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文章

中秋節文章

中秋節文章(精選10篇)

  中秋節是學生們喜愛的假期,在假期中老師們會給學生們安排各種作業。其中與中秋相關的作文是學生們常常會接觸到的作業,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文章,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文章 篇1

  “姐姐,要供月亮了!”弟弟銀鈴般的聲音響在耳畔。我抬頭望著宛如銀盤的圓月,低頭咬了一口圓圓的月餅,邊吃邊看著有說有笑的一家人,心裡充滿了歡喜。可一想到八月十四晚上的事,心中難免又平添了一抹愁緒……

  學校規定,八月十四下午第二節課後,我們就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共度中秋。鈴聲一響,我便飛奔出教室,騎著單車飛速回到了上學時住的老房子,一進門就看見了媽媽、二姨、姨姐很多親人都來看望姥姥,那場面好不熱鬧!我和大家一一打過招呼後走進了房間。剛放下書包,電話就響了起來。我接起電話一聽,原來是舅舅打來的,於是我把電話遞給了表姐。姥姥見我接電話,忙走過來急切地問:“你舅舅打來的電話?”姥姥眼裡充滿了我肯定回答的期望,可我卻總覺得這眼底還有一絲猶豫。“恩,是的”我點點頭說。姥姥聽後看了看錶姐手中的話筒,遲疑了一下之後低下頭走了出去。姥姥不是期盼了好久想讓舅舅給打電話嗎?滿屋子的親人圍著姥姥對她噓寒問暖,姥姥不應該高興嗎?明天就是來來唸叨已久的中秋節了,姥姥為什麼會顯出猶豫呢?

  “媽,讓奶奶去咱家過十五吧!”表姐略帶央求地說。之後有一段時間表姐對著電話沉默不言,可臉色卻逐漸變得有些氣惱,直接對著話筒生氣地說:“算了,現在和您說也白說,回去再說吧!”聽了表姐的話,我好像明白了姥姥那有些奇怪的表情和動作了。姥姥其實很想接舅舅的電話,並告訴舅舅她也很希望能和兒子、孫子一起過中秋,可又怕這麼一說,舅媽會不樂意,從而給舅舅難堪。於是就猶豫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看著姥姥陪著家人在客廳有說有笑聊著天,可眼睛卻時不時看向門口,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覺得姥姥太孤獨了。

  過了一會兒,舅舅和表弟一塊兒來了,姥姥一看見孫子,臉上洋溢的滿是笑容。表弟看著眼前這麼多人,迫不及待地說:“奶奶,去我家過十五吧!”姥姥聽後,臉上閃過一瞬的猶豫,說:“奶奶看吧!”姥姥說完,轉身走進了我的房間,臉上寫滿了糾結與掙扎,坐在床邊,嘴裡小聲地念叨著:“該去呢?還是不該去?不去兒子最多就是個擔心、掛念,我也最多是見不了孫子,可要是去了,兒子得一邊工作一邊做和事佬,多累呢!哎,我看還是別去了,孫子今天不是已見了嗎?”姥姥嘟囔著把目光移向窗外。客廳的親人們看到夜色將近,都準備回家了,舅舅也要回了,於是走了進來,對著姥姥問道:“媽,我們回城一塊兒過十五吧!”姥姥看了舅舅一眼,把自己剛剛艱難做出的決定告訴了舅舅:“媽不去了,你媳婦看見我了不高興,我就在這離得她遠遠的,這樣就不會給你添麻煩了!”聽了姥姥的話,舅舅什麼也沒說,略顯頹萎地走了出去。

  姥姥真的太無私了,總是為別人著想,可為什麼舅媽就不喜歡甚至很討厭姥姥呢?我實在搞不明白。姥姥也好像放下一個包袱似得輕鬆了不少,只是臉上略顯悲傷。可姥姥仍然面帶笑容地送走了我們,站在視窗一直面帶笑容地看著我們。等媽媽把車再次開到視窗前時,我看到姥姥露著笑容的臉上添了兩道冰冷的淚痕……

  “姐姐,想……什麼呢?”妹妹走過來用她稚嫩且不怎麼連貫的聲音喚醒了沉思中的我。我抱起妹妹,抬頭再次望了望空中那藏在烏雲下的大銀盤,心想:不知道地上還有多少像姥姥這樣不能和家人團圓,只能用兩行清淚來面對圓月的老人。真希望此刻,大地上所有的親人都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樣團團圓圓,共度中秋佳節。想罷,回頭一看,妹妹已在我懷中睡著了……

  中秋節文章 篇2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中秋節總是被稱為“八月十五”。曾祖母是這樣叫的,祖母也是這樣叫的,到後來,就連生活在城裡的父親、母親也是這樣叫的。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八月十五”就比“中秋節”親切的多。雖然,它們指的是同一天,同一個節日,可我總是覺得“中秋節”是屬於所有人的,而“八月十五”是真真屬於我們自己的。

  過去的莊稼人不會說什麼是中秋節,也不會問“八月十五”為什麼要放假,倒不是他們不懂傳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在農村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表達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們小時候根本不會聽到有人說放中秋節假或是國慶節假,老師說放假也只是說放“農忙假”。是的,在過去的農村,農人一年四季有著幹不完的活,尤其是到秋季,地裡的玉米熟了,樹上的蘋果紅了,田裡的小麥該播種了。

  農活是繁重的,可“八月十五”必須是得過的,白天自然是忙碌的,可到了晚上等大家都吃過了飯,這時,就真的到了人們閒暇的時間。男人們都披上外衣拿起茶杯去門外的槐樹底下下棋,女人們收拾完廚房就急著叫自己的孩子回家給他們分配任務,而這也是孩子們樂意做的。

  我們家種的蘋果最多,奶奶分配給我的任務自然是去給村裡沒有種蘋果的人挨家挨戶的送蘋果,奶奶挑著又大又紅的蘋果放入一個籮筐中,還不時地給我吩咐:“你三爺爺家就你三爺爺和三奶奶,蘋果也不大能吃得動,就把這幾個給他們吧,你二叔家孩子多,你看著到你大伯家讓你大伯給他們自己留一些,剩下的全給你二叔家吧。”我貌似專注地聽著奶奶的安排,可兩隻眼睛卻直勾勾的盯著的蘋果看,口水早是嚥了又咽。奶奶覺察出了我的饞樣,在屁股上拍了我一下:“快去,要不人家都睡了。”

  我快速的完成了奶奶安排的任務,同時也“換來”了不少新的水果:三爺爺家的紫葡萄,大伯家黃軟梨,二叔家的大青棗。裝滿蘋果的筐子,繞著村子轉了一圈回來後還是一筐子,嘿!這種事情也許只屬於那個年代了。

  滿筐子去,滿筐子來,肯定是要挨奶奶說的,可我早已管不了那麼多了,像猴似的跳出了門,去找爺爺,正好,下棋的人都散了,我急忙奔到爺爺面前:“爺爺,爺爺,快,獻月亮了。”爺爺剛從棋中回過神來,被我一喊,猛地抱起我來用他那硬渣渣的鬍子扎我的臉蛋:“好,回家獻月亮嘍,獻完月亮吃月餅。”

  家鄉的傳統,只有先敬過月亮的那些個水果才是允許被我們吃的,而爺爺所說的月餅,也就是現在最普通不過的點心。

  中秋節文章 篇3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文章 篇4

  “秋空明月懸,又是一年中秋至。”每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管多忙,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投入家庭的懷抱。我們在鄉下老家,和爺爺、奶奶、太太、太公、還有特地從寧波趕來的姑姑一家,一起賞月、吃月餅、話家常,共享天倫之樂。

  可是今年卻因為奶奶意外骨折而度過了一個別樣的中秋節。奶奶住院了,我們全家人的生活打亂了。爸爸媽媽請了假,姑姑、姑父也趕來了,大家輪流照顧她。為此,奶奶很自責,很難過,覺得花了不少錢,還連累了自己的兒女,總是悶悶不樂。

  於是,爸爸決定,要在醫院裡陪奶奶過中秋。皓月當空,我和爸爸媽媽帶著月餅來到病房。奶奶看到我們,滿臉的驚喜。我開心地跑到奶奶床前,說道:“奶奶,我們來陪你過中秋節啦,吃月餅啦!”我說完便拿出月餅,分給大家。鄰床的奶奶也拿到了我的月餅,還直誇我是個乖囡囡。病房裡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奶奶因為是右肩鎖骨骨折,所以手不能動。於是我小心地將月餅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用叉子叉起一塊來,送到奶奶嘴裡。奶奶一口一口地吃著,臉上寫滿了幸福。我還對奶奶說:“奶奶,你一定要快點好起來啊!”“對呀,以後你只要養好身體,家裡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姑姑也對奶奶說著,爸爸媽媽也點頭贊同,叫奶奶不要太辛苦了。奶奶聽了大家的話,放下了心裡的包袱,開心地招呼大家吃月餅。此刻,窗外明月皎潔,病房裡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月明家好人團圓。”中秋節本就是個團圓的佳節。我想只要家人團聚,只要有濃濃的親情,不論在哪裡過中秋,都是一樣的圓滿,一樣的幸福。

  中秋節文章 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夜幕降臨,我原本要和家人一起邊吃月餅邊觀賞月圓的。可是今晚的天氣非要和我作對,把天弄得陰陰的,害得我們看不成月圓,只能單調地吃著月餅。

  “不如我們搞個家庭活動吧?”我提議,“每人出一個節目,內容形式不限,只要與月有關就行。”一家人紛紛贊同。

  我首先朗誦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贏得了大家的一陣掌聲。

  接著爸爸朗誦了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媽媽也不甘示弱,朗誦了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爺爺奶奶則講起了月餅的傳說。月餅象徵團圓,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蒙古人,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今年的中秋節,雖無明月相伴,但我真的感到好高興,好幸福,因為我們全家人度過了一個別樣的中秋。

  中秋節文章 篇6

  曾幾何時,飛馬揚鞭,奔騰萬里長河,只為追逐。今夜,此時,月圓人靜,閒敲棋子,期盼化身鳳尾蝶,碥躚花叢之間,傾醉月光之下,緩了流年,慢了歲月。

  遙相思,多少次歡聚與離別,蘭舟催發,來不及盡述惆悵;故知偶遇,敘不盡悲歡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人有悲歡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期盼著,遙望著,不可忘懷,終不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悲歌,多少個痴情男女,無休無止,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失落,如這般“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禱,等待,任歲月沖洗了漫漫的愁緒,淡化夜以繼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經傾盡的年華。

  月正圓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遠離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任憑寒氣充斥著。今夜,此時,多少位古代騷人為之傾倒,望月興嘆,狂歌痛飲,留下了千古絕句,然而,這不正是傾訴的好時機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

  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這是第一個被這唯美的'夜景馴服的人,而後子鍵,太白,東坡等等都為之相繼傾倒。或痛哭,或惆悵,或狂放,總之,這夜,註定是詩人們的夜,月,亦是詩人們的月,這一夜,屬於他們。

  中秋的月,更為清晰,更為純潔,然而,這一天月也如往常一樣,但總會平添那一絲絲的哀怨,這一天代表著團圓,遠在他鄉的自己於遠在天邊的故人,是否也想到了團圓,想到了自己呢?“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半圓時的月給人以安慰,而今晚的月,又能給人什麼呢?不過是一陣涼意,一陣傷感,一陣心酸罷了。

  中秋的月永遠都是那麼的不同尋常,有人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也只有在那種遠離塵世的角落裡,才能感到清淨,真正回到了自然。千年前奔月的嫦娥,想來應是無憾無怨,應為每一個人都會和嫦娥交談,用心,用詩詞。她,嫦娥,永不寂寞!中秋也是她一個人的節日。

  中秋節文章 篇7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月是故鄉明,幾縷牽掛,滿心的是那淡淡的思鄉情愁。又是一年皓魄當空,月滿人未圓。回想起兒時的中秋是那麼的讓人回味無窮。然而現在卻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情。

  兒時最期盼的便是逢年過節,因為過節了就有許許多多的好吃的,那時候的自己只是為了滿足口舌之慾。哪有現在的諸般情感。那時過中秋了家家戶戶都會買些香梨、紅富士、月餅之類的,還有家鄉的特產石榴。那時自己常常偷偷的拿著吃,放學回家就到處用鼻子聞著香味去尋覓……中秋家家都會走親訪友,宴請賓客,而每次我都會吃的在也撐不下,因為過了這個節日就不可能有大魚大肉的混吃混喝了。

  最讓我懷念是中秋的夜晚每家大人都會為自己家的孩子親手做一個燈籠或者去街上買一個花花綠綠、有著各種好看圖畫的燈籠。如果有哪個小夥伴拿著一個那樣的燈籠,那他就會成為最幸福的小朋友。每個人都會羨慕。因此沒到快過節總是希望父親能夠為我買來最好看的燈籠。然後成為他們當眾最幸福的,領著他們在鄉間田野中頂著黑夜瘋跑。

  中秋在我的家鄉還有一種美食,也只有中秋是才會做些,平時也難得吃到。在我家鄉俗稱糖饃,也可稱作糖餅。內餡是紅糖和炒熟的芝麻放在一起搗碎,外面是一層發麵包裹。做好了以後表皮香脆,內餡甜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讓我留口水。幸運的是今年父母都在到時可以然他們做些來滿足我那幾年未吃的饞蟲。

  出來漂泊已有好幾年,和家人也是聚少離多。曾懷念的香梨,紅富士、月餅等也是食之無味。在外漂泊的幾年中我很少吃月餅,也和少去買。也許是為了逃避,而不願吃吧。記得剛工作的那年過年,我和馬哥基本上是吃泡麵和醫院食堂過來的,想下次飯館都會成為奢望。因為過年家家關門過年團圓。

  獨在異鄉的異客,月明星稀的夜晚,在萬籟無聲默默的低吟著思鄉的旋律,祝福遠在家鄉的父母身體健康。遠在他鄉的遊子不管多忙抽出一點點時間給父母送去一聲問候,一份思念。

  中秋節文章 篇8

  農曆的八月十五,在我們這個地區標誌秋天到來,昨夜一場小雨讓我猜想明天準是個好天,果不其然,一大清早太陽就把熱情瀉進來,讓我毫無睡意,我悄悄地起來,洗漱完畢,我走進這個秋天裡了。

  啊,好藍好藍的天呀,好清新的空氣呀,久違了藍天,久違了清新的空氣!我貪婪地呼吸著,別怪我貪婪,現代城市難得有這樣的好的空氣了呀!我隨意地走,隨意用手機拍下城市中秋的景色,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了,隨手發到微信上,和我的朋友一起分享這美麗的金秋。

  我站在一棵老銀杏樹下,在陽光照耀下,老銀杏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讓我喜出望外的是還結出了果實,哈哈,我平生第一次見到銀杏果呢!我久久凝視這棵老銀杏樹,久久不願離開……

  中秋節,對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天是母親的生日,算起來,母親健在的話,已是八十五歲的高齡了。中秋節出生的母親,勤勞、善良、賢惠,能幹。兒時每當過年時您不管多麼忙,多麼累也要為我們兒女每人做套新衣服,讓我們在小夥伴面前神氣十足。退休後本應在家享清福,卻又找了份工作,和老姐妹開了服裝店,一干又是十多年,為兒女吃盡了苦,落個腰腿痛的病,不捨得花錢看病只是吃點小藥頂著。老說自己沒事;你們年輕人忙吧!晚年的母親愛為兒女操心,夜裡常常失眠……

  記得,每每中秋這天,家裡是熱鬧非凡,中秋節是我們家最重要的節日。中秋節是母親,母親是中秋節,父親總要準備一桌豐盛的酒菜,母親早早坐在窗前,盼望我們兒女回家團圓,這一天的母親顯得格外高興,格外漂亮,終於人齊了,酒菜也上好了,父親眼晴笑成了一條縫,母親也不會說什麼;你們年輕,有牙有口的吃呀!吃呀!那情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切如同昨天!母親常說;七十歲有個爸,八十歲有個媽,在您離開的日日夜夜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有時,夢想能時間穿越,可以回到從前,還能看到父母慈祥的笑,還聽父母講過去的故事,那該有多美好呀!多幸福的事呀!但現實告訴我這一切是不可能的,那我們就倍加珍惜當下每天每日吧,今天就是明天的回憶……

  中秋節文章 篇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題記

  中秋節本是回家團圓的日子,但有些人卻是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大多是因為讓家人的生活更加安好,卻不知,自己回家的一個笑臉,一句問候,就抵得上世間萬物了;精神上的激勵遠遠比物質上的安撫要有用,精神是無限長存的,而物質卻有去無回。家人每年都盼望自己的親人團聚,但往往不能達成願望。月亮,月亮,月色的亮光照亮了回家的路,不要看遠方的路,只要看著下方的腳走路,遲早會到的。又是中秋,天上明月漸圓,家卻遠,思鄉的種子漸漸萌芽,如雨後春苗般生長;月色千里,天涯此時。淡淡愁思系兩端,因缺思圓。很早,很早就準備著中秋的行程,中秋近了,行程卻遠了。失望如落英,紛紛灑灑,卻又於事無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就連古人都知道,世間萬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抱著這樣的期望,向著遠方的家人,心裡想著等賺了錢,讓家裡過上好日子,原本疲憊不堪的心還是重新堅強的挺了過來。

  遠在異鄉的親人們不要難過;在中秋節,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吃的都是月餅,思念的都是親人;觀賞的都是同一個月亮,不是嗎。柔和似絮,輕均如絹的浮雲,簇擁著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輝把周圍映成一輪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淺,若有若無。不像晚霞那樣濃豔,因而更顯得素雅,沒有夕照那樣燦爛,只給你點淡淡的喜悅,一點淡淡的哀愁。抬頭仰望天空,只見深邃的夜空中,掛著一輪圓月,周圍有幾絲白雲在漂移,月兒發出淡淡的白光。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銀輝,好似銀魚兒在那裡跳動深邃的夜,有了月亮的存在,星星都變得暗淡了。多少人都讚美月亮的美好,而旁邊的星星,卻總被人忽視和遺忘。的確,一顆星星的光芒,又怎能比得上月亮的光輝呢?在月亮的旁邊,星星顯得好渺小,微不足道。當你看著月亮時,她同時在微笑,畢竟我們不孤獨,不是嗎……

  中秋節文章 篇10

  今天是中秋節,我終於完成了拜訪王桂紅老師的任務,了卻了自己多年來的一樁心事。

  開車來到新華苑小區已是七點多了,一眼見到的竟然是敬愛的王老師。聽師母說,昨天晚上聽說我要來,王老師竟然一宿沒睡好,今天早上早早的在小區門口等我。這讓我感到十分感動,都說師恩難忘,有這樣對待學生的老師怎麼能忘記呢?

  王老師還是和從前一樣健談,從交談中我更堅定了對王老師人格魅力的評價。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他是一個執著追求的人,他是一個獻身教育的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王老師和我推心置腹的說了他的從教經歷。

  初中剛畢業的他,就被村委推薦當了民辦教師,成了我小學的啟蒙老師。因為教學成績顯著,在我小學剛畢業的時候,他就被提拔為高階中學老師,併到濰坊師專進修一年,王老師說,在這一年中,他中午自學初中課程,晚上進修高中課程,硬是憑著自強不息的自學精神,像螞蟻啃骨頭一樣,學完了全部教材。湊巧的是,我上高一年級的時候,他又擔任了我的班主任老師,我也在他的呵護下,繼續擔任七級三班的學習委員。當我高中畢業後,他被評為青島市優秀教師,並順利的當上了教導主任,全家也都完成了農轉非事宜。而這一切都是王老師刻苦努力的結果。

  讓我再次佩服王老師毅力的是他和病魔作鬥爭的事。退休后王老師在一次體檢中意外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按照醫生的說法,需要打胰島素控制。王老師從新華書店買來了有關糖尿病方面的書籍,天天精讀研究。研究發現,之所以發病,是因為飲食習慣問題。只要注意飲食,戰勝病魔不成問題。因此,他從此就戒菸戒酒,嚴格控制飲食,凡是糖尿病不允許的食物堅決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從此和他沒有關係,即使是回老家探親也都自帶飯菜,十幾年下來,體重下降,糖尿病竟然大有好轉,王老師不打針不吃藥,硬是憑著自創的飢餓療法,把糖尿病死死地“摁”住了,戰勝了病魔,自今身體還是那麼硬朗,根本看不出他是七十多歲的人。

  王老師說,我是第一個拜訪過他的學生,心裡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我向老師保證,今後每年都去看望他,儘可能多的聯絡我的同學一起看望他,讓他在有生之年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溫暖。

【中秋節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