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質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利用“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等多種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透過聽生本觀摩課、看生本課堂影片、關注生本教育微信公眾號、上網查詢生本教育的資料,我談談自己對生本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生本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課堂,精彩的是學生,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擁有自學的天賦和潛能,他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很多的知識,並能在自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是那樣的投入,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等,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很多。

  總之,在生本的課堂上,所見到的學生,個個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在課堂上,他們可以發揮想象,積極思維,對事物都有著執著的探索精神。這種課堂,讓學生充滿了自信,讓課堂呈現出精彩,學生活起來了,樂起來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

  二、生本課堂中,教師是課後的“引領者”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學生學習儘可能的自主。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是課堂的策劃者,教師要以平等心態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教師給學生指引方向,剩下的時間多交由學生探究學習,而學生在課下的準備工作也有趣而生動起來,透過這種方式,亦大大擴充學生的知識量。

  我感覺在生本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下面三點:

  1、設定好前置性研究,放手讓學生研究預習。

  生本教學的原則是“多學少教,先學後教,讓學生有備而來”。這“有備”就是指提前做好預習研究,做好上課的準備。可見,前置性研究的佈置就尤為重要。透過“前置性研究”的形式,提前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學生透過先做後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的優質性。因此如何設計佈置“前置性研究”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環節。

  2、組織好課堂學生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交流、探究。每組選出組長,負責本組團隊的紀律、任務分配等事務,組內成員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確實無法解決可以向教師提出,如問題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師和全班同學交流,展開全班性的討論,這樣做真正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得到了解放。

  3、佈置前置性小研究、小組討論、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生本課堂看似簡單:可實際上,要想上好生本課,並不那麼輕易。我認為生本課堂的關鍵在於教師點撥時的“收”和“放”,教師要有獲取並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透過點撥,讓學生向更深處邁進,也就是“放”;透過點撥,讓學生能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到正軌上來。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激揚生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

  其實,這一點一撥,並不是太好把握。這需要教師有較深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全面深入地瞭解學生,這都需要教師有駕馭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正確的道路。引導學生自己學,教師起到幫學的作用,教師是一個引導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學,教師在什麼時候幫,教師在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在實踐中探索思考。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2

  今天我們全校老師認真傾聽了副校長洪德選關於學本課堂教學的有關講座,他講座的主題是《學本課堂,文字解讀》,聽了他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學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學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學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學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洪校長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學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學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透過近段時間學本課堂的實驗,我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學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透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學本教育理念,將學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

  郭恩樂教授說:“生本教育”理論。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而學。而教師則要退後,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這不僅僅是教育方法而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

  這個“生本教育”理論,緊扣了課改的理論,現代的教育課改觀念已引入人心,真正的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成為當務之急,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都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熱情高、積極閱讀、預習,蒐集資料,為課堂展示樂此不疲。我們的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這樣呢?他們整天為一大堆的作業包圍著,給他點自由時間他還恨不得快點多抽出點時間出去玩,怎麼可能想去學習?也是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問題,老師要做好引導作用,不要去灌輸給人生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探索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在課堂中,用新穎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允許留有疑問,激發學生課下探索的興趣。成長在前、成績在後。他們令人羨慕的成績,有自由成長、健康成長的必然結果。

  生本教育課堂所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要如何進行“生本”呢?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拿來呢?當我們試圖要升起“生本教育”這面旗幟的時候,我想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的學校自己的課題研究“讓學生快樂成長”等理念與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我們不必摒棄目前已經在實施的課題的研究,需要的只是不斷地改進,無論是“生本教育”或者是其他的教學理論,都可以成為最佳化我們教學方式的一劑“催化劑”。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同行老師的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那碗水還沒有倒乾淨,別人的那碗水就倒不進來。”其實我們自己的那碗水完全沒有必要倒乾淨。我們需要做的是倒掉我們的陳舊的、落後的、與學生的發展無益的觀念、行為的腐水,倒進先進的、與學生長遠發展有益的活水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那麼,我們的教學何不提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本教育道路”的理論,也許我們的教育教學亦會有一個新的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屈原的一句話自勉。願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路上,我能用汗水用激情澆灌一路之上的花草樹木,享受盎然的綠意,聆聽花開的聲音。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4

  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呼籲一種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然而,《生本教育》給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帶來了光明,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生本教育引領敦坊學校課堂教學大變樣。

  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得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地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如今,我校領導及全體教師努力踐行生本教育。走進我們的課堂,看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相質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近來,聽了我們學校幾位老師的生本課,我很震撼:原來,書可以這麼教!原來,課堂可以如此精彩!這僅僅是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完《小時候的周恩來》一課時,一個孩子大膽地提問:“如果你是周恩來的母親,你會如何誇獎他?”看到了吧!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前途無量!他們思維活躍、語言暢達、大膽自信、友愛合群。於是,我頓悟,這不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二、生本教育更讓我感受到了教的快樂,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的樂趣。

  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設計的分析課文的思路很好,總想透過我的引導把學生帶到課文中去,還常常為學生沒能答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嘆息!而現在,學生興致盎然地圍繞話題侃侃而談中,我經常聽得入神。

  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我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有的談了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談了該怎樣讀好課文,聽!我們班溫鑫玥同學的回答:“我們組認為母親的話應讀得輕,因為母親當時病得很重。”學生透過自學不僅能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還感受到了文字背後的情感。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稱讚道:“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還有的同學能夠及時給其他組補充或糾正,有的還能很好地評價別人的回答。生本課堂裡,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交流,要合作,要展示。

  生本教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我們學了謎語之後,孩子們自己創編謎語。請聽我們班同學創作的謎語:“一根柱子三隻眼,每次只睜一隻眼。”——這不就是交通訊號燈嗎?多麼形象!“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上鼻子當馬騎。”——不用說,大家都知道謎底。在自學、探究中,孩子們閃動著智慧的靈光,對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再創作。有的學生為課文畫插圖,有的將自己的感悟寫成書法作品,有的為文章配樂。

  生活詩情畫意,其樂融融。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教師費盡心思地“講”,抵不過學生髮自肺腑的“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趕不上學生髮自內心的“學”!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教學思想及方法,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此時此刻,我真誠地呼喚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同時,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精彩!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5

  透過“生本課堂理論”的培訓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從培訓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透過學習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精心組織教學設計,使學生真正的主動參與,打造了一堂堂鮮活成功的課堂範例。

  生本高效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以往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次理論研討會中的課堂教學,教師們都是精心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讀、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給了學生時間和權利,讓他們充分進行思考,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使學生興奮起來,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參與度也大大提高。在這樣的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個體能得到了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本次研討活動中,教師所執教的語文課例所採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我們的語文課教學都是分為四環節進行的,一二環節中教師採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教師直接出示生字詞教學檢查預習環節,有的教師則採用學生自學記錄本聽寫課前預習的生字詞語,透過這樣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讀音和字形,也有的教師採用詞語搭配的形式來鞏固字詞的讀音和寫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合作交流、講故事理解文意等等,總之在遵循語文總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許多靈活度變的教學路子。

  三、自主學習記錄本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成了讀書小主人。

  我們平常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解決課文中出現的問題,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內涵,教師板書在黑板上即可,最多課堂收穫時,讓學生說一說。有了錯誤只是當堂糾正草草完事。而在這次的課堂教學學習中,我看到了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採用了自主學習記錄本進行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記錄本的內容包括生字讀音、詞語書寫的積累和糾錯、對課文重點句子摘抄以及預習中發現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課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文章給你的啟發或你的收穫等,相當於學生的讀書筆記。教師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記錄本始終貫穿於其中,師生共同探討出來的東西,學生由錯到對的過程、自己的體會都寫在記錄本上,達到了真正的當堂鞏固,非常適合我們的閱讀教學。

  四、重視語言積累,深刻把握文字。

  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學生一定要有語言實踐,也一定要有語言的積累。在這些名課中,教師讓學生該記住的東西讓他記住,要認的字、要寫的字詞、要求背誦的篇章都儘量在課堂內完成,讓學生在課堂內就感受到成功。不要把這些任務留到課外,使語文教學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要力求把課外的時間用在廣泛閱讀課外書上,讓學生在博覽群書中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有自己的豐富的語文體驗,利用能否和學生得到自己的認可或喚起自己的共鳴,或者看看是否有不懂的地方,自己的問題有時也就是學生疑惑的地方以此為解讀文字的切入點,而且對文字的開掘深。能對文字做到了然於胸,不讓學生硬著頭皮上。問題設計有利於啟用課堂,啟發學生思維,在處理教材時,做到了引導學生“於無疑處生疑”。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生本高效課堂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它的發展之中,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高效課堂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生本高效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最大提高。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6

  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教授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這次培訓內容分三部分:一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二是由郭思樂教授做的關於生本教育的講座;三是與執教教師交流,並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這裡的教學不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課前研究:充分的先學是構建生本課堂的法寶。先學就是將新知識、新任務提前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地研究,把個體的想法帶入課堂,從中選出最最佳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老師則要抓住文字的關鍵點去佈置前置性課前小研究。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圓的周長》,課前老師給學生安排了四個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圓的周長?找一個圓形物品,你能想出什麼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再找幾個不同的圓形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完成表格;說說自己的感想。課前自學讓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課內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質疑中提升認識。學生不僅理解了概念,而且會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之間的關係,不僅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而且還理解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相互依存的關係。正因為教師把一切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表現才會如此精彩,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體現嗎?

  課前見聞:不管什麼樣的課堂,課前都有幾分鐘的講述見聞時間,語文課前學生或帶來一則文學笑話,或講述閱讀故事,或背一段優美的文章、詩句等等,數學課前學生或出一道腦筋急轉彎,或課外攻克的趣味數學題等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前學生將課外學來的某一個新單詞、句子等教給大家,這種模式化的課前見聞講述訓練,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收集、整理、積累知識中成長。

  課堂教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實現教少學多。小立課程指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儘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活動,以此實現教少學多,提倡教師的無為便是有為。數學課,只要引導明確思路即可,解題方法學生能解幾種就解幾種,不必強加。一旦測試,學生出題互考互改,學生的能力的確很強,但基礎知識可能較弱,怎麼辦?老師就經常組織一些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比方說“基礎概念的研究”,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概念錯誤的種類,成因等等,以此來解決基礎內容不過關的問題。

  課堂組織:自從自己實驗生本課堂以來,我的課就亂了。小組交流時,有的學生默默不語,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可一句話也說不到點子上;還有的學生趁機搗亂,整個課堂怎一個亂字了得。課堂組織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為此我困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怎樣會學到東西呢?廣東省不僅在教學上生本化,連課堂組織模式也發生徹底的改變,所有的機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詩句或教師自創對子代替,如:一年級孩子在認完一課的簡單字後準備攻克最難的幾個字時,教師喊:“奇思妙想”,生接“記難字”,師再說“四人小組”,生接“面對面”,學生邊說邊坐好,並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學習的準備,把會認字卡放一邊,不會認的擺桌面,小組討論字的記憶方法,然後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採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組織課堂,如師說“書山有路勤為徑”,而生接“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開卷有益”,生“博覽群書”等,課堂組織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學生在複習背誦經典名言的同時,教師輕鬆完成了組織課堂的任務。

  課堂氣氛:生本的課堂學生絕對是分小組學習的,在我的課堂中,當孩子彙報時,語言拘謹,不連貫。臺下的同學,有的持觀望態度,有的是看熱鬧,還有的趁機搗亂,只有一小部分在認真傾聽,課堂中同學之間不能形成互動,之間的交流語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給孩子們說。為此我也困惑,這樣不是限制孩子了嗎?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覺得很彆扭。可是透過聽課我發現,生本課堂小組的組織很有序,組長負責,組員人人有責,有記錄員,有監督員等,課堂上小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集體的獲獎,個人的獲獎,回答問題的次數,資料收集的多少等都與小組成績掛鉤,因此各小組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發言,回答問題總是以小組為單位,而不是學生個體。小組發表意見時又是按第一發言人、第二、第三、第四發言人的順序輪流發言,而不是個別學生一言堂。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氣氛熱烈的課堂,人人參與,不是口號,而是事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團結奮發的團隊,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儀態大方。課堂上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狀態給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剛開始的學話很必要,透過學話,孩子們才能學會彙報的流程,同學之間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以後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亂,更有序。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評價準確,語言婉轉,被評價者虛心接受,積極回應。其實,訓練學生相互評價要做到“靜待花開”,要有一個過程,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在老師提醒下用稚嫩的聲音問:“我的想法說完了,誰來與我交流?或“我讀的怎麼樣?請給我提提意見?”;中高段的學生評價交流就顯得成熟流暢了,課堂上總是話筒搶不過來,“我來補充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你的觀點錯在…我認為應該是…”等等,教師只是在享受著學生的爭論和評價,並適時點撥。課堂上回蕩的是學生的聲、影,激揚的是學生的生命,課堂上的主體迴歸,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內涵。

  知識解決:我們的課堂知識解決經常是教師越庖代俎,教師的思維畢竟有限,生本的課堂老師變得聰明而輕鬆,有困難找學生,學生豐富的思維使知識的解決更加多元化。

  這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對心靈的撞擊。身臨課堂的感受,又聽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的專題講座,以及實驗學校的校長和特級教師的經驗介紹,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質就是提升生命質量。我們實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生本教育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教育。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7

  今年暑假後我迎來了語文教學第二年,任教三年級的語文課程。這對於我這個一直沒教過語文的“門外漢”而言,顯得那麼茫然。昨天我滿懷憧憬和嚮往參加了縣裡舉辦的“生本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這如同大地久旱遇甘露一般,深深的滋潤了我,啟發了我。

  一直以來,我的課堂總感覺缺點什麼,又說不出來,直到昨天我才發現:原來課堂還是可以這樣上的。

  首先談談聽二年級的識字教學吧。任老師把識字教學貫徹到了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沒有一絲的突兀感。各種各樣的識字方式,很大的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看到孩子們積極踴躍的回答自己識字的小竅門,作為一個聽眾的我都感到了幸福,更不用說課堂上的孩子們了:看他們那渴望的眼神,自信的語言,得意的微笑……“我神州,稱華夏……”孩子們同桌間拍著小手,打著節拍,晃著腦袋,朗朗的誦讀聲傳出很遠,使得聽課的我們都不由自主的溶於這種愉悅的課堂當中。

  接著,第一小學的李娟老師帶著濃濃的書香風韻來到了課堂。她向我們展示了優秀的語文素養,孩子們在她的帶領下,細細的體會著漢字書寫帶來的美。尤其是李老師在指導書寫時採用的拼圖指導,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整節課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在研究中學習,在展示中得到別人的認可。從這節課中,我對比了自己的書寫指導,這些都是今後教學中要增加的。

  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在被放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使得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出現了更多的疑惑。現代學校的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高效的批註閱讀法課堂,她以《巨人的花園》一課為例,給我們介紹瞭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我們從中學到了以下幾個方法:一是標註好詞好句,二是關注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三是找提示語,四是感受、聯想、標劃。

  聽完幾位老師的示範課,我感覺他們都不同程度的表現了以下的幾點:一,預習展示緊扣教學目標,從抓關鍵詞、段意連線等方面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二,師生互動性高,每堂課上都展示了融洽的新型師生課堂關係;三是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中表揚學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使得他們樂在語文的學習中;四是注重了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中將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進一步的整合;五是關注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學習的方法非常多,關注了學生的品讀悟,體現了人文化。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學課件的製作和展示仍停留在原來的水平,尤其是ppt展示中字型的處理、動畫的效果差強人意。另外學生學習中讀的還不很充分,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

  一天的研討在沉思中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收穫卻很多。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8

  透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就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用心、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明白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帶給了哪些幫忙。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能夠少教,但是學生能夠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下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潛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個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主角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此刻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忙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能夠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主角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忙,幫忙的好處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潛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潛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的困惑就是不明白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應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之後才明白,老師就應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透過看教學影片,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此刻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十分的意外和喜悅。但是,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樣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潛力怎樣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樣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此刻,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透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的學習效率和的學習效果。”透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9

  生本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原則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堂,生本教育的理念特別好,能充分發揮人的天性和本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這讓我想起了《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一般情況人們會認為,把梳子賣給和尚是不可能的。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三位銷售員。

  銷售員甲,來到一座寺廟,對主持說:“主持,我長途跋涉來到這裡,求求你,發發慈悲,買一把梳子吧”於是甲買掉了一把梳子。

  銷售員乙,來到同一座寺廟,對主持說:“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風塵僕僕,長途跋涉而來,只為拜佛求願。但他們大多滿臉汙垢,披頭散髮,如此拜佛,實為對佛之大不敬,而您身為寺院主持,卻對此視而不見,難道沒有失禮嗎?”主持一聽,頓時慚愧萬分,“阿彌陀佛,請問施主有何高見?

  銷售員乙:“主持勿急,此乃小事一樁,待香客們趕至貴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間一處,備上幾把梳子,令香客們梳洗完畢,乾乾淨淨,利利索索拜佛即可!”於是乙買掉了10把梳子。

  銷售員丙,來到寺廟找到主持後,深施一禮,“主持,您是否想過振興佛門,讓我們的寺院名聲遠播、香火更盛呢?”“阿彌陀佛,當然願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見”“主持,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的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作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阿彌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贈呢?”

  “在下為貴院量身定做了1000把精緻工藝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貴院字號,並刻有“積善梳”“功德梳”,香客得到高僧贈的梳子會特別高興,如此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可讓貴院名聲遠播,更會有人慕名求梳,朝聖著會更多,香火會旺”。主持大喜,於是丙買掉了1000把梳子。

  甲運用了和尚的慈悲心,同情心,是求來的。乙是引發“善男信女在佛主前,需要先梳理頭髮儀容”的這個需求。丙刺激出“提供前來上香的一種紀念”為由,引發出持續性的需求。

  那麼生本教育,我認為教師要成為丙,找出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實踐生本這麼長時間,總體感覺很好,學生現在變得自信,大方,敢於展示自己,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並積極思考,語言表達能力增強,組織能力也變強。學生高參與,高熱情,高效率。小組合作有效,學生能把我佈置的問題研究出來。小組長的能力較強,能管理好自己的小組,並能很好的調動本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困難找學生,學生總能想辦法解決。

  記得我在講《線段直線射線》時,學生學習興趣特別高,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學5分鐘後,讓每個小組彙報一塊內容,孩子們概括的特別好,有的小組講得特別精彩。整節課學生們各抒己見,整節課掌聲不斷,尤其是王炯傑同學把射線,直線,線段的區別概況的特別完整,當心然同學舉例說生活中的那些可以看作射線,她舉得汽車燈射出來的光線可以看作射線,說明學生很善於觀察。這節課讓我體會到學生真的很有潛力,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會展示出優秀的一面。但是有個別孩子不能參與其中,我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鼓勵他們。

  生本之路,我要靜下心來專心研究,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學生有這樣的和諧關係:信任、尊重、欣賞、依靠學生。課堂中爭取把控好課堂,多培養出優秀學生。因為我相信優秀學生是成批出現的,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及時反思,有問題,找原因,想措施然後解決掉,爭取把該讓學生學會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生會的我不講,學生不會的自己研究或小組合作學會。我只是點撥,啟發,引導,評價。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0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廣州參加了由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教授舉辦的全國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習班。

  這次培訓資料分三部分:一是觀摩課展示、教學點評;二是由郭教授做的關於生本教育的講座;三是與執教教師交流,並進行課堂教學講座和問題解答。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真切地感受到,那裡的教學不僅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

  課前研究:充分的先學是構建生本課堂的法寶。先學就是將新知識、新任務提前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地研究,把個體的想法帶入課堂,從中選出化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老師則要抓住文字的關鍵點去佈置前置性課前小研究。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圓的周長》,課前老師給學生安排了四個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圓的周長找一個圓形物品,你能想出什麼方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再找幾個不同的圓形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完成表格;說說自己的感想。

  課前自學讓學生對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課內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質疑中提升認識。學生不僅僅理解了概念,而且會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學會了如何求圓的周長,而且還理解了圓的周長和直徑相互依存的關係。正因為教師把一切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表現才會如此精彩,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體現嗎?

  課前見聞:不管什麼樣的課堂,課前都有幾分鐘的講述見聞時間,語文課前學生或帶來一則文學笑話,或講述閱讀故事,或背一段優美的文章、詩句等等,數學課前學生或出一道腦筋急轉彎,或課外攻克的趣味數學題等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前學生將課外學來的某一個新單詞、句子等教給大家,這種模式化的課前見聞講述訓練,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鍛鍊了學生的組織潛力,同時,每個學生都在收集、整理、積累知識中成長。

  課堂教學:小立課程,大做功夫,實現教少學多。小立課程指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儘可能地精簡,而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超多地進行活動,以此實現教少學多,提倡教師的無為便是有為。數學課,只要引導明確思路即可,解題方法學生能解幾種就解幾種,不必強加。一旦測試,學生出題互考互改,學生的潛力的確很強,但基礎知識可能較弱,怎樣辦老師就經常組織一些針對性的課題研究。比方說“基礎概念的研究”,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概念錯誤的種類,成因等等,以此來解決基礎資料但是關的問題。

  課堂組織:自從自己實驗生本課堂以來,我的課就亂了。小組交流時,有的學生默默不語,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可一句話也說不到點子上;還有的學生趁機搗亂,整個課堂怎一個亂字了得。課堂組織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為此我困惑,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怎樣會學到東西呢廣東省不僅僅在教學上生本化,連課堂組織模式也發生徹底的改變,所有的機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詩句或教師自創對子代替,如:一年級孩子在認完一課的簡單字後準備攻克最難的幾個字時,教師喊:“奇思妙想”,生接“記難字”,師再說“四人小組”,生接“應對面”,學生邊說邊坐好,並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學習的準備,把會認字卡放一邊,不會認的擺桌面,小組討論字的記憶方法,然後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採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組織課堂,如師說“書山有路勤為徑”,而生接“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開卷有益”,生“博覽群書”等,課堂組織充滿了文學的色彩,學生在複習背誦經典名言的同時,教師簡單完成了組織課堂的任務。

  課堂氣氛:生本的課堂學生絕對是分小組學習的,在我的課堂中,當孩子彙報時,語言拘謹,不連貫。臺下的同學,有的持觀望態度,有的是看熱鬧,還有的趁機搗亂,只有一小部分在認真傾聽,課堂中同學之間不能構成互動,之間的交流語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給孩子們說。

  為此我也困惑,這樣不是限制孩子了嗎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覺得很彆扭。但是透過聽課我發現,生本課堂小組的組織很有序,組長負責,組員人人有責,有記錄員,有監督員等,課堂上小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群眾的獲獎,個人的獲獎,回答問題的次數,資料收集的多少等都與小組成績掛鉤,因此各小組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發言,回答問題總是以小組為單位,而不是學生個體。小組發表意見時又是按第一發言人、第二、第三、第四發言人的順序輪流發言,而不是個別學生一言堂。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氣氛熱烈的課堂,人人參與,不是口號,而是事實。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團結奮發的團隊,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儀態大方。課堂上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狀態給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剛開始的學話很必要,透過學話,孩子們才能學會彙報的流程,同學之間交流的語言,慢慢的會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以後的課堂中,學生們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亂,更有序。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評價準確,語言婉轉,被評價者虛心理解,用心回應。其實,訓練學生相互評價要做到“靜待花開”,要有一個過程,一年級的孩子總是在老師提醒下用稚嫩的聲音問:“我的想法說完了,誰來與我交流或“我讀的怎樣樣請給我提提意見”;中高段的學生評價交流就顯得成熟流暢了,課堂上總是話筒搶但是來,“我來補充一點”,“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認為你的觀點錯在,我認為就應是”等等,教師只是在享受著學生的爭論和評價,並適時點撥。課堂上回蕩的是學生的聲、影,激揚的是學生的生命,課堂上的主體迴歸,詮釋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內涵。

  知識解決:我們的課堂知識解決經常是教師越庖代俎,教師的思維畢竟有限,生本的課堂老師變得聰明而簡單,有困難找學生,學生豐富的思維使知識的解決更加多元化。

  這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對心靈的撞擊。身臨課堂的感受,又聽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的專題講座,以及實驗學校的校長和特級教師的經驗介紹,給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質就是提升生命質量。我們實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展。生本教育是激揚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教育。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1

  任教十餘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那會兒,多數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並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改一輪接著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並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巨大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學到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活躍,而不是教師領著學生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於等著“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說:“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先“主體”後“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裡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後“主體”,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後“主導”,學生則處於主動啟用狀態,他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慧,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說教育無論怎麼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透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物件,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託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接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現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老師結合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小學生天地》等書籍,佈置看課外的作業。透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收穫,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並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本上。力爭每週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並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探討。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類的作業、同桌互相交流。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

  上學期以來,學校多次組織我們學習升本教育理念,目的是把升本教育推向課堂。透過學習,我覺得自己雖然是個老教師,但對生本教育而言,還是一名有待發展的教師。生本教育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要想搞好生本教育,我們教師就要從學會做人開始。也許你會覺得教師怎樣還不會做人呢?是啊!這也是我的新感受。如果我們教師老像以前那樣給學生約法三章,過於嚴肅的應對學生,那又怎能充分的實現生本教育呢?因此,我們就應持續良好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欣賞他們的優點,理解、寬容、並循循善誘地彌補他們的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自自在在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學生也才能輕簡單松地學習,快快樂樂地成長。生本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其次,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終身學習。只有多讀書,勤思考,常交流,才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工作中的各種競爭壓力,才能真正地落實生本教育。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只是儲存。逐步具備開發課程的潛力,真正做到: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切實搞好課程整合。

  再次,教師要成為真正的伯樂,善待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人才。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長。因此,我們教師務必從善待學生做起,更好地促進他們成長,這才是我們教育的實質所在。所以,我們務必慧眼識英才,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使他們人人有所長,個個是人才。

  所以,我們教師應以自身發展為己任,以學生成長為重任。讓生本教育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讓生本教育之果在每節課裡飄香。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