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精選1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精選1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1

  劉勇,漢族,男,1995年出生,2015年考入山西老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大寧縣昕水鎮衛生院,先後在吉亭村委衛生所擔任鄉村醫生一年,去年擔任坡角村委鄉村醫生工作至今。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把“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不在於出身的貴賤,也不在於地位的高低,而在於他為社會所作貢獻的多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心撲在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中,以滿腔熱情關愛留守老人兒童,在平凡而普通的村醫崗位上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時代讚歌。

  勤奮踏實,默默奉獻贏美譽

  今年25歲的劉勇從小就有一個從醫夢,2015年畢業後,正好趕上大寧縣招考村醫,他就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到家鄉昕水鎮衛生院工作。後來,又做了吉亭村村醫一年,去年到坡角村衛生所工作,為韓家、坡角、莊子、東鐵、西鐵等5個自然村的456戶村民提供健康服務,他不分節假日。“不論什麼時候,只要村民有需要,隨叫隨到,這是我對他們的承諾。”劉勇說。

  劉勇工作的村子距離縣城最遠的10公里,由於村民們上了年紀的居多,除了隨訪,為村民們跑腿買藥也成為了他的職責之一。每天騎著摩托車往返在山路之間,風雨無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鄉親們的口碑和讚許。

  劉勇和轄區的村民們相處得十分融洽,每次進城都要捎帶購買一些日常用品,馮大爺的油鹽和鹼面,李大娘的醬油陳醋,王大嬸的電費,白大娘的手機話費都由他代勞。長期的下鄉服務中,他與鄉親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憑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默默地服務著每一名患者。

  村民的就醫意識可能相對淡薄,經常小病變大病才去接受治療,而這對村民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他的隨訪除了例行檢查之外,還要及時發現村民的早期症狀,告知他們早期接受治療的重要性。在一次隨訪莊子村的途中,劉勇發現有位村民患有滑膜炎,腿部浮腫嚴重,但一直忍著不去檢查。在他的督促下,這位村民才前往縣城治療,如今病情逐步好轉,這名村民結束治療回家之後,劉勇也一直隨訪探望他的病情,直到漸漸痊癒。64歲的村民馮鎖民患高血壓、腦梗十多年,去年在太原住院回來後,劉勇就成了他家的常客,天天上門為其測量血壓,免費送降壓藥,馮鎖民的老伴王生鳳說:“劉醫生是個勤快人,不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永遠隨叫隨到,和自家孩子一樣親切。”

  疫情防控,逆行奮戰最前沿

  劉勇承擔著轄區136名高血壓病人、18名糖尿病病人、15名精神障礙病人和72名老年人的日常護理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定期為65名兒童和一名孕婦做檢查。對於患有高血壓的老人,他幾乎每天都要上門問診,測量血壓,叮囑老人注意日常飲食,少吃鹽,多吃高鉀食物。對於家境貧困的老人,他還主動為其墊付醫藥費。

  疫情期間也不例外,村民都處於自我隔離狀態,足不出戶,劉勇則服從上級安排,晝夜奮戰在抗疫一線,挨門挨戶排查外來人員、測量體溫,同時不厭其煩地向村民普及防疫知識。

  2020年春節前夕,按照縣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劉勇經過細緻排查,發現自己管轄的村子裡有4戶村民從武漢務工返回,6戶接觸過武漢回來的人員,這一情況,引起了縣委、縣政府和鎮政府的高度重視。由於這幾戶人分散在幾個自然村,每天需要帶著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奔波在路上。當時正值數九,寒風刺骨,劉勇憑著年輕人特有的韌勁和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熱情,一戶不落、一人不漏地為他們量體溫、測血壓,再三叮囑要居家隔離14天。當時物資相對緊張,沒有足夠的防護服,為了工作需要,必須接觸從武漢回來的村民,這無疑是一件令人擔心的事,至親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不停地打電話、發影片讓他注意安全,衛生院的領導和同事們也為他操心,讓他做好個人防護,以防萬一。但他依然戴著醫用手套和口罩,紮緊袖口,毫不猶豫地上門服務,好在這幾戶武漢返寧人員沒有感染病毒,但劉勇依然不麻痺、不大意,堅持每天認真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今年春夏季節,進入復工復產關鍵時期,村民們上午都在地裡忙活,劉勇只能抓住中午的時間進行隨訪檢查,為了不影響工作,午飯也就簡單吃口。為了不給村民們添麻煩,工作一年多,不論村民怎麼留,劉勇都沒有在村民家裡吃過一頓飯。

  每一戶的隨訪,劉勇都面帶微笑、熱情服務,問詢病情,認真檢查,臨走還不忘囑託按時服藥,有需求及時撥打自己預留的電話。多少個日夜,他無私奉獻的足跡踏遍了坡角村的農家院落,匆匆行走的身影銘刻在轄區群眾的心坎裡。而面對老百姓的讚譽,他謙虛地說:“做好轄區患者的公共衛生工作,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百姓們健康了,我也就心安了。”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2

  王井龍,男、漢族、中共黨員,1966年出生(54歲)於赤峰市敖漢旗古魯板蒿鎮新興村,現任村黨支部委員。他出生於醫學世家,1986年從醫,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34年的鄉村醫生,34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被鎮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為了抗擊疫情、為了治病救人、為了他人安危,他起早貪晚,始終堅守崗位,履行著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疫情防控的急先鋒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王井龍接到衛生院的緊急通知,立即趕往衛生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由於疫情緊急,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溫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俏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不足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鎮黨委政府及衛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務。

  大年初四,他帶上醫用口罩,毅然決然地奮鬥在抗疫一線,挨家挨戶進行摸排,指導村民量體溫,指導居家防護。他為村民發放旗政府的疫情防控命令和宣傳單1000多份、發放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手冊200多冊,為村民講解科學防控知識600多人次。針對這次突發疫情,他沒有恐慌,憑著多年的行醫經驗和中醫治本的系統醫學理論,他查閱了大量中醫典籍,翻遍了家傳的中醫古籍,篩選出清熱解毒中的風寒、風熱兩類方劑,臨床辯證應用。有針對性的對本村及附近的年老體弱等易感人群透過中藥調理,增強體質,提高了免疫力。

  村民健康的守護神

  春節前後這段時間,來診病的.村民絡繹不絕,有時持續到深夜,他用自己的精湛醫術,保護著村民的身體建康,由於及時診療,近一年來,村民沒有得大病去外地就醫的。村民都說“村裡這個王大夫,大病小病一個電話隨叫隨到,比自己兒女都貼心”。每年經他手診治的鎮內外和旗內外人數達7000多人次,調配中藥近萬劑;他醫者仁心,每次都為患者減免10-50元不等的醫藥費,並說“權當是我給你返程的車費吧”。

  2月7日,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他又率先為本村疫情防控一線路卡值守人員捐款1000元,對他們日夜堅守崗位,保護村民健康的辛勞付出表達真誠的感謝。

  中醫文化的傳承人

  王井龍立志於傳承擁有五千年曆史的中醫文化,三十年如一日的潛心鑽研中醫療法。他從小出生於中醫世家,十幾歲便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熟知各種中醫藥材的藥性藥理和配伍禁忌,對他眼裡,每一種藥材都彌足珍貴,是治癒病患疾病必不可少的飲片。

  他在中醫治療疑難雜症方面享有極高的聲譽。從醫過程中,為及早減輕患者病痛,他經常廢寢忘食,查閱典籍,反覆研究,最終治好了一個又一個疑難雜症患者,接到了一面面錦旗;在預防時令疾病、眼疾、臟腑失調等疾病和各類經絡痛等方面頗有建樹。特別是中醫婦科學方面的精湛醫術得到社會認可,他探索出獨到的中醫治療理論、獨創的治療方案和神奇療效的中藥處方其對治療男女不孕不育症療效顯著,經診療的患者治癒率達90%以上,方圓百里(敖漢、赤峰周邊地區)患者都慕名求醫、贈送錦旗。

  他業成不忘師恩。在2013年秋天,他曾專程去大連看望衛校讀書時的老師王錫貴教授。帶去了家鄉的特產、帶去了學生的感恩,帶去了中醫治療的碩果。他不忘初心,秉持中醫工匠精神,弘揚中華五千年中醫藥文化;他無愧使命,牢記醫者仁心先行,為病患帶去健康與關懷;他勇於創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推動中醫文化的傳承發展。他用自身行動向世人傳播凝聚中華之魂的中醫文化。

  不忘初心的踐行者

  王井龍是一名老黨員,支部換屆被黨員推選為黨支部委員。他為黨員群眾樹立了一面旗幟,在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和為民服務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他一直秉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中國五千年國粹中醫藥文化,濟世為民,解決大眾病痛”的理念,以“留神醫藥、精究方術”為宗旨,倡導理論和臨床相結合的重要性,並身體力行,長年堅持為普通老百姓治病。他常說:中醫藥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是每一箇中醫人的責任和使命。醫者,有一顆廣施仁愛之心,方能為民除疾,他拒絕外省中醫門診的高薪聘請,紮根小山村,服務周邊群眾,解決了人民大眾“看病難”問題。

  王井龍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們多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疫情面前,才會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3

  尹福文,男,197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煙溪鎮新雲馬村鄉村醫生。

  情繫山鄉,紮根基層好兒郎。20餘年來他走村串戶、無私奉獻,他的足跡遍佈新雲馬村的各個角落,誰家的人有什麼病、誰家的媳婦到了預產期、誰家的孩子該接何種疫苗了,他都瞭如指掌,被村民譽為“保護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2012年被評為益陽市首屆五十佳鄉村醫生。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每年榮獲先進個人,所在衛生室年年被評為先進衛生室,多次被鎮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德澤百姓,為民解難為己任。不論春夏秋冬,還是白天黑夜,村民的病痛是他最牽掛的。他不計個人得失,哪裡需要就往哪裡去,哪裡艱難就往哪裡闖,一個電話,他立刻上門診療或者載著患者回衛生室救治,有時遇到疑難雜症一時無法救治,他會想方設法幫助病人轉到鎮醫院或毗鄰的漵浦縣級醫院。多年來,他累計為當地村民減免醫療費用數萬元,同時他還堅持對軍烈家屬重點關照,對貧困家庭重點幫扶。

  技驚四方、鄉土郎中美名揚。他醫術精湛,農村常見病治療信手拈來,用中醫推拿、針灸診治村民的頸、肩、腰、腿疼痛,還能將多年積累的行醫經驗加上祖傳秘方解決疑難病症,名聲遠揚,連鄰近新雲馬村的漵浦縣附近鄉鎮村民都慕名而至。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4

  王躍武,男,1969年9月出生,冷市鎮東莊坪村鄉村醫生。

  自從立志投身鄉村醫生工作以來,他25年如一日,遵守職業道德規範,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堅決抵制假冒偽劣藥品和執行基本藥物制度,每年考核均為優秀,無醫療事故,無醫療糾紛,無處罰記錄。

  王躍武雖學歷不高,喜歡思考,喜歡鑽研,喜歡讀書,習慣一邊工作一邊用心探索,因此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及時救助心律嚴重失常,心界明顯擴大的患者;將摔倒撞破頭的空巢老人及時送醫等等。

  他熱愛本職工作,以誠信為本,患者至上為從業宗旨,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關注重點人群,幫扶弱勢群體,只要村民有需求,不分嚴寒酷暑,或者深更半夜,都隨叫隨到,為每一位患者悉心診治。對於重點人群和殘疾人員家庭,挨家挨戶宣講健康知識,免費健康檢查,幫助大家瞭解自身健康狀況,真正擔負起為大家守護健康的責任。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5

  李大靜,男,1946年4月出生,羊角塘鎮董木溪村鄉村醫生。

  古稀之年的村醫。李大靜二十來歲開始學習中醫,在1968年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赤腳醫生,從此,風裡來雨裡去為當地老百姓看病,不管白天黑夜隨喊隨到,父老鄉親都叫他“方便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都是插雙季稻,在農忙季節,鉤端螺旋體病毒是常見病。一年,鉤端螺旋體大流行,他既要搞好雙搶,又要出診,有時還要把高熱鉤端螺旋體病人送入公社醫院,在多重工作的壓力下,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改為民服務本色。

  新冠肺炎暴發於春節期間,人口流動性大,且在外務工人員返鄉的較多。74歲已是古稀之年的他臨時受命,不顧天寒地凍,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到返鄉人員家去登記和測量體溫,因年紀較大不能開車或騎摩托車,只能靠步行,有時腳痛得夜不能寐,但他總是能紮實完成每一項工作。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6

  張貴民,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東坪鎮百選村鄉村醫生。

  該同志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紮實的醫學功底,認真負責的態度,從業至今,未發生過一例醫療事故,從未與病人產生過一例糾紛。患者們都紛紛表示,張醫生是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該同志經常在轄區內開展巡診工作,及時送發宣傳資料,將防病抗病知識普及到每家每戶。他還定時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向村民宣傳國家方針政策、防病治病的科學方法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等。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完善了孕產婦花名冊,及時通知他們去醫院體檢,並在產後進行訪視。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7

  周禮分,男,1972年11月出生,奎溪鎮言槐村鄉村醫生。

  情繫鄉村,紮根基層。在漵浦衛校畢業實習兩年後,周禮分懷著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嚮往和熱愛,回到自己家鄉奎溪鎮言槐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毫無經濟基礎的他,懇求父親在農村合作信用社貸款500元到安化醫藥公司購進一批常用藥品便開始了長達30年的鄉村醫生工作。

  他熱愛學習,刻苦鑽研,經常參加各類培訓,堅持向鎮衛生院資深醫師、大醫院專家虛心請教,在業務上力求精益求精。2004--2007年他在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中醫畢業證書。

  周禮分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創業。雖然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才鞏固了農村醫療衛生基層三級網路的網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8

  封則權,男,1966年6月出生,龍塘鄉頑沙村鄉村醫生。

  他87年至今一直在龍塘鄉頑沙村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刻苦鑽研業務,積極參加各項業務培訓,努力提高水平。

  醫者父母心,他對患者熱情,耐心細緻,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細緻診查每一例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時還是下班時,隨叫隨到,無怨無悔。有時一晚要出診數次,一夜都睡不上覺,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飯,就被病人叫去。大年初一也沒輕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曾有人問,這麼沒日沒夜,圖的是什麼,即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政治地位,他的回答是憑一個人的良心和一個醫生的道德。

  所在村衛生室,管理規範,制度健全,2019年被評為龍塘鄉先進衛生室,個人在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獲得一等獎,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多次被評為先進鄉村醫生。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9

  趙勇,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高明鄉眉毛村鄉村醫生。

  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2003年畢業不久,趙勇放棄了婁底醫院的工作,回到眉毛村成為了一名鄉村醫生。在平凡而艱鉅的工作崗位上,他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這一干就是17年。

  不計得失,勇赴疫情一線。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趙勇從1月26日起,就積極投入到了疫情聯防聯控戰鬥之中。與村幹部一起摸排村上的返鄉人員、上門為村民測量體溫、發放防疫宣傳單、病毒消殺、將自己的車改成宣傳車,開展村內巡查和宣傳工作,哪裡需要他,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與時俱進,積極支援醫改工作。他積極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工作。保持黨員形象,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開展公共衛生各項工作。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10

  夏少文,男,1969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古樓鄉富強村鄉村醫生。

  每年大部分的時間裡,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裡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看到村民求醫困難,正值壯年的夏少文選擇留在村裡,成為了一名村醫,全心全意為鄉親服務,一干就是25年。

  夏少文每天上午堅持在村衛生室坐診,下午走家串戶進行出診,不是治療疾病,就是量血壓、測血糖,富強村65歲以上的老人有285個,對於這些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夏少文都瞭如指掌,對患病老人,他格外關注。

  夏少文還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他自己會不定期地辦宣傳欄,發放各種健康知識手冊,宣傳醫改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並主動配合衛生院、村支兩委當好開展基層衛生工作的參謀。工作千頭萬緒,量大任務重,但夏少文總是一絲不苟地去完成,使宣傳工作做到每家每戶,使疾病預防健康知識做到家喻戶曉,戶戶都有明白人,讓每一個村民都能享受到國家的醫療衛生服務。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11

  黃國林,男,1945年12月出生,渠江鎮桃坪村鄉村醫生。

  安化一中畢業後隨伯父學草藥、推拿、針灸治病。上世紀70年代,大隊經濟困難,無錢採購藥材,他靠一把鋤頭挖草藥為群眾治病,病號僅交五分錢的掛號費,就能免費吃藥。當時,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他走門串戶進行預防。特別是群眾對預防的作用認識不夠,拒絕打預防針時,他就苦口婆心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

  七八十年代,國民經濟困難,上級無法調配防暑解毒藥物,一到雙搶大暑季節,他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天天上山挖草藥,洗淨煎好後,送到各個生產隊的田間地頭,讓正在勞作的人民服用。

  在五十年的行醫歷程中,他從不怕跑斷腿,不怕磨破嘴,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吹雨打,他都堅信人命關天,責任重如泰山,鞠躬盡瘁。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健康裝在心中,幾十年來,無一醫療事故。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12

  諶如惠,男,1977年3月出生,田莊鄉高馬二溪村鄉村醫生。

  10多年來紮根農村基層,用愛和堅守呵護全村百姓健康,身殘志堅傳遞醫者大愛,贏得了群眾的讚譽。

  身殘志堅,創新建立了“流動村醫室”。高馬二溪村是一個遍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1890多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年輕人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居多,村民缺醫少藥是常事。面對現實困境加之自己腿腳不便,諶如惠特別理解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計自籌資金幾萬元配備了一輛新車,將村民常用藥和醫療器械裝入車內,專門用於日常巡診和上門治療,隨叫隨到,實實在在方便了村民,村民樂哈哈的稱為家門口的村醫室。"流動村醫室"還免費為村民取送快遞,郵件,順路時常常搭乘村民,全方位便民服務。

  不服輸,能做事,任勞任怨。作為村醫,他心裡有一本民情日記。一是為全村1600餘人參加醫保建檔立卡。二是對全村100多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隨訪制度。三是對124名貧困戶實行重點走訪,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送醫送藥上門。全村誰患病,誰需要定期上門檢查瞭如指掌。雙休日基本無休,堅宇村衛生室,流動村醫室,農戶家三點一線巡診治療,把黨的溫暖送入農戶。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13

  蔣頂星,男,1965年10月出生,安化縣樂安鎮官溪村鄉村醫生。

  身殘志不殘,鄉村醫生三十載。蔣頂星脊柱嚴重側彎壓迫右肺不張,稍微勞作便喘息,是一名患先天性二級肢體殘疾的鄉村醫生。因殘初中畢業後失學,失學期間自身疾病十磨九難,家中姐弟兩次患病險些喪生。因此,習醫救人成其心中定志,嘆當時家中困難,讀衛校只能望洋興嘆,只好在地方師承學習中醫內科,遂成為一名鄉村醫生。

  本職崗位上,力爭刻苦鑽研,勤學苦練。1999年參加全國首批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一次性合格,業餘時間醫書常讀,醫案常翻,解決了很多疑難雜症,有群眾贊其“手捧醫經心懷大眾者”、“百里來求緣有術,三更出診樂無眠”。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大年三十未息,年頭初一上崗,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天氣寒冷奮鬥在抗疫一線,官溪村涉漢返鄉人員較多,二十多天沒睡一個安穩覺,沒吃一餐放心飯,拖著殘疾之軀,為疫情零發生盡綿薄之力。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14

  謝豔桃,女,196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柘溪鎮雙橋村鄉村醫生。

  紮根基層,兢兢業業。1983年,她放棄民辦教師的身份,隨其父親學醫,當起了一名赤腳醫生。毫無醫學基礎的她,憑藉滿腔的工作熱情和對村民群眾的守護之心,先後從事過預防保健工作、接生員工作、計生專幹工作。她說既然選擇了,就絕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期望。曾被評選為兩屆縣人大代表,現屆鎮人大代表。

  情繫鄉村,無私奉獻。30年來,她的足跡遍及雙橋村的每一個角落、每條巷道。村民有慢性病行走不便的,一旦病情發作,就請她出診,她從不厭煩,每次都及時趕到,為病人進行治療,一次診療時間可能長達幾個小時,有時候還需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她才放心回家。有些病人為了感謝她,給她送去雞蛋或土菜,她總是婉言謝絕。

【鄉村醫生防控先進個人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