者自榮,物各殊性也。仰觀天時,俯察物美,知苦趣乃益添樂趣”(《陶詩析義》卷2)。情緒的宛轉之變與物的榮悴之態,不能忘世的感慨之憂與對生命的達觀之樂,交織成多層次的意義之網。

原文

《秋詞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賞析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宏圖。這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原文

《秋日·其二》

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賞析

《秋日》共有三首,這是第二首。秦觀是揚州高郵人。揚州在長江之北,由這裡流經高郵至淮安的一段運河——邗溝(又名邗江),給自然風光增色。秦觀別號邗溝居士即因此而起。邗溝在宋代屬淮東路。這是秦觀描寫家鄉秋景的,他選取船上和家中情景分別進行藝術概活,於是邗溝一帶的水鄉風光和亭園雅趣,都生動、細膩地從紙面浮現出來。

這首詩描寫家庭生活中的閒適情趣。一二句寫碾茶瀹(煮)茗、課兒讀書兩件家庭瑣事。月團(茶餅)新碾,花瓷為杯,茶美而器精,說明詩人很通茶道。飲罷呼兒課誦楚詞,更見教子有方,他同那些把酒色財氣作為生活必需的腐敗官僚,是大為異趣的。

三四句則突出了靜觀萬物的逸趣閒情。小軒風定,樹梢處於暫時靜止的狀態,連一片枯葉也不見掉落。這給了青蟲以好機會,它們相對吐絲,十分自在。青蟲是細小生物,吐絲是輕微動作,但詩人卻能仔細進行觀察,這體現了他對昆蟲世界的濃厚興趣、對人世紛擾的淡泊情懷。詩人迷醉在青蟲吐絲的小天地中,彷彿回到了兒童時代,忘掉了榮辱得失。這種情趣,是眼中唯見財與勢的俗人所無法理解的。這樣,詩人的超逸情懷,無形中便從詩中透露出來。方回說秦觀“古詩多學三謝,而流麗之中有淡泊”,並舉了此詩,而這也屬於有“三謝餘味”之作。

詩中描寫詩人的閒逸雅趣,品茶課兒,已經夠雅了。而遺忘世事,在風停樹靜之時觀賞小蟲對吐秋絲,更見出詩人胸襟的恬淡。小蟲吐絲的細節,不僅給人以動中有靜的印象,詩人體物入微的生活樂趣,也無形中表現了出來。

這首詩從微觀處下筆,寫的是瑣細的生活題材,雖看不出什麼社會意義,卻以觀察細緻入微見稱,語言也“清新嫵麗”(王安石評秦觀詩語)。


【寫秋天的詩句加賞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