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周國平散文偶爾遠行讀後感

周國平散文偶爾遠行讀後感

周國平散文偶爾遠行讀後感

歡迎來到pincai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歡迎借鑑與閱讀!

周國平散文偶爾遠行讀後感

週五的晚上帶了周國平的那本書回家,週六上午一口氣讀完。想起一個星期都沒讀完的他那本散文,覺得這樣的文字才是自己喜歡的。不經意看了一下頁碼,總共327頁。這是一個與我有關係的數字。書的裝幀非常差,看完的頁都掉落下來。待讀完全書,已經散落得不成樣子。

《偶爾遠行》。上半篇是南極的文字,下半篇是歐洲。

在南極,寂寞,無聊,以及為了排除寂寞每天的狂歡,而他永遠希望遠離人群,讓獨處來催生自己的文字。南極讓他難忘的,是壯麗的風光,寂寞的動物,獨特的氣象,以及他在寂寞中閱讀的`聖經以及對生活與宗教的反覆思索。

裡面我折上角的一頁,是《關於大自然本身的價值的討論,2月4日》。從網路上找出來,貼到後面。

就著一篇文章的討論,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瞭解到他的性格以及部分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是我認可的。一切都需要正確、理性地對待,不誇張,務實,接受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接受大自然的美麗以及殘酷,不隨意地批判自然、文明以及宗教的信仰。

另外一片文章是《小愛和大愛》。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難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著人世間的重負依然走在朝聖路上。”摘錄如下:

……無論佛教還是基督教,都把人間親情視為覺悟的障礙。喬答摩王子棄家出走,隱居叢林,然後才成佛陀。耶穌當著教眾之面,不認前來尋他的母親和兄弟,只認自己的門徒是親人。然而,我對這種絕情之舉始終不能讚賞。

誠然,在許多時候,塵軀的小愛會妨礙靈魂的大愛,俗世的拖累會阻擋精神的步伐。可是,也許這正是檢驗一個人的心靈力度的場合。難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著人世間的重負依然走在朝聖路上。……大愛者理應不棄小愛,而以大愛賦予小愛以精神的光芒,在愛父母、愛妻子、愛兒女、愛朋友中也體味到一種萬有一體的情懷。一個人只要活著,他的靈魂與肉身就不可能截然分開,在他的塵世經歷中處處可以辨認出他的靈魂行走的姿態。唯有到了肉身死亡之時,靈魂擺脫肉身才是自然的,在此之前無論用什麼方式強行分開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內心緊張和不自信的表現。……

我非常希望把這篇文章發給從前的那一位朋友。他始終在自己的靈魂中掙扎,既希望擺脫生活中的煩惱,又不願意放棄可能得到的巨大的榮譽。他希望透過佛學獲得靈魂的安寧,甚至在家中與佛家朋友打坐企圖澄清心中的“毒”;另一方面他說“弱水三千,我要盡取”。很久沒有聯絡了,我不知道他現在有沒有獲得他所追求的心靈的寧靜。

書中歐洲的遊記也是我喜歡那種隨筆日記,如跟隨他看到了他看到的一切,也不枯燥,不全是完美的東西,還經常能看到不公的或是被怠慢的遭遇。此外,一些重要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思想,也能透過他的視角獲得。

作者多次在海關遇到外國人的隨和與國人的矯情刁難形成鮮明的對比,法蘭克福、海德堡的整潔環境與國人居所的侷促骯髒形成鮮明的對比,路人對待可愛小孩的友善與國人的冷漠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此他提出的疑惑是:怎樣的力量才能使一個在中國環境裡生長的孩子擁有西方孩子的健康和快樂呢?

然,全書的結尾,是他又一次從國外回來,看到妻子抱著女兒迎接他,他感到幸福極了。

生活仍然需要努力地面對的。


【周國平散文偶爾遠行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