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

清明節的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

  清代美食家袁枚筆下的青團是這樣的:“搗青草為汁,各粉做粉團,色如碧玉。”清明前後是吃青團的最佳時期。青團的香味獨特,令人喜歡的難以形容,而我更是對其情有獨鍾。

  廚房裡,外婆忙碌著,白白的蒸氣裡,旖旎著艾草那淡淡的香。在我的印象裡,這個節日是從一大早外婆的忙碌中開始的,也是從空氣中淡淡的艾葉香中開始的……

  小時候的我,常常在外婆身邊,看著她把剛採摘回來的艾草清洗乾淨,放置於水中煮開,撈出剁碎,將其放在麵粉中,反覆揉搓,使它們融為一體。而我總會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外婆,看著外婆行雲流水的動作……

  外婆把青青的麵糰揉成一個個小球,取出事先準備好的豆沙餡,把豆沙餡放進小球中央,包裹嚴實,一個個小青團如同一個個小碗,整齊的擺在蒸籠裡;開火,鍋中的水嘟嘟地冒著泡,漸漸地,不斷有艾葉的香味不受阻攔地衝出蒸籠,在空氣中奔騰,充盈了整個房間。我盯著蒸鍋,在廚房裡轉來轉去,可時間似乎與我做對——走得慢極了。“外婆,快好了嗎?”“外婆,蒸好了我要吃好多好多個!”“外婆……”我不停地催促著外婆,可外婆總是笑著說:“馬上就好!”急不可耐的我站在小板凳上,透過玻璃鍋,隱隱看到鍋裡的青團在水蒸氣的圍繞下,慢慢地由青色變成了墨綠色,好神奇啊!

  “青團出鍋了!”隨著外婆的一聲吆喝,我飛一般地衝到灶臺旁。剛出鍋的青團冒著騰騰的熱氣,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那青團如翡翠一般,輕輕咬上一口,那艾草獨特的香氣,讓我滿嘴都是“春天的味道”。青團不甜不膩,軟糯不粘牙,艾草的清香彷彿融入豆沙餡中,散發出清淡悠長的味道,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吃,怎麼也吃不夠,這不僅是青團的味道,更是一種幸福與愛的味道。

  青團,特殊的時節,獨特的美食。它不僅是傳統節日的美食,更多的是對先輩的緬懷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傳頌千年的詩,詮釋自古不斷的情,而青團則是這種情思,最美的載體……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2

  又是一年清明節。教學樓的場地上,大隊輔導員單調的聲音重複著“偉大的愛國情懷”“無私的奉獻精神”“人性光輝”“精神崇高”。陰沉沉的天空和苦澀澀的空氣應徵者我們的沉重心情。大隊輔導員的聲音在空曠的操場上回蕩,時間如同一個身負重傷的戰士痛苦緩慢地行走。

  我呆呆的看著大隊輔導員,覺得這一切都好假……當初,那些英靈在世,當他們入伍時,當他們奔向敵人時,當子彈或長矛射入或刺進他們的胸膛時……他們從一開始就用自己的生命下了賭注,當他們在戰場上倒下時,他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什麼“情懷”“精神”,而是自己問:“我是不是為祖國而死的?”時,人們說:“是的。”他們不需要讚美,只需要認可!他們沒有注意自己的精神,他們不是老師!他們只是一群單純到為自己能為祖國奉獻而高興的人,他們擁有滿腔熱血,當他們發覺有那麼多骨肉同胞被敵人殺害時,他們咽不下這口氣,他們要為族人報仇!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紀念,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能為祖國報仇,就已經足夠了,他們只希望為祖國貢獻!可是,不需要祭奠,不需要懷念,他們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們不是一直在我們身邊,一直在我們心中嗎……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猛然回過神來。時間,似乎已過了半個世紀…又好像,只過了幾秒鐘……大隊輔導員依舊發表她乏味的講話……演講還在繼續著,悲傷若有似無地感染著所有人……我不禁有些羞愧,現在的和平與幸福本因是屬於他們的,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回來的,可他們卻無法品嚐,於是,我在心裡默默的祝福感謝著他們……然後,演講完畢,五一班上臺獻詩……我的眼睛忽然一會兒模糊一會兒清晰————

  清晰時五一班的同學大聲張嘴朗讀,模糊時他們沒有張嘴卻發出最真實的呼喚,哦,原來他們不是在用嘴讀而是在用心讀……我仰望天空,烈士們彷彿出現在眼前,他們笑吟吟地望著我們。原來,他們要戰勝的最後一個敵人是死亡……並且,已經戰勝了……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從古到今,我想大概每年的清明節街上的情景都是如此吧,清明的雨如牛毛般飄飄灑灑,它紛雜,綿密,撩撥著我們的思念。在這細雨連綿的日子裡,更能引起人們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記得讀過的一篇文章中曾有這樣一段話,“歷經滄桑的人生,最眷戀的還是那個稱作老家的地方,因為那是人們的根脈所在。”

  昨日上午,我全家就回到了老家,來給太爺爺、太奶奶和爺爺上墳;墓地兩旁的叫不出名字的樹上,粉白色的花朵掛滿枝頭,有些卻隨風飄落,花瓣如粉白色的薄雪鋪滿鄉間阡陌;獻一束花,敬一杯酒,培一鍬土無不寄託我們對已故親人的相思;不忘祖先,緬懷先人,表達晚輩的感恩之情,掃墓是中國文化的傳承,是盡孝的一種體現,它傳承了中華民族“孝道”精神。

  清明節,我們學校還組織了同學們在網上向英烈獻花的活動,以此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向以血肉之軀捍衛祖國尊嚴,用寶貴生命換來我們安寧生活的英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不忘祖先,不負先烈,相信綿延不息的懷念與敬意會在時間的長河中永存,化作激勵年少的我們砥礪前行的力量。

  今天下午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個影片,烈士陳紅軍的家屬來到陳紅軍的墓前掃墓,其中不僅有他的母親,妻子,還有他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此情此景,讓我潸然淚下。孩子啊!你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多偉大,但相信你長大後,定會為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而驕傲。

  “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清明節,在我們緬懷逝去的親人同時,更要緬懷那些祖國的英烈們,感恩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今日的歲月靜好。

  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讓四月的生機,給我們帶來對萬物的期待;我們定不負先祖、不負英烈、不負春光,珍惜每個今天,心懷感恩,昂首向前!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4

  都說各地風俗不一樣,但我總覺得像清明這種國家法定節日,應該是一起的吧?可是我們清明節卻不是清明那天去掃墓,而是之前去。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

  今年,我特地問了母親和老師,她們都說,因為我們活人過春節時,出嫁的女兒要在春節前給自己的父母送“年庚(肉、魚、煙、酒之類)”。我們這兒的人認為清明是鬼過年的日子,子孫們也要提前送“年庚”給先人,讓他們可以早早地準備年貨,這是一種風俗習慣。我聽了之後還是似懂非懂。

  今年清明節前的一個星期天,父親母親卻沒帶我去祖先的墳前祭拜,而是帶我去了四明山。我以為是去爬山,到了之後才知道,他們帶我去的地方是四明山的革命烈士陵園。只見烈士墓前,兩邊種著翠綠的柏樹,就像士兵一樣守護著烈士們。我看著墓碑上的文字,才知道墓裡安息的有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無名英雄,有在解放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四明山縱隊的戰士,還有新時代為救落水兒童而獻身的烈士……父親一邊看,一邊為我講著烈士們的英勇事蹟:他的聲音時而高吭,時而低沉;時而興奮,時而哽咽。我深深地被這些英雄們所感動,不禁流下了眼淚。我接過母親手中的白菊花放在烈士墓前,然後低下頭,默哀了三分鐘。然後和父親母親一起清理著墓前的雜草和垃圾。雖然我從來沒有做過,但是在父親的指導下,一會兒就會了;雖然很累,但是比起這些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別人的幸福的英雄們,這點累,又算得上什麼。

  時間過得很快,到回家的時候了。在離開墓園時,我抬起頭,再次瞻仰這些英雄們,默默地在心裡說:“安息吧!英雄們!你們有青山相伴,你們有後人緬懷;你們將永垂不朽!我將永遠記得你們。明年清明節時,我一定再為你們來上墳!”

  清明節掃墓,時間並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在於我們的心。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們來到了墓前掃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掃墓嗎?這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我家也不例外,掃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務,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號召下,我們向縣城的東南方向進發,我騎著腳踏車,飛快的到達目的地,鎖好車後,我們開始上山,大概由於剛下過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鋪成的,所以格外溼滑,十分難走,一路上我的名牌運動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還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叫聲……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見墓前有雜草叢生,不是去年剛剛清理過了嗎?此時,我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句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於是我拿出鐮刀去割草。我拿起鐮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沒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還被割出血來。爸爸看到這情景急忙過來教我割草,爸爸對我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於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許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終於把草割光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我們打掃了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然後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掃墓了吧?不妨把你們的掃墓過程也告訴我吧!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又到了,天空中又飄起了紛紛揚揚得清明雨。怪不得杜牧大詩人會吟誦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祭奠亡靈得日子,清明節是緬懷逝者得日子,清明節是寄託哀思得日子。

  今年得清明節,我們全家顯得尤為隆重,因為我們都聚集在一起,要去鄉下拜祭去年剛剛去世得外公。

  這一天,我們一行人來到鄉下,準備了一番後,我們就上山了。大人們有得扛著鋤頭,有得拿著鏟子,有得提著籃子。他們臉色嚴肅,流露出哀思之情。我默默地跟在後面走著,那漫山遍野得映山紅映入了我得眼簾,一簇簇、一叢叢,像一團團燃燒得火焰。開得那麼熱烈,開得那麼鮮豔,我想它們也在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死者得哀思吧!

  踩過泥濘得田間小路,終於到了山上。一座新墳赫然展現在眼前,這就是外公得墳墓了!一看到這座墳,媽媽和大姨就不禁失聲痛哭起來,我也默默地流著眼淚,外公得面孔彷彿就在眼前,想起與外公在一起得日子:我與他一起下棋,一起看電視,一起吃飯……這一切彷彿就在昨天。可如今,外公卻躺在冰冷得地下,怎不令我們傷心欲絕?

  爸爸和姨父從遠處鏟來了一些新土給添上,媽媽從籃子裡拿出準備好得供品,一一擺放在墓前,並深情地說:“爸爸,我們來看你了。”然後開始燒紙錢了,媽媽今年買得紙錢特別多,我挑了一些面額大得:一千萬得、一億得、一百萬美金得……我希望外公在陰間過衣食無憂得生活。妹妹也不甘落後,一張張拼命地往火裡扔。大姨一邊燒,一邊唸唸有詞:“爸爸,快來拿錢吧!希望你在天有靈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孩子們學業有成……”我也在外公墓前許下心願:保佑我考上清華大學。紙錢燒完後,爸爸又用酒在墓前灑了一圈,我們每個人在墓前作揖。之後大家帶著沉重得心情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

  雨又飄飄灑灑地飛舞起來,絲絲細雨好像在訴說著我們對親人得哀思。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

  雲遮豔陽雨綿綿,溼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著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與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裡的油菜花襯著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裡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說是可以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似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似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似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似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裡佈滿了雜草與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說這種花是可以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著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曾幾時,路上的行人很少,而細雨卻下在了心裡。

  ——題記

  天是灰色的,早晨起床將窗簾拉開,屋裡還是一樣的不光明。順手將日曆翻開,一下就看到了——四月一日清明節。心裡有些惆悵,因為不知何時,讓我想起了那次的清明節。

  那天天不好,好像雨滴時刻都會掉下來。我和父親去了烈士林園,那時還小,不知那是一個什麼地方,所以就帶上了旅遊包,裡面裝滿了好吃的。“那一定是個好玩的公園!”我想。我們坐著車,一路顛顛簸簸,終於到了。那裡人很少,屈指可數,而那並不是我所想的那樣華麗漂亮。幾棵大樹,一片綠地——上面還立了一塊碑,很高很大。我不知道上面寫了些什麼,可從父親的眼中,我看到了少有的哀傷。我不敢說話,只是跟著父親走。

  又見一片綠,那裡的碑和我當時一般高,而且有好多。每一塊碑的前面都放著幾束鮮花,有的還有香、水果。那時的我太小,也太傻了。剛想從那拿一個蘋果,就被父親厲聲呵住了。“那是給他們吃的,他們勇敢、善良,去世後,受到大家的尊敬。你們這些調皮的小孩,應該多向他們學習才是呀。”是啊,那時的我太小,也太傻了。連‘他們’都不知道是誰……

  後來才知道,“他們‘是成千上萬的烈士!是善良勇敢的烈士!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偉大的烈士呀!他們的偉大,是神聖的,而我們又在何時想起了他們呢?!是我們的幼稚,是我們的無知使他們那些輝煌的時刻在我們的心中淡忘,這,是我們的錯呀,怎能忘記呢?!

  天,下起了雨。心中的雨激起了心河中層層漣漪。他們從不需要別人的誇獎,而只是默默的奉獻著自己。從來只是默默的……今天,是你們共同的節日,我將我對你們的祝福,寄到了通往天堂的郵箱裡,相信風,會將信帶給你們,帶到到遠方。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那個杏花村,一定很美吧,一定是這樣的……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重大的節日,人們為了紀念死去的人,都會在那天去為他們的墳前掃墓。並會緬懷那些去世的革命先輩們,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將優良的品質發揚起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全國是統一放假的。家裡的大人不允許我與他們一起去南山為家裡死去的祖先掃墓,因此我們只能提前在家裡過上一個“小清明節”啦!

  清明的前一天晚上,我家那兒有一個規定,就是要擺桌香,為的是提前紀念死去的人們。我家的桌臺是放在後面的老房子裡的,在暗暗的燈光下,年邁的奶奶與祖母會將豐盛的菜餚一一擺放在桌子上,有年糕、烤雞、烤鴨、八寶菜、粽子……讓人看了就直流口水,可這時不允許吃。奶奶要在桌前插上兩支蠟燭,放好桌凳,桌邊還要分別放上一隻只的碗與一對對筷子,裡面要倒上均勻的酒,似是要家裡請客一樣。這樣還不夠,奶奶在桌子的正前方擺上一個墊子,是專門為祭拜用的。傳說是要請地府的神仙吃飯,為的是給家裡死去的人能順利投胎,併為全家人討一個吉祥。而且,擺好的桌子與凳子都不能隨意的碰,聽說是不能打擾神仙們吃飯的。晚上6點時候便可以跪在墊子上祭拜“神仙”,取下自己的願望。

  這還不是重點呢。在家裡人都紛紛祭拜好後,我們還要蹲在離桌子不遠的地方燒“金元寶”與“佛紙”,那都是祖母與奶奶利用了一年的時間疊好的。爸爸拿來一個大鍋子,裡面點燃火。之後,我們將“金元寶”與“佛紙”扔進火裡,邊扔邊祈禱。聽奶奶說,燒“金元寶”與“佛紙”是為了給地府的神仙送“錢”,也是為了給自己討一個平安。

  燒完了“金元寶”與“佛紙”後才可以收拾桌子上的東西,家裡人一起團圓吃飯。

  吃完了飯後,我們都要揍在一起,坐在一張大的方桌旁,剪“票兒紙”。在掃墓的時候是必須把“票兒紙”插在祖先墓上的。

  雖然這個清明節我沒有同家人一起去南山掃墓,可在家裡過的“小清明節”卻依然寄託了我對去世的人們的懷念。我被那樂融融的歡樂氣氛感染了……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0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日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田地裡。背面是高高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一下飛走又忽一下飛來,給寂靜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名字、出生及其逝世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與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景象,我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淚水還是不爭氣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火焰映紅了爸爸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1

  今天是清明節,為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 “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卻不幸得重病去世……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爸爸點上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節,天空飄起雨點。彷彿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織著,朦朧了視野,也朦朧了人心。掃墓、踏青,落淚或欣喜,其實我們緬懷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

  冒著雨,坐上車出發去掃墓。車窗也成了一片朦朧,透過它向外望去,一片綠的,一片紅的,一片黃的,模糊的顏色上加了一層灰。看到形狀卻看不到輪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樣淡雅。隨著一點點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來越近。堵車了,是的,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不約而同地奔向一個目標,一種思念。下車步行,道路是泥濘的,鞋子被迎面而來的雨滴弄得潮溼,望著遠方的小土堆,土黃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個巨大的窪地,蓄積了一大潭清水,呈現著淡青色,人頭攢動,各種雨傘像是花朵,是這個朦朧的夢中的鮮豔。也有沒打傘的人,頂著雨,潮溼得溶進了景物之中。

  走進墓園,一塊塊墓碑林立,大理石莊嚴肅穆,鴨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群地遊動,拔動人們的心絃,是不是一種前奏?打著傘,鞠躬三次,心中卻是一片空白,並不是對離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堅強,因為人不能活在過去,老人落淚了,抽泣或默默地哭著,他們的追逐即將停止,可以解下那些偽裝,赤裸地表達自己的想念。我望著他們的皺紋,蒼白的臉上紅腫的雙眼,蒼老的背影,那些還沒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後再去長相廝守,也許恍惚之間明白了清明節的諦。

  現實如此殘酷,它一次次擊打我們的心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倍受傷害,被迫戴上一副副假面,越來越虛偽,記不清自己原來的方向,清明一如既往不變的追尋。離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靜的歸宿,緬懷他們就是回憶過去,尋找自己原來的方向與目標,也許是一種停歇整理心情後再決絕地走下去。

  那麼還是為了更好的明天,還是為了追尋未來。在眼淚凝聚的那一瞬間忍住並停止傷痛,過去和懷念並不是為了沉溺,還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讓這場雨撫慰你並清洗你,因為明天還有更加漫長的路要走下去,我們的目標仍舊在心中從未丟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總有一天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3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這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這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這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

  民間傳說寒食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這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這也是清新的陽氣。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4

  每逢清明,我看到外婆在廚房忙碌,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團了。

  在我的家鄉有清明節做青團的習俗。青團色澤翠綠,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咬一口滿嘴巴艾草的香氣,媽媽和外婆特別喜歡吃,而我最喜歡的卻是和外婆一起去野外採摘做青團所需要的蒿菜。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四月的野蒿搖著一個個嫩綠的小手掌,只等著我們來把它採摘。園子裡,田埂上,小路邊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外婆告訴我要選些最嫩的尖端葉子,這樣做出來的青團才能糯軟。我卻不肯老老實實地摘,春天的野菜地到處都印著我撒歡的小腳丫。我摘下一朵蒲公英,輕輕一吹,一把把白絨小傘載著我銀玲般的笑聲便四處飄去。

  將採回來的野蒿,洗淨,用水焯熟,切碎,擠出汁後,就可以開始做青團了。在蒿菜汁中加入適量糯米粉,加水,反覆揉搓,使蒿菜和糯米粉分佈均勻,揉成鮮綠色麵糰備用。再準備白糖豆沙等餡,綠色麵糰搓成長條,然後把長條大小均勻地切成小方塊,再從中取出一塊小方塊,用勺子舀一勺餡,然後將餡填入,就可以把它捏成各種形狀了。我用手把它捏成了餃子,媽媽用手揉成了圓形,外婆喜歡把它壓成四方形。

  終於到蒸青團這一步了,蒸青團也很有講究呢。因為青團很粘手,所以蒸青團時下面可以墊棕葉或塗上植物油。把青團放入蒸鍋裡,蓋上蓋,大概蒸20分鐘左右。外婆說青團熟了,我連忙開啟鍋蓋,頓時熱氣騰騰,清香撲鼻。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媽呀,太燙了”我忙左右手不停交替的拿著青團,嘴還不時地朝青團吹氣。青團終於涼了一些,我小小地咬了一口,赤紅的豆沙餡就流了出來,紅綠相間實在是太誘人了。輕輕一吸,頓時,餡兒湧進了我的嘴裡,好醇,好潤,好甜。大概是因為我自己做的,我覺得青團簡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了!

  我喜歡吃青團,也愛上了做青團。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15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就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就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這就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這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這就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