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合集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

  最近,我在閱讀一本書名字叫《不會說話的孩子想說什麼》。其中有一個章節談到培養快樂、負責、有潛質孩子的5個訣竅。在學習這5個訣竅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會使用的9種情緒密碼:好奇、開心、驚奇、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

  訣竅1,允許孩子充分、合理地表達所有的情緒密碼(儘可能不讓孩子的情緒受到壓抑)。表示開心、好奇的情緒密碼,都是正面的情緒密碼;表示苦惱、生氣、害怕、羞愧、噁心、厭惡,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密碼。

  訣竅2,儘可能鼓勵孩子多多表達好奇和開心的情緒密碼(儘可能讓正面情緒充分發揮,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圖書或是雜誌,開始動手撕扯。倘若這本書不是那麼珍重,你不妨先觀察一會兒,看看孩子對撕扯所發出的聲音、撕扯時候的感覺、撕扯本身都有什麼反應。或者你就應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親撕報紙的動作。然後,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可孩子的興趣,也對此表示欣賞:這本雜誌很棒,對不對?上方的圖案也很漂亮,紙張也很棒喲。倘若你不想讓孩子撕雜誌,那就那另外的紙換下它,同時要跟孩子說:這本雜誌不能夠撕,這有一張紙,你能夠隨便玩。

  訣竅3,排除引起苦惱的因素(儘可能設法消除因其負面情緒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鏡的人就會哭,倘若我們忽視孩子的這種表現,或者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睬,這樣做會讓孩子誤以為你沒有明白他發出的情緒密碼,這樣不僅僅僅對孩子沒有幫忙,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苦惱。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能夠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背對那個人,也能夠請那個人把眼鏡摘下來,或者還能夠問那個人是否介意讓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鏡,以便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

  訣竅4,用話語幫忙孩子表達情緒密碼。例如,小孩子正因飢餓哭泣時,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時刻同他說話:我聽到了,孩子,你此刻餓了對吧,我們找點東西來吃吧!若孩子被汽車喇叭聲嚇到了,你能夠跟他說:那種聲音真可怕,把你嚇壞了。孩子開心地蕩著鞦韆,你能夠用話語增強這種經歷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感受,能夠發出誇張的聲音,比如哇的一聲,或者說:你玩的很開心,對不對?這些語言描述不僅僅僅對孩子的感覺予以認可,同時也能把孩子身體的感覺用語言描述出來。

  訣竅5,明白孩子的願望,他想要變得和大人一樣。1歲大的索尼婭走到電視機後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電線和插頭,這時父親平靜地說:索尼婭,若果插頭在插座裡,電線就會有電,你碰它會受傷,到我這來,我給你看看這段沒有電的電線,看看到底是怎樣回事。要不來玩這個好玩的球吧!然後索尼婭走到父親面前,聽父親簡單描述了一下電線和電流的用途,就開心地玩球去了。這時父親不妨說一句:索尼婭,謝謝你不去玩那些電線,我愛你。在這件事情上,首先,父親以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並干預了她的危險舉動,儘管孩子不能完全聽懂父親的意思,但她明白說話的含義和語調。其次,他還給索尼婭帶給了一種十分好玩的東西球。最後,謝謝你,我愛你!他用這樣正面的語言對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導索尼婭在行為上做出改變並給予獎勵。這位父親所有的舉動和反應,都是在給索尼婭師範一些寶貴的經驗,還會有助於她將來長成一個心地仁慈、態度冷靜以及情感和諧的大人。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2

  今天我去杭州市體育局採訪認識了一位身殘志堅的餘紹森爺爺,他是在做體操是摔成了殘疾,但他沒有放棄他的理想,現在他是幼兒籃球操的創始人,還獲得20xx年“感動中華“獎盃。

  要採訪餘爺爺了,我心裡非常激動,左顧右盼等啊等,就在我站在門口上竄下跳的時候,我看見餘爺爺正坐著輪椅過來了,“餘爺爺,餘爺爺”我們叫著並跑了過去,餘爺爺也很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隊員們問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我也開始問餘爺爺做幼兒體育時第一步做了什麼?摔傷後用了多久的時間來平復心情?餘爺爺告訴我:“當我從一個擁有強健體魄的運動員摔成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後,我也急得不行,拼命想要治療,再難再苦,至少要重新站起來啊”。可是受傷後的六年中,我做過三次大手術,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試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奇蹟始終沒有出現,後來我考慮再三不能就此認命,決心繼續從事體育事業——“用腦子搞體育研究”。我開始自學日語,並報考上海體育學院的大專函授班,坐著輪椅堅持上課風雨無阻。”

  我聽完後,很震驚,很感動,覺得自己遇到難事畏難太不應該了,我要好好的像餘爺爺學習。餘爺爺教會了我們要面對現實要打好基礎,餘爺爺告訴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希望以後還有這樣子的機會能採訪這樣的人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3

  1.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P1

  2. 做老師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對學生要有寬容心。向學生認錯,只會贏的學生真正的尊敬。P6

  3. “喜歡孩子”可能是憑個人的好惡只喜歡那些自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愛學生”則意味著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P7

  4. 人的自我改造絕不是靠一次教訓就能徹底“重新做人”,所謂“戰勝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伴隨一生。 P7

  5. 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P8

  6. 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P8

  7. 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P9

  8. 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P9

  9. 生活閱歷賦予我們成熟,社會經驗賦予我們練達,文化知識賦予我們修養,人生挫折賦予我們機智......P9

  10. 須知真誠只能用真誠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P9

  11. 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P11

  12. 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P12

  13.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是外校的學生的愛。P12

  14. 嚴格,嚴格,嚴而有格。P13

  15. 大凡有事業心的年輕人在崗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都熱情有餘而思考不足。P13

  16. 我不接受甚至反對“愛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們把愛心當成一種模式,一種手段,一種技巧。教育的愛,這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做出來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考,一種情感,一種氛圍......它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P17

  17. 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凡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P17

  18. 民主教育: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它除了指教育者應該具備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過程中體現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還是指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所進行的一系列有關民主精神價值體系的教育----平等精神的教育,自由精神的教育,法治精神的教育,寬容精神的教育,妥協精神的教育以及權利與義務的教育,紀律與法制的教育等公民意識教育。P19.

  19. 基礎教育界近來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P21

  20.本來應該是做夢的年齡,為什麼卻時時睜著一雙對周圍世界充滿警惕的早熟的眼睛?P26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4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向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用心回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向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忙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僅僅正因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僅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忙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狀況。一般狀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明白、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應對自我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明白,不好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我說出自我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主角幫忙幼兒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應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推薦:

  1、全神貫注的聆聽。

  2、認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

  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明白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資料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忙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能夠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我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

  A:你的畫很好,我喜愛。

  B:為什麼啊?

  A:正因很漂亮。

  B:……

  A:正因你的畫上方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愛那個小的蝸牛。

  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優點,今後能夠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向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我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罪行”,能夠心安理得地重複自我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就應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樣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裡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忙老師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確表達強烈不一樣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3、證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但是分追究,並證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4、帶給選取:帶給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理解的選取,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我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能夠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忙他彌補失誤。

  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夠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應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薦、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忙。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一樣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刻,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堅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5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6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裡。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裡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他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的偉大。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肯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7

  “習慣”適用於任何國家和不同場所,因而“習慣”越來越被家長所重視,看了《習慣左右孩子一生》這本書,我突然覺得小班年齡的孩子習慣培養是那麼的至關重要。是的,現在有很多成人就是因為小時候習慣沒有培養好而造成了許多的累贅和陋習。

  記得在這本書中一位記者採訪一位中國名人時,記者這麼問:請問您的成功最想感謝的人是誰呢?這位中國名人說:我最想感謝的人是我年幼時剛踏進園地的老師和我的父親。記者覺得很奇怪繼續追問:這是為什麼呢?他笑著回答:因為是幼兒時的老師她教育我東西哪裡拿的就要放到那裡去;吃飯之前要洗手;夥伴之間要友好交往;聽別人說話時,眼睛要認真的注視對方;而我的父親同樣也在我年幼時就告訴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回家,不該說的話不能亂說;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在場的所有記者都被他的回答所打動。是的,一個好的習慣如果在你年幼時沒有形成,那麼它將影響你的一生。所以幼兒時,作為一名教師,你的行為習慣對身邊的孩子是影響一生和至關重要的。

  記得我在帶小班時,我常把教育孩子注意衛生,愛護自己的教室掛在嘴邊,但直到進入中班我還是不能改變孩子們隨地扔垃圾的習慣。一次,小胖把一張吃好的早餐垃圾隨手扔在了走道上,但小胖似乎又意識到了什麼,回頭看了看,乘這一個契機,我並沒有給與批評,而是自己走過去撿起了這個垃圾,也許是我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小胖帶動了別的孩子,他走進了教室對別的小夥伴說:我把垃圾丟外面了,是老師幫我撿的!於是我笑著說:這是我們中二班的教室和走道,我可不想讓它變髒哦,我愛我的孩子們,還有這個教室!然後我自信的走開了。從那後,孩子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習慣就這樣養成了,也許,這樣的習慣只要成人的一句話和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但它確實那麼的重要。所以,教師你的形象和行為習慣對孩子們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有很多的教師和家長總覺得孩子壞習慣總那麼難改,不知道大家自己意識到了沒有,其實改變孩子們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在他身邊那位最重要,最模範的你。也許你也會把垃圾隨手一丟,也許你和朋友交流時也會隨口一句髒話;也許你把用好的東西也會隨手一放,但你的孩子就是把你當做模仿物件,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他們的世界裡都影響一生。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8

  開學之後,天氣漸漸變得涼爽,人的心境也漸漸變得平靜。閒暇之餘隨手拿起餘秋雨的《行者無疆》看了起來。作者用詞華麗,語句質感十足,其實磅礴,終於越看越愛不釋手。於是每一篇文章細細品味,暢遊其中,全然一種享受。

  今天讀到了《流浪的本義》這篇文章,突然覺得想寫點東西了。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主題,而巴塞羅那的主題則是流浪。因為該城市的中心大街的內容沒有別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這裡賣藝賣物。作者說“有人把生命侷促與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與大地長天、遠山滄海”。於是流浪成了一種開通,成立一種高貴。這讓我很有啟發。中國有句俗語“知人知面不知心”,這種觀念在廣大老百姓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人們在日常行為準則中時時將它搬出來告誡自己注意提防,於是到處充斥著窺視,猜忌。這是社會的悲哀。為什麼我們不能學學流浪者的精神,把思想放駐於高遠,讓心境馳騁於開闊,不去因為一點小小的個人利益而過於費神於瑣碎問題。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生活態度。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9

  “聽那成長的拔節聲”,書名起得恰到好處,另人對此書很是嚮往。品讀其序言,就能夠感受到這是一本十分貼近我們一線教師的書,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草根化的案例”等語句,處處體現著此書對我們教師的價值。看來,這是一本能夠陪伴我們度過漫漫暑假的好書。

  作者巧妙地藉助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很好地詮釋了一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過程,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文學功底:嫩蕊細開、紅楓絢爛、踏雪無痕,那麼地富有詩意。當我品讀到“我與師傅之間的動人故事”章節時,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師傅——支老師。

  零四年八月,剛從學校畢業的我,或許還懷揣著一些理論知識,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居然手足無措。幸好,在園領導的關懷下,我和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成為師徒,在她的帶領下,我也一步一個腳印地逐步走向成熟。“好師傅是一根柺杖,有力地支撐我們前行;好師傅是一座富礦,我們越努力、從師傅身上挖掘得越多,我們收穫的指導與幫助也就越大”,我說:好師傅,是我一生的財富。工作上,我時常會想到支老師和孩子相處、和家長溝通的種種情景,為什麼孩子和她能夠相處得這麼好,感覺他們之間有種互相吸引的力量,那到底是什麼呢?是責任,是愛。透過細緻的觀察、反思、總結,我似乎有些感悟,支老師幾乎瞭解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她知道孩子所需、家長所需。每每我和孩子發生一些小插曲,支老師總會和我一起分析孩子的表現、孩子的心理,從而推論出自己在處理的時候所用的方法是否恰當。她時常對我說:只有瞭解孩子,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在業務水平上,支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也深深感染了我。聽她的課,兩個字:舒服。孩子舒服,有所收穫,聽課教師舒服,卻也有所收穫:收穫教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之道、收穫如何將一個活動準確把握、收穫細節之處的精彩、收穫語言的精煉……原來,一個好的活動並不是花枝招展或者內容繁瑣。生活上,支老師也時時刻刻關懷著我,告訴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方法。有的時候她就像媽媽一樣,為我張羅著各種生活瑣事,也會為我的著急而著急,以我的快樂而快樂……

  所以我說:我的師傅,我的財富。

  接下來,我會以師傅為目標,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相信自己也能成為這樣一個讓孩子喜歡、家長滿意的幼兒教師:聽教師成長的拔節聲,也要聽孩子成長的拔節聲!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0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為:“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達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達到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應該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助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為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間,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為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讓他們通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可以透過體驗理解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間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間。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透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間。

  充足的活動時間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必須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按自己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間,教師才可以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才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才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為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1

  我是懷著一名幼兒老師的情緒看完的。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書的核心思想:

  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3、工作時刻長,報酬少;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5、幼兒老師的安全職責大;6在社會,沒有誰能瞧得上幼兒老師;7每一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8每一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9為了佈置區域什麼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長工作有難度;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幾點心得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齊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齊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此刻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好上幼兒園,因此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一樣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裡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快樂。正因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正因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正因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裡的不一樣。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階,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2

  我認真地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許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許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必須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群眾生活。許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必須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

  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如此,許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來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許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著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元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許多時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援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3

  看過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師,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兒教師是什麼樣的呢?記得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時期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師和家長。那麼怎樣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兒教師呢?

  幼兒教師應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和專業的知識,並細心的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當然專業知識並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點專業,對於專業以外的東西一概不知也毫無興趣。比如:他們非常缺乏常識,就像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對時事等問題發表的拙劣看法,時常成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兒老師應該胸寬廣,富地獻身精神,充滿仁愛之心,理想的老師應該能夠看到矛盾和缺陷,並立志去解決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確地對待工作中的問題。

  (一) 愛心

  如果一個教師在孩子做錯事以後也不告訴原因就斥責或打罵,而不是耐心的講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頑固、冷酷、殘忍,會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內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也 有一定的影響。

  (二) 耐心

  對待孩子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煩,都應該做到孩子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在向孩子傳播知識和方法時決不能嫌麻煩,敷衍塞責,應該了事,一定都要真實合理,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為對社會矛盾和缺陷有辨別能力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孩子潛在的能力。如果培養出來的人辨別不出人間的好壞和善惡,對世界沒有思考的認識,這類人越多將會成為社會的累贅。

  (三) 責任心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責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來上課了,是否學會了?孩子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他一概不知,這樣的教師我想是不會教出好學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忘記自己的責任或對工作不負責,後果不堪設想。

  (四) 溝通和理解

  溝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長和老師還是孩子和老師等等。如果一個老師對溝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與孩子示來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緊密相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學會與家庭成員溝通,在幼兒園學會與教師同位的溝通技巧,當他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很快地與他人溝通,更重要的是與他們溝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講理的亂說一通。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因此我們教師應取長補短,盡力讓自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師。

  心得三: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但是不管孩子怎麼樣,作為老師都要一視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來到幼兒園工作已有三個多月了,但是依然記得來到幼兒園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甚至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4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傷感美文

  這本書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這本書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老師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老師————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這本書對老師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同事生日祝福語

  作為一名老師————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老師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15

  黛安在《兒童世界》中談到:兒童在遊戲中成長,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兒童在遊戲中成熟。可見,遊戲對兒童的重要性,兒童在進入幼兒園後,一週有5天在幼兒度過,每天與老師度過5-8個小時,而遊戲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所佔比例是最多的,可見教師在兒童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掌握一定的遊戲理論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學前兒童遊戲教程》是面向一線教師而編寫的一本學前教育教材。主要涉及遊戲的概念、觀點、操作的原則和方法等,解決學習中的“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透過案例解決學習中的“怎麼做”的問題。

  作為一名新教師,最大的困惱是:組織幼兒遊戲時教師的指導策略。本書的第四章明確了遊戲中教師的角色、討論了教師介入遊戲的時機與具體方法,並介紹了實踐中常見的感覺遊戲、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和規則遊戲的指導方法,讓我受益匪淺。到底教師該不該介入遊戲?答案是肯定的,但何時介入?最要緊的是向兒童要答案,一般來說,當幼兒出現以下情況教師應該介入:幼兒遇到困難、挫折,即將放棄遊戲時;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時;遊戲出現不安全因素時;幼兒主動尋求幫助時;遊戲中出現不利於遊戲開展的過激行為時,遊戲中出現消極內容時。

  關於教師介入的策略主要有參與式介入、材料指引和言語指引。在自選遊戲時,中班的語言角已經多次無人光顧,即使有光顧者也是逗留幾分鐘便離開了,桌面上的塑膠小動物和一些畫有故事背景的圖板被冷落在一邊。這天教師在這裡投放了一些橡皮泥,紅紅來到這裡,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假山,山洞裡躲著小動物,加上原來的背景圖案,紅紅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磊磊則用橡皮泥捏了一隻大恐龍,肚子裡裝了一隻小恐龍,說恐龍媽媽要生小恐龍了。結果還引發了一場爭論:恐龍寶寶是從蛋裡出來的?還是從恐龍媽媽肚子裡出來的?這以後,孩子們圍繞這個話題談開了。分析以上案例:一塊橡皮泥的投放,無需教師更多的語言,就給了兒童一個可拓展的空間。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