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從先進物件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1

  20xx年1月31日晚8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CCTV-1)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天眼之父”南仁東》,以“天眼之父”南仁東的逐夢故事再造了新時代中國故事的經典,致敬時代精神,讓璀璨的中國星光閃耀世界!

  節目現場邀請到曾經與南仁東先生一起參加FAST建設工作的三位工程技術人員和南仁東的夫人郭家珍女士,共同回顧國家科研重器的誕生史,講述中國“天眼”的感人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青年技術骨幹、河北師範大學校友甘恆謙。

  甘恆謙是我校物理學院物理學專業20xx屆本科畢業生,並於20xx年考入北京大學天文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學習階段曾師從南仁東先生學習射電望遠鏡有關技術,並在南仁東指導下,開始模擬計算FAST焦面場,進行專案相關的可行性研究。博士畢業後,他直接進入國家天文臺FAST專案組工作,負責接收機前端射頻電路的設計與組裝,並參與FAST電磁相容測試工作。甘恆謙回憶說,20xx年3月FAST正式開工建設,當年秋天他第一次來到FAST施工現場時,看到的還是佈滿泥濘的土地與稜角尖利的石塊,“當時的大窩凼,是個不想再去第二次的地方”。但他和建設團隊一起,在FAST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的帶領下,經過5年多的艱辛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20xx年9月建設完成這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和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就在那間辦公室裡,我們經常和南仁東老師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點。”南仁東的學生甘恆謙回憶起為FAST奮戰的日日夜夜忍不住感慨,“南老師這20多年幾乎沒幹別的,就專注在FAST工程這一件事情上。”

  跟隨南仁東先生15年的甘恆謙也成長為FAST望遠鏡的技術骨幹,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執行和發展中心電子與電氣工程部主任,負責FAST強、弱電系統與接收機系統的執行維護和必要的升級工作,曾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青年學者”等榮譽稱號。

  本期《故事裡的中國》戲劇部分,採用透視、投影和大屏等多媒體手段,打造出一個光影縱橫的“星空宇宙”。從小懷揣星辰大海的少年南仁東和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的南仁東,在同一個星空下對話,完成一場信念和精神的接力。

  在排練過程中,節目特別邀請到FAST執行和發展中心高階工程師甘恆謙進行現場指導。跟著南仁東學習十五年的甘恆謙,不僅幫演員深入認識南仁東,還為劇組提供了更加準確的天文知識。當被問及大家管南仁東叫“南老”還是“南老師”的時候,甘恆謙說:“大家都叫南老師,他七十多歲,其實看上去還是很年輕、很朝氣。南老師非常喜歡的一個詞叫年富力強!”南老師對工作要求十分嚴格,“如果我們在工作上出現稍微的失誤,他的脾氣一上來就是瞪著眼睛拍著桌子,基本上一句好話都沒有!”。甘恆謙表示,“感謝劇組的付出,讓南先生的事蹟讓更多的人知道。”

  FAST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簡稱,又被譽為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並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其科學目標主要包括:將中性氫觀測延伸至宇宙邊緣,重現宇宙早期影象;探尋發現脈衝星,建立脈衝星計時陣,參與未來脈衝星自主導航和引力波探測;主導國際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網,獲得天體超精細結構;進行高解析度微波巡視,檢測微弱空間訊號,參與地外文明搜尋等。截至20xx年底已新發現了200多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2

  南仁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天眼之父”。他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落成發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不計個人名利得失,長期默默無聞地奉獻在科研工作第一線,與全體工程團隊一起透過不懈努力,邁過重重難關,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20xx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

  南仁東是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程序中湧現出的時代楷模,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和光輝典範。他是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精彩的科學人生,鮮明體現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敢為人先、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獻的高尚情操,真誠質樸、精益求精的傑出品格,不愧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不愧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20xx年11月17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xx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改革先鋒”稱號,並頒發改革先鋒獎章。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3

  1月11日,“中國天眼”順利透過國家驗收,靈敏度達到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透過國家驗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成功的標誌,意味著“中國天眼”完成了工程師和科學家之間的交接棒,同時吹響了凝練科學方向、集中科研力量、全天候觀測、加快科學研究的集結號。(來源:新華社)

  從器不如人到技高一籌,這一變化體現出中國望遠鏡技術實現了從追趕到區域性領先的跨越。

  中國人經歷過技術落後,受人欺凌的時代,更懂得珍惜每次的技術突破,也更明白每一次的技術進步甚至領先意味著什麼。而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技術進步背後,是默默奉獻、不為人知的科研人。

  南仁東被稱為“中國天眼”之父,他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人和奠基人,幾乎參與了“天眼”建設的全部環節,為工程順利落成發揮了關鍵作用。從1997年提出FAST工程概念後他力主中國獨立建造到20xx年逝世,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建設上,期間為了定址,十二年裡幾乎跑遍了貴州所有窪地,工程建設的`五年半他牢牢紮根在現場,他曾說“(天眼)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其中體現出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所有人為他豎起大拇指。“年過古稀未伏櫪,尤向蒼穹寄深情”,在本該安享晚年的年紀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中國天眼”的建設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彰顯品格之高尚,精神之偉大。截至目前,FAST已發現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93顆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4

  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蒼穹。一個人的夢想有多久?久到能夠穿越一生。

  “天眼”能接收到137億光年外的電磁訊號,觀測範圍可達宇宙邊緣。藉助這隻“天眼”,科學家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資訊,觀察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天眼”之父南仁東功不可沒。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fast有望在未來20年保持先進地位。但24年前,“天眼”還未建成的時候,東京國際無線電科技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無線電的環境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無線電訊號增多會影響射電望遠鏡的準確性),接受更多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坐不住了,一把推開同事的門:“我們也建一個吧。”

  南仁東當時在日本國際天文臺擔任客座教授,擁有世界級別的科研待遇和條件。可他卻說我得回國,而後立刻踏上了歸國之路。

  南仁東這條逐夢之路異常艱辛,單為FAST選址就耗用了他12年的時間。建設FAST的理想地址是遠離電磁波干擾的山谷裡,以確保準確度。為了尋找這樣的地方,南仁東帶著300張衛星遙感圖,幾乎走過了中國西南的所有大山,踏遍了大山裡的所有窪地。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村子,南仁東去了;一些當地農民走著都費勁的路,南仁東去了;一些從未有人踏足過的荒野,南仁東也去了。在實地探查了80多個窪地後,終於找到了建造FAST的最佳地點。

  地址選好後,南仁東又繼續了他的逐夢之路。數千塊單元組成的球面反射面技術是FAST的最大創新點之一,目的是透過改變單元反射面的位置來保持拋面形狀。如果FAST要追蹤某一顆天體就可以透過移動數千的單元來實現。但對反射面上饋源艙定位要求很高,而饋源艙是由鋼索吊起來的,所以對鋼索強度和定位系統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南仁東和他的團隊提出新方案,但在模型試驗時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饋源艙指向一直達不到最大觀測角標準。又經過了很長時間研究、測試尋找願意的廠家,為FAST提供經驗和產品,終於成功建成了“天眼”,南仁東讓他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但不幸的是,“天眼”建成還沒到一週年,南仁東就去世了。

  當個人名利和報效國家不可兼得時,南仁東用他的選擇告訴我們何為愛國,何為奉獻;當事業面臨艱難險阻,目標看去遙不可及時,南仁東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何為夢想,何為堅守。

  南仁東是我心中的英雄。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