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春節> 客家人過年習俗

客家人過年習俗

客家人過年習俗

客家人除夕習俗

而客家人認為進入臘月的廿四就是“入年掛”了,也就意味著這個“年”就開始了。首先要做的是大掃除。家家戶戶抹抹洗洗,把家居整理得乾淨整潔。大人們要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讓他們提前過個小年。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還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後,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團聚的習俗,家人即使在外,也要儘量設法趕回家中團聚,一起飲酒吃年夜飯過大年。菜餚視各家經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吃年夜飯,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豬肉做成的菜餚,稱之為“肉丸”,象徵團圓之意。年節這一天,家家都會貼上寫有吉祥語的紅對聯和橫幅,大廳裡貼上大紅的“福”字,豬牛圈裡貼上“六畜興旺”的紅條幅,除外還會在許多用具上貼上紅紙條,稱之為“封歲”、“上紅”。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有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正月初一凌晨,客家人開大門時要放鞭炮,現代人多以正月初一零時,家家戶戶開門放鞭炮,炮聲此起彼伏熱鬧極了,有的'人在開門時,還會在門上貼上“開門大吉”、“萬事如意”的紅聯,在歡騰的鞭炮聲中,家家戶戶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們稱之為“三朝”。古時客家人初一早,要按曆書中所說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初一早餐,客家人習慣要吃“長壽麵”,因為麵條長象徵長壽。接著小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孩子糖果桔子,有的還會給“紅包”,舊稱“掛頸”。到親戚家拜年,一般要帶桔餅、糖等禮物,主人備茶果接待,有的還要留飲“拜年酒”吃雞腿,拜年活動一般會延至元宵後,甚至正月底。

在歡度春節時,客家人還有許多禁忌:年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以防把“財氣”掃走;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動針線;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後至春節期間,不能說“死”、“病”等不祥的話語。


【客家人過年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