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評論與鑑賞> 會看才會拍,學習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

會看才會拍,學習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

會看才會拍,學習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

如果拍照是為了自己開心,那這篇其實可以不用看了。寫這篇是因為常看到國外的一些攝影比賽,以及對資深攝影師們在評論照片時的方式很好奇,而街頭攝影更是很難評論的攝影形式,因為街頭攝影本身就以釘很難定義,再加上攝影師們的主觀意識,更難去有個什麼基準去評斷。上網看了一些資深街頭攝影對攝影作品評論的方式,文章,影片都有,加上自己過去的一些經驗分享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

在繼續寫下去之前必須先說明三點避免誤導。

一、街頭攝影作品沒有“絕對”的好或壞。

二、任何攝影作品的評論都會有觀看者的主觀意識。

三、請不要認為所有街頭攝影“應該”就要用以下的方式評論,街頭攝影的歷史很久,國內外資深的街頭攝影失態多,豈是我一個非專業攝影師能妄自下定論。

下面只是我個人的判斷經驗分享,參考就好。

綜合過去一些國外資深街頭攝影師在篩選作及評論作品的方法,以及自己在廣告設計業十幾年的經驗整理出了一點評論街頭攝影作品的方法心得。可能會有人問“設計”跟“廣告”對攝影作品的評斷有什麼幫助?設計必須瞭解構圖,色感,對比,畫面上物件人物存在的目的,層次,空間感,光影,過去設計上的經驗是幫助我在攝影作品理性層面的判斷。而廣告營銷是與消費者溝通,也就是“說故事”。很多時候消費者是靠”感覺“而非明顯的訊息,因此廣告營銷的經驗是幫助我在攝影作品感性層面的判斷。

判斷一張照片有很多種因素,不外乎是構圖,故事性,色彩,光影等等,但街頭攝影不是“隨拍”,拍小孩可以是隨拍,天氣好的時候光線對了拿起隨便拍張很有感的街景是隨拍,看到某個有趣的人或場景拍一張也叫隨拍,你可以說某張”隨拍“是張很有感覺的照片,但是否是好的街頭攝影照片就不一定了,街頭攝影除了有感覺有共鳴之外,在構圖以及其它元素的考量也同樣重要。以下是幾點我自己在看一張街頭攝影作品是否純熟的幾個方式,是否每個人都同意或適用這些方法就見仁見智了。

一、人“味”

說 “人味”而不是“人物”,是因為街頭攝影不見得要有具體的“人”出現在畫面中,但如果去看一下國外的街頭攝影作品,99%的作品中都會有人出現,至少也要有“人”的氛圍。例如陽光透過都市雜亂的'大樓射下來的光線造成路人的剪影, 影子,人們活動的空間等等。我不斷提到“國外”兩個字是因為街頭攝影是從歐美開始發跡的,從法國發跡,在美國變的成熟。有人稱街頭攝影作人文攝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人,以及人們所活動的社會周遭作一定程度的紀實,但街頭攝影還是與紀實攝影不同,後面會提到。

二、真實性

真實性分兩個部份,通常街頭攝影的真實性是指在公共場合拍攝人們自然不做作的狀態。那有人問在大街上拍麻豆算不算街頭攝影?或說請一位麻豆自然的走在路上假裝被我拍到算不算街頭攝影?不算。因為麻豆是你請來的。下一個問題,那在路上拍我家人或男/女友算不算街頭攝影?是或不是,如果他們在很自然的狀態被拍到,那就是。如果對著鏡頭比YA就不是。當然還要加上前面幾點跟後面幾點來判斷,如果在大街上拍就可以叫街頭攝影的話那測速照像拍到超速車子的照片也可以叫做街頭攝影,但那不是,對吧?

光看“拍什麼”來判斷是否算街頭攝影作品真的很難回答,很久之前有寫過,雖然有一些元素來判斷是否能算作街頭攝影,但大體上街頭攝影還是一種只能意會不太能言傳的攝影風格。建議多看看國外那些有影響力的街頭攝影師們的作品。象是佈列松,Joel Meyerwitz,Alex Webb, Elliot Erwit,Robert Frank等等。街頭攝影有趣的地方在於街頭就是舞臺,而路人就是你的演員,而陽光及都市裡的光就是最棒的光源。

另一個部份是照片的處理。過度的特效象是HDR,照片部份抽色,用Photoshop抹掉畫面上的東西,或加上畫面上本來沒有的東西,都已經失去真實性,那叫影像處理,不叫照片。

三、構圖

這是判斷所有照片的基本元素,一張好照片需要“適當‘的構圖,我說”適當的透圖”而非“完美的構圖”,是因為有時根據“故事性”或想表達的“意境”不同,構圖會脫離教課書上的構圖法,例如最常聽到的三分法,黃金比例,或對等法,極簡法等等。有時一張“故事性很強”或是所謂“有fu”的圖可能會蓋構圖本身,但對我來說構圖還是街頭攝影作品重要的判斷條件。很多的街頭攝影的作品看上去很隨機,但經驗豐富的街頭攝影師會在取景時除了注意前景之外,還會在背景以及周圍的畫面快速觀察,同一場景有時會拍上很多不同的角度,只為取得攝影師自己的決定性瞬間。不過街頭攝影中的構圖很多時候不是單純的為了視覺上的好看,而是為了加強「故事性」及「關聯性」。

四、想象空間(故事性/共鳴)

如果只要完美的構圖,那直接用畫的會比較快。一張照片的想象空間是否夠強?這張照片是否能在某種程度上引起觀看者的共鳴?我有一段時間拍攝時的注意力放在 “照片是否能引起觀眾的某種情緒反應?讓觀看者感覺有種似曾相識的共鳴?”。街頭上的干擾物很多,像在臺北市拍攝時很容易後面就會有一堆雜物,路邊亂停的車子,公交車,機車,路人,路樹,大樓,在這種複雜的環境裡若能找到乾淨的構圖真的不容易,但街頭攝影的構圖並不只是讓畫面“好看”,主題與背景或周遭的環境及物件是否有關聯性?如何引導觀看者的眼睛,你想透過照片表達什麼?

街頭攝影的故事性並不是指”意境“。常常看到一些所謂”街頭攝影作品“,例如一個非常close up的黑白模糊人影跟背景,然後標題寫著“人生是一場虛幻的夢”,可能我資質不夠,但這種照片對我來說已經是純藝術了。我相信街頭攝影的作品在“意境上” 不必做過多的解釋觀看者應該也要看得懂攝影師想透過照片表達什麼?也許是明顯的幽默構圖,對比,某種氛圍,攝影師要做的可能是適時的敘述照片裡拍攝當時真實的情境。

這邊寫想象空間是因為,老實說,在街頭拍攝按下快門那一瞬間腦子裡不見得會有“故事”,有時只是感覺對了,構圖對了,氛圍對了,Joel Meyerwitz形容他每次按快門時是在對生命說“這就對了”,除了觀察力之外,常常也是憑感覺按快門。想象空間是指作品營造出來的氛圍,觀看者可以看見某個很明顯的主題?人物?還是照片有足夠的想象的空間?攝影師在拍攝時不見得真的有故事在每一張照片裡,但照片是否能引起觀看者的想象?好奇?

五、關聯性(錯位/層次)

若看經驗老道的街頭攝影師的作品,會發現他們的構圖有很多層次,象是Alex Webb,Garry Winogrand,Henri-Cartier-Bresson,Joel Meyerowitz,他們有些作品乍看之下很忙亂,但仔細看前,中,後景之間都會有某些關聯性,也許是顏色的對比,陰影,光線,形狀,意境等等,並不是說對著一群人拍就能構成豐富的層次,這需要非常細膩及快速地觀察力,當然還有按快門的時間,層次豐富的照片會回味很久。若只是將光圈全開拍攝一個主題,背景全部都糊掉,除非主題真的非常有力到,否則很容易會疲乏。

六、態度(風格/幽默感/情緒/氛圍/光影)

街頭攝影與紀實攝影在某種程度上是重疊的,紀實攝影是將眼前看到的情境“以最真實的方式記錄”下來。但街頭攝影除了將眼前的情境記錄下來之外,還會加入攝影師自己的觀點,也許是幽默,諷刺,錯位,運用不同的曝光技巧等。街頭攝影是以真實的狀態為基本元素來創造攝影師自己的故事。例如有的照片看了會讓你有” 喔,不錯的構圖跟場景“…但有些照片你卻能看到攝影師想表達的故事,或某種情緒。

有一位我很喜歡的美國街頭攝影師叫做Rinzi Ruiz,他對光影的觀察及運用非常純熟,還有像Elliott Erwitt很多作品都很幽默,Bruce Gilden的街頭肖像都很有力道,Alex Webb豐富的層次常常能讓人不斷回味。街頭攝影師要找到自己的風格不容易,但作品裡一定都會有攝影師自己主觀的“態度”,而不只是像紀實攝影一般將眼前的景象單純的紀錄下來而已。“如果紀實攝影是杯有力道的純威士忌,街頭攝影就是有著酒保個人風格的的調酒。”

七、Surprising Factor(時機點/觀察力/反應速度)

街頭攝影講求的是捕捉畫面的時機點,走在路上往往不知道會有什麼狀況發生。街頭攝影作品除了上述的一些元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街頭上“隨機”的特性,攝影師往往需要過人的觀察力跟反應速度去捕捉畫面,有些作品看得出來讓攝影師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但有些作品的瞬間除了觀察力跟反應速度之外,需要的是運氣。這樣說有點不公平,因為有些街頭攝影師的運氣似乎特別好,總是能拍到一些精彩的瞬間,不過也不光只能靠運氣,有經驗的攝影師懂得如何去創造機會並捕捉,象是在某個有趣的點等上一陣子,或是靠直覺預測可能即將發生的狀況。


[會看才會拍,學習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相關文章:

1.賓士是哪個國家的導語:賓士,德國汽車品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

2.會看才會拍,學習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

【會看才會拍,學習如何評論街頭攝影作品】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