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 延遲退休年齡爭議

延遲退休年齡爭議

延遲退休年齡爭議

延遲退休年齡爭議

據媒體報道稱,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昨天介紹了“十二五”以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就,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透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這一報道再次引爆有關“延遲退休”的爭議。退休,這個看似與青年人暫時沒有多大關係的事情,因為延遲退休政策的漸行漸近而引起了很多年輕網民的關注。

誰將面臨“延遲退休”

媒體總結將“攤上”延遲退休的公民為:

1、小於等於50歲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

2、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和男性工人(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

3、小於等於60歲的男性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遲退休方案影響較大的是70後和80後。

官方給出四大理由力挺“延遲退休”

早在今年的3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兩會”上表示,延遲退休方案應該在2017年推出,最早2022年開始實施。於是倍受關注的“延退”問題再次成為百姓議論焦點,贊同與反對之聲此起彼伏。媒體對尹蔚民部長實行“延退”政策理由歸納為四個方面。

其一,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撫養比的不斷下降,若再不實行“延遲退休”,未來職工養老保險將會入不敷出。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為2.1億,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5.5%。根據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這對我國養老和醫療都會帶來巨大影響。目前,我國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到2020年將下降到2.94:1,2050年將下降到1.3:1。老齡化也會使醫療保險支出面臨更大壓力。

其二,我國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初期確定的,當時人口的預期壽命不到50歲。現在建國已經60多年,國情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70多歲。而我國的退休政策沒改,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有8000多萬,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其三,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連續11年提高,由2005年的月養老金人均700元,一直到現在人均超過2000元。退休職工養老金的逐年上升,雖然提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但是對養老保險基金來說已是巨大的支出壓力。

其四,雖然我國經濟增速在放緩,但是拉動就業能力卻在增加,目前我國GDP每增長一個點,就能拉動城鎮新增就業150萬人。“十一五”期間,我國GDP增長一個點只能拉動城鄉新增就業80萬到100萬人。鑑於我國失業率仍在低位徘徊,預計“十三五”期間勞動人口不會下降。所以延遲退休實施後,並不會影響到每年新增青年勞動大軍的就業。

“延遲退休”三大爭議未解

目前,“延遲退休”的主要理由就是養老金虧空。國家包攬養老體制落後於社會發展,且養老體制轉軌緩慢,再加之養老金的理財不當,是造成養老金虧空的主要原因。說白了,就是當年政策考慮不周,現在國家出不起養老錢了,讓老百姓多幹幾年活兒。而延遲退休政策一旦實施,主要受益群體是當前臨近退休、工作和福利條件較好、收入較高且穩定的老年人群體,這部分人在同齡人中佔多大比例,大家心裡都有數他們也是該政策的主要推動者。但其實受到影響最大的反倒是40歲上下的中青年人,依現在的人口紅利消退速度看,他們也許65歲甚至更大都無法退休。

而將被波及的這批年青人,正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獨生子女群體。現在回頭來看,計劃生育政策在實施時要求“只生一胎”,由此造成的諸多社會問題已經有目共睹,其中也包括迫使延遲退休政策被擺上檯面。

可以預見的現實情況是,中國70後80後的獨生子女群體,正趕上中國老齡化問題凸顯,贍養義務壓力陡增,可想而知,被延遲退休的這些群體,未來將肩負多少重擔。試想,未來一對60歲的獨生子女夫妻,不僅要贍養四位以上的老人,還要繼續工作直到65歲甚至更高年齡才能退休。因此如果實行一刀切的`延遲退休政策,必然會讓很大一部分獨生子女群體難以負荷。所以,一些專家建議的以增加退休金為內容的選擇性延遲退休政策,也是可以考慮的。

至於部長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這更引發網友憤憤不平。此前媒體報道稱,真正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的基本只是相對強勢的財政供養人員,以及國營、集體企業職工而已,千萬別冤枉了其他勞動者。與之正相反,因為財政供養部門、單位以及少部分國企的福利體系事實上仍自成體系,實際上,真正被延退的只可能是本來就不享受提前退休待遇的一般社保群體。也就是說,現在是一群40多歲、50歲就可以退休的人,在指責60歲才可以退休的人,說後者退得早了,要求提高後者的退休年齡,實乃滑天下之大稽。

另外,延遲退休政策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不容小覷。比如年輕人就業機會減少、在崗人員平均健康狀況和工作積極性下降、管理崗位新陳代謝緩慢、知識傳承消極,以及更為嚴重的潛在影響勞動力主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下降,又將在二三十年後顯現出來。

可是,未來被延遲退休政策真正波及的年青人,其真正的訴求卻很少被關注。真正擁護這一政策的在位的官員、臨退休人員或者社會富有精英階層等,他們的聲音反倒每每見諸媒體。

因此,與其問那些現在已經五六十歲但身體還好的老年人,不如多問問現在不到四十歲卻已經亞健康的青年人,也就是說,不要問當前受益者,而要問將來可能受損者。這樣收集到的資訊和意見才更有前瞻性,才有利於消除政策長期實施後的負面影響。

誠然,延遲退休年齡是參照一些福利待遇十分完備的發達國家的做法,比如歐美、日本退休年齡為男性65歲,但日本人口的平均壽命89歲,美國為78歲,遠遠高於中國74歲的平均年齡,況且中國的福利待遇水平遠遠低於這些國家。在國家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多聽聽被波及的大多數群體的訴求,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經驗,要在適合本國國情基礎上建立頂層設計。

相關資訊

人口老齡化下的低齡退休行為是養老財政入不敷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延遲退休確實可以起到減少養老金虧空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卻呈倒U型變動趨勢。當單位延遲退休所減少的養老金虧空額增加到一定水平之後便開始變小,這說明延遲退休的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

延遲退休對養老金虧空的降解效果會受到就業擠出效應的制約。讓進入退休期的參保者繼續工作一段時間會對新增勞動力的就業產生擠出作用,延遲退休的時間越長所產生的擠出作用越大。

並且這種擠出作用還存在個體差異性,對供不應求的高勞動技能者影響很少,而對供過於求的低勞動技能者則影響很大。不管擠出效應的個體差異性如何,延遲退休畢竟會提高社會平均失業率,徵繳養老保險費的稅基(社會平均工資率)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削弱養老金虧空的降解效果。

其實,無論延遲退休對養老金虧空的降解效果,還是對新增勞動力的就業擠出效應,都和參保者的人力資本狀況及其個體差異性有關。參保者擁有的人力資本越多、質量越高,延遲退休對養老金虧空的降解效果就會越好,對新增勞動力的就業擠出效應也會越小,一般而言,低勞動技能者由於擁有較少的人力資本,且人力資本會隨著工齡的增長而不斷老化和貶損,所以延遲退休對他們的就業衝擊很大,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也會因其失業率的上升和工資率的下降而變得更為貧瘠和脆弱,從而削弱延遲邀休對養老金虧空的降解效果。而高勞動技能者由於擁有較多的人力資本,且人力資本會隨著工齡的增長而不斷稅累和提升,所以延遲退休對他們的就業衝擊很小,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也會因其失業率的下降和工資率的上升而變得更為豐富和充實,從而增強了延遲退休對養老金虧空的降解效果。

【延遲退休年齡爭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