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盜夢空間觀後感

盜夢空間觀後感

盜夢空間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盜夢空間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盜夢空間觀後感1

  《盜夢空間》(Inception)又名《奠基》,編劇兼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出品,這部影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項大獎。

  《盜夢空間》以其極具想象力的空間,給觀眾打開了夢境之迷,讓每個觀眾從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脫離現實卻又浮塵於現實之上,帶領觀眾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盜夢空間》關於夢境的設計是:他們的第一層夢境是尤瑟夫的夢境,是在一座大城市裡;第二層夢境是亞瑟的,在一座酒店裡;第三層夢境是費舍爾的,在一個雪中要塞;第四層夢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經進入過的迷失域;第五層是潛意識邊緣。每進入一層夢境,時間會慢二十倍(即大腦思考速度加快),10個小時的航程,1層夢要1個星期,2層夢要6個月,3層夢要10年……但可以用協同刺激來喚醒。

  《盜夢空間》整個故事情節扣人心絃、思路嚴謹,兼具幾何學、邏輯學、物理學、建築學等各種學科,令人回味無窮。它那錯綜複雜的情節設定、眼花繚亂的動作編排、扣人心絃的陷阱轉折、充滿詭異的窒息氛圍,就像一座精密紛繁的迷宮,即使徜徉數遍,仍能讓人有意猶未盡、神秘莫測之感。

  熒幕上,一首夢之跌宕曲喧囂上演,分崩離析的高樓大廈、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無跡可尋的顛倒空間,讓我無比震撼。電影的各種精彩的鏡頭和精湛的拍攝技術讓我難忘,讓我對編劇兼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更加敬佩!

盜夢空間觀後感2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充滿奇特幻想的`夢空間。

  在這個夢空間裡,我們成為了自己的造夢師,編織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空間,所有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念來自由支配。本來一個人就有一個夢空間,可是造夢的人多了,或許是當時心中相似的懵懂的意念,於是有的奇遇於同一夢境。

  造夢是因為有夢可做,或是出於一種強烈的意念,這種意念分不清好壞,不好把握,抑或被催眠受惑於別人的夢空間。在夢空間裡實現自己的慾望,無拘無束,讓人懷疑現實世界的真實,所以,人們都常留戀於那個令人著迷的夢空間中。

  我,肯定也有一個可能自己不知道的但確實存在的夢空間,這個空間由多種不同意念所組成,由一層夢境進入另一層夢境,殊不知什麼時候走火入魔直接進入LIMBO層,那就永遠活在無休無止的幻境中了。

  每個夢中的世界都是真實而又完整的世界,真實到必須藉助一些輔助的工具才能對世界作出判斷。所以我需要一個類似“小陀螺”一樣的“圖騰”來證明自己在不在其他人的夢裡。但是我卻不能證實是否在自己的夢境裡。

  我常常作出一些反省,以此證明是否迷失了自己。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單純早已滿目瘡痍。其實打破夢空間,就像電影裡所說的有三種方法:音樂定時喚醒、墜醒、夢中死亡。

  我所理解的“音樂定時喚醒”就是《論語》中所說的“五日三省吾身”,時常靜下心來,摸摸自己的良心,問問自己,無愧於天,無愧於人,無愧於己,心安則善矣。但我常常感到慚愧。“墜醒”就是在自己無法把握的情況下,別人對你提出的忠告或是一種教訓,讓你幡然悔悟,不至於迷失,就像我父母時常關心我要注意身體,多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夢中死亡”我不想多解釋,單從我的感受莫過於被心愛的人致命一擊,徹底打破那個美麗的童話般的夢境,回到現實。

  夢空間對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什麼才是“真實”或者說真實世界的標準是什麼?其實世上本沒有夢,想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夢。

【盜夢空間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