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有感

《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有感

《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有感

  今天觀看了主持人王紅《自己的花是人讓別人看的》這節課,王紅老師的教學設計很巧妙,聽完課感覺整節課的線條非常清晰,結構整體性非常強。設計巧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重點詞句上做文章。

  王紅老師注重閱讀感悟,在她的課中注入了讀法的滲透,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主張把文章讀薄,再回顧課文讀厚,感悟由此遞進。他緊緊地抓住文字地文眼所在,定位在德國人愛華地真切,抓住“真切”細讀課文,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文字言語秘妙的挖掘與訓練。這種閱讀稱之為“個性化閱讀”,她秉持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這一觀點。

  首先王紅老師讓學生研讀課文是緊緊圍繞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嗎這個問題展開思考的。要解決這個疑惑,首先得了解德國人是怎樣養花的。曹老師沒有這樣直截了當地提問,而是讓學生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子提出問題:季先生對德國人養花有什麼感受?學生找出關鍵詞:吃驚。老師順勢利導提出這樣的問題:他為什麼吃驚呢?這一提問解決的本質問題就是德國人是怎樣養花的。帶著問題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在學生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的理解體會德國人養花的特點,課堂上抓住了這些關鍵詞語: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家家戶戶、莞爾一笑,前四個詞語主要是從德國人種花的特點來體會的,“莞爾一笑”主要是從德國人養花的態度體會的。“正是這樣。”在德國人看來養花是給別人看的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個結論不僅是對研讀課文提出的問題:他為什麼吃驚?的回答,更是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鋪墊。此時教師提出問題:正是這樣指的`是怎樣?學生回答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其次,接著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透過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德國街頭,去感受那花海的美麗。在舒緩的音樂中,學生朗讀課文,想象德國美麗的街景。然後多媒體播放滿是鮮花的德國街景。透過聽覺、感覺、視覺的貫通,學生感受到了滿街鮮花的美麗。在這樣的體會中感受德國人這樣養花的境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此時,教師又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分別寫“我為人人”,以及“人人為我”句子。在理解了德國人養花的境界後。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想對德國人說些什麼?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再要求學生讀課題,根據學生的讀把句號換成了感嘆號,表達出了對德國人養花境界的讚揚。

  總之,這堂語文課是有生命的,她讓學生迴歸了生命,迴歸了主體,迴歸了生活。同時也讓成為了讓學生在感受、體驗、交流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構建都得到了提升。

【《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