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看《師德啟思錄》有感

看《師德啟思錄》有感

看《師德啟思錄》有感2篇

看《師德啟思錄》有感1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特別是中共中央頒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以德治國”方略提出後,師德建設越來越引起教育戰線的重視,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師德建設重在教育,而師德教育除了要求在職教師要熟悉政府制定的關於師德方面的規章制度,明確國家對師德的規範、標準、要求外,還應當系統學習一些新形勢下的師德理論,學習師德標兵修煉師德的經驗,吸取少數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缺德”帶來的教訓。《師德啟思錄》,以極強的針對性,啟發人們對師德的思考。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二十一世紀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師德建設,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樞紐,也是搞好教育戰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德形象,已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差異教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於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於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為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過分苛求學生的成績,換取暫時的高分。眾所周知:愛迪生七歲上學,因成績差退學;愛因斯坦兩歲說話,上學智力遲鈍;德國詩人海涅是盡人皆知的後進生;普京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而現在成為力挽俄羅斯經濟大滑坡的`總統。事實表明,學習成績與創造力無明顯的聯絡。創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後,越是有個性的人,創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我們就不會按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二、以身示範,情感育人。

  搞形式主義,這是一種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啟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責任心都很強,然而,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之間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瑣碎小事也會變得富有詩意,不僅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還要有愛的藝術。

  三、加強學習,樹立先進理念。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已經成為衡量教師師德的最低標準。當代師德不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高超的教書育人之能,還必須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懂反思、講合作、富有團隊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透過學習,使教師樹立起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教育價值觀等,努力使對教師師德的外在要求,變為廣大教師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為。

  四、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行為規範。

  可以透過建立師德調查問卷及通報制度,在評優表模、晉職晉級等方面堅持“師德一票否決”。透過這些方式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師德意識,使他們學有內容、趕有目標、行有規範,促使師德建設走向自覺、健康、協調發展的軌道。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只要我們廣大教師精誠團結,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師德修養,一定會建立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適應跨世紀教育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

看《師德啟思錄》有感2

  今天,我認真收看了《師德啟思錄》中第三章:“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片中明確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其中熱愛學生是首要要求。有人說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育家說:教育就是愛。

  “愛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一些學習困難,淘氣的孩子。我校黨支部開展了“愛心花開黨旗下”結對活動,我結對的學生是三乙班的萬梓明同學。他聰明、好動、愛表現、紀律性差、上課不專心、貪玩。針對他的個性特點,我採取了一些措施,幫助他改正不良習慣,培養他的紀律觀念和學習積極性。

  從上週的表現中,我看到了他的進步。一是上課專心多了,經常得到任課老師的表揚,二是能在家裡讀課文了,而且讀“矛和盾的集合”這課還非常流利。看到了他的進步,我感到欣慰。那麼,我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我對萬梓明同學作了一些瞭解,對他的優點與問題進行了分析,找到幫助他進步的有效方法;然後,我跟他交朋友,關心他的愛好,關心他的生活,指導他學習方法,關注他每天的各方面的表現,及時發現他微小的進步並給予鼓勵。一週下來,根據他的表現,我獎勵了他一面紅旗和一本書。他樂了。

  在幫助萬梓明同學的過程中,我覺得:我付出了愛,所以我收穫了喜悅。

【看《師德啟思錄》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