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精選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1

  他現在從事中醫理療科,中醫理療科作為我院的一線服務視窗,醫院的重點特色科室,每天都要接待許多病人。為了方便患者,不讓患者長時間的等待,他一直堅持早到晚退的原則,耐心的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講述,認真地分析,遇到疑難雜症積極向上級醫師請教,多查閱資料,為每一位患者針到病除,減輕痛苦。因為理療科的患者大多數伴有疼痛的症狀,時間久了往往會心裡壓力大產生抑鬱,所以我一邊治病的同時,一邊還和患者拉家常進行心裡疏導。並教會患者多種釋放心裡壓力的方法。記得曾經有一位急性腰肌勞損的患者,從偏遠山區來,到醫院都已經11:50了,患者腰痛非常劇烈,為了讓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減輕疼痛,他絲毫沒有埋怨患者怎麼來的這麼晚,而是迅速的投入到治療當中,經過針灸、按摩、理療的方法,患者疼痛感得到了明顯的減輕。這才安心的去吃飯,此時已經下午一點了,簡單的吃了點午飯他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了。像這類的事情很多很多,他覺得作為一名醫生最大的快樂就是為患者治好病。

  他同樣具備了吃苦耐勞、勇於奉獻的精神。既沒有像老師那樣桃李滿天下的驕傲,也沒有明星那樣耀眼的光環,更沒有其他特殊行業豐厚報酬的喜悅,有的是年復一年重複著的繁重的工作;一個接著一個終身不斷的學習與考試,既沒有天與黑夜之分,也沒有雙休的概念,常常遠離節假日的歡聲笑語和親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堅守在病人的身旁。對自己的這一職業選擇,他從來無怨無悔,從醫以來一直堅持在臨床第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數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隨叫隨到,從不推諉病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儘管如此,雖苦猶甜,生活的既充實又快樂。

  醫療衛生事業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憑一顆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實行救死扶傷的,同時擁有精湛的醫術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濫竽充數的醫者常使病人遭受更大的傷害,從醫以來,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繼續學習的習慣,持之以恆地鑽研專業知識,及時瞭解國內外新進展、新動態,經常走出去,請進來,不斷開拓視野,總結經驗,收取教訓。

  在今後的工作中他會努力鑽研業務技術,熱情為群眾服務,積極參與臨床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救死扶傷,解除患者疾苦,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信念,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一曲當代醫務工作者的奉獻之歌。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2

  xx,女,39歲,xx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19xx年畢業於xx大學醫學院臨床醫療專業,從事呼吸專業至今,曾先後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進修,並參加了加拿大湯姆遜大學的呼吸治療師培訓。現任xx市醫學會呼吸內科分會、重症醫學分會委員。

  作為一名內科醫生,從醫十六年來,xx始終以堅定的政治思想、樂於奉獻的精神,全心投入到臨床診療的一線工作中;她能夠心繫患者敬畏生命、努力治病救人,深受同行們的肯定和尊重,也受到廣大患者及其家屬的好評。

  作為一名呼吸專業的科主任,xx能夠圍繞醫院的發展戰略,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發展觀念,銳意進取、勇於奉獻;她勤於學習、刻苦鑽研,發表多篇論文,她銳意創新,主動提出高階的培訓學習要求,完成了呼吸道微創治療的專項培訓,先後開展了氣管鏡下氣道病變的冷凍治療、氬氣刀治療,氣道金屬支架的植入,支氣管肺泡灌洗檢查和治療,縱隔淋巴結透壁針吸活檢,內科胸腔鏡檢查和治療,氣道球囊擴張等專項手術,填補醫院和xx市的專業空白。

  在平凡的工作中認真做好應盡的職責,可以說無須稱道。但在嚴峻的工作任務面前能不畏風險、挺身而出,則是值得讚揚、敬佩的。xx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經受長期繁瑣工作,並能接受危急重任考驗的優秀醫務工作者。

  xx年8月29日深夜,市衛生局醫政科的緊急電話打到醫院總值班,要求立即組織2名醫護人員和急救車1臺到新安第二人民醫院集合,參加甲流緊急隔離診治任務。當時任務交到呼吸科,值班醫生通知了xx主任,她立刻從家趕到醫院,簡單做了準備,安排值班醫生繼續留守院內工作,帶領科室一名護士上了急救車奔向疫區。由於行動迅速,她們第一個到達指定地點,並立即投入隔離處理工作。由於疫情緊急、當地防護條件難以與市級大醫院的規範相比,但她沒有絲毫退避,在最簡單基本的防護下就全力投入到病人的詢問、診察處理工作中。由於篩查病人任務重,每天只休息4小時。隨著工作就緒,緊張程度緩和了。但面對確診病人,她仍然堅持走到病人身邊去查房交流,給病人更多的安慰、化解恐懼心理。其他值班醫護人中,很多對甲流也有恐慌和錯誤認識,她耐心講解和示範,使她們消除恐懼提高防護意識。為了減少同事們的接觸風險,她自己能解決的,總是自己更多的出入病房而安排其他人員在安全區備班。考慮到她們小組單獨工作時間長,醫院要安排人員輪換,她卻主動提出要堅持到底,從而避免新手到位高的醫務人員感染風險。她就這樣繼續14天,直到圓滿完成首批任務。對她來說,經受這樣的考驗不是第一次,在“非典”防控工作中,她也是毫不猶豫地首先到偃師緱氏去,並在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工作了一個月。

  在危險面前是考驗一個醫務人員是否具有真正的職業精神的時刻,這樣的時刻,她兩次都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勇挑重擔,表現出無私奉獻、不畏危險、無愧使命的可貴品質。

  “以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以醫院的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這就是xx的工作原則。社會需要這樣愛崗敬業的優秀醫生,患者需要這樣技術精湛的優秀醫生,醫院需要這樣的優秀科室管理者。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3

  xx,xx市婦幼保健院影像診斷科副主任兼超聲科主任,多年來,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技術精湛、廉潔行醫,作為醫學影像科(超聲科)學科帶頭人,在影像天地孜孜以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高尚的人文素養,在胎兒心動圖等多項技術方面成績斐然,並注重科室年輕醫生的傳、幫、帶,使得我院的b超診斷的多項技術處於全市領先水平,在一些特色專案的診斷上達全省先進水平。先後被評為—、—院“十佳醫生”、—院“崗位能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xx畢業於xx大學婦產系,在婦產科工作5年後轉攻超聲醫學,他克服了影像基礎差的弱點,常常到醫學院圖書館找資料,並將資料上的案例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診斷水平。多年來,他養成一個習慣,即每天帶一網個問題下班、帶一個問題上班。工作中,一些特殊病例促使他思考,例如胎兒內臟反位合併心臟畸形,雖然重要診斷已明確,但診斷是不是全面,是不是規範,該畸形會不會是某綜合症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經常查資料學習,以理論證明實踐;同時他又會將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論知識,在日常的實踐工作中加以佐證和體會,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日積月累,使得他技長於人。

  一名成功的醫生總是善於在自己未知領域不斷學習、不斷拓展、不斷嘗試,xx就是這樣一名醫生,他總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並且勤於分析,善於總結,在他的帶領下,使得科室內的診療專案在不斷增加的同時,診斷符合率高,無因差錯引起的醫療糾紛。他和科內一位同志在市內率先開展了三維超聲檢查,胎兒系統性超聲檢查,胎兒畸形檢出率一直居於市內領先水平,經常有未在我院建卡的孕婦爭先筑後地預約進行三維超聲檢查,為我院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胎兒超聲心動圖技術要求高、難度大,xx主任在完全自學的情況下熟練地掌握了這項技術,在科內第一個明確診斷了1例複雜性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現已診斷出胎兒先天性心臟病19種,其中1例含6種心臟畸形;在省人民醫院超聲心動圖室學習3個月,他克服學習前無任何實踐經驗且學習時間過短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回院後開始對遇到複雜先心病進行單獨診治,在工作實踐中,周主任又深刻地領悟到嬰幼兒超聲心動圖工作的開展促進了胎兒超聲心動圖水平的提高,二者是同一技術在人不同時期的應用,他成功地診斷出一例罕見的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弓離斷),因診斷及時準確,幫助患兒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成功救治,受到患兒家長的高度讚譽;底,周主任又在上海華東醫院學習高強度聚焦刀(超聲刀)治療技術,透過5天的學習,回院後治療率為85%,後經一年的摸索,我院子宮肌瘤超聲刀治療有效率提高至93%,我院超聲刀治療的順利開展受到了華東醫院專家的重視,他受邀在國家經繼續教育專案“腫瘤三維適形精確靶向治療”學習班介紹,完成關於超聲刀的論文4篇,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規範,明確了適時結束治療的聲像判斷標準,找到了引起血尿、神經損傷兩種常見不良反因的原因,促進了我院超聲刀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我院超聲刀治療水平已達省內先進。正是由於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至今,我院在質控範圍內的胎兒畸形誤診率為0,僅上半年,xx主任就診斷胎兒畸形48例,涉及41種畸形,他本人承擔著較多的市內胎兒畸形會診工作,而且科內的各項工作也處於全市領先水平,在市產前診斷中心評選中,該科的工作受到省內專家的好評;在今年建立三甲婦幼保健院工作中,b超室透過省評審組預檢,同時該科克服工作量大、人員少等困難,順利實現全綵超化24小時b超檢查。

  xx主任深知個人的水平再高,能夠服務的物件畢竟有限,只有讓更多的人掌握先進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患者。,他幫助科內年輕醫生學習並掌握了新生兒頭顱超聲、經陰道盆腔囊腫穿刺治療技術,幫助一名年輕醫生掌握了胎兒系統性檢查技術,遇有疑難少見病例,他立即組織科室在崗人員集中學習,如最近遇到的病例即有陰道斜隔綜合症、胎盤植入、子宮下段切口妊娠、胎兒心臟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等病例,這種臨時性的業務學習方式,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評,不僅有益於科室整體水平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習氛圍的形成,在科室內營造了輕鬆、和諧、團結、向上的工作學習氛圍,周主任本人也率先垂範,“產前診斷技術”,獲市新技術引進一等獎,在國家、省、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多篇,並積極指導科內醫生撰寫論文。

  在行風建設上,xx主任恪守醫德、廉潔奉公、對服務物件一視同仁,堅決不收病人紅包、禮品,為病人服務溫馨、誠信、周到,深受服務物件的信賴。

  用xx主任的話說:“超聲科的工作量大、責任大,尤其在產前診斷方面,真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做好這項工作,不僅有技術上的要求,如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工作經驗;還需要一定的人文素養,如工作的態度、診斷的尺度、溝通的技巧;更需要一顆為孕婦著想的醫者之心,為患者利益要勇於承擔。”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在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話語,先後被評為—、—院“十佳員工”、—院“崗位能手”。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4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始終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事業的執著作為自己的人生座標,始終把讓患者滿意作為自己在技術水平上不斷創新,在服務水平上不斷提高的精神動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改善、醫生先進事蹟材料,社會因素要求剖宮產的孕婦越來越多,剖宮產率明顯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她大力宣傳自然分娩,使孕婦及其親屬懂得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生息必然的生理過程,產婦和胎兒都具有潛力能主動參與並完成分娩過程,產婦子宮的擠壓、收縮,不僅有利於降低新生兒肺炎發生率,而且對於產婦的體能恢復、哺乳等都有好處。剖腹產只是解決難產和重症高危妊娠、高危胎兒需要終止妊娠的有效方法。經過宣傳有一部分孕婦改變注意要求自然分娩。對於產程觀察我也是一絲不苟,部分頭位性難產的孕婦,經側臥位、曲大腿法、徒手轉頭法、適當加強宮縮後轉變為順產,明顯降低了剖宮產率,縮短了住院時間,為病人減輕了思想負擔及經濟負擔,使病人滿意而歸。

  縣醫院收治的病人大多是來自農村的病人,到了醫院,她們往往感到陌生、緊張。查房時,我認真聽取病人的敘述,耐心給每一位病人講解病情、治療,需要完善的相關輔助檢查及疾病的預防等,消除她們的不安情緒。並針對不同原因做好解釋工作。

  有人說過,醫生"需要一個科學家的頭腦和一顆傳教士的心靈"。從醫以來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對生命懷有更深的悲憫之心和敬畏之情,對患者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用真情、知識和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一生的追求。

  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為了這個理想,我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我認為選擇了醫生職業,就註定了一生的平凡與奉獻。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也不後悔。為了人民的健康,為了美好的醫療衛生事業,我願意奉獻自己的青春。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5

  我是一名鄉村醫生。為周圍的鄉親們作預防保健,治病療傷工作。我拖著重度殘疾的雙腿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務於社會,不僅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卻是那樣的精彩。

  1975年,一場蕭瑟的秋雨後,我不幸患上小兒麻痺後遺症,從此就再沒有站起來走過一步路。貧寒的家境,苦悶、彷徨、無助甚至絕望伴隨我度過了本該是無憂無慮,從滿天真與童趣的童年。

  也許是命不當絕,上天雖然沒有給我一雙健全的腿腳,卻賜予了我能吃苦耐勞而又自強不息的好父母,我們真情無私的呵護,不向苦難低頭的可貴品質,還有那些好心村民對我的真誠鼓勵和開導,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別是看書學習,驅走了我心中久積不散的陰霾,感受到陽光的明亮和燦爛。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開始嘗試著自學。家裡有《小人書》和一本撕的沒有部首的《新華字典》。我就把《小人書》上的字一頁一頁的翻字典查詢,找到後把拼音標到《小人書》字的旁邊,然後一遍一遍的去讀。不到半年我就認識一千多字。之後,我借來舊課本開始按照課本學習。

  這就是我自學的開始,從a o e開始念起,從一筆一劃開始寫起,從簡單的加減乘除開始算起。學習使我過於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有了樂趣,當然這背後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勞。

  學習更給我打開了解外面世界的視窗,提供了對生存和生命進行深刻思考的營養,特別是我知道了許多殘疾人的人生經歷,貝多芬、保爾、張海迪,他們也是殘疾之軀,處境也非常艱難,但是他們沒有因為身帶殘疾就失去對生活的勇氣,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迷茫不振,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地直麵人生,昂起頭,挺起胸,自立自強,向命運挑戰,向不幸抗爭,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深深觸動著我,感染著我,並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逐漸內化為我的人生信條:雖然身患殘疾,但也要奮發努力,爭取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不成為社會包袱、不成為家庭拖累的人。張海迪不是說讀書可以給人帶來生活和戰勝困難的力量嗎?那麼小小的我就要為了自身“站起”、改變命運而刻苦學習。就這樣,白日苦讀,夜伴孤燈,七年辛勤自學,我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知識照亮我前進的航程,信念賦予我攀登的勇氣。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鄉村,遠赴千里之外的省會石家莊,自費在一所醫學院跟班學醫。

  我想做一名醫生,為老百姓治病療傷,服務於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石家莊學習了的三年裡,我沒有回過一次家。環境變化和身體殘疾給我帶來了許多困難,功課的壓力我要堅持頂住,迎頭趕上。日常生活中,上樓下樓、打飯打水、洗衣服、上廁所等一些瑣事,對於一個健全人來說是舉手之勞,可是對於我而言卻是何等的艱難。但我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仍然以堅韌挺過每件難事,用微笑迎接每個黎明。

  我的學習成績在全系也是很優秀的,教授們對我的經歷既感到驚訝又很是讚賞。驚訝的是我的自學歷程,讚賞的是我雖是自學,但成績卻一點也不比正式參加高考學生的成績差。05—06我連續兩年被學校授予“優秀學生”的榮譽。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著癱瘓的雙腿,以一個跟班生的身份,圓滿完成了醫學大專課程的學習,留給老師和同學的是身殘志堅的感動和優秀的學業成績,留給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穫和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著香港迴歸祖國懷抱的腳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長的故土。

  記得我剛回來就趕上夏秋季節時的腹瀉流行,這種病幾乎每年都會流行。原因就是個人衛生和飲食習慣的不良。鄉親們知道我回來了,有的人試著來找我看病。望著鄉親們那種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憐憫又是同情。他們太需要懂得醫學知識的醫生為他們服務了。我把帶回的藥品無償的分發給了已發病的人們,然後向健康人群宣講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腹瀉流行期間應注意的起居飲食。人們很樂於接受我的宣講。同往年比較,這一年的腹瀉發病率明顯的下降。

  開辦診所,對於一個靠手搖三輪車才能出行的殘疾人而言,困難可想而知。辦各種手續的周折,特別是開始資金僅有500塊錢,所進的藥品數量少,品種單一,每週都得往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跑一趟進藥,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這裡的土路並不平坦,斜坡坑窪隨處可見。路上每逢斜坡坑窪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氣,搖著車努力向前衝,因為只有靠這一點點的衝勁兒慣性才可能衝上斜坡,穿過坑窪,滑下來了還得再來一次甚至兩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來,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渾身是汗,好多次趕上手搖車壞了,不管寒冷、暴雨還是狂風,就只能在路邊等,等著路過的好心人來幫忙推一推,或者給家裡報個信兒……命運是不公的,生活是無比的艱難,但是我沒有因此而流淚。當手搖車壞了,有人路過時我還是以微笑來邀請幫忙,決不把痛苦與無奈表露在外,因為我不願意在人們的同情中活著。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6

  我是一位鄉村醫生。為四周的鄉親們作預防保健,治病療傷工作。我拖側重度殘疾的雙腿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務於社會,不但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卻是那樣的出色。

  19xx年,一場蕭瑟的秋雨後,我不幸得小兒麻痺後遺症,從此就再沒有站起來走過一步路。清貧的家境,苦悶、旁皇、無助乃至失看伴隨我度過了本該是無憂無慮,從滿天真與童趣的童年。

  或許是命不當盡,上天固然沒有給我一雙健全的腿腳,卻賜予了我能吃苦刻苦而又發奮圖強的好父母,我們真情無私的庇護,不向苦難低頭的寶貴品質,還有那些好心村民對我的真誠鼓勵和開導,使我逐漸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別是看書學習,驅走了我心中久積不散的陰霾,感遭到陽光的明亮和燦爛。

  一九xx年的夏天,我開始嘗試著自學。家裡有《小人書》和一本撕的沒有部首的《新華字典》。我就把《小人書》上的字一頁一頁的翻字典查詢,找到後把拼音標到《小人書》字的旁邊,然後一遍一遍的往讀。不到半年我就熟悉一千多字。以後,我借來舊課本開始依照課本學習。

  這就是我自學的開始,從a o e開始念起,從一筆一劃開始寫起,從簡單的加減乘除開始算起。學習使我過於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有了樂趣,固然這背後要付出比凡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勞。

  學習更給我打開了解外面世界的視窗,提供了對生存和生命進行深進思考的營養,特別是我知道了很多殘疾人的人生經歷,貝多芬、保爾、張海迪,他們也是殘疾之軀,處境也非常艱鉅,但是他們沒有由於身帶殘疾就失往對生活的勇氣,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迷茫不振,沒有迴避現實,而是英勇地直麵人生,昂開端,挺起胸,自立自強,向命運挑戰,向不幸抗爭,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深深震動著我,感染著我,並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逐漸內化為我的人生信條:固然身患殘疾,但也要奮發努力,爭取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不成為社會包袱、不成為家庭拖累的人。張海迪不是說讀書可以給人帶來生活和克服困難的氣力嗎?那末小小的我就要為了本身站起、改變命運而刻苦學習。就這樣,白天苦讀,夜伴孤燈,七年辛勞自學,我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

  知識照亮我前進的航程,信念賦予我攀登的勇氣。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鄉村,遠赴千里之外的省會石家莊,自費在一所醫學院跟班學醫。

  我想做一位醫生,為老百姓治病療傷,服務於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石家莊學習了的三年裡,我沒有回過一次家。環境變化和身體殘疾給我帶來了很多困難,作業的壓力我要堅持頂住,迎頭遇上。平常生活中,上樓下樓、打飯打水、洗衣服、上廁所等一些瑣事,對一個健全人來講是舉手之勞,可是對我而言卻是何等的艱鉅。但我沒有在困難眼前畏縮,依然以堅韌挺過每件難事,用微笑迎接每個拂曉。

  我的學習成績在全系也是很優秀的,教授們對我的經歷既感到驚奇又很是讚美。驚奇的是我的自學歷程,讚美的是我雖是自學,但成績卻一點也不比正式參加高考學生的成績差。xx,xx年我連續兩年被學校授與優秀學生的榮譽。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7

  賀星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他在大學畢業之後主動放棄了留成工作賺大錢的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守著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18年。

  賀星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初,賀星龍考上了衛校,但三千多元的學費讓全家犯了愁,母親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錢。就在賀星龍以為求學夢要破滅時,善良的村民們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進了學校。對此,他明白自己這輩子都與家鄉分不開了。能將自己的所學用於家鄉鄉親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價值的體現。賀星龍十八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將鄉親們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對生活工作上的困難能夠堅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得到了實現與昇華。

  作為基層公務人員、組織工作者的我們,首先也要學會感恩。人民與政府信任我們,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我們要珍惜這份工作。黨培養我們,交給我們知識與工作技巧,我們要懂得感恩,將自己的所有奉獻給群眾,就像賀星龍一樣,對群眾毫無保留,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瞭解群眾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眾的角度上認真思考,爭取給民眾滿意的答覆。

  組工精神還是不畏苦、不畏難的體現。基層工作常常是抹黑歸,頂月行,對此我們要學習賀星龍的不畏苦精神,紮根於群眾,不管環境的困苦,能夠堅持信仰,堅持群眾路線,只要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裡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賀星龍“80後村醫”感人的榜樣故事讓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與學習了組工精神,今後的基層工作中,組織工作裡,我一定會樹立堅決的心,時刻謹記初衷,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最美醫生個人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