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求職> 大學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大學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大學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體育鍛煉原則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也是參與者安排鍛鍊計劃、選擇鍛鍊內容、運用鍛鍊方法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以下五項原則,是人們在體育鍛煉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為鍛鍊者達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學指導。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指體育鍛煉者有明確的健身目標,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自覺積極地從事體育鍛煉活動。體育鍛煉是一個自我鍛鍊、自我完善,並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戰勝各種困難過程。同時,還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保證,把體育鍛煉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奏效。

二、講求實效原則

講求實效原則是指選擇鍛鍊內容、方法和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椐個人的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鍛鍊的愛好、要求和原有的基礎,以及生活條件等實際情況來確定,按科學方法進行鍛鍊,以取得最佳的鍛鍊效果。

三、持之以恆原則

持之以恆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經常性進行,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對機體給予刺激,每次刺激都產生一定的作用痕跡,連續不斷地刺激作用則產生痕跡的積累。這種積累使機體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體質就會不斷增強,動作技能形成的條件反射也會不斷得到強化。因此,體育鍛煉貴在堅持,不能設想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效果,必須得長久的積累。

四、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遵循人體自然發展、機體適應的基本規律,從不同的主客觀實際出發,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在漸進的基礎上提高鍛鍊水平。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運動負荷的大小直接影響人體機能的變化,負荷是否適宜,對鍛鍊效果的好差起很大的作用。運動負荷的大小因人、因時而異。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機能狀態、不同的時間,人體對負荷的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時應循序漸進,隨時調整運動負荷,逐步提高鍛鍊水平。

五、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追求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使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人體是由各區域性構成的一個整體,各區域性均按“用進廢退”的規律發展,體育鍛煉能促進新陳代謝的普遍旺盛,使身體各系統、組織、器官的和諧發展,達到身體相對的完善和完美。

“生命在於運動”,而運動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只有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才會起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那麼我們如何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呢?!

一、做好準備活動:在進行體育鍛練前做好充分的體育活動,對於體育鍛練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提高肌肉溫度,克服肌組織的粘滯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體育鍛煉前進行一定強度的'準備活動,可使肌肉的代謝過程加強,肌肉溫度升高,這樣即可以使肌肉的粘滯性下降(不發僵),還可以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減少由於肌肉劇烈收縮造成的運動損傷。

2、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以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內臟器官的機能特點是生理惰性較大,適當的準備活動可在一定程度上預先動員內臟器官的機能,使正式鍛鍊一開始時內臟器官的動能就達到較高水平,這樣還可以減輕開始運動時由於內臟器官的不適應所造成的不舒服感覺。

3、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體育鍛煉前的準備活動可將鍛鍊者的心理狀態調整到體育鍛煉的情景中來,同時接通各運動中樞間的神經聯絡,使大腦皮層處於最佳的興奮狀態,投身於體育鍛煉之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1、體育鍛煉力戒急於求成,必須根據鍛鍊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負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尤其要注意鍛鍊後疲勞感的適度。?

2、運動負荷應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開始從事體育鍛煉或中斷體育鍛煉後恢復鍛鍊時,強度宜小,時間宜短,密度適宜。?

3、注意提高人體已經適應的運動負荷,使體能保持不斷增強的趨勢。一般應在逐步提高“量”的基礎上,再逐漸增大運動強度,使之適應感到勝任的愉快,然後作相應地調整。隨時加強自我監督,密切注意身體機能的不良反應。

三、講究運動衛生?

1.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進行劇烈運動。飯前的劇烈運動,會使胃腸的蠕動減弱,消化腺分泌減少,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降低,從而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經常這樣,就容易發生胃腸疾病。飯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血液從內臟各器官流向四肢,造成內臟器官,特別是消化器官的相對“缺血”。這樣,不僅妨礙消化器官的正常工作,容易引起腹痛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抑制,而且易出現心臟血管系統的不良症狀。另外臨睡前做劇烈運動也是不好的,會因精神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2.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靜止休息。如果家長到學校觀看學生運動會競賽,就可能見到這樣的情形:一個運動員衝過終點後,欲停下休息,這時,體育教師會說說:“小跑步,不能停。”為什麼這時“不能停”呢?因為人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時候,心臟跳動較快,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而肌肉節律性地收縮,擠壓小靜脈血管,促使血液又很快地迴流心臟。如果在劇烈運動後忽然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就減弱或停止,原來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透過肌肉的節律收縮流回心臟,致使大部分血液在肌肉中積存。這時,心臟裡的血液就會出現暫時性減少,造成血壓降低。同時,供給腦部的血液也相應減少,出現暫時性腦貧血。這樣人就會感到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發生暈倒的現象。所以,劇烈運動後,應該繼續做一些慢跑、輕跳或邊走邊做些幫助呼吸的肢體動作,使運動量逐漸由大到小,內臟器官的活動由快到慢,待身體的神經、血管、肌肉等都恢復到了正常狀態之後,再停下來休息。

以上幾點是我們進行體育鍛煉時需要做到的注意事項,在實際運用中,不可顧此失彼。

【附:體育教學計劃】

一、教學計劃

第1條 開學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結合本校實際,制訂出可行的所教年級體育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應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場地器材、教學進度、學習評價等。

二、備課

第2條 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場地備課與理論備課相結合。要注意班級之間教學場地、器材的協調,同年級教學進度、教學要求儘量統一。集體備課後個人寫出教案。

第3條 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正確認識和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系,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場地器材以及季節氣候等因素,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完整、具體體現五個領域目標。

第4條 教案書寫通常採用表格式。教學目標要寫在前面,教案過程要精心設計,須將課的內容、教學手段、組織方法與要求、學生活動、時間安排、教育滲透等詳略得當地表述清楚。

第5條 教師要注意教態,做好服裝、場地、教具的準備工作,並提前到課堂。

三、課堂教學

第6條 按時上下課。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準確、精煉,口令清晰、洪亮。示範位置恰當。

第7條 上課開始,體育委員在指定地點集合整隊,檢查報告人數。教師根據課的內容提出目標和要求,針對課的內容和需求,做好熱身活動。

第8條 教學目標掌握適當,教學重點突出,難點處理恰當。講解與啟發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鍛鍊,學會娛樂,學會健身。

第9條 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能力,讓學生自主練習。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10條 教師要樹立良好形象,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嚴格要求與教育疏導相結合。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嚴肅活潑的課堂氛圍。

第11條 課堂結構要緊湊、連貫、嚴密。分組練習要體現分層教學,交換練習組織合理,運動量要適宜。

第12條 加強安全教育防範措施,注意環境衛生和愛護公物的教育。

第13條 利用教學內容,做好運動參與、生理健康、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的滲透教育,促進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第14條 上課結束前,要做好放鬆整理活動,進行小結。佈置作業要注意趣味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安排學生及時送還器械。

四、課後總結

第15條 課後主動徵求學生對課的意見,對缺課學生要了解其缺課原因。

第16條 要及時寫好課後小結,總結教學心得體會,積累教學檢驗,改進課堂教學。

五、體育活動

第17條 體育課後作業要注意可行性和安全性,注重趣味性、實踐性和探究性。

第18條 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要求上好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有創造性的開展大課間、體育樂園活動,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活動時間。

第19條 定期組織小型多樣的趣味體育活動、體育達標活動,並把成績納入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中。

六、學習評價

第20條 教師認真做好學生學習評價工作。透過預先評價、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第21條 要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和學習的進步程度。評價方法可包括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小組評價和師生互評等。

第22條 及時使學生了解評價結果。既要改變以往的考試、測驗給學生造成的壓力,又要透過評價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學習興趣,使評價成為一種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激勵機制。

七、教學研究

第23條 每學期開學一週內製定出學校教研活動計劃。教研活動計劃包括:指導思想、重點解決問題、活動內容和時間、參加人員、地點的安排等。

堅持按計劃開展教研活動(有時可根據上課內容進行同步研討),做好詳細記錄。期末由教研組長寫出教研總結。

第24條 教齡5年以上的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0節,5年教齡以下的教師不少於16節。每學期要推薦出一節有推廣價值的公開課。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學習活動,每個教師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聯絡教學實際的教學論文或教學經驗總結。


【大學體育課的基本要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