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創業> 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看待創業和就業

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看待創業和就業

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看待創業和就業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看待創業和就業的呢,透過下面的範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歡迎參考借鑑。

大學要為“創業教育”補課。

記者:前幾天,我在暨南大學珠海學院,看到大學生們踴躍參加“夢想杯創業計劃書大賽”,經過激烈競爭,一些同學帶著他們的創業計劃書進入了總決賽。先請決賽評委張耀輝教授談談對大學的創業教育以及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張耀輝:這個創業計劃書大賽是對我校一段時期以來大學生創業教育成果的一次檢驗。我國目前創業狀況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創業機會多,而人們的創業意識弱,這與長期缺乏創業教育有關。西方國家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發展了幾十年,而我國才剛剛起步。以培養適應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性人才為己任的大學教育,一定要補創業教育的課。

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體現為一種不斷創新、不斷求索,並追求創造財富的過程,體現為把知識創造和財富創造結合起來的意識和行動,而純粹的知識積累和科學探求並不包括創業精神的深刻內涵。

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作為大學人才培養的一項基本要求,讓那些具有熱情、幹勁和創造性的大學生群體更多地關注創業、及早投身創業實踐或做好創業準備。

張耀輝:創業教育是大學專業知識教育的延伸。我們鼓勵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對自己進行創業方面的訓練,這種訓練一般不會削弱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往往會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吳忠魁:創業教育和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在我國還是興起不久的新事物,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專業性的指導。大學應該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做好制度安排,在目前學年制條件下,可以創造條件讓學生邊學習、邊操作、邊實踐,形成相對開放的彈性教學系統,始終把創業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既鼓勵和允許學生走出去創業,也要給學生繼續回校學習的機會,把創業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部分,鼓勵大學生敢於創新,敢於提出新的觀點和新的思想。

3 回覆:教授說法:怎樣看大學生自主創業

如何看待學業和創業

記者:學習和創業幾乎是一對矛盾,既要安心於課堂、圖書館和實驗室裡的學業,又想進行以知識博弈財富的創業,兩位大學生,你們如何處理二者的關係?

潘紹葵:學業和創業其實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運作過程。雖然我的創業夢想產生在攻讀學業之時,但真正投入實施只會在我完成了大學學業以後。暨南大學的創業教育注重把課堂和書本上學不到的創業精神滲透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來,張耀輝教授主持下的創業實驗室使我們大學生在吸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了思維拓展和創業方面的訓練。可以說,凡是有創業準備的大學生們,在學習知識和參與社團等活動中會增加更多的目的性,許多同學是在按照各自心中的創業理想,有意識地搭建各自的知識架構和組建創業團隊,相信這會有助於我們在走上社會創業時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劉黃鋒:以社會需求和市場為導向的創業實踐對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來說,難免會有學非所用的遺憾,但這並不完全是壞事,它可以使我們跳出自己原來所學專業的侷限,有針對性地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和更有實用價值的學科知識。

創業教育是暨南大學珠海學院全院性的一門公開課,同學們很喜歡。我們班58名同學經過個人申請和公開篩選,有11人參加了創業實驗室和創業實習基地的實踐活動。

張耀輝:我們倡導學生以科學精神創業,而不是盲目冒險和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畢竟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只能在相關知識的.傳授、創業思想的武裝和解決學生前期創業準備上給予一定的指導。

吳忠魁:我們在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大學的功能,處理好人生的奠基工程和生命時空進度的關係,不能以浪費學業為前提。對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來說,大學仍然是個基礎階段,是為人生可持續發展奠基的時期,如果把等量的求學時間用於操作,必然會影響或失去對知識的索取和思考的機會。

4 回覆:教授說法:怎樣看大學生自主創業

是創業,還是謀業

記者:眼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使一些大學生產生了浮躁心理,有的學生急功近利地把創業簡單地等同於謀業、謀生或謀財,結果因小失大,使寶貴的大學生活陷入了誤區,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吳忠魁:首先要全面理解“業”的含義,辦實體、開公司是業,潛心於基礎理論和學術探討也是業。學和業本來就是互相聯絡的,學是業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對高新技術等未知領域的探索也是業的一部分。

大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去積極地思考問題,更加關注科技發展和社會需求,把握所學專業的前沿學科,尋找知識的轉化點。任何創業都應建立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不可急功近利。大學生創業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風險性和複雜性的實踐過程,創業要素的配置是多方面的,除了新的創意外,還有資金、市場。

從廣義上看,目前許多大學生不是在創業,而是在謀業、謀生或謀財,在知識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提前從事某種職業,終究會因為知識準備不足而一蹶不振。

張耀輝:客觀地說,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具備創業的素質和潛能,應該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分流,引導他們去做最適合自己的事。那些在理論和學術上有天賦和造詣的學生就不適宜加入創業的洪流。


【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看待創業和就業】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