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事蹟以先進物件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1

  貝多芬是世界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儘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鬥,透過鬥爭去取得勝利。”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2

  張海迪這個勇於與疾病頑強搏鬥的身殘志堅的女性,她是整整一個時代的偶像,是當代的“保爾·柯察金”。

  五歲的張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無論做什麼事情她都只能在輪椅上進行。從那時起,張海迪便開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揹著書包去上學,只能在家裡坐著輪椅,自學那些正常的孩子們在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不久,她做了一次手術。這次手術之後,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了,甚至連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請媽媽在桌子上支一面鏡子,這樣她就可以從鏡子裡面看書了。

  就這樣,張海迪系統地自學了小學、中學的課本,後來又開始自學英語。她給自己立下一條規定:每天背熟10個英語單詞,如果背不全,忘了幾個就狠狠地咬幾下自己的手指。因此她的英語進步得非常快,漸漸地,她開始替有關單位翻譯英語資料。有一次,她翻譯了一部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捧著厚厚的翻譯稿來到出版社時,老編輯被深深地感動了,於是親自為她書寫了序,題目是: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並始終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3

  安意如,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她有著自我的夢想。《觀音》是出自她之手的新書,這是一本關於元雜劇的賞析類作品。下筆之前,她料到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與唐詩宋詞不一樣,元雜劇是冷門中的冷門,她堅持不懈沒有放下。不僅僅一年之內連續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思無邪》,成為第一位靠解讀古典文學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使她的《觀音》在繼《梅蘭芳》之後讓京劇再度升溫。

  或者,你不能堅信這位著名的青年作家竟是靠柺杖來生活的,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正因早產缺氧,使她患上了腦癱,父母仍把她送到普通學校讀書。應對同學的嘲笑,她沒有因此而自卑,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命運或者不公平,但重要的是如何應對生活的困難。”這些似乎是咱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可真正遇到困難你就如此樂觀?我不能保證,但她身體的缺陷鑄造著她有堅毅的性格也應付生活中的困難的。

  生理的缺陷對於不一樣的人有著不一樣的結果。前幾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邰麗華組織編舞的《千手觀音》在當時響起一陣轟動,可誰也不敢想像,這些演網員都是聾啞人。一群生活在無聲世界的美麗精靈。她們為了更好“熟悉”音樂,練習了無數次,最後把舞蹈完美無缺地展示在人們眼前。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4

  霍金,科學巨匠,他沒有正因生理的缺陷灰心喪氣,從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更加頑強,全身心的投入科學事業中,人們往往會問,一個只有三根手指會動,和要用語音合成器來說話的,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毅力?正如霍金所說:“我的手指還能動,我還有愛我的親人和兄弟姐妹……”豁達、開朗、知足常樂,樂觀應對坎坷的他是人們心中的偶像。

  霍金從小就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17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把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當做自己的信仰。可在他21歲時,被確診患上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會使他的身體越來越不聽使喚,只剩下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最後連心肺功能也會喪失,當時大夫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這個致命的打擊讓原本沉浸在考上大學喜悅中的霍金幾乎放棄了學業,但是,堅強樂觀的他最後還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困難,重新“站了起來”。雖然患病後,霍金經常與病魔抗爭,好幾次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但這些都無法撲滅霍金對自然科學的熱情探求之火。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什麼影響,每天都陶醉在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裡,努力不去思考身患的疾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霍金就坐在輪椅上,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撰寫了《時間簡史》,遨遊了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身體情況日益嚴重,他卻還是力影象正常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他甚至是很活潑好動的,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好笑。在霍金身體徹底沒辦法離開輪椅之後,他仍然堅持使用那唯一可以活動的三根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有一次,霍金與查爾斯王子見面時,旋轉輪椅來向查爾斯王子炫耀,結果軋到查爾斯王子的腳趾,被查爾斯王子臭罵一頓。當然,霍金也嚐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躍入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如霍金自己所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所以,即使霍金終生都被“關”在“果殼”中,他也依然是受萬人景仰的無限空間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你是宇宙奧秘的主宰,人類歷史上的傳奇!

  寶劍正因磨礪而鋒利,梅花正因苦寒而飄香,人也正因苦難而更堅強,而一隻斷翅的蝴蝶,在經歷滄桑後,同樣能夠飛過滄海。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5

  桑蘭,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參加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運動生涯

  1991年第九屆浙江省運動會高低槓第一名;跳馬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南京“全國城市運動會”全能和跳馬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二名;“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二名。

  1996年美國達拉斯“美國杯”比賽全能第七名;“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二名。

  1997年“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一名;上海“第八屆全國運動會”跳馬第一名。

  1998年“中、美、羅三國團體賽”個人跳馬第二名,“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第二名。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6

  美國的第32任總統羅斯福在小的時候,因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透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由於羅斯福沒有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在晚年,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憾。

  自信是所有人士必備的素質之一,要想,首先必須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信心,即應像灑掃街道一般,首先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溼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乾淨,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信心建立之後,新的機會才會隨之而來。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7

  1788年,拜倫(bàilún)出生於倫敦(dūn)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拜倫生下來就是跛(bǒ)腳,走路時一瘸(qué)一拐(guǎi)的。儘管他母親費(fèi)盡心血,帶著他四處求醫,可他的腳卻一直沒能治好

  因為殘疾,拜倫經常受到同齡小夥伴的欺侮(wǔ),這給童年的拜倫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有一次,拜倫放學路過一個游泳池,幾個同學正在裡面游泳,拜倫在旁邊看得出神。有個同學喊著:“拜倫,你也下來試試吧,很有意思的。”另一個同伴譏(jī)笑著說:“真是天大的笑話!他能在陸地上行走就不錯了。”拜倫氣憤(fèn)地轉身跑了,他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學會游泳給他們看看,他們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會做得更好!”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拜倫天天泡在水中,不停地遊。最後,在學校運動會上,拜倫憑著堅強的毅(yì)力贏(yíng)得了游泳冠(guàn)軍。

  拜倫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贏得了大家的尊(zūn)重。

  輕輕地告訴你:拜倫(1788—1824年),英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生著有大量的詩篇,其中長篇詩體小說《唐璜》是歐(ōu)洲文學史上罕(hǎn)見的傑作。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範文8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後於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麼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並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瞭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誌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後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