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

  文中提到:“幼兒學習效果的變化正是來自於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根據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不斷地細化和調整著教學目標,不斷地給幼兒創造更大的學習空間,進而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節奏,以使教師教的速度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學的速度。”的確,每一個活動結束後,我們教師都應反思和總結,哪些方面是好的,我們以後再上這個內容時可以採用的,哪些方面不好的我們要去掉,或加以調整,這樣日積月累下來,相信孩子會得到最好的發展,老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也會得到較快的發展。

  就拿今天我執教的健康活動《送菜忙》來說,這個活動主要是透過走跑等基本動作的練習發展動作的平衡性,以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發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在走走、鑽鑽、跑跑的輕鬆氣氛中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針對幼兒以過程體驗為主的特點,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的全過程。如讓幼兒自願選擇幫助的物件,使幼兒覺得我是主動為小動物做事的,而不是老師指定的,成為活動的主動參與者獲得快樂的體驗。本次活動也有不少可以修改的地方,如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自行設計鑽山洞、過橋的方法,然後討論出最理想的方法,給足幼兒時間,讓孩子們充分體驗樂趣,體驗如何開車既快又穩當。下次如果再上這個內容,我有信心一定會上得更好,孩子們也會更開心。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2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家長,我非常慶幸自己參加了家委會,有機會先閱讀到這麼一本營養豐富的書籍。

  說來慚愧,在徵集的最後一天才匆匆閱讀,但這本書卻讓我欲罷不能,這本書深刻而具體的指出來我們目前孩子、家庭的種種問題!歸納性的提出了幾種家庭的利弊,對孩子身心成長的影響,家長如何改善,如何才是家校合一!學校—家庭—社會,融合所有之力量來共同營造!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言傳身教一直是我們偉大民族所提唱的!但現在在這個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社會,讓我們作為父母過早的開始擔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真的是指那些培訓機構嗎,每天家長和孩子都身心疲憊的奔波在路上,這本書很明確的告訴我,不是!

  我理解為是父母真誠的陪伴,是父母共同營造的美好家庭氛圍,是自我獨立的養成,是關愛家人朋友的愛心等等。

  做人做事這不僅僅是對成年人而言,對孩子更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的首先是一個心裡健康,身體健康的孩子!記得層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話,孩子,我允許你不優秀,但我不能允許你不善良,不獨立!由此可見我們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作為一年級的孩子,一切才剛剛開始,我非常希望能積極的配合學校讓我的孩子健康的發現!也非常感謝校領導!您們辛苦了!感激孩子能進去這麼好的學校!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3

  公司為何要我們去做書籍和影片的觀後感呢?我想信有幾個原因,一方面是檢測我們在這方面的水平概況,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我們的專業知識程度,最最重要的是,透過觀看以及寫感悟,來給自己樹立一些更有價值的,永恆的智慧在其中。在這麼多的考核內容之後,總有一樣讓你感動,總有片段讓你觸目驚心,總有一句話讓你豁然開朗,總有一個感悟讓你開始去體悟人生。

  這就有如讀經教育為什麼說要選擇最優秀的書籍讓孩子讀,給他背誦。原因就在於此,把最好的先給他,融匯在他的生命裡。等他慢慢長大了,就會在整個生命中,且行且悟。

  所以,對於考核的內容,不應該是為考核而考核,寫心得體會也不應該是為寫而寫。看了之後馬上寫出來的,不見得就是自己的感悟,往往也是別人的一些觀點,自己覺得有道理罷了。只有過了1個月,甚至1年之後,還能說出來,那才真的是成為了自己的智慧。

  如何做才好?就是且行且悟。好的書籍,多看幾遍。可是,我們工作忙,家庭忙,而且好書也浩如煙海,怎麼辦?我就覺得摘錄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把看到的自己認為非常有價值的話,提取出來。有空多看看,把一本書越看越薄,直至完全內化於心。況且,很多智慧的火花往往在自己多看幾次之後,又會有不同的感悟。

  讓我們真正去體悟“溫故而知新”這句話的內涵吧。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4

  一本好書即使隨便看一看,也會偶有所得。我覺得看《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使我就有這樣的感覺。下面斷章取意地談幾點體會,不知說的對與否?

  說到老師有這麼幾句話:首先說老師“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再有“對於您教誨的苦心,我無比感激,並將銘記於心”,還有“老師,感謝您傾盡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們人生的旅途”。這幾句話說得我感到老師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知是實幹,還是苦幹,反正說得老師快沒了。即使不沒也快累死了。《教育的智慧》從書名詞義理解告訴我們:教育要講究智慧。讀一下這本書又知道了教育是技術加藝術的工種。好!我們得與時俱進——實實在在幹工作的時候,也應考慮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因為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只會幹苦力,不是好老師!

  透過學習《教育的智慧》看到了一個詞,理解了這個詞,又更深層的理解了一個道理,這個詞就是:教育的個體發展觀。原來這裡也有樂趣,真的孩子就是孩子!

  所以說讀書好,讀書能讓我明理,能辯證地看問題,也就是書上說的“要多層次多視角地看問題看學生想問題”週三下午本是工會活動,非整什麼讀書活動,原來有牴觸情緒,透過學習感到這是展示的機會,交流的機會,這應該是快樂的。正應了這句話:讀書是進步的階梯。

  原來平凡的工作中還是有很多樂趣!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5

  讀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這本書,受益匪淺,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於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前者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孩子的愛;後者提醒我們,教育僅僅靠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還需要智慧。在任何時代,人們強調的,總是當時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當教育之愛失落時,我們強調愛心;當絕大多數教師並不缺少愛心而缺少智慧時,我們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師以真實的感情愛護學生,幫助教育學生,以真實的感情感染學生,會使學生增強承受壓力、耐受作者的能力,會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性,在適應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去改變環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經成為我們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理。無數教育方面的事實都充分證明,那些矯揉造作的東西,那些虛假的東西,那些流於形式的東西必須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顆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勵我們的學生,教育教學效果將會顯著的提高。事實上,不僅在教學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學校,虛情假意、阿諛逢迎只能是一時的,真的、實的、自然的,才會永遠具有生命力。作為教師,我們對待學生要真;對待事業要真;對待社會、對待祖國都要有一顆無私的、純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說真做,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在教學中,你想聽到學生髮自內心的話語,那麼,請你先為學生奉獻出一顆真心,因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6

  假期間首次捧讀《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成為一個好的教師是多麼不易。

  作者王曉春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每個教育案例進行了點評和剖析。字裡行間閃爍著王曉春老師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

  我們常教育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思考、質疑,因為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無進。讀完本書,掩卷長思: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中遇到問題,想過為什麼嗎?思考過該怎麼辦才更好的問題了嗎?反思過去好像沒有。遇到問題,一般的處理方法是簡單、粗暴,老師以自己的強勢暫時解決所有問題,沒去找問題的根由,所以也不會解決問題的根本。看似成功的解決了一個問題,實際上遺留了一個更大的問題。

  我不禁捫心自問,我有教育智慧嗎?我的教育智慧從哪兒來的?

  做一個智慧的老師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種種情況,不是以粗暴、簡單的方式壓制,而是重在發現和研究,積極探索學生表現背後的根本原因!遇事“三思而後行,不忙於下結論”,先了解情況,再思考才是智慧的表現。願我們所有的教師,多讀書,多思考,多研究,努力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7

  自從我拿到這本《又一種教育智慧》叢書後,雖然只看了第一編章,但書裡所講述教育方式對我感悟啟發很大。特別是第一章裡面的家庭教養方式:權威型、民主型、溺愛型和冷漠型教育方式後。

  我一直在想我家是怎樣一個教育方式呢?怎麼樣的教育方式有利於孩子成長呢?我對照了自家的情況,溺愛型教育方式比較符合我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如: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情緒控制不穩定、責任感意識淡薄。我也開始注意到,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在孩子身上也慢慢地體現了。

  為了能讓孩子茁壯成長,為了能在以後社會上更容易被接受,我們家必須要從溺愛型轉變成民主型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成長。因為,民主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對於孩子在成長或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更多的是採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併合理地擔當起監護人的責任,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對她現在以及將來都會帶來好處。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勢必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有家長的堅持不懈,轉變一定會成功的。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8

  作為一個教師,我當然希望自己是一名充滿智慧的老師。當我看到《教育是一種大智慧》書名的時候,我就有種感覺,這本書會帶給我不一樣的心靈體驗。

  本書從“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發展規律”、“關係第一、教育第二”、“和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讀書重要還是網路重要”、“教育的目標是學會做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厭學是世界上最的的難題”、“一切教育最終都將歸結為習慣的培養”十個方面的不同角度提出了76個建議,目的是要解決如何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問題,使孩子成長為一個順應社會需要的人,以成就孩子成功的人生。現實生活中,雖然有的家庭想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未來,可因忽視了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交友權,玩耍權,甚至親情權,從小就只看孩子每學期的考試分數,把更多的時間迫使孩子用來文化課的重複完成,目的是精益求精,讓孩子變成學習的機器,而生活中的一切力所能及的勞動也由父母或爺奶代勞了。犧牲孩子的節假日,不惜花重金或更多的精力來打造孩子。

  《教育是一種大智慧》這本書,能讓迷茫的父母或者老師在從事教育時有了一盞明燈,照亮父母讓孩子少走一點彎路,多給孩子一些成功的機會。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9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就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那麼就需要以勤奮來彌補。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2.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放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

  總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0

  從畢業到現在,在三尺講臺整整十個年頭了,要問“教師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不管是講道理很是擺事實,或多或少能說上一番吧。

  人民教師,這是一個多麼神聖的稱呼,教師應該是什麼樣的?在書中林教授用了很多手筆來闡述,從師德、師魂到知識結構(文化知識文理交融)、實踐知識展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學生成績評價知識),從教育觀念(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到教師才華的頂點(自我監控能力),從教師的外部行為表現(技術+藝術)到課堂教學基本功(備課、上課等),非常全面、透徹地談了怎樣當21世紀的高素質教師,讓人讀來啟示很多。

  讀到這裡,也讓人不由得發出感嘆——當個老師不容易!

  於是,林教授在書中引用的趙樸初先生的《金縷曲——獻給人民教師》一詩時,就特別有感受,十年時光飛逝而去,留下的是萬千感慨。於是,在這裡,我也轉載全詩:“不用天邊覓英雄,教師隊裡,眼前便是。歷盡艱險終不悔,只是許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無怨無尤吞折齒,捧丹心,默向紅旗祭。患與安,無論比。幼苗茁長園丁喜。幾人知,平時辛苦,晚眠早起?!燥溼寒溫榮與悴,都在心頭眼底。費盡了千方百計。他日良材承大廈,賴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熱,無窮際。”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任務越來越重,對於教師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但是,我們必須努力,真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1

  暑假期間有幸拜讀了宋君老師的《享受智慧的教育》。這本書分為教育篇、教學篇、管理篇、教研篇、其他共五個篇章。

  初讀這本書,就被書中的教育故事吸引,漸漸的被宋老師的教育情懷所感動!書中對教育的感悟,對課堂問題的把控,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有這樣一個教育故事:開學第一課,老師問同學們,如果你面前有一座大山,你怎樣才能翻過這座大山?同學們有的說一步一步爬上去,有的說繞過去,有的說把山挖開!

  宋老師說“同學們,學習數學就像爬山一樣,雖然辛苦,但是我們再往上爬的時候,就會發現數學的美麗!同時,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們有很多的解決方法,學習數學同樣需要思考,也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動腦筋、勤奮的人。”

  我們的教育過程也是一種爬山的過程,期間也有蜿蜒曲折,也能欣賞不經意的小橋流水,每個人“爬山”的經歷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在努力的前進著,並且心存善念,心存感激,心存欣喜。相信一定能到“會當凌絕頂”的那一刻!

  在教學篇中,有很多有關教學過程中的思考,包括很多課堂問題的解決策略都值得學習,建議結合《中小學課程標準》一起閱讀。

  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幾十年教育的積累,細細讀來,如品嚐一杯初春雨後的清茶,甘甜又沁人心脾!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2

  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我發現肖川教授的文筆優美、自然,含蘊豐富、耐人尋味。從書中能看出肖川先生對於教育的執著和對於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從網上看到這麼一段評價這本書的話——“寓凝重、深邃、透徹的理性思考和濃情溫暖的人文關懷,於或輕盈靈動、或細膩雅緻、或明快練達的文字之中。同時,該書更有一種歷經波濤洶湧、大浪淘沙之後的豁達、平實與質樸。

  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為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

  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變的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3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始於家庭。學校是實施系統教育的機構。“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為了孩子,家長要與教師相互溝通,共同尋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讀了這本書的第一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社會各界對家校合作的重視程度。新時期的家校合作,已不僅是一種教育新理念,而是一種教育新生態。“家校合作”已經不僅是加強家庭教育的一項措施,更是教育思想、培養模式以及學校制度的根本轉變。

  在社會各界都已如此重視“家校社合作”的今天,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更應該不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始終堅持以孩子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個性,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堅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行動來教育引導孩子,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積極發揮榜樣作用,與學校、社會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努力讓孩子成人、成才,培養他們成為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人。

  在“素質教育”模式的國家政策下,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合作與互補,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孩子們的未來也會更加地美好。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4

  《教育智慧從哪裡來》一書,透過對100個教育案例的剖析,王曉春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它給我們拓展了思路,指明瞭方向,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書中王老師透過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告訴我們,老師光有愛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正如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好而缺乏醫術的話,並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要治好病人,醫生還需要有專業能力,能對症下藥。教師也一樣,面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光靠愛心,還應在愛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王曉春老師說得好,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還要有科學的精神,有研究的心態。教師的素質不同,理念不同,思路不同,人生哲學不同,教育效果就會不同。作為一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更新教育理念,開闊思路,與時俱進,要守得住寂寞,要甘於清貧,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的工作還會幹不好?

  教師不僅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友愛每一位學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學生,保護每一位學生。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有時也唯恐學生走了歪路,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於是就牽著學生不肯撒手。而實際上過多的束縛,違背了學生健康的成長,而“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才能令其茁壯成長,趨向完美。如果我們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那麼教育將是人的教育,而不能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15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裡面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

  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

  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