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學習心得

教師學習心得

教師學習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學習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學習心得1

  此次培訓,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能有機會參加市裡給我們供給的這次培訓機會,我覺得十分榮幸。這次培訓是給我們英語教師供給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我的學習心得體會評價如下:

  專家從各個方面介紹詞彙課怎樣樣才能上的高效,怎樣為孩子們創設簡便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聽聽說說、讀讀認認、唱唱玩玩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本事。形式多樣的競賽和遊戲歌謠迎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寓教於樂。學生樂於參與,興致勃勃,情趣盎然的詞彙課堂簡單、高效、實效。

  其中對於教師們提出的不要打擊差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學生答不出來問題,也要體面地讓他們坐下去,這個觀點印象深刻。教育就是讓我們尊重每一個孩子,心有大愛,是一位教師必須的素養。大愛精神是教師職業精神的靈魂。李教師告訴了我們師者對學生的應有的態度:bekind,benice,befair,becarefulandbepatient。我覺得這就是對大愛精神的詳細闡述。永遠不要罵你的學生,你愛他,他愛你。無論應對什麼樣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關愛他們,讓他們成才。

  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前提。所謂“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孫超教師課堂上的收放自如,郭曉豔教師的張馳有度,車昆教師的循序漸進,吳晴梅教師的穩紮穩打,還有郭淑華教師的獨具一心,都與她們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密不可分。僅有掌握本學科更寬厚的知識,才能更透徹的理解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準確的把握教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要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必須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通常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感覺學生無精打采,死氣沉沉,自我也講得有氣無力,十分枯燥,根源在於我們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進取性,在傳教的過程中忽視了他們的情感。是的,學生僅有對自我、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進取的情感,才能堅持英語學習的高昂的學習熱情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並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再次,教師應當“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根據自我學生的實際,選擇教材資料,科學加工,用恰當的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

  學習雖然很短暫,但帶給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卻是前所未有的。這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受益匪淺,同時也看到了自我與他人的差距,明確了自我在教學上的奮鬥目標,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此次培訓,更新了我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我的英語新課堂教學開啟新天地。這是我執教的一個新起點,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會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邊實踐邊評價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都會銘記這段培訓的日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教師學習心得2

  熱愛學生,就會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崗位,你就會在這三尺講臺上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覺得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物件學生之間關係的準則,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係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學生很善於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並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牴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

  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教師學習心得3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概括其內涵。

  師德師風建設,不同於法律,它是以善惡、榮辱等觀念為標準,透過社會、學校、傳統習慣和自我的內新心來評價的。道德問題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碰到且無法迴避的問題。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師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準,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師者,不光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潛移默化,讓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透過與老師的接觸,用心體會,從中感悟。我們教授學生的同時,多與他們交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關愛他們,同學們也會敬重這樣的老師,願意上他的課。

  作為一名年青教師,學生本來就比較與我親近,但仍有學生不會主動與我交流,大多是敬而遠之。剛開始我的心情很急躁,不知道怎麼辦,但經過詢問學生和有經驗的老師後,我發現是自己還有很多方面沒做好。比如,有時候學生做題作錯了,我很生氣便大聲的說學生,那樣學生就產生了畏懼心理而不願意和我交往;還有在上課時,由於很多膽小的同學不愛舉手,我也沒多在意,便沒抽那些學生回答問題,可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沒有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了,而我在無形中也減少了與學生交流的機會……這以後我一改以往的作風,加強與學生們的聯絡,課上課下融為一體,並在生活遊戲中,教給他們很多的知識和有趣的東西。學生們現在都愛和我在一起了,我的宿舍是我們交流談心的密室,我那群可愛的學生們是我心靈的陽光!

  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教育要想長久作用於人的心靈,必須引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自省自悟,做出自己的選擇。我以為成功的教育應該使學生們真正體味到學習、求知、成長的艱辛和快樂。

  我認為教師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自己做人和做學問的態度以及和學生交往的方式,因為這些更容易對學生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空泛的說教是不會給受教育者留下任何真正有用的東西,而只能適得其反,使教育者喪失“信度”。因此做教育本身要求科學、真實、有資訊量、講求實效,要求把握好機會和情感的互動,要求有一個可以被感受和體驗的過程或環境。

  我曾經調查過已經畢業的學生,瞭解什麼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但共同的主題是:教師的人格、教師的為人、教師的學識。老師教給的知識很快就會遺忘,但是老師最有特點的表情、最有個性的語言、最偉大的人品、老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魅力,卻給學生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著長久的影響。教師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師的正義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犧牲精神,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學識淵博、善解人意等等這樣的品格,而這些品格正是學生們最最期待的。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關係到他的教育信度,我看到過學生寫下的這樣的評教語言:“老師對我們真好,可真把我們給耽誤了”。只有過硬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一位教師僅僅有愛心、有善良、真誠、為人正直等品質是不夠的,教師個性中的自強不息、堅韌執著和勤奮好學的精神更是對學生精神與智慧的啟迪,同時不容忽視的是,老師的.專業素質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現實教育中很多老師對教育非常投入,真誠地愛孩子們,特別是新參加工作的老師,往往以青春的活力和年齡相近所帶來的親和力感染著學生。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作為教育的良好基礎,但它不是教育的整體,不是教育的全部。

  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關係到他們的“教育信度”。你的教育語言就像你在課堂上課一樣,你有多少錯誤,你的話就應該打多少折扣。這種教育信度的降低使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也會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一個老師在教學上經常出錯誤,對他的語言的認同也會思考他的教育行為是不是也是這樣,起碼會犯同樣比例的錯誤,對他的語言的認同也會打至和相同的折扣。所以我想,師德的根本要求就是對學生負責,就是要用真善美的東西影響學生,就需要教師德藝雙馨、有真才實學。教師真正有師德,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看得無比神聖,而不能只給學生一張沒有價值的笑臉,就好像一輛車開進了加油站,加油站倒是蓋得很漂亮、很豪華、很舒適,但是沒有油可加。有德無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缺德”。

  身正為範。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範。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因為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決不是一瞬間高大、偉岸的形象,而是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小事,正是這些像石子一般的小事勾畫出了教師完整的人格魅力。

教師學習心得4

  這幾天對必修課程四的學習我是在單位進行的,學習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情境的創設與生成、教學與師生關係、如何在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等五個方面,從案例與理念、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和分析。透過學習我體會很深刻,在這五個領域我分別學到了以前能發現但自己不能解決的教學問題,現在感覺自己充實了不少,特歸納如下,以備今後教學所用。

  一、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之一,重要體現在有一個好的教學模式,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促進計劃教學是有力的保障。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把學生往事先預設的教學思路上牽,把教學往教師的課堂模式上引,但是新課程倡導的是開放和生成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徵和發展意向都會因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帶來不確定性,從而生成一些教學矛盾和問題,有待課堂解決。解決的過程和能力更能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教授《風箏》一課時,我首先帶領學生調查風箏的來源。用文字,影象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在瞭解了風箏的歷史及現狀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並請身邊的扎風箏藝人來學校進行指導。如:造型上的變革,用料上的改進等問題。課堂上,學生們有模有樣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後,學生來到操場放飛手中的“希望”。可這時,問題來了:他們發現自己的風箏都飛不上天。此時,大多數學生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耷拉著腦袋,但還有一部分學生仍然興致勃勃。於是,我鼓勵學生細細推敲其中的奧秘,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兒地又開始忙開了。最後他們總結出兩點:製作風箏的材料不能過重;扎風箏骨架時要考慮平衡與對稱。他們在失敗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看到自己製作的風箏飛上藍天的那一刻,孩子們激動得手舞。這樣透過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並樹立生活處處皆美術的思想,使美術成為學生與人進行溝通的一扇門。

  二、教學的生成性

  發揮教學智慧,把生成引向精彩。所謂“教學智慧”,就是“對教學工作的一種感覺、一種品味,就是對教學的一種純正的、直覺的品味和價值判斷,對學生的才情和靈性的發現的敏感”。(葉瀾指出)缺少“智慧”的教師,離開了引導與調控,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時間的控制就難以得到落實,以至於學生中產生的思維創新的火花不能引燃,非預期性資訊中活躍的生命力被扼制,這樣就會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動態生成”成了“生而不成”,因此無法真正實踐新課程所提出的理念。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傳統教學多年來的僵化思維使他們失去了把握非預期性資訊的信心和能力。為此,真正平等的對話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敏捷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資訊的能力,而且要有能夠面對生成靈活果斷採用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的教學機智。可以說有效教學資源是課堂預設的必然產物,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瞬間熄滅,也可成燎原之勢。

  三、 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作為課程目標,確確實實都應該關注這三個方面。而且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對一個人的一生意義更加深遠。不是說知識、技能不重要,知識、技能仍然是新課程重要的目標,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更重要。當然,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都是依附於知識的發生的、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

  三維目標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整體。因為實際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始終存在的,只不過有些老師沒有關注罷了。其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有一個態度、情感傾向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而且有可能有相當多的學生是帶著消極的情感在學習我們現在就是要把它變成積極的,讓學生能夠透過美術學科的學習,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形成美術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這也是美術課程價值賦於我們的教學任務之一。

  四、教學情境的創設

  創設富有美術文化氣息的情境。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美術學習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 這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新課程綱要》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整合就是要創造一個理想的適合學生髮展的學習情境——即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美術課程標準解讀》指出:“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使學生從生活中感受美,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只有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相聯絡,能為生活增添色彩時,學習才會變得歡樂有趣。

  創設激發想象、創造的情境。“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創造。”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和學生談話中設境,在美術作品或音樂作品或文學作品欣賞中設境,讓每個學生都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五、教學關係

  教學關係不是靜態的、固定的關係,而是動態的、變化的關係,從學生角度來說,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長,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後是學生完全的獨立,教師作用告終。

【教師學習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