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精選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1

  王者成同志一直在生產一線工作,在150擠出機臺擔任機長,為擠出機生產任務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多次榮獲九星控股集團“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者”稱號。

  工人有技術才能更有力量。2000年,王者成同志來到瀋陽電纜公司生產裝置車間工作。“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他就暗暗下決心,不懂技術僅會操作沒出息。於是,他為自己制定了工作思路不僅要了解裝置的效能,還要向經驗豐富的師傅虛心學習,瞭解各種擠出機的生產原理和操作過程,不論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車間每一處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個操作關鍵部位都有他的足跡。功夫不負有心人,王者成靠熟練的技術水平,成為交聯車間擠出機的主操作手。在車間生產過程中,任何擠出機臺都會出現他的身影,無論哪個崗位缺少人手,他就主動到哪個崗位上工作,從來沒有計較過個人的利益得失。150擠出機臺是生產電纜的最後一道工序,電纜表面質量的好壞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個機臺是擔任機長工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工作中,王者成認真地研究生產工藝,不僅要把電纜的護套做好,還要為企業節省原材料。生產電纜用的護套料每噸七千多,他在生產過程中,每個月都能節省出不少的原材料,為電纜產品成本的降低做出了貢獻。

  在實踐中他漸漸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深刻內涵。當別人在家庭、愛情中忙碌時,他在枯燥的宿舍、車間“兩點一線”生活中堅持把學習擠出機生產知識當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學理論、鑽技術、結合車間實際反覆推敲,在知識的海洋裡進一步充實和提高自己,通過幾年來的學習和實踐,他的生產一線操作技能和業務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也正是這種“撥開雲霧見晴天”的深刻體會,使他在艱辛的工作學習過程中找到了快樂和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長為九星控股集團的勞動模範。

  十年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用創造性的實踐和豐富的智慧譜寫著新時期勞動者之歌。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王者成同志一如既往地沿著“崗位成才”之路,紮根一線,不斷地向著新的目標邁進。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2

  譚金龍同志是我們部門場地的管理員,一年來,他在其工作中,認真落實本部門工作要求,在場地管理中樹立了牢固的安全生產意識,輔助銷售部現場各項管理工作都能保質保量完成,為本部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一是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模範遵守現場各項工作要求。作為一名場地的管理員,對現場的安全生產把控行為規範及日常要求的執行均起到表率作用,在其工作崗位上,帶頭和帶領本部門人員認真完成場地相關工作、嚴格監控現場產品質量,認真完成裝車,嚴格按照公司相關要求並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二是始終把安全工作擺在場地管理的重要位置,強化安全責任,狠抓安全落實。作為場地的管理員,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部門的安全管理水平。該同志能夠熟練掌握車間的需求和相應的管理規定,並督促本部門人員認真學習掌握、在工作過程中嚴格執行。要求本部門人員認真檢查,發現裝車出現問題立即指出問題,並進行現場整改。要求本部門人員對本職工作的相關內容達到熟練水平。每天對現場進行都進行檢查,確保了本部門安全的穩定。本年度管理範圍內無安全事故發生,在德、能、勤三個方面表現突出。

  三是積極配合並認真完成公司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不斷

  為提升車間安全管理水平而奮鬥。帶領該部門人員積極做好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不斷的在為提升車間安全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安全文化素養而積極努力。我公司銷售量大,每天都在現象監督,焦炭上站時一直在站臺監督,沒有發生事故,也沒有出現誤差,他的工作能力是得到我們一致肯定的。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3

  從井岡山捲菸廠建廠不久,他就踏進了這片寄託未來的地方。普通工人、主操、維修工、車間主任,二十多年來,伴隨著井煙的發展壯大,他也在一步步成長。這些年來,無論嚴冬酷暑,無論雨雪肆虐,他始終兢兢業業,整日忙碌在生產一線,把工作看得高於一切,為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為企業的發展大局而傾心奉獻。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作為車間的領頭人,為給大家做出表率作用,他沒有因為白班事務多、工作雜而丟棄自己的老本行,一有空閒時間他都會在機臺上巡視,與操作工探討一些裝置問題,看到執行得不順利的機臺,他總會上前仔細研究,有時還親自上陣。記得新裝置還處於除錯階段時,小透包機經常卡機,導致產量低、消耗大,由於對裝置的不熟悉,操作工和維修工儘管忙得焦頭爛額,卻未見成效,機臺上的輔工們也因為成堆的廢品而忙的不可開交,那場面怎一個亂字了得。當他經過看到手足無措幾近崩潰的兄弟們時,二話不說一把“搶過”維修工具,這邊擰擰那邊擰擰,操作工和維修工稍一愣神後也將情緒撫平,自覺加入其中,冷靜思考並與他一同討論,有條不紊的開始維修,一會功夫,卡機問題解決了,滿頭大汗的他只是點了點頭,又繼續去忙碌其他的工作……除此之外,每年大大小小的QC活動、改善工作都有他那熟悉的身影,他經常利用檢修期間組織人員對裝置進行小改小革,為車間提質降耗、提升裝置綜合有效作業率做出了不菲的貢獻。

  不只如此,“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是我們在生產一線最最根本的任務”,這也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更是他心底的信念、行動的指向標。為了提高質量,他絞盡腦汁想各種辦法,透過不斷加大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使“一絲不苟、不優不休”的質量理念滲入每個員工心中,提高員工質量意識;透過設立質量委員收集質量資訊,跟蹤、協調解決各種質量問題,提高產品質量過程控制力度;透過加大質量績效考核力度和建立質量獎勵機制,將質量目標與機臺、個人績效掛鉤,設立質量獎勵基金,評選紅旗機臺和質量標兵,提高員工全員質量管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透過建立質量預警機制,每天及時公佈前一天各機臺線上質量情況,對超標項進行紅色預警,並督促操作人員對預警專案進行分析和改進,對連續發生的預警專案組織案例分析,召開專項會議,探討問題的根本原因並徹底解決,提高對質量問題的預處理能力。正是這一項項措施,促進了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一直以來,他領導的捲包車間在公司產品質量抽檢平均得分中總位列前茅。

  工作中他說一不二,工作之餘他經常主動關心車間員工,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員工,為他們排憂解難,如果說捲包車間是一個家,那他就是一家之長,對家的團結與和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內如此,對外他同樣如此,猶記得他在“崗位學雷鋒、爭做好員工”學習教育活動中,組織車間部分員工到吉安縣永和鎮光榮敬老院、高新區同心小學獻溫暖、獻愛心。那天他一改嚴肅的面容,親切的與老人們手拉手聊家常,幽默風趣的話語給老人們帶去了快樂和濃濃的真情,除去車間事先準備的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臨別前他還悄悄的塞給老人一份他自己的心意。在孩子們面前,他又像一位慈祥的長輩,彎著身摸著他們的小腦袋,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報效社會。

  這就是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顆忠於企業、默默奉獻的丹心,一種敢於擔當、捨我其誰的責任,一股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志氣,一腔勇往直前、再立新功的追求。“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奉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懶惰,多一些上進心”他就是這樣一如既往的為企業發展無私奉獻他的光和熱。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4

  “人生最大的喜悅就是每個人都說你做不到,而你卻完成了它!”這是張琪最喜歡的一句座右銘。

  張琪是格力電器石家莊有限公司總裝二分廠4A班一名員工。自2013年入職以來已四年有餘,從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班組中流砥柱,從一名輔助工到技能人才,除了時間的沉澱以外,更可貴的是他勇於奮鬥,甘於奉獻的精神。那一年還是學徒的他估計不會想到幾年之後自己可以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剛到崗位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師傅教什麼,自己就做什麼。但慢慢他發現如果僅僅是進行這種流水賬一樣的工作,自己並不能得到進步和提高。於是他開始主動出擊,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求教師傅和同事。穩重的性格讓他能夠沉下心來思考,也有毅力堅持。中隔板的固定沒有一定的崗位技能使不能勝任的,而且還有可能出現鈑金件劃傷的危險。技能不熟練,跟不上生產節奏,頻繁出問題,這對於每一個位新員工來說都會不可避免的,而對於張琪來講,將這個不適合時間縮減到最短,是他急需解決的難題。於是他就下班跟對班學習,去培訓基地練習,每天要達到什麼樣的進步,都對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在自我追趕的`過程中,張琪在操作技能上慢慢的更加得心應手,他堅信:適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張琪認真觀察,實地研究,對於崗位操作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規律,使自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得到了巨大的飛躍。

  一件件優質的產品,無不凝聚著張琪的心血和汗水。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工匠精神”在張琪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如今,張琪依舊在自己的崗位時刻堅守著,看似平凡樸素,實則不平凡。

  一個有品質的精細時代已經來臨,這樣的時代必將呼喚“工匠精神”。張琪憑著對職業的敬畏、工作的執著以及產品負責的理念,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同時,也告誡我們,踏實工作、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

  已經在一線堅守了四年的張琪,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著屬於他的“工匠精神”。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5

  車修不好,我睡不著

  ——記“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維修技能比武活動冠軍

  大羅、細羅,兩面好鑼!這是在技術保障一線流傳的一句話,大羅就是三車間維修二班的班長羅金龍。在維修車間做了十幾年,從原公交公司六公司的保養廠做起,改制後一直在三車間,是車間的主力、頂樑柱。認識大羅的人都知道,他為人爽快,說話直來直去,工作風風火火,維修技術一流,工作態度一流,在他手上沒有修不好的車,沒有攻克不下的難題。

  我眼中的大羅:責任心強,啥都能做好

  認識大羅是在三車間實習的時候,大羅的樣子黑黑的,憨憨厚厚的,偶爾會開幾句玩笑,每天穿著修理工裝,拿上工具就一頭紮在車堆裡,像是拔也拔不出來,真心地喜歡車輛維修。

  講大羅,不得不講5月25日的“崗位大練兵,技術大比武”活動。大羅和同事師正文同組進行發動機、離合變速、傳動軸加強二級保養PK,比賽進行到2∕3時,大羅接了一通電話,結束通話後沒有吭聲便繼續進行比賽。機動替補工作人員細羅發現他神色凝重,心事重重,彎腰撿扳手時手都是抖的,便向車間主任彭輝說明了此事,細問後才知,電話是醫院打來的,大羅的妻子重病住院,因病情突然加重,醫院下了病危通知單,並通知大羅立即趕往醫院籤手術同意書。經過協調車間換下了大羅,由細羅頂上去繼續進行比賽,並派車將大羅送到醫院。在洗手換衣服的時候,大羅不停地告訴細羅維修步驟、注意事項,囑咐細羅結束後要清理場地衛生等等。其實,大羅的妻子23日就住進了醫院,那天大羅休息,到醫院後經過簡單的整理,24日就匆忙趕回了車間,為翌日的比賽進行場地佈置,劃線、整理場地衛生、置備工具,晚一點又帶著即將參賽的隊員訓練技術、速度,一直沒有時間去看護妻子。幸而當日及時趕到醫院,妻子的病情穩定了,但至今仍舊在重症監護室治療。

  車間主任眼中的大羅:技術全面,車間不能沒有他

  在車間主任眼中,大羅是個寶,技術全面,什麼工種都可以兼任,機修、冷作、油漆,最拿手的是發動機、底盤維修。我問他在維修中有沒有什麼絕活?彭主任說絕活就是細心,遇到問題不會說放棄。很少有人向他那樣細心,所有維修步驟都能按公司“維修規範”操作,不多一步,也不少一步。採訪過程中他們告訴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同樣一件事,別人和大羅一起做,一樣的做,但是結果完全不同,就是因為他每個細節都能注意到,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2007年圭塘坪門前修路時,三車間的車全部搬到二車間去維修,在給一輛車做發動機維護時,由於司機操作錯誤,造成大羅頭部受傷、出血,到醫院縫了三針後,回來就又繼續完成保養工作。同事問他你為什麼不休息?嘿嘿一笑地回答是:“車沒修好,我睡不著!”

  因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文化,業餘時間大羅積極地為自己充電,現在還在自學義務教育的最後三年課程。維修書籍大羅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但最讓人喜歡的是,大羅很會“鑽空子”,國Ⅲ排放車輛剛在公司投入營運時,上柴服務工程師奚金祥時常到車間指導技術,大羅抓著奚師傅拜師學藝,認真學習,現在多少出了師,可以自行獨立維修電腦全線、感測,共軌高壓油泵調校等。

  彭主任笑言:如果車間現在沒有他,車間的技術會陷入短時間的停頓狀態。虎將不能少!

  同事眼中的大羅:非常勤快,什麼都會做

  三車間二班副班長謝德和大羅一起十年了,大羅的維修技術讓他很佩服。大羅修出來的車子有力又節油。修車過程檢查仔細到位,柴油車的油嘴、活塞環的間隙、氣門的封閉度要求很嚴格。火花塞出了問題,大多數人選擇換一個新的換上,大羅則是儘量調節火花塞間隙,根據車輛發動機狀況多次除錯,直到滿意。為了節油,大羅瞞著車間自己備了很多小型工具,電烙鐵、鑽孔機,經過十幾次試驗,他終於悟出了化油器加速量孔的大小和加速器的好壞決定了節油效果,然後根據每臺車的實際情況,他把原加速量孔的孔焊死,在根據實際鑽出需要的量孔。總之,在大羅的手中,大大小小的螺絲鬆緊度,氣孔、油孔大小總會精準掌握。憑著不服輸的個性和偷學了楚建輝主任“好大的路咯,又不是造飛機!”的名言,大羅光榮的成為了三車間的“形象代言人”。

  大羅的徒弟跟著他一年零兩個月了,別人學習維修要一年多才出師,大羅的徒弟只學了八個月,就能獨立承擔作業了。他說全是師傅教得好,手把手地教,在學習發動機氣門間隙和後橋齒的間隙除錯時,尺寸自己總是掌握不準,師傅耐心細緻多次講解,從沒有批評、放棄過。師傅好勤快,什麼都會做,做得都特別好,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像父親。在車間能成為大羅的徒弟是人人的嚮往和榮耀。而每次遇到有人要當他徒弟,他總是大笑著說:“搞鬼,邋遢死了,累死人!”

  因為真心喜歡,所以大羅對待車輛從不含糊,對待工作誰也想象不到,這樣一個黑實粗壯的人竟會心細如塵,按他自己的話說:“自己的車要愛惜”。車間最髒的地方和最累的事總是有大羅的大笑聲。平凡崗位的英雄總是格外讓人敬佩,不耀眼,但卻閃著光、發著熱,佩服那顆勇敢的心、堅韌的心。

【車間一線員工個人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