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國小生雙減政策感想

國小生雙減政策感想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精選11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1

  雙減政策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和老師必須努力適應新的要求。就語文來說,只有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方法、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作業的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業要減負,先得在課堂上弄明白。要提前備課,集體研討,改變教學形式,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設計、課件。同時,教研組的各位成員也要分工開發閱讀教材,開出系列化的閱讀導讀課,配套的背誦、習字練習,這樣面向全體的規範化、個性化、配套化的設計才能真正的全面提高課堂質量。

  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語文學科的作業總是機械性抄寫的多,作為語文老師,要在充分調研學生的基礎上,針對學情教學,帶領學生提前預習,緊扣教學目標,課堂抓能力訓練,紮實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課後能輕輕鬆鬆地做作業。

  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先複習,再寫作業,作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同時,每級教師要集體研討作業佈置。不要杜絕無效作業,分層佈置作業,課後服務鞏固時能夠精準的練習,可以做到面批面改,學生也就不會覺得作業難、作業多了。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律、高效的意識。我們將共同努力,引導孩子在校自覺自律地完成學習任務,然後同時也要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讓學生在學校快樂學習,在家快樂成長。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雙減,中國教育又迎來了偉大的變革。那麼什麼是雙減政策呢?從通知來看,雙減一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二是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其中以“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為主要抓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在全國進行“雙減”政策推廣。政策中還提到要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也有不同學段的限制。這樣,既可以避免上學高峰期而產生的交通堵塞,也可以避免學生家校往返途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這樣來看雙減需要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生態系統,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減輕負擔,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教材二次消化適合學情解讀)、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教師要與班主任、同學科教師、跨學科教師通力協作,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係,雙方成為“雙減”的合作者。與同課教師一道深度參與集智備課,發揮群體大腦智慧,集智備課。備課組長提出備課時的困惑和問題。在集智研討基礎上,拿出視覺化成果:單元規劃表(框架),單元課時教學任務活動創意表,分課時教學設計教案。與班級任課教師一道共同制定學習規則,培養學生的內在秩序感,共同助力學生習慣養成。同時與本班課任教師合作,藉助班級作業協調員,控制作業總時長,徹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與跨學科教師協作,積極嘗試跨學科內容整合,開展拼教、拼研、專案學習等,盡而全面提升探究性、合作性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

  教師應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點燃者、困惑的點撥者、生命的點化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故教師與學生課內外相處時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學會換位思考。

  “雙減”要求教師放手、放權,要求學生學會自律、自控,學會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要讓學生潛意識跳出固定型思維走向成長型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感染、薰陶、培養“明生”。可見構建新型師生關係顯得多麼重要!

  通知中提到“明生”的範疇,應該有這樣的幾層含義:明學,思維比較清晰,元認識水平較高;自律意識、自控能力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素養高。明標,對“為什麼學習?學習終極目標是什麼”等有深度認知。明世:責任、擔當、改變世界是發自內心追求,人生價值意義非常明晰。一句話要讓學生成為“雙減”最直接、最大受益者。

  “雙減”,減的是負擔,增加的是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要傾聽教育外部的聲音,不要自我設限,讓思維發散,讓認知升級,構建新的思維模型,未來的學校將是一個學習綜合體,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共同興辦教育、參予教育改革。在“雙減”政策推行的過程中,校外培訓機構會逐步融匯於校內課後服務市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的學校既沒有課外服務的專業師資,又沒有課後服務中的專業課程,遠比不上校外培訓機構在這方面的成熟度和專業發展水平。因而,學校校內課後服務的推行勢必會與校外培訓機構共同攜手,促進教育未來的發展。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2

  透過學習檔案瞭解到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一減輕作業負擔,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出臺的目的是透過加強學校教育,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最佳化作業佈置,提升課後活動質量,減輕學生的課餘負擔,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目的。雙減,減輕了家長的精神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迴歸學校主陣地。

  我認為雙減政策是能夠帶來非常大的好處的。首先,就是這樣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學生。學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學業負擔,從小學開始就特別的辛苦,這能夠減輕他們的負擔。第二,就是減輕家長的負擔,不會在有嚴重的內卷,大量的花費。第三,這能夠迴歸應試教育的初衷,篩選學習能力強的人才的目的。

  那麼我們如何實施雙減政策?

  (1)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放鬆身心。

  (2)提高作業設計效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

  (3))完善作業管理監控機制,家庭作業校內做。

  (4)提升課堂質量。

  (5)確保課後服務時間,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週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兩小時,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6)規範培訓行為,校外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

  “雙減”政策落地後,可以充分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作為一線教師,在校內堅持做到應

  教儘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服務水平,不再讓孩子們有寫不完的作業。讓孩子學好學好的同時擁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讓校外的培訓機構無法超前培訓,讓家長們教育成本顯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們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3

  從9月開始,減輕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成為教育系統的頭等大事。各級部門以最強氣魄開始行動。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學校教育面臨著多重的壓力與挑戰,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這場改革的本質,我們將失去發展的機遇,甚至會被其他同類型學校甩下許多。

  減下去的作業負擔,其預留的時間如何分配才科學呢?如何靈活地開展有效的課後服務呢?傳統的紙質考試、統一的集中考試將廢止,教學質量監測以何種形式開展呢?如何去適應新常態?課外輔導機構從公開執行到潛行蟄伏,如何讓其徹底無所遁形呢?課堂主陣地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呢?這些命題,都無法繞開。倒逼我們開始痛定思痛,做出調整。

  說到底,減負的核心無非就是課內增效提速,捍衛教師的職業權利,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營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態,迴歸教育的本真,給孩子們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更全面的能力培養、更愉悅的精神享受。而這一切,從學校層面說,依靠的就是教師的專業化;從社會層面說,依靠的是整個社會集體發力、共同支援;從家庭層面說,依靠的是所有家長們育人觀的徹底轉變。

  雙減政策面前,教師們的壓力其實最大。無論從理念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將更多。已有的經驗反而無效。無所適從?一臉茫然?以前,還能依靠教師的大量輔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促使其機械地練習。在反覆地講練、多次考試、強化記憶的模式中,把學生成績提起來。但眼下,這些都行不通呢?這注定是曲折的發展道路。

  學生素能測評將由靈活的形式實施,需要老師多動腦筋,多借鑑歐美國家基礎教育的做法。那天,我與一位資深的教師私下交談,一到二年級,不能組織紙筆考試。怎麼去評價學生的學科素能呢?以語文學科為例,測試形式就能多樣化。可採取口頭背誦,評估其發音準確性、流暢性、情感性;可試著創編故事,現場講授給大家聽,評價其綜合素質、語言積累、思維廣度、心理素質、調動力,這種方式適合孩子們;可由家長代其錄製音訊,儲存後進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學習資源,也是學習成果的展示;

  以數學為例,口頭說一說加法的算理。將思維過程說出來。以動手的拼裝活動,測評其實踐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數學測評難度有點難。尤其是計算型別,需要紙筆驗算。

  作業負擔來自於對學科育人價值、功能等方面認識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學觀。唯分數論並非是完全錯的。分數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主要是考試方式過於機械化,它以固定、標準的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天賦和個性,導致了分數徹底窄化,只考察了淺表的知識與能力,並未全面地測評,這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4

  “減負、增效”被很多無知的人喊了好久了,這裡頭有家長,有教師,有教育研究人員。人們只看到一個個大大的書包,小學生背不動,中學生累彎了腰。書包裡裝滿了負擔,無知家長和教師想盡辦法來把負擔減,居然在兒童裡也充滿減負的期待。負擔哪裡來?有人說,從應試教育來;有人說,要想考得好,就要多做作業。

  我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是:

  1、根本問題,教師素質低下,除叫學生做題外,別無它法。

  2、社會問題,家長經商居多,對子女疏於管理,為避免學生接近網咖,酒吧等場所,家長希望老師多佈置作業打發子女的時間,否則會透過校長向教師施壓。按目前的管理體制,一般老師還無膽量與校長對著幹。現在的初中選撥往往以奧數、英語來衡量,導致小學生為上名校而做題目。

  3、體制問題,不能說“應試教育”的錯,我認為,中國學生高考次數太少,導致一考定終身,部分教師把寶押在題目上,透過強化做題這種無效勞動來達到猜題的目的;應該每年推行四次考試,學生從高一就可以參加,並可分科分步驟考試,最後取最好的成績綜合,這樣可避免高考綜症,同時改革錄取制度,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這點目前可能有困難;借事業單位改,國家應在招生辦、自考辦的基礎……

  對於“減負增效”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矛盾之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行嗎?”而教改勢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決的就一個思想上的問題,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影響下,我漸漸地認識到,要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實施“減負增效”,就必須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真正實施“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減負增效”,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資訊正高速發展,教學技術不斷更新。如多媒體的製作,軟體開發等等。教學手段更是不斷變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高效的教學創造條件。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為此,應花幾倍於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當堂作業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能真正地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為了真正在減負增效,儘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並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及時批改課堂作業,決不拖拉,以獲得及時資訊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倘能長期地堅持這樣做,定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定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老師。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更有些教師認為儘早把書本教完,儘早開始總複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敢進度。應試教育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資訊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資訊。對學生來說,及時瞭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資訊,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xxx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聯絡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資訊,調整教學程序,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指導下解決問題後,教師就應該對他們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應使學生生產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使用的“個性色彩”語言,應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為什麼能夠取得練習成果進行合理歸因。實踐證明,有歸因的評價要比那種“公式化語言”評價更有效,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信心十足,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5

  “雙減”是什麼?“雙減”是減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複而對開發學生智慧無用的作業練習,減去過時、繁瑣與實際應用無關的教學內容。

  我個人覺得,“雙減”是對老師而言是好的。教師為了減負,短時間內就得增加工作壓力,鑽研教學,備好課,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們教得開心。

  “雙減”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學生。想象一下,以後的課堂,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平等的發展,所有的同學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落伍。課堂上,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後,我們以前的“海洋作業”會變成以後的“點滴作業”。以前,作業佔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整日沉浸在作業的海洋裡,抄抄抄,寫寫寫,做不完的作業,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課外書,沒時間玩遊戲,沒時間鍛鍊身體,沒時間出去逛,我們就像一個整天只會抄抄寫寫的學習機器。

  而實施了“雙減”措施,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區圖書館,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加入喜歡地俱樂部,可以自由自在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了。這樣,週一至週五的校園內,每逢週末的公園裡、遊樂場裡、廣場上到處都會是同學們玩耍的身影與歡笑的聲音。這樣,不僅僅使我們得到了精神上地放鬆,而且還陶冶了每個人地情操,鍛鍊了我們自主學習地能力。

  其實,我認為減負不僅僅是減輕課本上被束縛的知識,二十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額時間和經歷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範圍,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多瞭解社會,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雙減”這項措施真好,如果能真正的、長期的實施下去就更好了。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6

  “應該從制度層面去保障教師的權益和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良性溝通”,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李昂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雙減政策無疑會給原本就工作繁忙的中小學教師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負擔,那麼,怎麼保障教師的權益呢?教師又該如何儘快適應新的變化,這也是一個問題。

  “雙減”要求學校、教師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嚴格執行作業管理規定,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不得違規組織考試,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籤”。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對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家長的“教育焦慮”,一線教師們應該怎麼做?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怎樣開展?我認真閱讀了一些新聞及相關文章,整理如下;

  1、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

  減輕作業負擔,要從源頭抓起。備課是教學流程的起點,抓減負,要首抓備課。為提高備課實效,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情與教材。

  研究學情,就是要研究每節課學生“在哪裡”,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節課應把學生“引到哪裡”。

  減輕作業負擔,學生就可以在“自然起點”參與課堂學習與探究,教師就可以準確判斷學生“在哪裡”實現因材施教。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的重要目標,分析研讀教材,就是要對準學科核心素養這個靶心,確定“把學生引到哪裡”,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後聯絡,深入挖掘教材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才能使課堂教學實現有的放矢。

  2、組織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應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不是深在知識難度上,而是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和經驗,開展探究性學習。

  當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願參與”,藉助已有認知經驗“能參與”,透過多種感官或行為“真參與”,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而是能夠帶得走、用得上的學科素養。學生課堂上實實在在用1分鐘獲得的發展與提升,是課後10分鐘的補習也達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線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增強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和效益意識。課堂學習效益高了,課後的作業負擔自然就輕了。

  3、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提高作業質量

  作為生命體的兒童,天然擁有語言、思維、探究、創造等學習需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職責在於以生為本,透過創設合適的情境,師生共同參與課堂建構,共享探究過程,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不是僅僅傳授知識,而是師生間藉助積極有效的對話為平臺,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過程。

  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師在備課時須統籌安排每節課的作業量,將課堂適當留白,精心安排練習反饋的環節,及時查缺補漏,相對減少課後的書面作業量。

  4、研究作業管理效能,提升課後作業的“質”

  教師要研讀課標,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將作業設計作為課題來研究。

  例如重視預習作業,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積極嘗試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等多種開放式作業形式,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複的無效性及懲罰性作業等。

  5、設計選單作業,強化反饋功能

  教師不僅要從作業總量上做到“科學合理”,也要從作業形式上做到“豐富多樣”。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情,透過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業選單,讓學生擁有選擇作業的權利和機會。

  不妨嘗試每週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週末”“長作業”,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願做”的“常態”。佈置與反饋是作業的兩面。既要從質、量、形上做好作業的佈置,也要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與反饋。一方面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面批講解和答疑輔導,另一方面對作業優秀的`學生要激勵表揚,不斷增強其學習自信,讓作業成為學生才能展示的平臺。

  6、對學生多元評價

  老師需要對“多元評價”的內容、維度、標準有更深入的瞭解,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用增值性評價客觀判斷不同型別學生的成長,讓孩子們“看見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師還要適時向家長解讀孩子“多元評價”結果,從學生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給出反饋,透過家校攜手,為學生全面、個性化的發展做好規劃。

  7、進行教學上的創新

  隨著學生在校內時間的增多,教師只有用創新的教學手段,才能實現學校教育的多樣性,提升學校教育的質量,讓學生願意待在學校,且學習效率有所提升。

  老師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改變教與學的方式,運用高效、趣味的授課工具、新穎創意的教育方式(微課、STEM)提高授課質量和學習興趣;課堂上除了一對多的講解,還可以組織同伴互助、小組共學,讓每個孩子都“在場”;課後作業除了雙基練習,還要有靈活的主題活動、專案學習、特長髮展,讓每個孩子都喜歡。

  在保證孩子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還要透過學校教學培養孩子們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課時中開展創新課程,這對教師來說任重道遠,也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開放心態眼界的過程。

  8、參與到課後服務中去

  開展課後服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後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於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教師最瞭解自己班級的學生,課後服務也使教育更有針對性。隨著課後與學生的接觸的增多,對本班學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

  9、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說老師的教學能力,是家長信任老師的前提,那麼優秀的“共情”體驗和有針對性的講授能力,則是獲得家長信任的重要條件。

  作為老師,精準解決孩子困難、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能力離不開家庭的攜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長的溝通,引導家長的教育思想,統一教育理念;還要給予家長科學實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導,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這就對老師們的溝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識有了更高要求。為了撫平家長焦慮,順利推進學校教育,老師們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時間。

  10、協調好職業角色與個人生活

  課後服務的落地與推廣,無形中拉長了老師們的工作時間,職業角色與個人生活的衝突將會更加突出。這對老師們的工作狀態、積極性以及職業預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雙減”下,遇到困難或挑戰:老師們既要保證本職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顧家庭和個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斷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個教育系統的關注和協調--減少老師非教學和隱性工作時間,給予教師群體更多關注和關懷。

  雙減政策一下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歡喜的,有發愁的,對我們教育者而言,我倒是希望,雙減,讓我們的教育也有幸福感。

  說到教育的幸福感,其實我很久都沒有擁有過了,在我看來,教育的幸福感就是真正愛自己所任教的專業,愛自己的課堂,愛自己的學生!雙減,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感。首先,我們也改變了作業的佈置形式,作業的主體物件沒有變,依舊是學生,高光時刻到了,作業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從跳繩,做手工到親子閱讀,無不昭示著幸福感的來臨。由於之前一直任教的都是低段,接觸的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真的很為這個作業形式的改變感到開心。小學生嘛,就應該有小學生的朝氣與活潑,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這才是正常的狀態。其次,我們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抓緊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了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就拿我來說把,我開始更加爭分奪秒的利用課堂的時間,爭取不浪費一分一秒,把每一天所要做的事情儘可能提前規劃好,每完成一個就做一個記號,哪裡存在問題,我也能夠及時的記下來,防止下次問題的出現。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記在紙上,回去分析研究,和同組的老師研究解決的方法,感覺工作充實了許多。其次是,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們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多種形式的學習,比如,背誦兒歌,喚起孩子們對母語的熱愛,感受母語帶來的快樂。下課的時候,讓孩子們盡情的玩耍,感受課間十分鐘帶來的樂趣。還有和學生們一起跑步,跳繩,研究植物,感受天氣變化等等。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重視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真正的把學習的自律性轉移到自身上來,其實就是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並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對我們教師也是同樣的,我們也要在雙減政策下學會工作,學會生活。

  雙減政策的實施,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激勵,鼓勵我們從一定的方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教師也能夠幸福的工作。願我們也能夠像先輩李大釗同志那樣:鐵肩擔教育,妙手教學生!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7

  關於雙減政策下,作為一名在職老師,心得體會如下:

  首先,我們明確的認識到作業是實現學生學習知識,鞏固所學的好幫手,它是對學科教學的補充,更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手段。但由於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習科目增多,學生各科作業總量就越來越大,對於一些家長來說輔導孩子功課成為了最大的負擔,特別是高年級,使得“減負提質”成為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一個話題。

  每一個教師對於自己所任教學科的作業佈置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就需要我們因材施教,既要保證學生“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就要有通盤的考慮,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孩子們都能在作業完成中獲得成就感。對於要求“吃得好”的學生,我們老師可以給出一些學習建議,由家長自主為孩子選擇,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控,而老師可以進行一定的輔助,但全由學生意願。此外,學科作業有各科任教師負責、跨學科作業可以有專人負責彙總、學校層面可以設計社會實踐類作業,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一學期的學習中都有一定的提升。

  “雙減”政策下,孩子的額外作業會明顯減少,但學習質量可不能打折扣。所以作為教師除了要向課堂要質量以外,更要關注學生作業的評價與跟進。作業設計可以分為三部分,課堂作業學生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並由任課老師批改、指導;校內作業學生課利用課餘時間、自習課、延時等時間完成,教師要由針對性的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分析學生的作業質量情況,以便於更清晰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知識掌握、能力發展情況,可在此基礎上更加高效的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家庭作業是學生獨立完成或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如各類實踐性作業。特別是“懲罰性”作業,老師們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讓孩子得到強化知識的同時,不能造成過重的學業負擔。

  學校佈置的各類有針對性的作業要形成“常態化”,都需要老師和家長通力合作,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透過完成作業得到學業提升,而不是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將其轉化為一種負擔。作業的變革影響著課堂教學等其他環節的改變,也更受其他環節的影響。今後,我們要關注作業方面的專項研究,更要進行高效課堂的探索,讓學生在做作業中進一步鞏固所學,得到長足進步。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8

  學習了中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以後,對減負提質的提法感觸頗多,從我本人的內心深處,真正地感受到減負提質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在他們的童年生活中不僅僅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前,我們不難看到那些六七歲的孩子帶著小眼鏡,揹著沉重的書包放學的情景,也不難看到遍佈在各個街道的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處於童年時期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不應該被繁重的作業和輔導班所充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在學習之餘有時間去享受童年應有的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講求技巧,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的價值與意義。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把握課堂質量,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透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切實的給學生減負。要提高課堂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以學科課程標準為導向,更新教育理念,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2.依據學生年齡特徵,透過深度鑽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創設情景,培育學生興趣,以“學生髮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富有個性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中有所收穫,

  3.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感。

  4.精心設計分層作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複現象,儘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佈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5.充分利用課後服務時間

  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9

  對於廣大家長來說,最近最勁爆的訊息恐怕就是“雙減”出臺。

  國家這麼大的手筆,別說違規大機構,就連很多正在觀望的小機構或個人,都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狽不堪。本就如風中殘燭一般的教培機構,奄奄一息中又迎來了更大的打擊——本土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正在上暑期補習班或興趣班的孩子們,瞬間按了暫停鍵,一下子賦閒在家。

  就我而言,我,還有我很多同學、朋友,都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都是學習的受益者。我不會,更不可能允許我的孩子輕易放棄學業。所以我經常會檢視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有哪裡學的不好,我會先自己給他查漏補缺,如果我實在講不好,也會考慮給孩子報班補課。我始終貫徹的是“補課”重在“補”,而不是提前“學”。現在“雙減”政策一落地,同樣也堵住了我給孩子查漏補缺的路。

  這一週我一直在尋找科學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方法:買書、找網上的文章……現在不用我說,大家都意識到“雙減”帶來了一些無法抵抗,卻必須面對的現狀:比如孩子的學習更多的依賴在校時間,課堂效率顯得極為重要;再比如孩子的課餘時間明顯增多,自覺性和自學能力的強弱會對孩子的成績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事實上,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成績好壞的根源其實在於“學習能力”。現在,我們更加要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量的增加相比能力的提升是很虛幻的,甚至是很緩慢的,但它的影響確實長期的。

  “雙減政策”的實施其實就是給所有在孩子學習道路上越走越歪的家長們下了一劑猛藥。是繼續往前,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及時止損,摒棄錯誤的方法,重新找回科學正確之路?家長們,拼認知的時候到了。不要說取消校外補習以後有錢人都給孩子請一對一家教,沒錢人的孩子就沒機會上學。在目前國家政策之下,是幾乎所有的普通家庭孩子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此刻,我認為我們家長要做的,必須是“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使孩子的自我強大起來,才能應變這個世界。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10

  “雙減”指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的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而減少這兩項工作已經開始試點。從“雙減”政策的釋出也可以看出,全方位推動教育產業化,迴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減少孩子們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讓孩子真正的做到勞逸結合。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減少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一定不折不扣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後服務等工作,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多措並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抓好課堂主陣地,教師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做到每節課準備充分、知識儲備豐富、能力訓練到位,打造充滿“掌聲、笑聲、辯論聲”的生命高效課堂,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保證學生“吃飽”“吃好”。

  二是加強課後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發揮本校教師自身優勢,豐富課後服務供給,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科學實踐,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後接送學生的實際困難。

  三是完善作業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形成並完善學校作業系統,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同時,探索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跨學科作業。

  小學生雙減政策感想11

  社會人群就是一個金字塔,永遠只有少數精英站在塔頂,也必須有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來構建塔基。教育和學習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學習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除了科學文化知識,還包含體育、藝術、勞動等多種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熱愛國家、獻身民族的人。作為家長和教師,最重要的是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引導孩子走最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雙減政策”背景下老師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呢?

  1.“雙減”的目的不是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恰恰相反,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知道,在學習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時間越多,所獲得的知識也越多、能力也越強。但過長的學習時間、過重的學習負擔又會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學什麼、怎麼學、學多久,就成為教師們首先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保護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是孩子們願意學習的前提條件。前面談到學習的三大動力,對現在的孩子們而言,生存動力和精神動力是大多數孩子暫時還體會不到的,因此,興趣動力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老師,學科作業的設計必須以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保護孩子們學習興趣、保證孩子們學習效率的根本條件。大多數孩子不喜歡作業,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不會做;二是簡單、重複、數量多;三是枯燥、乏味、無樂趣。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個性化作業,讓不同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起點的作業。針對第二個原因,教師要設計出能體現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訓練效率高的梯度作業。針對第三個原因,教師要儘可能設計出有趣味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方式,尤其要在學習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強和落實作業完成的過程性指導,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以往孩子們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往往透過“搜題”的方式獲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結果,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大量搜題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師要按照作業進度計劃、利用當今發達的資訊方式,及時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指導。可以透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國小生雙減政策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