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

  我從事了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物件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著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透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兩年當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

  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最佳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進修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透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政治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初中政治教學反思

  武勝縣華封初中覃雲華

  我從事了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物件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著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透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兩年當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最佳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進修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透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政治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2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型別的教研活動,可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期望經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本事和創編本事,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歡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境並未感到簡便,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當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當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終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景下,我就自我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物件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當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絡,才能到達夢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向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當想到的,應當準備更充分些、研究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本事,那麼他的課堂就必須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研究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主角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夢想,我還是應當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本事的人他的語言本事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匯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著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匯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提高!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本事的教師。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3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1998年至今一直從事初三歷史教學,之所以能有一點點的經驗,那是因為我對教材熟悉罷了,教學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於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資訊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初三的教學工作是直接面對中招考試。做為初三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資訊。因此,老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資訊,便於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 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譁眾取寵。”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4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熱愛語文,熱愛言語創造,熱愛言語生命。祖國語文有數千年悠久發展的歷史,有豐富多彩的燦爛文明,我們身為中華兒女,華夏子孫,既應該為我們祖國語文而感到驕傲,又應該全身心地熱愛語文,為深刻理解和正確使用祖國語文而努力。

  一個語文教師倘若不熱愛語言和言語,不喜歡寫作,那他憑什麼來愛語文教學這個職業?閱讀、寫作、觀察、思考、蒐集、整理,這些應該是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把教學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把語文教學看作實現人生價值和享受人生樂趣的方式,教出語文之趣,這應該也說是一種教學境界。熱愛語文即熱愛生活——熱愛生活了,對學生就有關愛之心,對作品則有欣賞之願,對工作就有熱忱之情,對同事就有親和之力。一個語文老師的生活態度因熱愛語文而應當積極、樂觀、向上、熱情。無論這一節課是否成功,無論這一屆學生的成績是否理想,無論這一年是否得到榮譽,只要懂得珍惜,學會善待,盡職盡責,充滿愛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生活就會因此而充實快樂。

  一個熱愛寫作、傾情寫作、有著高尚言語人格的教師,也許對語文教科書和教參沒多大熱情,也不糾纏於名目繁多的訓練、練習、考試、但他給學生讀自己的一首小詩,講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他也喜歡在課外寫詩歌、散文、隨筆、作品欣賞、教學論文、教育短評……這樣的老師才算是當之無愧的語文教師。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5

  段時間我們一直沉浸在對《圓》這一節課的研究中,透過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覆地修改,對這節課的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關於匯入的設計

  本節課的匯入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透過老師用線繩工具在空中旋轉,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軌跡是一個圓。接著介紹含有圓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圓;再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圓;最後透過摸一摸的遊戲,讓學生體會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從而認識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圓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學生對它也比較熟悉,在課的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在老師的演示和圖片的觀察中清晰地看到這是圓,藉助這樣的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搜索自己曾經見到過的圓,從而初步地感知圓。最後透過摸一摸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圓與其他圖形的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圓。透過這樣有層次的感知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圓的興趣。

  二、關於對圓的認識和特徵的處理

  在研究圓的認識與特徵這一知識點時,我們比較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第一種,把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它的特徵結合起來,即認識半徑以後,馬上研究同一圓中有無數條半徑並且長度相等等特徵;另一種:是先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我們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傳統,由於這一環節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研究幾個知識點的方法雷同,這樣老師的講解就比較繁瑣,學生缺乏研究的興趣。所以我們就選擇第二種方法,先讓學生透過自學書本,找到圓各部分的名稱,並認識它們,能在自己畫的圓中標出。接著透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透過有目的的探究活動,討論交流半徑的特徵、直徑的特徵、半徑和直徑的關係以及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冗長的講解,學生學習方式的單調,而且透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有興趣的,主動的進行探索。

  三、關於數學史料的運用

  本節課中我們兩處引用到數學史料。這些凝聚著智慧的數學研究史料,我們不僅僅把它們作為引語或欣賞,而且還力求讓史料成為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素材、發揮其數學的文化價值。

  首先在學生對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後,聯絡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說過:在所有的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以此引發學生研究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在探究圓的特徵結束之後,藉助多媒體呈現墨子的一句話:圓,一中同長。讓學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識解釋這句話的含義。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古代關於圓的史料記載,還可以鞏固對圓的特徵的認識。。引用《周髀算經》中關於圓的記載,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拓展對圓的認識。在播放錄象,理解意思以後,進一步引導思考:如正方形的邊長是16釐米,你能從中獲得關於圓的哪些資訊?讓學生進一步關注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係,為後繼學習埋下伏筆。

  四、關於媒體的處理

  隨著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這節課我們把多媒體和其他傳統手段有效結合,力求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匯入新課時,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先借助多媒體呈現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帶有圓形的實物圖片,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色彩鮮豔的圖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的興趣。接著運用動態演示,從實物中勾勒出圓,使學生清晰看到圓是有曲線圍成的。

  在教學畫圓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兩段錄影。第一段在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播放,透過展示一個完整的畫圓過程,為學生提供清晰地、正確的畫圓方法,為學生獨立用圓規正確畫圓奠定基礎;第二段在介紹用線繩畫圓時播放,透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的過程,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體會到用線繩畫圓的實用價值。

  在研究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徵時,當學生透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圓中半徑可以有許多條,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同一圓中,從圓心到圓上可以發散出無數條線段。透過強烈的視覺刺激,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圓中半徑有無數條,感受初步的極限思想。

  在研究車輪為什麼是圓的?車軸應裝在哪裡?這兩個實際問題時,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結合媒體的動態演示,讓學生隨著畫面和聲音效果的逐步展示,體會當車輪不是圓時或者車軸不在圓心位置時,車子行駛的感覺是不穩當的。從而體會到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要裝在圓心位置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價值。

  五、關於細節的處理

  1。在匯入環節的摸一摸遊戲中,為了使全體學生參與這個遊戲。我們考慮裝的器皿應該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學矇住眼睛。其他同學透過觀察摸的過程,共同感受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另外為了讓學生的探索活動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們在器皿中裝的就是用硬紙板剪成的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和圓。

  2。整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的呈現是逐步完成的。為了完整地展示這一節課的重點,我們準備跟隨課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個知識點,一步一步地完成板書。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多媒體展示的不足,使得學生在全課小結之時,能根據板書,迅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

  3。在探究圓的基本特徵時,組織學生藉助圓規畫出任意大小的圓進行探索。在認識半徑以後,學生透過量一量,量出半徑的長度。在學生的交流反饋中,引導學生髮現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徑都是一樣長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徑和別人量出的半徑長度是不一樣的,從而體悟出只有在同一圓中,所有的半徑長度才相等。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6

  本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這對於一年沒教書,只教過半年的小學的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責任促使我做好本職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剛開始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迎頭趕上,一個月過去了,有必要小結一下。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認真備課,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積極創設情景教學,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在教授乘法口訣時,透過自制動畫卡片和引入生活例項教學,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2、不侷限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改動已經精心準備好的教學設計。例如:教學“4的乘法口訣”時,剛一出示該堂課題學生就不約而同地背誦起來了。怎麼辦呢?我立刻調整教學思路,對學生進行了一番鼓勵,然後提問“同學們知道4的乘法口訣是怎麼得來的嗎?”這樣又重新回到了本課的教學。

  3、信任學生。二年級的小學生同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3的乘法口訣”時,要求學生不但要根據算式編口訣,並且還能根據口訣出算式。

  4、組織教學取得了進步。剛開始上課時,由於對學生情況估計不夠,不能組織好學生有序地進行課堂教學,課堂紀律較差,教學任務完成質量較差。在學校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迅速調整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組織教學。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過培訓,看了一些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雖然思想開放,也想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教學時擔心失敗帶來的影響,不敢貿然去嘗試。

  2、有些課應該準備很多的材料,但平時上課,自己本來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準備,故不是很充分。

  3、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學校的有些設施還跟不上,有多媒體,但使用不方便。不能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學科的美感和與實際生活中的練習。

  4、小學二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撐不了”的局面。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體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多瞭解學生智力發育的實際。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其他人的觀念,但家長對教師的做法未必理解。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怎麼質量這麼差,計算都不如以前熟練了等,這些都是對課改要求不理解的反應。

  3、應該多向同行學習,多向老教師請教,儘快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水平,使自己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7

  在回憶大海的美麗和令人神往中,我和學生們一起走進了大海的深處。

  一、展開想象,練說仿寫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我將課堂的語言訓練滲入了進去,“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讓學生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展開想象,在說說中再次感受“寧靜”的海底世界中有動物在“竊竊私語”的神秘有趣。

  二、讀讀想想,感受奇特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展開學習:

  ①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②找找這段寫了幾種海底動物?畫出它們的名稱。

  ③它們都有哪些特點,讀讀課文,填寫表格。在讀讀,想想,畫畫,填填中,學生對海底動物的活動特點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瞭解。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8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學生有興趣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求知慾異常強烈,能夠發揮出潛在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這樣創造思維活動得以啟動執行。

  由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忽視學生對某些問題所產生的興趣,往往會導致學生對知識接受的厭煩情緒,不僅不會使學生在要學、樂學的積極、主動地探索下求知,反而會讓學生失去主體性探究的主觀意識和求異、創新的思維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注重從興趣入手,適時發現、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具體措施: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地學習,自主地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當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後,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難以估量的。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而輕鬆,教師教得愉快而順利,如此便能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匯入,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勸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透過努力並不難實現(),以此匯入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慾望即直接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資料夾,我們可以用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透過學習還能消除他們對電腦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資料夾的神秘感與畏懼感。又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等諸多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事先展示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一番,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實現他們的願望。

  3、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

  透過學習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老師要經常透過網路教室教學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點評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如鍵盤指法與打字練習(小學三年級),其機械單調性很容易使學生厭煩,而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完全可以將教學設計得有聲有色,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與練習層次,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將打字遊戲引入課堂並開展遊戲競賽,比一比誰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動。這類做法有很多,不論結果如何,但“寓教於樂”這種做法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是立杆見影的,常常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對學生影響深遠。

  4、注重個別輔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無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後變得疲塌厭學。因此,教師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注意並且要堅持個別輔導,而對於一般的學生則可大力提倡小組團結合作或協作,效果同樣不錯甚至更好。

  5、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維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維護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必須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面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或評價較為靈活的開放型任務。在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願多完成一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如編輯一張主題小報,設計一組幻燈片,製作一個動畫等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即可,不要強求作業的質量。

  6、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世紀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資訊時代產物的資訊科技學科,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學科優勢,可供教師和學生創新之處不勝列舉,幾乎每一項操作,每一個練習,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處處可見“殊途同歸”;同樣方法達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見慣……只要老師用心挖掘,悉心指導,我想我們的勞動就應該會收到成效。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9

  由小學進入初中,是學生們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剛進入初一的學生來說,英語是新鮮神秘的。學生往往是帶著好奇的心情來學習的,有些學生也帶著好玩的想法來學習。所以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不明確,對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針對這種情況,我的上課流程是 1,學生聽錄音,感知課文。2、聽音,識圖。3、聽音,重複課文。4、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自己上課該做什麼)上完課我發現學生非常的聽話,總是被我牽著走。老師讓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學生始終處於被動中,可是這樣的學習是不會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的。

  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教案做了重新調整,在本課中,我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在熱身複習之後,我交待了本課的學習任務,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多學一些禮貌用語。我們要開展評比“禮貌星”的活動。看誰能獲勝。任務的明確,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的積極性就高了。當我組織學生參加“找朋友並問候你的朋友”的活動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高潮。他們拍著手,興致勃勃的去交朋友,用英語問候朋友。這種活動的設計也正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可以透過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當然了在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環節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如: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應該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鼓勵學生平日裡多說英語,讓學生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更好的突出我們語言教學的語用性和交際性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0

  《我叫足球》是一篇以第一人稱寫成的可愛的說明文,讀來又像生動的故事,與孩子的心靈非常貼近。我透過自己角色的轉換和情境的創設,由聽我介紹到學生自己去讀悟課文,完成與文字的親切對話,讓文字成為一個有聲的朋友。我藉著這篇課文,和學生一起走入了一個更為廣闊、更充滿活力的足球世界,讓孩子熱愛足球,讓足球走進孩子的生命之中。也許,生命會因此而更精彩。米盧先生用他“享受足球,快樂足球”的理念把中國隊帶入了世界盃,圓了我們40多年的夢。我們是否也能用“享受語文,快樂語文”的理念來圓我們語文教學的夢呢?本課的設計,我就努力地嘗試著把它放到學生生命的長河裡,試圖成為一顆小石子,激起一朵小小的美麗的浪花,甚而能再泛起圈圈的漣漪,讓課堂能充滿生命的活力。

  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只有讓他們真正地動起來,才能使他們有所收穫和啟發。在看過足球場上精彩的一幕幕後,學生帶著滿腔熱情迫不及待地進入了閱讀。這時,他們的目標是讀流利,這就必須要靠自己動腦、動口,進入符號世界,加工處理符號資訊。在與文字的對話中,他們的思維無形地活躍著。再有,我讓學生說說小腦瓜裡的問題,還想了解什麼?培育他們的問題意識,不斷激起學生問題的漣漪。一堂課的結束,不但使他們充滿了喜悅與滿足,並且充滿激情地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來回應、拓展課堂生活。聽聽歡快的音樂,自由奔放地動一動、唱一唱、扭一扭,愉悅了身心,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握手、擊掌中,我們傳遞著快樂與友情,表達著對課堂的喜愛和對足球的熱情,讓個性得到張揚。這節課很有收穫。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1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透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高中化學年輕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以寫促思,以思促教。

  新課程改革使化學發生了一次歷史性變化,改變了以往系統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必須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建構知識的參與者、研究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在這次變革性的洗牌中,年輕教師在新課程的適應性上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性。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提出的: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只能透過不斷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

  一、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設計能力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和設計能力。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堂教學重在準備,要把足夠的時間花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設計教法、安排教學程式上。年輕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應狠下苦功,提高教學行為的意識性和自覺性,立足學習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1。反思教學主體的基本情況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最終受體,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都無法成功。年輕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規律進行反思,探索適合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什麼樣的活動設計易於學生學習,預測學生接受新知識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思考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這樣才能設計出被學生接受的教學設計,才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2。反思教學平臺的模組處理

  作為教學的第一平臺,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設定了很多模組,其中“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這兩個模組最能體現新課程提倡的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的理念。鑑於學生能力訓練的不同要求,年輕教師在處理這些模組時,有時方法可以較為靈活,不一定都是先觀察後思考或先活動後探究,同樣可以顛倒處理,只要有效地設定好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解決問題的疑惑,引起思維衝突,激起學習情感,產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筆者對蘇教版《化學2察與思考:電解飽和CuCl2溶液》做了這樣處理,先給學生這麼幾個問題:①標出電子流動的方向;②寫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離子;③標出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方向;④說出陰、陽極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質;⑤如何粗略驗證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種物質;⑥再如何加以精確驗證。帶著這些問題透過實驗觀察加以論證,最後讓學生自己填寫課本上的空格,感覺效果不錯。

  3。反思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

  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年輕教師由於經驗不足,處在借鑑模仿的階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學設計上往往存在這些問題:形式單一、條框較多,細節處理、重難點突破不夠到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注重,教學反思《高中化學年輕教師的教學反思》。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完善教學設計中的知識體系建構,主要還是從知識的系統性上下功夫。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前除了多方借鑑教案和課件外,還需進行大量針對性的練習,以練促教。只有透過解題訓練,才能掌握系統、全面的知識,掌握細節上的處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這樣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才會比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強化教學中的反思,提高調控應變能力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控性,能使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的反應是無動於衷,教師自以為講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輕教師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及突發事件,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最佳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注意師生間的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1。 反思課堂氣氛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是“活而不亂”。一方面,年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時,應嘗試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舞臺。另一方面,有的課堂表面看起來氣氛異常活躍,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視了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分析,是否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是否肯定是學生內化後參與的一種真實表現。

  2。 反思學生反饋

  學生是帶著自己的思考、靈感、認知習慣參與課堂活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爆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和錯誤。對於學生提出的疑問,年輕教師要善於聆聽並順著學生思維的方向、根源及時作出解答,鼓勵其積極思考;對於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出色的課堂答題,年輕教師要善於用口頭語言或肢體語言加以肯定與讚賞,激勵其學習熱情;對於學生回答或板演的錯誤,年輕教師應抓住機會積極利用,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評價、反思,為課堂教學服務。

  3。 反思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孕育著豐富、曲折的認知探究過程,孕育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機,孕育著培養學生獨特體驗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發展學生為本”的今天,教師一路鋪墊化難為易的突破難點的教學方式值得推敲,學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難點,能力得到了昇華還是個未知之數,而且也違背了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理念。年輕教師不防試著嘗試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爭論中豐富提升認知。最後由教師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學生存在的疑問。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讓學生突破了難點,也使年輕教師掌握了大量不同學生思維習慣、認知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對教學大有裨益。在這個過程中,年輕教師只需順勢而發,不用考慮課堂的完整性節奏性等問題。

  三、落實教學後的反思,提高評價總結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最佳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年輕教師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 反思成功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年輕教師應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新課匯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採取了什麼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複雜性和不可預料性,加之年輕教師對其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應該只成為遺憾或感慨,年輕教師更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對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3。 反思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教師思維的活躍性往往因此得到激發,產生一些瞬間靈感,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年輕教師應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記錄,為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五十幾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五個幾十個不同的疑問,五十幾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透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年輕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才會不斷地提升。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2

  我在課堂上,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我常常進行鼓勵,這是幫助初學者克服英語學習的良好方法。而且任何鼓勵都會使兒童感到高興。我在課堂上大膽使用鼓勵,可以鼓勵全班,也可鼓勵某一小組或某一學生。學生在開展個人活動、小組活動時,可以到學生中間去,鼓勵和幫助某一個學生、某兩個學生、或某一組學生,這種做法是比較好的。

  對學生的書面作業,我也經常給予鼓勵,不僅可以寫上“Good!Very good!”等,還可以貼上一張表示鼓勵的小貼上畫。對於學生書面作業中的錯誤應給予糾正,讓學生感到你在意他們的書面作業。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3

  《秋天的圖畫》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透過色彩的搭配,寥寥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了。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閱讀的過程是把文字資訊轉換為生動的表象組合的過程。如果是朗讀,要把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想象,充滿著不可言喻的情感體驗。對文字的理解,對思想的發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憑藉這個過程來實現。葉聖陶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小學生的情感是伴隨著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的。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領悟其中的感情。

  在本堂課的學習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這一句話:“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在教學時,我就是採用了個性化教學,沒有過多的講解與分析,而是引領學生透過想象,自讀自悟。

  在設計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思考,主張張揚學生的個性,這主要體現在教師以引導來代替指導,()新課程中的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他們發展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教學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透過朗讀著重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想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說:“我好像看到糧食水果都豐收了,人們正忙著收穫呢。”有的說“我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聞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說:“我好象也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起的優美的舞蹈。”接著指導朗讀,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透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4

  化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瞭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尊重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模組

  高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具有不同的發展潛能。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於統一的傾向,要關注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合於自己發展的化學課程。

  高中化學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課程模組,給學生的學習以較大的選擇空間。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挖掘各自的潛能,制訂各自的化學學習計劃,自主選擇化學課程模組;另一方面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已有的化學知識水平、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對學生選擇學習課程模組和安排學習順序給予指導。

  2、把握不同課程模組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化學課程是由若干模組組合構建的,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組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組的內容特點,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最佳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化學1、化學2課程模組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為全體高中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組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初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注重整體性,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質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強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絡,創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絡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驗與知識,儘可能透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資訊科技,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於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慾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慾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於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鈉與水反應、噴泉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絡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鹼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學學科特徵,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我覺得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髮展性學力,兼顧創造性學力的培養,並發展學生喜歡化、讚賞化學的個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可以發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5、聯絡生產、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視野

  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

  有著密切聯絡,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絡實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

  例如,“化學與生活”模組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要聯絡化學在健康、環境、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透過調查、討論、諮詢等多種方式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又如,“化學與技術”模組以資源利用、材料製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利用當地各種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討論、觀看影像、聽報告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技術問題。

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5

  要成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有探究問題的熱情、質疑的精神和教學的主體意識。同時,外界的各種教育支援和幫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師群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入職期教師的培養

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瞭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於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於程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例項的支撐;少量的程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繫統。因此,對於新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透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例項,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絡,同時透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瞭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體方案舉例如下:

  反思實踐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影,並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講述出來,儘量詳盡、全面。因為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後,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為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複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後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為

  兩段歌詞伴奏。”對新教師的講述進行補充,並且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為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麼方法?她 最先提的問題是什麼?(想一想,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麼問題?(現在老師這裡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麼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並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 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影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為進行解釋,並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麼情況下,利用什麼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 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並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釋出。這可以為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為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是合理的,才能為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為的型別、特點、效果。

  傾聽“支持者”的理論分析,形成書面材

  料大學專業教師或專業研究人員從理論角度剖析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新教師將觀察到的教學實踐與原有的知識(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聯絡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使新教師獲得接近實際的經驗。這樣,教師同伴運用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運用教育理論,共同幫助新教師分析當時的教學情境,使新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論框架,積累經驗材料。

【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