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

讀《昆蟲記》有感

讀《昆蟲記》有感 (彙編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昆蟲記》有感 1

  在這個極為特別寒假時,我又看了一本名家名著《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亨利·法布林花了三十一年寫成的,他直到最後連字都看不清了,還要堅持寫第十一章。

  這本名家名篇內容多姿多彩令人心曠神怡。

  整本書主要寫了,亨利·法布林在昆蟲世界裡發現了一些有趣又奇怪的現象,比如:橫著走的蟹蛛、會裝死的甲蟲、不會迷路的蜜蜂······

  朗格多克蠍子最為奇妙,意象自然深:蠍子的毒液對一些幼蟲沒有傷害、一些有。但對每一隻成蟲都有致命的危機。金匠花金龜、天牛、豹蠹蛾、蠶、大孔雀蛾的等等等等的幼蟲和成蟲做了實驗,但是結果相同:都是成蟲死了,幼蟲還是原來一樣活蹦亂跳、精神飽滿!後來,作者又做了一個實驗:把幼蟲的血轉到成蟲中,看看成蟲有能不能抵抗朗格多克蠍子的毒素。

  結局和沒有轉換一模一樣······最後,作者得出了一個道理:昆蟲不是用調製化學劑的方法配出來的。

  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一個道理:結果不是光想出來的,要經過實驗做出來的!

讀《昆蟲記》有感 2

  上個暑假,像一條小河一樣。河裡面的鵝卵石就是我所讀的課外書。

  其中裡面我最愛看的便是法布林先生寫的著作《昆蟲記》了。這本昆蟲記很厚,比語文書還要厚。我估計法布林先生一定在這本《昆蟲記》上灑盡了心血。裡面寫的昆蟲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菜青蟲,美麗的蝴蝶,好幫手七星瓢蟲等等。

  給大家講講那可恨的,綠油油的菜青蟲吧!大家可能會在蔬菜上見到過幾次,農家的人們可見得多了,他們認為是厭惡至極的大壞蛋。看那,這個捲心菜的葉子被菜青蟲啃得七零八落,好惡心啊!這犯人菜青蟲就躺在那片菠菜葉上飽餐一頓呢!他愛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剋星。無論是捲心菜,無論是大白菜,還是西洋菜。如果有一群菜青蟲的話,百分之一百會把他們給啃得一乾二淨,連渣也不會剩給農民。

  菜青蟲媽媽一般都會把卵產在那些新鮮,完整的大青葉上面。他們不會像辛勤的麻雀媽媽,離開巢穴去給自己的子女們找吃的。他們一產下卵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鮮菜葉便是充足的營養。自已便是一走了之。農民總是把菜青蟲一一除掉。但擒賊先擒王。老大沒有抓住,就會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爾基先生聽說農民們有一種祖先留下來的消滅菜青蟲的有效辦法。先在陽光最猛烈的地方設一個木製的十字架,在頭頂上擺上羊頭骨或者牛頭骨。距他們的祖先說:“菜青蟲最喜歡呆在有光亮的地方,羊頭骨或者牛頭骨可以透過陽光放射光線。它們爬上了骨頭上面。那裡曬,熱,幹,最關鍵的是沒食物。一,二個小時就能曬死一條菜青蟲。農民只是說偶爾在頭骨上見到過幾條菜青蟲被曬死。祖傳下來的辦法只能消滅少部分的,大部分都呆在自已那一片大菜葉上睡覺。現在爛菜葉少了,價值更加高了。

  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比如我外公種菜時也會遇到菜青蟲啃食蔬菜的時刻。但他們不知道怎麼預防,用農藥呢,賣出的收穫少了。自已吃怕對身體有害。自從我看了《昆蟲記》,知道了高爾基先生那裡的農民祖先有種消滅菜青蟲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還真有效。看多書好啊!我外公常讚歎道。

  我愛看《昆蟲記》,更加愛看課外書。

讀《昆蟲記》有感 3

  星期六,我讀了法布林的一本叫昆蟲記的書,是寫蟬的故事。本文共寫了四個篇章,分別是:我有四百個兄弟姐妹、地下建築師、螞蟻的謊言、短暫的歌唱生涯。第一張講的是蟬媽媽生下了四百隻蟬寶寶,可是一隻狡猾的蚋在媽媽的卵房裡吃掉了蟬寶寶,一直叫小樂的蟬活了下來,可一共有四百隻。第二篇講的是小樂該去地下挖洞過一年等待第二年夏天。第三篇講的是小樂退了皮飛上天在樹下喝樹汁和螞蟻鬥爭的事。最後一篇講的是夏天快結束時,小樂的聲音一天不如一天,他越來越老,最後,死了。

  這本書很好看,法布林先生用童話的方式講述故事,大大提高了我們的讀趣,還有魅力的插圖,一點也不枯燥,我喜歡。在這,我推薦給大家。

讀《昆蟲記》有感 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簡·亨利·法布林寫的書。

  這本書主要寫了:三十多種昆蟲,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來的靈性。比如:瓢蟲——花園中的“淑女”,螢火蟲——星光燦爛,朗格多克蠍子——極具殺傷力的毒液,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等昆蟲。

  《昆蟲記》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不僅詳盡地記錄了法布林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林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和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追求。

  在書中,法布林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和散文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所觀察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物習性,真實的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與死亡等。既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

  在《昆蟲記》中,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法布林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的眼光看昆蟲。告訴了我們要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說到生命,我會問:“生命是什麼?”“也許是一株生長在石頭縫裡的小草吧,也許是一隻在天空中飛翔的小鳥吧;也許是一隻被踩成兩段還在努力向前爬的蚯蚓吧······”我在想。

  我想去尋找生命,正想去田野裡,走在泥土路上,忽然聽到了“吧唧”一聲。低頭向腳那兒看,只見一條被踩成了兩段的蚯蚓。心裡有點感覺噁心,便往後退了幾步,只見那條蚯蚓好像一動不動的躺在那,原以為它死了,走近一看,原來蚯蚓正在慢慢的爬著。看著它,我沉思了一會兒,笑了。“這不就是我要找的生命嗎!”我輕輕地說道。

  向前走著,又看到了一隻蝴蝶,便要過去抓蝴蝶。我跟著蝴蝶走啊走,來到了一片草地,看著蝴蝶正停在一顆小草上面。

  “哈!馬上就要抓到你了!”

  我走過去,兩隻手分別放在小草的兩邊,手指悄然合攏,我抓住了一隻蝴蝶!我的一隻手抓著蝴蝶的翅膀。蝴蝶在我的手中撲騰著,極力煽動著雙翅,想從我手中逃出去。這是多麼強烈的生命力啊!我情不自禁把它放了。

  我開心地走回家,因為我好像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我也要熱愛我的生命,因為我去尋找的昆蟲都是如此的熱愛著自己的生命,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熱愛自己的生命呢?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生命,要尊重我們的生命,要像那些昆蟲們一樣頑強的生活著,讓我們熱愛與尊重我們的生命吧!

讀《昆蟲記》有感 5

  寒假裡我讀了《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它,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它,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每讀一章都會有新的感受,開始有很多東西都瞭解得不深,只有不斷重複地看以及思考,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來。我覺得,《人性的弱點》整本書的根本在於培養勇氣和自信。書看完後收益不少,然而自信心的增加則是最主要的收穫。

  卡耐基說:征服畏懼以及培養儀態、勇氣和自信是教師的責任,幫助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勇氣和自信的.最確實、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讓他在一組人面前大膽講話。要戰勝自我,建立自信,首先必須超越自卑。

  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它與自信緊有一步之遙,如果我們超越了它,變之為發奮的動力,我們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自卑的情形。自卑很明顯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是不利的,也有礙於我們與別人正常交往。我們之所以害怕在人群面前講話,是由於我們害怕自己犯錯,也害怕自己的發音,音調或姿態被別人嘲笑,這就是自卑的表現。克服這種自卑的一個辦法是,告訴自己,這種行動讓我們只會賺而不會賠,因為我們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我們也得到了寶貴的經驗,我們可以向自己保證下次能繼續,並做得更好直到成功。恐懼和憂慮是一種消極,失敗的心態,是自卑心理的表現,它使人盲目擔心,害怕,最終在恐懼的逃避中碌碌無為。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這中消極的心態,以積極成功的心態作為有用的武器,相信自己:你能戰勝它,並且毫無困難。一個人的內心的想法非常重要,好的想法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可以產生很合邏輯的,很有建設性的計劃,而壞想法通常會導致一個人的緊張和精神崩潰。

  其次,積極地自我暗示,提升自己的慾望。

  心態決定命運,思想極其重要。只要知道你在想什麼,就可以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在一天裡,我們腦海中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

  生命並不單純,我們應該選擇正面的態度,而不是採取反面的態度,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切我們的問題,但不能憂慮。當我們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時,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意志力,改變自己的心境,我們應當記住:思想運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

  要提升自己的慾望,把自己的心願和夢想一一列舉出來,然後標明每個慾望的強度,標明目前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並強化動力,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某個目標,使這種想法深入潛意識,並不斷強化,成為自己思想中最強烈的一部分,這樣,目標其實已經很接近了。

  最後,我們必須敢於表現真實的自我,把超越自己的成果展現出來。

  真實自然的自己,才會有個性魅力。當你出現在別人面前時,首先想到的是“我應該怎樣表現,裝出什麼樣子,才能讓別人認可和滿意?”還是“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就要真實自然地表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將決定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是否自由平等,也反映出我們是否具有個性魅力。

  總之,要消除自身存在的人性弱點關鍵就在於要敢於面對它,用對症下藥的策略,用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去克服和戰勝它,最終達到自身的飛越和成功。

讀《昆蟲記》有感 6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隻名叫洛伊的舍腰蜂為了尋找築造房子的地方,飛過三座大山,越過五條小河,一路上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一座房屋。當它看見屋頂上升起的裊裊炊煙,洛伊匆忙飛進屋裡,左看看,右看看,覺得這裡不錯,夏天可以曬太陽,冬天有火柴取暖。於是,洛伊決定在火爐旁造房子。洛伊當起了“泥水匠”,它飛到附近的小河把爛泥做成泥團,一個接一個,半天功夫,洛伊造好了自己的新房。洛伊累壞了,打算出去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當它再飛回來的時候,洛伊看見女主人把它剛造好的房子扔出去了。洛伊心痛得要命,但是卻沒有灰心,繼續尋找下一個農家,建造自己的小房子。不久後,洛伊有了自己的新住處。

  通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隻小小的昆蟲做事都能鍥而不捨,有始有終,我也要向舍腰蜂學習。同時,“成功者決不放棄,放棄者絕不成功”這句名言我也會銘記在心。

讀《昆蟲記》有感 7

  帶著一種激動又愉快的心情,我慢慢讀完了這本有趣的《昆蟲記》。他彷彿有魔力,讓我在書中感受到身臨在大自然中的感覺。

  小的時候,我是那麼的無知,總用外表來分辨益蟲與害蟲。美的留著,把它當做寶貝一樣護著,醜的殺掉,毫不留情的從它旁邊走過。那些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害死了多少隻益蟲。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昆蟲的興趣越來越小,反而不管是益蟲還是害蟲,我都害怕,再也沒有出現一見昆蟲就產生興奮和喜悅。然而,我今天看了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對昆蟲重新產生了興趣,它讓我分清益蟲和害蟲。書的作者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觀察、研究昆蟲世界,並且為此他寫了有關蟲的書,而這本書先後被翻譯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在閱讀界引起一次次的轟動,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他享有“科學界詩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世界的荷馬”……想必大家都知道,沒錯,他就是——法布林老先生。《昆蟲記》這本佳作,就是出自法布林手。法布林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眼光,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書寫” 。

  在《昆蟲記》中,他將專業知識與感悟融合一起,對每一種昆蟲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徵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充滿著對生命的讚美和熱愛。

  《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林超出常人的觀察力。如,蟬向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景象:“冷啊,這寒風刺骨的冬天,把你這山一樣的食物,借我一點點。行行好!天暖後還你,決不食言。”這段乞討的描寫,真的是惟妙惟肖。

  蟬,是大自然中的歌手。在炎炎夏日裡,為我們帶來了高昂而又美妙的歌聲,可人們好似並不很喜歡這大自然的歌手。而法布林拋開世人對蟬的看法,對蟬進行研究。很快,他發現蟬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反而,被人們授予極高榮譽的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財”者,它們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是我懂的,看待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對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找答案,並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鑽研。

  法布林先生,讓我瞭解了昆蟲世界。《昆蟲記》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那些充滿人性的昆蟲,在向我們展現了美麗的大自然。

讀《昆蟲記》有感 8

  《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是由法國著名作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布林經歷二十餘年編制而成。全書以擬人化的手法,對自然界中多種昆蟲的生存與繁衍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刻畫。全書蘊含著實事求是的科學嚴謹,以及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於自然界萬物的讚美之情。

  我是為了做作業而閱讀這本書,用了大概兩週的時間,粗略地通讀了整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它配得上昆蟲的史詩的稱號,更是感嘆於法布林觀察的細緻入微和其語言表達的風趣張力。我在城市中長大,對於昆蟲的瞭解幾乎近乎空白。閱讀了《昆蟲記》後我意識到了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昆蟲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一樣,有善惡,有冷暖,有勤與惰。《昆蟲記》這部昆蟲的史詩給予我了一扇通往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心生嚮往。全文以交流與展示的方式,向讀者們介紹了關於一些昆蟲的特性,其語言的表達中,以提問的方式告訴讀者作者的想法,再以實驗的方式推翻舊識,證實真實。讀者的好奇隨著文章不斷起伏,有強烈的可讀性,並以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昆蟲們的形象,使其躍然紙上、活靈活現。難怪法布林被稱為科學界詩人。

  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的一篇課文《蟋蟀》,節選自《昆蟲記》,期中的描述令我記憶猶新。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它常常慎重選擇住址,一邊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他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法布林不僅發現了蟋蟀的選址方式,還觀察了它是怎樣挖洞的,這樣的觀察力和細緻的態度令人讚歎。

  人,就應該像法布林一樣,仔細留心身邊的一切,從中發現世界的新樂趣。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示,種種的昆蟲也可以對應生活中的種種人。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我們有關昆蟲的科普知識,同時也包含了許多切實的人生哲理。

讀《昆蟲記》有感 9

  前不久,我得到了一本新書《昆蟲記》。我第一次看到書時有點怕,好大一隻蜘蛛在封面上。我又發現大蜘蛛上有二行字——“昆蟲學絕對聖經”,好像很有趣,就馬上看了起來。

  嗯,舍腰蜂,難道它像壁虎一樣會丟掉後半截,然後逃跑嗎?原來,因為它的腰很細,就好像沒了腰,就叫它舍腰蜂了。

  大自然真有趣,居然還有這樣的小昆蟲。

  我又翻到第一頁,發現這幾頁是講作者小時候的故事。原來作者法布林之所以會寫出一本《昆蟲記》,是因為他喜歡觀察小昆蟲,並對全部事物感到好奇,也就是這好奇寫出了一本美好又充滿樂趣的書。

  我開始好好看起了這本書,原來我們身邊的小昆蟲也有很大的功能,蜜蜂要授粉,花才會開;蜣螂可以吃大便,草原才會乾淨……

  這本《昆蟲記》,真是一本“聖經”,一本昆蟲學上的聖經。

讀《昆蟲記》有感 10

  陽光射在門前的榕樹下,投下斑駁的樹影。屋外熱浪陣陣,蟬聲轟鳴。

  蟪蛄(蟬)知盛夏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我調侃著。

  在我們印象的寓言故事中,蟬只是一個自命清高的偽君子。

  但在《昆蟲記》的“蟬出地洞”一文中,蟬變得機智,勤勞,是偉大的工程師。蟬的幼蟲為了搭建一個蛻殼前的住所,可謂煞費苦心。

  蟬的幼蟲在向前挖掘時,用尿液把粉狀泥土澆溼,使之成為糊狀,並立刻用身子把糊狀泥壓貼在洞壁上。這時有彈性的泥土便糊在了原先乾燥的土上,形成泥漿,滲進粗糙的泥土縫隙中。拌得最稀的泥漿滲透到最裡層,剩下的則被幼蟲再次擠壓,堆積,塗在空餘的縫隙中。這樣一來,坑道便暢通無阻了,一點浮土都沒有了。這就是為什麼蟬的幼蟲挖出的兩百立方厘米的土全都消失不見了,因為已被就地和成了泥漿,比原先的沒被鑽透的泥土更瓷實,更勻稱。

  這是法布林觀察的昆蟲。

  在十九、二十世紀的法國,當許多作家正研究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存在主義時,他只是待在自己的實驗室中,認真地觀察這些小蟲子。他的那股鑽勁,韌勁,孜孜不倦,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筆下的那些昆蟲,就連一般人討厭的蜣螂,也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靈性,讓人看了之後覺得妙趣橫生。

  那麼,他為什麼沉迷研究昆蟲呢?

  前不久的美術課上,我看了義大利畫家莫蘭迪的作品。他生於19世紀末,一直沒結婚,和3個獨身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鮮少外出,甚至很少和人交往。在喧囂的二十世紀,當其他的畫家都沉迷於各種畫派,各種主義的時候,他只是安靜地待在老家博洛尼亞,靜靜地畫著自己家的靜物和窗外的風景。他一輩子幾乎只畫這些東西。博洛尼亞郊外的一些山,一些樹,一些花,還有家裡的一些瓶瓶罐罐,那些他看了幾千遍,畫了幾千遍的靜物。

  我問我的老師:“他是怎麼做到一直耐心地重複畫這些東西呢?”老師思忖了一會兒。說:“他真得相信這些瓶瓶罐罐裡有整個宇宙。”

  他還說,當你花成千上萬個小時觀察某個東西,描繪某個東西時,你就會越來越接近這個事物的真實。

  這時,我也明白了,法布林為什麼要觀察昆蟲。因為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逼近一隻昆蟲的真實。

  認真做平凡的事,就像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樣;認真過短暫世俗的生活,就彷彿面對千秋萬代一樣。

  蟬是如何蛻皮的?螳螂是怎樣捕食的?金步甲的婚禮是什麼樣子的?大孔雀蝶是如何選擇配偶的?正是這些細節,構成了大自然的本質,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也因此豐富了成千上萬倍。

  要說法布林為什麼要研究昆蟲,就是為了在節奏太快的生活中放鬆下來。在做完美實驗抬起頭的片刻,發現這個世界又清晰了一點。他用一生的時間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鑽研某個問題,就會最大限度逼近它的真實。

讀《昆蟲記》有感 11

  這天,我讀了法布林所寫的一—《昆蟲記》。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禮貌。

  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取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總是這多一個小括號,那落一個小數點什麼的。同法布林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讀過《昆蟲記》和法布林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有感 12

  《昆蟲記》這本書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常紛呈的昆蟲世界,把昆蟲的捕食、習性、繁殖等都一覽無餘地展現在我面前,使我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昆蟲記》中每個昆蟲的習性、特點都被刻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彷彿他們就在你眼前一樣。這全都要歸功於法布林仔細的觀察:“蝗蟲的藍翅膀、紅翅膀像扇子一樣張開,它們帶有鋸齒的天藍色或玫瑰紅的長腿在人的手上亂踢亂蹬。”“螳螂的大腿下面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緊挨著這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些大齒。”

  昆蟲的世界是如此奇妙!在未讀這本書前,我還不知道雌金布甲蟲會吃掉雄金布甲蟲,松毛蟲能預測天氣,小蜘蛛會乘著絲線在空中飛。有些蟲類的智慧也並不比人類差:樵葉蜂不用任何精密儀器,就能準確判斷出巢蓋的大小,真是令人稱奇;舍腰蜂捕蜘蛛時,只捕小的,這樣每頓就都可以吃到新鮮的,聰明吧!

  當然如果仔細的觀察還不能使《昆蟲記》成為一本文學鉅著的話,那麼再加上法布林細緻的文筆就使本書成為一本熠熠生輝的文學經典。《昆蟲記》中精彩的語句數不勝數,如:“體色略微發黃的大孔雀蝶毛蟲,同樣惹人注目”。“這條毛蟲在它那稀疏地環繞著黑色纖毛的體節末端,鑲嵌著綠藍色的珍珠。”法布林仔細的觀察和細緻的文筆讓我如飲甘泉,沉醉其中。

  想想看,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對周圍的事物仔細觀察,就能很容易發現生活中那精彩的瞬間。我要好好學習法布林,找尋生活中被自己忽視的“文章”。

讀《昆蟲記》有感 13

  今天,我懷著極大的喜悅和欽佩讀了《昆蟲》。法布林是法國和世界聞名的著名昆蟲學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昆蟲學,並在昆蟲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欽佩和喜愛。

  法布林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粹的愛。他從小就很窮,但他仍然努力學習生物。憑藉他的勤奮精神和非凡的毅力,他在世界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法佈雷加斯透過努力和汗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人士背後的道路是如此艱難。有一次,法布林讀了一篇關於昆蟲的論文。他懷疑論文的結論,於是翻山越嶺去找這隻蟲子。經過無數次實驗,他終於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還有一次,為了收集更多的標本,法布林不厭其煩地多次登上海拔1912米的王鐸山,最後從收集到的標本中獲得靈感,寫了一本200多萬字的鉅著《昆蟲》。

  我多麼渴望永遠像法布林一樣在知識的海洋中游泳,用我的成就造福世界。但是,和法佈雷加斯比起來,我是極其慚愧的。連跑短路都是斷斷續續的,一點毅力都沒有。有時候做數學題不小心,不經過大腦思考就不小心把公式寫了下來,然後沒檢查就搞定了。

  《昆蟲》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讀《昆蟲記》有感 14

  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書,它帶給了我們無盡的美好。田野裡的一朵小花,沙漠裡的一株小苗,夜空的一顆星星……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只要細細去觀察,我們就會獲得意外的驚喜與快樂。

  這個暑假裡,我捧起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編寫的《昆蟲記》。當我翻開它的扉頁時,就被它精美的畫面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讀,裡面有充滿活力的“音樂家”蟋蟀,勤勞的“清潔工”蜣螂,天才的“建築師”蜘蛛……我被這些小傢伙的堅韌所震撼,也為他們的團結互助所感動,更為他們的不凡絕技而喝彩。

  在作家法布林的筆下,這些小昆蟲的世界生動有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蠶寶寶也是一種非常招人喜愛的小昆蟲,它是同學們的“小寵物”,它的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蠶寶寶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它一共要經歷六次蛻皮。春天,科學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五顆蠶卵,我帶回家後,按照要求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新鮮桑葉上。過了幾天,隨著氣溫的升高,卵由飽滿的黑色變得空空的了,原來一條條蟻蠶孵化出來了,它們比芝麻還小,看上去只是一個個小黑點,仔細看它們吃過的桑葉,全是零零星星的小孔,一片小小的桑葉放下去,一天都吃不完。

  過了些日子,蟻蠶在經過蛻皮後,頭部和身體逐漸變成白色,它們的食量也越來越大。晚上,四處安靜了下來,我還聽見了蠶吃桑葉的“沙沙”聲呢。

  又過了兩個星期,我發現蠶不怎麼吃桑葉了,身體變得晶瑩剔透,有時揚起頭左右晃著,原來它們準備吐絲結繭啦!結繭可是個大工程:蠶先用開頭一些絲試探性定點,這樣便於固定蠶繭,待整體穩定後,蠶開始努力吐絲,逐漸把自己包裹起來,一層、兩層……經過一天一夜的不辭辛勞,終於,形成了硬硬的蠶繭,就像是蠶的盔甲一般,後來,裡面的蠶慢慢變成蛹,然後變成蛾,破繭而出。

  小小的昆蟲具有無窮的力量,它們靠著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創造了自己的美妙世界。小小的昆蟲,裝點了我們多彩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讀《昆蟲記》有感 15

  今天,爸爸從書店裡買來一本《昆蟲記》書給我看,我知道這本書是英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觀察記錄。於是,我便把書開啟,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就看完幾章。這本書是法布林在對一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等的描述,體現了作者對於生活獨特欣賞,觀察的也非常仔細。對於昆蟲我還是挺感興趣的,有威風的螳螂,英勇的蟈蟈,叫聲響亮的蟋蟀;還有我不喜歡的有髒兮兮的蒼蠅,討厭的蚊子,還有更令人噁心的毛毛蟲……而法布林把昆蟲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把它們描寫的繪聲繪色,把研究昆蟲當作一種樂趣,融入畢生的心血中。這也說明了他對昆蟲無比的喜愛。

  這十卷裡,我只看了一小部分,他用充滿美感的文字,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千姿百態,書寫了他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我們也要愛護昆蟲,熱愛大自然。

【讀《昆蟲記》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