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與教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1

  細細品味著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演講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被深深地折服著、感動著,感動著朱教授對教育的熱愛、執著和追求,感動著朱教授那犀利的眼光、獨到的見解和超前的理念,感動著朱教授對待教育那顆激情澎湃的心,感動著朱教授對倡導理想的新教育的深情吶喊。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剛開始不是特別有觸動,但讀著讀著,感覺來了。你是誰,我又是誰?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所閱讀的東西,形成了現在的我們,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所閱讀的東西,將形成未來的我們。一個讀《論語》,讀唐詩宋詞長大的人,與一個讀《聖經》,讀希臘神話長大的人,其精神氣質與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一個讀經典名著長大的人,與一個讀流行書籍長大的人,其精神氣質與思維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的教師,一個對孩子有真情的教師,一個有理想有激情的教師,他總能夠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教育是心靈的藝術,老師若時常地讀詩賞詩、時常地陶醉在優美的旋律裡、時常地徜徉在靜謐的圖畫攝影裡,就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心靈,人就會不斷地詩意起來,享受起來。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造訪,真正的功夫在教育之外。一個真正的教師,就要學會不斷的清洗自己的心靈,不斷的去思考,不斷的去與不同的心靈交流、碰撞,讓自己的心越來越豐富、善良、和高貴。也只有這,才可能不愧為一個老師的稱號吧。

  朱教授又說:“享受著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種生活的詩意,你能從平凡中品味出偉大,從失敗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如果說試做一個理想的教師撞擊了我靜如止水的心靈,而享受著教育的幸福,則為我點燃了前行的道路。也許未來的教學道路還是一如既往的平淡,也許未來的教學道路還是默默無聞的期待。但是,我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未來不是別人賜予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創造的。”面對十年如一日的重複,如果我們能有一顆靈動的心,我們就能發現其實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如果我們能在情緒的轉角處向左不向右,對無奈說拜拜,我們就多了一份教育的詩意。平凡是福,失敗亦是福,行走教育路,無論坎坷,我們都要像朱教授一樣臉上帶著笑容,心中充滿陽光,因為我們的行囊中也會準備著:智慧、激情、詩意、恆心和活力。

  一次又一次地閱讀,讓我的思緒輕舞飛揚、心靈翩翩起舞。直到現在,自己還想翻開這本書,讓自己的心靈與書中的文字再一次碰撞。我從來沒有如此真切地感覺到我是一個多麼幸福的老師。希望自己能在閱讀中思考著,在行動中堅持著!在陽光心態下成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2

  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教師這個崗位認識比較深的應該是“責任”這兩個字,做一個對學生、對家長、對學校負責的老師是我未來職業生涯中首要追求的目標,接觸這本書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讓所有師生都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本書打破了我對老師這個職業的固有認識,也對即將迎來的教師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在做一個理想的教師的章節裡,他說“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高報負才能有高成就,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只要幫助他們給自己種好理想的種子,他們的未來就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和更高的成就。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自身要始終保持學習,不止是言傳身教給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更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眼界,只有我們不斷提高,才能為孩子們開啟更寬泛的視野,帶他們領略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教師並不是一個萬能的存在,但是教師在孩子的人生中卻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或許我們不能改變孩子的人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們養成自尊自信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興趣,這樣他們的未來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很多時候,老師和學生不單單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我們要學習的是從內心接受所有的學生,不管成績好壞,我們都應該首先學會尊重學生、愛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個性,我們首先要去尊重自己的學生,去理解他們的行為,並從內心愛學生,鼓勵他們的優點,讓他們進入校園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課業的繁重,不是被管理的拘束,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在愛的沐浴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更能懂得感恩和博愛。

  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最大的感觸是我會在今後的教師生涯中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首先去尊重和愛學生,同時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接觸班集體後,多多瞭解自己的學生;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多參考資料和優秀教師的備課教案,同時加入自己的設計;在上課時以學生為主體,在一節課的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不枯燥,讓大家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課後及時批改作業,瞭解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多多參與班級活動,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一個受尊重並尊重學生的老師。

  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在這裡,我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和使命,成為一名光榮而不辱使命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3

  幸福是什麼?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認為物質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有的人則認為品味成功的喜悅時最幸福……幸福是我們渴望的,然而,也有許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卻毫不察覺,特別是我們的學生。

  有幸拜讀劉次林先生的德育專著《幸福教育論》,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首先,劉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接著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絡,“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然後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感受頗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應該把握的應是幸福教育的含義,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使學生獲得幸福的感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步發展成為擁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體。

  教育應該成為幸福的理由。我們要使學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發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造幸福的能力、奉獻幸福的風格、體驗幸福的境界,擁有提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從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狀態,提高生命質量,是為了學生更幸福地活著?說到底,教育就是要為每一位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當然,作為教師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我們必須要知道孩子們的幸福是什麼?雖說,孩子們各自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但總是存在一些他們共性的東西,要找出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師用心去愛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斷地思索怎樣的教育才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快樂,更高效。“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適的鞋,造鞋匠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說,只有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會是適合他們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符合他們興趣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職業,就能在過程中積極創造和享受幸福。

  最後,我想引用兩句話作結尾:“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於培養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做個幸福的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讓我們與劉次林先生一起創造幸福的教育吧!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4

  國慶期間,潛心細讀了一篇文章《教育為了幸福》。文中寫到“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幸福。我們的教育幫助學生和我們自己實現人生幸福,這就是教育的價值。”讀過之後引起自己深深的思考:那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透過教育讓學生實現幸福呢?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充套件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所有的真愛都源於一份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也在於把學生看成有理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人”,而不僅僅是被管理的物件。尤其是對於差生,由於他們或學習成績差,或品行差而往往被編入“另類學生”名冊,很難被一視同仁。人們往往對好學生倍加寵愛,對後進生都是挑剔多於寬容,刻薄多於尊重,訓斥多於照顧。“差生心靈上的自尊得不到尊重,便產生了矛盾。實際上差生的心靈深處往往藏著難以名狀的痛苦。想痛改前非,又怕老師和同學不信任自己,由於他們較少得到老師、同學的尊重,一般都比較敏感、多疑。心理學家指出: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需要,一個人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久而久之,自尊心就會向病態的方向發展。所以,對學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墮的露珠一樣。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麼,許多教育失誤都是可以避免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意味著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對所謂”差生“,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傾注更多愛心、耐心和信心,其實這些學生要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與愛護。班級中讓活潑的孩子多練籃球,讓文靜的孩子勤於寫作,要求班裡的孩子每人有一項特長,家庭富裕的學學樂器、舞蹈,拮据的可以練練跑步、乒乓球,讓每一個孩子有自己的愛好,變得自信、變得幸福快樂。這樣的培養,將來他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工作,想來定是有益無害的吧。

  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與尊重中,《教育為了幸福》這篇文章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啟發!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和尊重,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力爭做一名幸福的老師;同時改變心態,更多地關注學生一生的發展,堅信學生的未來繁花似錦,自己的未來也會璀璨生輝!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5

  暑假期間,我讀了《未來的幼兒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一書,它使我受到很大的感染。它向我們宣揚了很多關於保育的理論以及具體的行動方案。

  杜威說過:“幼兒是太陽的中心。”是的,幼兒是國家的未來,他們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一階段比別人家的孩子強,並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於是便把孩子送進了各種興趣班,逼迫他們學這學那,可是小小的頭腦哪能裝得下那麼多的東西。是兒童的,作為大人們就應該守護他們的自然,讓幼兒過真正屬於幼兒的生活,不要作為長輩就進行威逼,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保育就是保護和培育發展中的生命。幼兒園不是小學,所以不應該向幼兒們灌輸系統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充分發展幼兒們的愛、信賴感、自立感、自信心等,應該以遊戲為中心,讓幼兒園成為幼兒真正遊戲的樂園。幼兒教育是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打基礎,就好像樹的根,根深才能葉茂。所以保育者應該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兒,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對幼兒進行不斷地訓練,培育出來的孩子是沒有光彩的。保育並不是讓保育者直接給孩子什麼,而是要充分促進孩子自身的發展,放手讓孩子不斷地體驗生活,透過對一件事情的反覆經驗,從中獲得自己思考、自己行動、自己負責的好習慣。有時,我看到鄰居家的小孩一不小心腦袋碰到桌子便大哭起來,大人便說:“桌子真壞,我打它。”長期以此來安慰孩子,顯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大人應該做的是讓孩子下次小心一點,讓孩子主動承擔責任。

  個體和環境的互動稱之為經驗。不可否認,幼兒透過經驗得到成長,直接經驗是有限的,而人際關係和書本是最重要的間接經驗來源。努力培養幼兒與同伴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同伴的價值觀比說教更有影響力。幼兒閱讀繪本是最開心的,《小威向前衝》、《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大野狼》都是很好的繪本,它們可以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給幼兒留下無盡的遐想,繪本並不是要給幼兒帶來什麼知識,而是讓幼兒獲得無比喜悅的體驗。

  保育者應該很好的瞭解幼兒目前的狀態,並制定適合幼兒的目標,站在幼兒的角度,讓他們自由的、全身心的與環境、與同伴交往互動,在遊戲中發展自己的語言、感性和表現,過適合幼兒的愉快生活,支援和幫助他們,引導幼兒從自身出發,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正確認識差距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不再幻想,不再彷徨,腳踏實地地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或許要走的路很長很長,或許這一路上會遇到無數的挫折磨難,只要堅定了信念,再遠的路也有到達的時刻,一步步,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6

  《讓人幸福的教育》是我所看的教育類書籍中比較好的一本,孩子已經5歲了,在對她的教育方面我要做得更好。為了更好的讓書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導我今後教育行為,我做了反思,以強化自己的教育意識。

  閱讀本書後,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在認識教育這項工作的價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個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偉大意義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在學習教育的知識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須做一些教育的準備:要點鑽研、要點機智、要點忍耐,還需要自我剋制。教育孩子僅僅有愛是不行的。

  3、在培養孩子的智力方面:堅信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相比,僅僅是特點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堅信自己對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孩子。

  4、在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質教育中,應更多地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地使用人為的懲罰。為孩子創造一個有愛、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做一名善良、寬容、積極樂觀、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潔、勤勞、節儉習慣的父母,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5、在培養孩子的心理方面:堅持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樂觀的心理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用適時地肯定和讚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6、在認識和發現孩子的潛能方面:隨時留心觀察孩子,瞭解她的潛能和特點;對孩子表現出有潛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選擇這方面作為發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擁有這方面的愛好;不否認每種潛能的價值;對她暫時表現出的不擅長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養;對於孩子在語言方面、邏輯數學方面和對己對人的認識方面的能力,應該作為基本的加以開發、培養;一旦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潛能,應該為孩子設計一份不同階段的計劃,並實施下去,()這是決定孩子的潛能十是否能得到發展的關鍵。

  7、在尊重孩子的權利方面:給孩子說話的權力,自尊的權力,機會均等的權力,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權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有權得到的公平。

  8、在培養孩子的情感方面:首先懂得愛、懂得感激和回報,讓孩子在感恩中體會到友誼、愛的快樂,讓孩子用一種豁達的胸懷去包容仇恨,用快樂去化解仇恨,抓住一些特殊的經歷培養必要的肅穆和敬仰,生活中要刻意地隱藏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愛不僅表現在行動上,要對適時地對孩子說出來,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信任。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成長教育觀後感幸福教育課堂文化的構建與探索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7

  朱爾斯.亨利(JulesHenry)講述了一個男孩一一鮑里斯的故事。他在化簡分數12/16時卡住了,在他化簡到了6/8時就無法再繼續化簡了。(如果發現了阻礙他的因素後,著實很有趣。他會認為,如果你想在上一題目中再除以2,人們不會允許你再這樣做一次吧?新奇的事情會在數學課堂上突然出現。)另一個孩子佩吉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享利評論道,“鮑里斯的失敗使得佩吉的成功成為可能”。

  許多孩子並沒有認真看待這些小失敗,但是這些事件會偶然導致真正的苦惱,有一種方式可以減輕這些問題。首先,我們拒絕去打冷不防的電話,即去叫那些不情願參加活動的學生。但是,盡責的教師可能會反對說:我們想將所有學生都包括進來,而有些學生可能從未自願過。那會是怎樣的呢?我們會讓許多組學生去努力,去提出問題。在我的數學教師職業生涯後期,我偶然發現了這個策略:我讓幾組學生在黑板上來做這些題,讓其他同學在座位上做。我確實被絆住了,我常常幫助幾組學生來解答他們的問題。因為其他人很忙,我從一個小組轉到另一個小組,沒有人對我的介入在意。令人吃驚的是,要去接受一個大家共同犯的錯誤(而非被認為是教師的失誤)是多麼容易。成功似乎不會由於和另一個人共同分享而減少。

  一些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言都會報以“好”的評價,然後叫另一個學生回答,去評價時也說“好”。這種策略可以迴避遭受痛苦,但它對提高學生的競爭力毫無裨益,發展理智慧力是個人幸福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必須找到一種更真誠的回應方式。一個人會說,“不太充分”,“讓我們再探討一下”或者“這種想法很不錯但你得到的答案卻是錯的”,或者“你能問得溫和一點嗎?”或者“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它需要每個學生具有一些藝術和知識才能找到一種真誠的、支援性的並且對全班學生都有幫助的回應方式。沒有哪個教師會在這些關鍵工作中做到完美的地步。

  幸福是人類生活的永恆情結,追求幸福是推動人類發展的源動力。幸福的概念很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教育,我們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簡單地透過教給學生有關幸福的知識來實現,還需要鼓勵他們去將所學的東西付諸實踐。培養一個幸福的學生,首先我們得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實的精神生活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養,讓學生充滿善意。其次,不管是在學科教學還是實踐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幸福感,幫助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愉悅,讓學生抱著興趣去學習,這樣也可以增進學生的幸福。再者,想要獲得幸福,還得培養學生創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後,生活難免會出現苦難和不幸,面對這些,我們得教會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義的挫折同樣可以增進學生的幸福感。看來,我們得有一個幸福觀,創造幸福的課堂、幸福的學校,讓幸福促進學習,透過學習獲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說幸福和學習是相輔相成的。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8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健康是幸福;有人說,有錢是幸福;有人說,當官是幸福…… 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

  作為一名教師,在我眼裡,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學生幸福。學生從離開家,步入學校,從學校到步入社會,一直快樂,幸福,這樣,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們教育學生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師的職業其實就是一種幸福,快樂的職業。只有幸福快樂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快樂的學生。學生的幸福感是我們教師給的,教師的幸福感同樣來自學生。我們只有不斷提升幸福感,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才會充滿深情,飽含熱情,噴灑激情,才會充滿智慧的火花。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強大力量,會在有形與無形中影響學生。善待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學會用平等的方式與學生相處和交流。放棄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於從自己的優勢中尋找人生的樂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個學生,做個成功的教師。對學生真誠無私的愛是獲取教育成功的原動力,沒有學生的合作,教師的工作絕對不會有成效。

  我們都知道: "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 ,教育所要做就是要發掘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和特性,提供給孩子們適切的教育,所以幸福的教育還是需要尊重的教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這是孩子的幸福根基。是兔子你就應該讓它奔跑,是魚兒你就應該讓它暢遊,是鳥兒你就讓它翱翔。教育不僅僅只有學習成績這一個方面,班裡如果有個孩子,學習上不給力,可以看看孩子的特長方面,對特長大加讚賞,再發動他的父母來關注孩子的這一特長,得到肯定後的孩子肯定會信心大增,學習上也會幹勁十足。 冰心說過: " 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 " 我以平等的尊重,真誠的愛心,去開啟每個學生的心扉,因為我知道,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幸福的教育更是需要等待的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開放的時間不同。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真正的園丁是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他們知道每種花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是開花的早晚不同。所以,即使有些孩子現在暫時落後了,也不要心急,不要急著給孩子下定論,靜靜地看一看,耐心地等一等,屬於孩子的花期總會來到。就如鐵樹開花是人間奇觀一樣,一株幼苗,從栽培到開花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而且花期長達一個月以上。因此,幸福的教育還是需要等待的教育,在等待中我們也能收穫孩子們成長的幸福。

  同時,在這本書中,有一篇是關於" 樂學教育 " 的文章,讀後,真是受益匪淺。樂學教育,讓學生真正的樂在其中,讓學生真正的愛上學習,才是我們老師該做的。我盡我的力,讓孩子們樂於學習,讓他們在校的學習是快樂的,讓他們的童年是充滿笑聲的!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9

  每一個人,都如同飛蛾撲火般追求幸福。那麼教育額幸福在哪裡呢?這個夏天,我拜讀了美國作家內爾·諾丁斯的《幸福與教育》,對教育與幸福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體會。教育的功能在於育人,育人的目的在於追求幸福。我們可以說教育是充滿幸福的事業。

  一、教育的理想表現幸福

  理想就是目標。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教育的理想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人才規格的需求。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促使人們對真、善、美的滿足和追求。教育對真、善、美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人性在社會生活中對真、善、美的幸福追求。二者相互聯絡,互為條件,共同滲透於教育的理想之中。正像霍姆林斯基說的“我們認為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教育理想的全部就是追求幸福。

  二、教育的實踐創造幸福

  教育是培養人的實踐活動。人的發展離不開教育。馬克思認為“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他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學校按照一定的方向,選取適當的課程,採取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形成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教育實現了人的自然屬性向社會屬性的根本轉變。斯賓塞認為,教育是“為我們的.完美生活作準備的。”教育的對人性的內化是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教育的意義在於使人成為社會的人,由此它創造了人性的最大幸福。

  教學是一個生動而活潑、嚴肅而緊張的藝術活動,教育將成為一個充滿靈性和張性、快樂和幸福的過程。馬克思說:“那些為共同目標而勞動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的人,歷史承認他是偉人;()那些為最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經驗讚揚他們為最幸福的人。”教師的幸福源於學生的成長。

  教育創造了教師自己的幸福,也創造了學生的幸福。在幸福的教師那裡,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有意義的生活;不是一棵蠟炬,而是一縷光輝;不是說教,而是創造。

  三、教育的延展充滿幸福

  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播手段。教育成就人的未來。教育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貫穿人類社會的全過程,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傳承與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途徑。在古代社會,年老一代為了維持或延續人們的社會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並有效地參加生產勞動,就把積累起來的生產生活經驗、文化知識傳授給新生一代,這就產生了教育。如果沒有教育,前人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就無法讓後一代所掌握,科學知識也就不能得到繼承和發展。教育再生了人類文明,也延伸了人類的幸福。走向海洋讀後感550字《小王子》讀後感800字愛麗絲門羅逃離讀後感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10

  不久前,我閱讀了王君老師的著作《教育與幸福生活》,閱讀過程中,內心一直湧動著無比的感動與幸福。該書展示了王君老師普通而鮮活的生命在講壇上歡快流淌的情景,上課,備課,談心,讀書,反思,寫作……一切都是那麼平淡,但決不平庸。讀著,讀著,我彷彿讀到了昨天的我——一樣的執著,一樣的激情,一樣的浪漫……

  我小時候的夢想不是當老師,是在一位老校長的指引下報考了師範學校。踏進師範校園,“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名句便深深影響了我,於是我有了個美麗的教師夢。多少年來,心中那盞亮閃閃的燈一直亮著,心頭的夢想也時時刻刻縈繞在我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然而,隨著對高分數的追求,對流動紅旗得失的在意,對培養多能力高素質人才要求的提高,竟感到無以言狀的累,就是在這樣一種矛盾中我閱讀了這篇著作。

  王君老師的篇篇教育敘事裡,無不表達著這樣的一個觀點:教育的幸福,首先體現了教育細節的幸福。這些細節可能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眼神,微笑,淚水,叮嚀,撫慰……它們也許不能直接帶來高學分,帶來高榮譽,帶來高回報,但無數幸福的細節便構成了校園生活全部的成長和教育生命的所有魅力。

  回想起我23年來的教育生活,原來這是一段豐富、美麗而富有情趣的歷史:一下課,A同學跑來告訴我,她查問了媽媽一種治療喉嚨沙啞的特效藥,並問明地址,要我快去買來試試看;教師節,B同學的電話把我從夢中叫醒,向我祝福;C同學費力查詢我的新號碼,就為了告訴我他取得的成績與進步;路上,D同學老遠就笑著向我揮手;病假回校,背後聽到同學們的歡呼:老師來了,老師來了!E同學從不及格到90分,F同學從粗暴到溫和;早讀課上朗朗的讀書聲,寫字課上埋頭苦寫的靜寂……走進我的故事,我的心也被幸福和感動漲得酸酸的,滿滿的,才發現我的故事與篇中的故事一樣甜美,一樣收穫,一樣快樂和幸福。在選擇教師事業的同時,我們選擇了用靈魂濡染靈魂,用心靈培育心靈。面對一個個純潔可愛的孩子,我們的智慧在閃光,我們的愛心在流淌。我們在耕耘,我們也在收穫。我們用真誠的努力引導成長的靈魂,而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茁茁壯壯的成長不也給予我們欣喜及幸福的情感?

  王君老師在著作中展示了其教育之夢,我想說,我也有夢,而且美麗而幸福。可是,事實上能否達到既定的目標?我想,我應該一如既往地堅持,學習下去,不斷地汲取營養,不斷地豐盈自己的精神。最後,我想有布魯肖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我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因為,我是一名老師。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11

  小學老師讀書隨筆最近拜讀了孫雲曉老師《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瞭解了孫老師眼下的幸福。教育的目標是讓人幸福。確實,人是追求幸福的動物,一個人做所有事情的終極目的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所以,如果一個人感到幸福了,教育就實現了個人的價值;如果大多數人都感到幸福,那教育就實現了社會的價值。所以,教育應該是要能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的。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研究,非常耐人尋味。他們把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找來進行測試,這些學生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學習成績這些指標都差不多。讓這些學生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你的人生目標(奮鬥目標)是什麼?第二,你實現這個目標的計劃是什麼?結果只有3%的人寫出了清晰的目標、詳細的計劃。13%的人寫出了大概的目標和計劃,還有84%的人沒有目標沒有計劃,還沒有想過呢。

  10年過後,研究人員又把這些人找到一起進行調查分析,居然發現什麼了呢?那3%寫出過清晰目標和詳細計劃的人,其收入是那些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人的收入的十倍;寫出了大概目標和計劃的人,其收入是沒有目標計劃的人的兩倍,差別非常明顯。

  哈佛大學的這個研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中學階段特別需要一種職業生涯的意識,要學會訓練,學會論證,學會計劃。這點從小就應該有所鍛鍊。

  我比較欣賞德國人的做法。德國的孩子說,爸爸,明天我要去滑雪。德國的父母很可能會這麼問,你的計劃呢?孩子說沒有計劃,德國的父母就說,沒有計劃的事不要做,做事一定要有計劃。孩子就得做計劃。一做計劃就會發現有的事可行或是不可行。

  成功永遠是屬於那些有目標有計劃的人。這就是為什麼說這個問題對中國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特別值得警醒。在中國,很多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沒有清晰的目標,沒有詳細的計劃。甚至連父母也想不太清楚。不過可能有些父母覺得想得很清楚,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考名牌大學,然後出國留學。這個目標太模糊。什麼意思呢?清晰的目標應該是要明白你要走什麼路,你怎麼能夠實現你的目標,你每一步該怎麼奮鬥。

  因此,確立目標做好計劃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只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各種各樣嘗試的機會,在嘗試中發現孩子的潛能和興趣所在。家長首先要發現孩子有什麼夢想,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夢想或願望,但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如何才能實現,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一個人只有知道怎麼樣能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才會有幹勁,也才會有信心。但是,家長過早地單方面替孩子確立人生目標,特別是職業目標,這是很危險的,容易限制孩子的發展。家長應該給孩子的成長留下足夠的空間和餘地。

【幸福與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