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範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

如果大多數孩子都是天使,那這一群孩子從被送進“池塘之底”開始就被剪斷了翅膀。偷錢、放火,你相信唱幾首歌就能淨化這些行為嗎?極端、孤僻、暴力,你相信一個合唱團就能感化這樣一群孩子嗎?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將帶給你答案。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被社會拋棄的老師被派到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學校做學監的故事,在這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學校,他將一個被拋棄的放牛班變成了受關注的合唱團,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添加了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影片沒有特別複雜尖銳的故事情節與人物衝突。雖然當馬修老師剛進入學校時看到了馬桑大叔被孩子的惡作劇作弄後受傷的場景,也遭遇了皮包被學生傳著玩的事情,全都有力地在告訴他這不是個和諧甚至危險的地方。但縱使格格不入,他也沒有喪失對希望的追求。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透過觀察,他發現了幾個好嗓音,於是開始組建一個合唱團,讓這群放牛班的孩子們全都參與進來。

音樂作為貫穿整部影片的一個線索,在此時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是有代溝和矛盾的師生在音樂面前都獲得了平等的地位,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沉醉於音樂的世界中,並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自己。

“天使面孔、魔鬼內心”的男孩莫朗奇最初是叛逆和孤僻的性格,接觸到音樂後,他清澈卻混沌的眼睛漸漸迸發出更加明亮的色彩,經過幾次掙扎和徘徊後,終於學會了感恩,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音樂讓他從棄兒變成天才,不再被社會拋棄,挖掘出了自己的天賦。單純可愛的小男孩佩皮諾雖然好像在音樂上並無天賦,但他卻是最好的觀眾,永遠安靜乖巧地在旁邊看合唱團演唱。而且如果不是音樂,他和馬修老師的關係可能還不會那麼緊密,也就不會有後面馬修老師星期六帶走佩皮諾的動人情節。那個偷錢的學生一開始是最調皮難管的,可遇到音樂,雖然他聲音條件不好只能當一個“指揮架”,但卻服服帖帖地從未抱怨,甚至有次還忍不住跟著唱了起來。或許他是被音樂感染,也或許他是被馬修老師的人格魅力征服。他偷錢卻有難言之隱,內心仍是善良的孩子,這一點上,馬修老師沒錯看錯人。面對最讓人不舒服的角色蒙東,馬修老師居然說蒙東是他唯一的男中音。把蒙東全身的缺點放在一邊,不得不說,所有人中只有馬修老師才看到了蒙東的優點。在音樂面前,蒙東所有的罪惡都被擱置,只作為合唱團裡難得的男中音存在。

當數學老師放下數學課本、專注地彈起鋼琴,一臉陶醉時,當體育老師丟下“行動—執行”的強制規定、找出校長私藏的柴火給孩子們燒熱水洗澡時,當校長在辦公室笨拙地學著孩子們摺紙飛機、搶過口哨吹的口令不是禁止而是開始足球遊戲時,這個本在“池塘之底”的學校漸漸找到了光明,迎來了春天。

說是春天,不如說是自由。而且,被拋棄的人找到歸宿和價值,被囚禁的人獲得救贖和自由。春天對他們而言,有更深刻的意義。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本已被社會拋棄,生活在偏僻的小地方。馬修老師的到來,似乎給這所冰冷嚴肅的學校灑下了一米陽光。但他也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音樂家,憂愁苦悶地來到這裡卻因禍得福。孩子們的存在給了他無限靈感,讓他重新找回了創作的熱情,重拾筆桿的他仍是那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音樂需要這種雙向的情感交流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這也體現了溫馨和諧的師生關係。

音樂具有感化和淨化作用,它用極強的包容性關懷著每一個人。

音樂的世界裡,不僅他們從未被拋棄,我們亦是這樣。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

也許沒有人會知道,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透過一條幽靜而長遠的梧桐樹圍成的小道,有這樣一所監獄般的寄宿學院,他們的校長冷酷、無情、虛偽而殘忍,裡面住著的學生們無法避免地成為了一群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小孩。他們是使家長無奈,老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著的天真爛漫的夢想:熱氣球飛行員,建築家……甚至是拿破崙那樣的將軍。刻板的校長只能以自己的準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然而一個被公認為一事無成的人——馬修來了,懷著對不良孩子們無私的愛,來了。就這樣,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瑰麗而至。他們的夢想也逐漸開始萌發。

是的,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過氣的樂者,失業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影片從頑皮的孩子的喜怒哀樂中折射出一顆身為教育者的馬修的“善良、寬容而充滿愛”的心,他以跳動的音符馴服了一群桀驁不遜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春天的氣息……

我想,曾經身為一名教師的馬修,曾經為音樂而奮鬥的馬修,是十分快樂的;然而,當馬修面對人生的最低谷,當他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當他站在“池塘畔底”哺育院的門口時,他的心中當是悲哀的吧。當他面目嚴肅地站在這群學生的面前時,定也在想,這些學生到底是怎樣的人吧;當他被學生們稱為“子彈頭”的時候,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想著,為什麼這些學生會是這樣的桀驁不遜,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恨,為什麼自己總是這麼的倒黴,定也在心中暗暗地迷惘著,自己以後應當怎樣教育這些孩子呢?答案卻是沒有的。但是,當他了解這些孩子作惡的原因,當他看見這些孩子對校長的恐懼,當他知道這些孩子對音樂的熱愛,當他見到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夢想時,他曾經想要狠起來的心又軟了。於是,他竭盡全力以音樂教育他們,他費盡心思對校長建議換種方式教育他們,他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孩子們接受自己,……這種種的種種,無不表明他對孩子們無私、無悔、無怨的愛。或許,在他嘗試著透過各種途徑去取得成功卻最終失敗的時候,他是卑微的;當他為了自己心中無悔的愛而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著想的時候,或許他仍是卑微的、是失敗的;但是,即使他是卑微的,他的愛卻也是偉大的,是平常人無法超越的無私的愛啊!

愛啊,絕對不會是卑微的啊!

即使你愛的是一個遭別人憎恨的罪犯,即使你愛的是一群桀驁不遜的孩子,即使你愛的是一些無人注意的花草、動物,你的愛啊,終究都會帶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啊!

愛是什麼?是金子般的夢麼?是水晶般的心麼?是天使創造的奇蹟麼?愛啊,像閱讀一般,翻亂了邪惡的頁碼;像春風一般,洗濯了人們的心。荒野上的禿鷹,不再孤寂,因為有天使創造了愛的奇蹟。用仙女般的恣肆,創造愛的.奇蹟;用天使般的心,放飛愛的奇蹟。洗去心中的不快,倒空心中的塵埃;用愛填滿,填滿,直到心扉敞開。大地跳起迪斯科,它的心中充滿了愛,因為春姑娘創造了——愛的奇蹟。將你的愛,帶給身邊的人;用你的心,創造愛的奇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

週四的傍晚,靜靜地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哽咽,是看影片時不斷產生的感覺,因為小男孩莫翰奇,因為代課教師馬修。當然,這一部影片裡還有很多典型的人物,比如冷漠無能的“塘底青少年輔育院”院長,仁慈可親的麥神父,傻呼得可愛的貝比諾...

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能贏得孩子們的心,還有除了校長以外的所有老師的支援,並不是偶然。是他對學生的父親般的愛,而這種愛心的表現往往是超乎一般教師的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對孩子們,他真正為孩子們著想,學生犯規的時候,他私下處理,並不是包庇學生,只是他明白,在這樣的學校,把學生交給校長,只會導致學生的性格發展得更糟糕。而且,他並不是無原則的,必要的時候,他也會表現出強硬的一面,比如對蒙丹威脅佩皮諾事件的處理。這樣的老師,無疑是孩子們的天使,改變孩子們一生的人。孩子們敬愛的是,是真正喜歡他們為他們著想的老師,所以馬修最後贏得了學生。而因為他的離開,本來對校長很忠心的三個學校工作人員,竟做了他們以前絕對不會做的:開除校長!這已經足夠了。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始終相信,從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人與人之間是在用心交流,不受年齡的約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著自己的個性。尤其是3到6歲的幼兒,他們會頑皮搗蛋,會犯錯,會吵鬧...但也不應該為此而奚落或者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應該像馬修一樣用愛心和耐心對待幼兒,不挖苦和諷刺幼兒,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感化幼兒,有時寬容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能讓幼兒自己認識到錯誤,從而改正,引發幼兒的自我教育。當然僅僅有一顆寬容之心還是不夠的,教師有責任找到合適的途徑去引導幼兒成長,或許是生活中的某一個事件、某一個故事等等。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像馬修一樣,用自己的寬容、愛心和教育藝術去讓每個幼兒得到最好的發展。這樣,師生間才能演奏出人世間最美妙的樂章。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從音樂角度】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