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1

  手捧著《教師的挑戰》一書細細讀來,讓我對21世紀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那就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在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生著寧靜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

  眾所周知,法國的學校是歐洲國家中傳統學校樣式比較明顯的國家。可即便是法國的教室也在緩慢地發生變化,在進行活動式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他們的兒童們3———5人一組,分成6桌坐,透過交流來展開學習。他們每桌的學生都會互相聽取同伴的意見,互相切磋進行多樣思考的學習。為什麼他們的合作學習能進行地這麼順利有效呢?其秘訣在於教師對小組構成的考量與教師細緻的應對。教師在編組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文化和能力的差異。各組的兒童的學習能力相當,同時還考慮了文化、國際等因素,使學生不致孤立。正是透過這種考慮所編的小組才具備合作學習的條件。

  我們學校的學生與法國學校的學生相比較來說應該遠沒有他們雜,因為我們的班級大多數孩子都來自於同一個地區,所以沒有文化與國際上的差異。那麼我們在編組時更多的就是考慮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差異了。

  我在編組時第一考慮到的是這個組的領軍人物,也就是組長。要想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見成效,每個學生都有收穫,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協調者。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本無合作可言。小組長是小組活動的靈魂,既是小組活動的領導者,又是小組活動的組織者,同時又是教師的小助手,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必須在組內找好這樣一位“領導者”,帶領著組員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組長必須在學習等方面能給組員帶來威信的。所以在選拔時,我仔細觀察班級中一些上課認真聽講,發言積極,表達、概括、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的候選人。選拔好了組長,還要對組長候選人進行一定的“培訓”,使他們儘快“上崗”。首先,召集這些候選人學會一些在剛開始組織小組活動時的語言,這些語言要簡潔,要能在最短的時間裡開始老師佈置的活動任務。這樣就大大節約了時間,組員能夠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討論、學習,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口舌之爭。其次,要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要對組長進行組織、管理上的培訓。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團體,必須是團隊行動。組長要在活動中對自己的小組進行一定的組織、管理,不然活動時就成了一盤散沙。比如,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後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而且當一個組員在發言或讀書時,都要提醒其他組員認真聽講,這樣既可以使小組成員懂得尊重別人,又能鍛鍊組內成員的聽的能力,如果對別人的發言有異議,也要等別人說完才能再提出;小組長要協調好組內成員之間的關係,求大同,存小異,要充分發揮本組成員的特長與聰明才智,調動積極性,形成小組合力。組長與每一個組員之間是平等互助的夥伴關係,小組內的各項任務,小組長要爭取最先按質完成。要求組員做到的,小組長首先要做到。小組長要自信心足,回答問題聲音洪亮,要時時處處起榜樣作用,做好示範。最後小組長在所有成員交流完之後,還可以對他們的發言進行一句話的點評表揚(儘量以表揚為主,也可事先教給組長一些簡單的點評語),這樣一個小組的積極性就會被帶動起來,學習起來也會更主動、更帶勁、更有效。最後,還要教會組長掌握好學習的時間,確保每個成員在適當的時間幹恰當的事,討論與本課程有關的話,不說無關的話題。及時組織本組成員展開討論和結束討論。必要時要阻止小組成員的不規範的動作和語言。

  編組第二考慮的是小組成員的確定。我們小組的人數定為每組4人(包括一個組長),那麼這些人怎麼產生呢?我是讓組長自己選組員,我在組長選組員之前先把選擇的要求說清(否則他們肯定會選自己的好朋友),要注意性別、性格、學習能力的差異,每一組必須男女搭配,學習能力有上有下,性格上有活潑有沉穩,這樣的小組一起學習,組員之間能互補,學習起來會相對輕鬆一些。如果組長選擇的組員有問題,那麼教師再介入進行安排,因為是組長自己選擇組員,那麼在合作學習時氣氛肯定會更融洽,更利於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特殊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原有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從靦腆變為了活潑,從膽小變成了自信,這是一種適應於現在教學的有效活動。要想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行之有效,那麼小組建立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一塊基石。只有把基石建好,萬丈高樓才能拔地而起。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2

  近來閒時,開啟《教師的挑戰》,跟隨著佐藤學教授的文字走進日本課堂的改革,佐藤學教授在文章提及教師的“發牢騷”——我班的學生一點兒也不想傾聽……佐藤學教授說,這是無意間流露出了教師自己是如何不想聽兒童的心聲罷了。看到這,我就充滿了疑惑:為何學生的不想傾聽是在暴露著教師的不會傾聽?我帶著疑惑,繼續跟隨著佐藤學教授走進山崎老師的課堂。

  山崎老師率先在他們學校形成師生相互傾聽關係。他的課堂上,分三步進行:首先,讓每一個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閱讀課文,每個孩子對文章都有不同的理解,老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孩子。等待大家閱讀完畢,請幾個讀得不同的孩子分別站起來朗讀。其他孩子要認真傾聽,這是最基本的尊重。其次,在尊重別人的同時,傾聽者衍生出自己對於該文的想法。他們可以自己充分交流討論、產生共鳴,有點類似於頭腦風暴,從而加深對該文的理解。最後一步是引導。當孩子的觀點背離該文所表達文意時,教師可以透過指導學生關注文中出現的場景,再閱讀思考,慢慢地引導學生;如果整節課沒有同學提出文章所表達的觀點,那麼老師即可在適當的時候點明,學生們也能恍然大悟,拓寬他們的思路,最終形成他們對文章最深刻的理解。在山崎老師的課堂上,他們的關係就構成了學習共同體。

  看到這,我有種頓悟的感覺。教師的傾聽體現在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上。“傾聽”的行為最初是聽覺感受到聲音在空氣中震動的活動,所以其自身也是觸覺的。在菅野老師的課堂上,他即使是在講話的時候,也會集中精力去傾聽,並在每位兒童之間建立觸感的聯絡。

  山崎老師觀察學生朗讀時的表情——這是他用眼睛“傾聽”;他“言傳身教”的力量影響著學生們。山崎老師請其他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也能像老師一樣,或用耳朵,或用眼睛“傾聽”,關注正在朗讀的學生,在傾聽的基礎上,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開始碰撞出“火花”。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讓學生認真聽講,首先自己應該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平時在課堂上要善於“傾聽”,不僅要用耳朵聆聽有聲的資訊,更加要用眼睛去捕捉無聲的資訊。在上“連續退位減”這個課時,整百數減幾百幾十幾,連續退位是本課重難點。課前,我都能預見學生在豎式計算會出現的錯誤,於是,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突破難點,讓學生避免這樣的錯誤。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探尋更加簡單明瞭的方法。突然,我靈光一閃——《教師的挑戰》不是一直提倡“聽”嗎?這個問題,我何不試試看呢?指導老師常提醒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觀察或者傾聽學生們的想法。

  我課間巡視著,駐足於一個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邊上,他正在做豎式計算“900-435”,我發現他的計算方法很特別:他先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十位不夠減,從百位退一,隨後,他是把十位上“9-3=6”寫在十位上,然後再算個位“10-5=5”。看他計算完了,我低下頭問:“你為何先算十位上?”。他說:“這樣子就可以避免把十位上的9看成10,少出錯。”“是啊,這真是個好方法!你真聰明。”後來,我藉著評講的時候,和學生們分享這個方法,大家瞬間豁然開朗,都對他投去欽佩的目光。在之後的幾次作業中,我發現他的作業完成得特別優秀,他學習數學的勁頭更足了。

  佐藤學教授在書中講到,兒童的學習除了受到教師指導影響外,還受到兒童之間相互學習的強烈影響。我常想,學生們的方法是最適合他們的方法,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學習。教學中老師是否可以利用這兩個特點?在習題課時,多讓學生起來分享他們的解題方法?畢竟,學生是最瞭解他們自己的。課堂上,我嘗試著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評練習,我當傾聽者聽聽他們是如何解題的。第一次請他們上臺講解時,學生們熱情高漲。小亮上臺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他不僅把題目解答過程和思路完整的和同學們分享,(1)還把做題時容易出現的錯誤一一分析,提醒同學們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學生集體訂正了習題,在他的分析中,我逐漸理解了他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因此師生之間的傾聽不應該侷限於教師說、學生聽,更多時候,教師應該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只有明白學生所思所想,才能因材施教。

  課堂上,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引導他們學習;生活中,充當學生生活困擾的傾聽者,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我有點慶幸,班上的很多學生會與我分享生活中的事情,有些學生甚至把我當成“知心姐姐”。有一天下課後,兩個小女生跑到我跟前,小欣輕聲對我說,“老師,小涵有事情和你講。”看著小涵眼睛紅腫著,我想,一定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小涵輕聲訴說家裡發生的.不愉快。小涵說完後,她的眼睛緊緊地看著我。那一刻,我從她的眼睛中讀出信任。是的,信任給予人勇氣;信任給予人希望;信任給予人溫暖;信任給予人真誠的心。正是因為這份信任,讓她鼓足勇氣將自己的私事告訴我,讓我們走得更親近,也因為這份信任,小涵在課堂上表現得比之前更加專注了。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於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細節教育源自於教師細微觀察,運用多重感官感受,言傳身教,“聽”之信之,與學生建立多重聯絡,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開啟一本本書,開啟一段段與智者對話的旅程。《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為我留下一把開啟學生心門的鑰匙,開啟一扇通向未來教育之門。在佐藤學教授的筆下,靜悄悄的教育革命正在進行著,引領我找尋那一片寧靜璀璨的教育星空。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3

  捧著佐藤學教授的《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細細讀來,讓我對我們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有了新的瞭解,那就是為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在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生著寧靜的革命,那就是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

  這裡的“傾聽”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是在嫻雅的關係之中相互傾聽彼此心聲,每一個人的細膩思考得到細緻的交流。能夠緊扣當今教師心絃的教學絕不同於以往那種受到喝彩的、熱熱鬧鬧的、華而不實的教學,而是藉助纖細的交響展開的、靜悄悄的、返璞歸真的教學。

  書中佐藤學教授給我們列舉了靜岡縣富士市廣見小學的八木靜代老師在三年中課堂的變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二次執教五年級的社會課《汽車工業》中有兩處令人驚歎:第一,在課堂的前方,實物的汽車零部件被拆卸下來展示。兒童們分組設立汽車公司,參考實物的零部件用紙箱板來製作汽車。從零部件的生產到下訂單模擬汽車裝備的整個工程。第二,八木老師同兒童的關係是應答性的,基於課堂中的傾聽關係而形成了對話性的溝通。八木老師的應對策略是:不折不扣地接納兒童的發言,這是合作學習的基礎。

  反思我們自己的教學課堂,有多少老師能做到不折不扣的接納兒童的發言。我們往往會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或者兒童的發言脫離了我們的預設就會被毫不留情的打斷,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合作學習大部分都只是流於形式,趨於表面。正如書中所述:建立合作學習關係的教師,其活動核心應該是真心接納的“傾聽”。 “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互相信賴和傾聽關係。”

  教師傾聽並接納學生的所有發言,不管是好與壞,用心接納學生,潤澤學生心靈,也潤澤了課堂,用尊重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也引發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從而形成相互傾聽的關係。

  本書從真實的課堂出發,堅持教育改革是由“小事”積累起來,“小事”才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以小見大,在喧鬧的改革浪潮中帶領我們進入返璞歸真的課堂,呈現迴歸“人”的本真教育

  佐藤學教授所著的《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一書,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

  佐藤學教授在“課堂的重建”中說到:令幾乎所有教師著迷的教學是在嫻雅的關係之中相互傾聽彼此的心聲。能夠緊扣當今教師心絃的教學是藉助纖細的交響展開的靜悄悄的、返璞歸真的教學。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

  體育課堂是運動的課堂,以身體活動為主,但是體育課上其實也需要“傾聽”。學生要學會傾聽,透過傾聽了解技能技術的方法,掌握遊戲的方法與規則等,從而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體育課教學活動大多是在操場上開展的,場地大,干擾多,學生的注意往往不能夠長久集中,容易分散。有時候老師辛苦講解了一番,結果學生什麼都沒有聽進去。遇到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反思:講解是否精煉,語言是否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應該用精練、生動、趣味的語言去吸引住學生。還要適當運用得體的體態“語言”,使學生產生想聽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學生愛聽、想聽、會聽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並進行傾聽訓練。一是讓學生聽懂。不論教師和學生講話,都要求聲音宏亮、吐字清楚、語速適中,講完後適時追問:“剛才講的聽到了嗎?聽懂了嗎?”對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可以發問:“***同學,你能重複一下我剛才講的內容嗎?”二是讓學生學會尊重。教育學生聽別人講話時,要雙目注視對方,做到專注、不走神,這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認真傾聽的表現。還要適時用簡單的語言應答,如,“嗯”、“是的”、“對”、“好的”等。三是讓學生懂得不插嘴。讓學生懂得在別人講話沒有結束時,搶著說話是不禮貌的。別人講話時要認真傾聽,等別人講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佐藤學教授的看法是:“傾聽”正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關係的第一個要件就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教師透過傾聽學生的發言,並透過適當的方式把學生的發言串聯起來,使學生們不但自己受到了應有的關注,而且還讓他們意識到:透過其他夥伴的發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當每個人的發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礎上時,課堂上的觀點就如同珍珠一樣被串聯起來,學生們透過同伴的思考和幫助,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長的場所。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使學生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教師也要傾聽學生,師生之間形成相互傾聽的關係,透過傾聽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身體變化,傾聽學生的建議,適當採取學生的建議,及時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聰明的老師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精彩的課堂具有互相傾聽的關係。學會傾聽,這將是我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4

  課堂作為教學最前沿的陣地,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研討的熱點。那到底怎樣的課堂才是孩子喜歡,教學高效的好課堂呢?認真反覆研讀了佐藤學教授的專著《教師的挑戰》,讓我產生了新的思考。這本書不像教學論文或者教科書那樣生澀難懂,而是很多課堂的重現,它抓住一幕、一環節或是一例題,用細緻的筆觸寫下師生的對話和動作,教室的佈置氛圍,觀摩的感悟體會都一一詳盡地描述,對一線教師的教學和課堂提出了要求也給出了方法。而且書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對課堂的改變和重建都是最好的指導,比如:傾聽和合作。

  我們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那我們的課堂就要發生轉變。在寧靜的課堂革命中,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從各自被動接受的學習走向自發的活動性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的方式上表現為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

  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改變常規的教學模式。那種以黑板和講臺為中心、眾多兒童整齊劃一地排坐的課堂,已經變成四五個兒童圍坐的便於展開合作學習的課堂,而且很多教室去掉了講臺,更加突出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關係。教師的課堂學習設計也是以兒童探究為中心,教師更多的是引導,促進的作用,而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傾聽”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傾聽”兒童的發言意味著在三個關係中接納發言。一是,認識該發言是文中那些話語所觸發的;二是,認識該發言是其他兒童的哪些語言所觸發的;三是,認識該發言同該兒童自己先前的發言有著怎樣的關係。

  教師一旦在這三種關係中傾聽每一個兒童的發言,那麼,就能以課文為媒介,把每一個發言如同織物一樣編織起來。

  學習《花的學校》這一課,我就體會到了傾聽帶給課堂的改變和教學的樂趣。《花的學校》選自泰戈爾的散文詩集《新月集》,乍一看這篇課文,好像很難理解,上課前我就思考,如果講解給學生聽,估計他們會覺得很枯燥,也不一定能聽明白我想講什麼,更不能體會到文中的妙處和樂趣。那我何不放手教給學生去讀,去思考,去提問,看看他們看到這些文字是什麼反應,會想些什麼呢?

  “我發現‘溼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這句話用了擬人的寫法。”

  “你從哪裡發現的呢?”我進行追問。

  “走過荒野和吹著口笛。”其他孩子也表示贊同。

  “那我們再走進課文去讀一讀吧!”不用我提醒,孩紫子們把句子讀得很美,突出了東風走過荒野,吹著口笛的輕鬆愉快。

  “他們關了門做功課,我們來想像一下,花兒們要做什麼功課?”這個問題太受歡迎了。

  “我們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可以補充。”我提示。

  “花兒們在地下的學校學習怎麼發芽。”

  “花兒們在地下的學校學習怎麼長大。”

  “他們還要學習怎麼開花。”

  他們認真傾聽著其他同學的發言,不斷補充和提出新的質疑。

  “原來花兒們在地下的學校也很繁忙呢,於是,當放假的時候,他們開始狂歡了”。

  “因為花兒在地下的學校學習了開花的本領,現在他要施展自己的本領了。”孩子們完全不用我來引導,自覺地把課文前後都聯絡起來了。

  反思我這堂課,之所以出現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源自我對孩子們的尊重和信賴,敢於放手。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們輕鬆自如地參與、交流和自由地思考。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自己身上。

  就像書中提到,佐藤學教授觀摩的一節課中,八木老師對點名發言做了一個改變。八木老師的點名並不受兒童舉手的束縛。她琢磨每一個兒童的表情變化,側耳傾聽他們的低語,不舉手的兒童也每每被點名,並靜靜地等待哪些不知如何表達的女生們組織語言。一旦發覺其他的兒童沒有聽到,則透過重述,讓全班學生知曉。八木老師的活動是以“傾聽”、“串聯”、“反芻”為中心展開的,合作與探究也從此開始。

  首先,要求學生專注傾聽的同時,我自己也要學會專注傾聽,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還要建立生生之間良好的傾聽習慣,把學生的回答和思考串聯起來,形成串聯和反芻。

  其次,致力於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不執著於自己的教學目標,尊重孩子的體會。

  最後,改變課堂形式的單一,多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佐藤學教授認為“從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這給我的小組合作學習指明瞭方向,支援鼓勵邊緣化兒童,讓課堂允許“不懂”的出現,讓語文課堂慢慢實現從傾聽走向合作探究。

【教師的挑戰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