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市場營銷> 年金市場格局大變基金處境尷尬

年金市場格局大變基金處境尷尬

年金市場格局大變基金處境尷尬

11月19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第二批24家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名單,包括受託人7家、賬戶管理人7家、託管人4家、投資管理人6家。這當中,只分給基金公司3個投資管理人資格。而2005年公佈的第一批15家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中,基金公司佔9席。

至此,保險、銀行在企業年金市場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年金市場“全牌照化”趨勢愈發明顯,僅擁有投資管理人單項牌照、多數沒有金融集團背景的基金在年金市場競爭中愈發處境尷尬。

“全牌照化”趨勢

年金市場“全牌照化”已越來越明顯。2005年首輪資格名單中尚有“2+2”模式,而在本輪審批名單過後,“三位一體”的企業年金服務體系屢見不鮮。泰康養老、泰康資產分獲受託、投資管理兩項牌照,2005年泰康人壽已獲得賬戶管理人資格。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及其關聯金融機構則出現了“大滿貫”。

本次獲得受託人資格後,工商銀行擁有託管人、賬戶管理人和受託人共三項資格,加上旗下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資管理人資格,工銀系統已擁有綜合化、規模化的全牌照服務。中信集團下屬中信信託、中信銀行、中信證券則分別擁有受託人和賬戶管理人、託管人、投資管理人四類資格。

這種普遍存在的金融集團能夠同時拿到三個年金牌照甚至全牌照的情況,使得部分無金融集團背景的基金公司,即使獲得投資管理人資格,也很難有足夠實力去和保險、銀行旗下的投資機構去競爭,處境十分尷尬。

而在這種新格局中,最觸動基金公司神經的是,部分機構能夠同時擁有受託人和投資管理人的資格。由於受託人可以選擇、監督和更換賬戶管理人、託管人、投資管理人以及中介服務機構,同時投資管理人管理的企業年金基金財產投資於自己管理的金融產品須經受託人同意。因此,一旦取得了受託人資格,出現的情況很可能就是投資管理人充當受託人,自己找來的錢自己操作。

所以,大部分基金公司都希望出現企業年金理事會模式。只有在這種模式下,他們才可能獲得與大機構相同的機會。對於現有格局,有基金公司年金部負責人表示,“銀行還好一點,銀行和旗下基金畢竟是獨立法人,雙方多少有些利益分歧。但部分保險公司現在繼續既當裁判又做運動員,受託人和投資管理人一把抓,相當於監督與運用資金為同一主體,這顯然不利於年金的規範運作。”

空間進一步擠壓

在過去兩年中,集多角色於一身的`保險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維持著對基金公司的優勢,但彼此之間的差距並不很大。然而市場預計,在年金格局改變,同時有更多機構加入投資管理人的競爭之後,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2005年曾獲投資管理人資格的某基金公司一位高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由於基金公司在股市和企業年金管理中的優秀表現,這兩年獲得的企業年金簽單並不比保險公司少多少。據透露,該基金公司目前的簽單總金額能達十幾億元,在9家基金公司中其年金業務開拓位居前列。

數量上,目前運作良好的基金公司中,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簽約企業年金數量超過50家,易方達、華夏等基金公司簽約企業年金數量也有30多家。

相對而言,曾在第一批年金機構名單中同時獲得受託人資格和投資管理人資格的平安養老保險和太平養老保險,今年前三個季度兩家養老險公司的企業年金受託管理資產和投資管理資產總額分別為66.28億元和55.31億元,簽約企業數量則分別接近1500家和5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保險公司受託與投資管理資產比例將近1.19比1,說明其受託資產當中有相當部分流入自身的投資管理資產池中。憑藉網點資金規模和人脈優勢,在受託資產方面,保險公司發展十分迅猛。

中國平安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憑藉集團綜合金融平臺優勢,截至2007年10月10日,平安養老險已中標和已簽約的企業年金受託資產規模達105.9億元,成為業內首家受託年金規模超過百億的專業養老金公司。剛在第二批年金管理機構名單中同時獲得受託人、賬戶管理人及投資管理人的長江養老保險公司,則準備全面接盤上海存量企業年金,據預計,規模可達150億元左右。

由於上述保險公司均同時擁有受託與投資管理人的資格,那種競爭初期“戰略均衡”狀態很容易隨目前年金格局變化被打破。在未來年金市場的競爭中,沒有金融集團背景依附的基金公司,其形勢也許不容樂觀。


【年金市場格局大變基金處境尷尬】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