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阿凡達》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1

  國外我不知道,在國內的票房,我感覺有一部分是中國人的習慣造就的,這習慣就是好奇和愛扎堆。

  “唉,《阿凡達》票房老高了,都說很好嘞!”

  “是嗎,真的這麼好?看看去!”

  去影院一看,排隊買票,而且買不上合適時間、合適位置的,這樣也要看,礦工、逃課也要看,位置再差,只要早看上也要看,看看到底多麼好。

  我就是有這種心理才去看《阿凡達》的,由於我們是二線城市,沒有巨幕的,只能看普通3D版。前一個小時,我在眩暈中度過,好在後面一個多小時我適應了過來,我左邊那仁兄就沒這麼幸運了,吐的驚天地泣鬼神,吐完又馬上戴上3D眼睛繼續看,又吐、又看,再吐、再看……恐是怕白瞎了那60塊錢,用星爺的那句話說,吐啊、吐啊就習慣了,我所在的這個影廳有100來人,五六個吐的。由於眩暈,沒這麼把電影看爽了,想再看遍2D的,可惜停了,原因大家都知道,中影也更知道,只是不便說。

  我的觀影情況大致如此了,再回到那個問題,《阿凡達》,是好,可是它真的就那麼好嗎?它的票房雖然超越了《泰坦尼克號》,可是我覺得,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塑造,到情感表達,到大場景的表達和真實性上,《阿凡達》都不如《泰坦尼克號》,除了票房,後者都不輸前者,再者說,如今的1元錢和97年的1元錢如何去比較?也是就說票房價值上後者也未必輸前者。

  再說說《阿凡達》的邏輯分析問題,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傑克(題外話:傑克是卡梅隆外號?這麼喜歡用這個名字?)和妮特麗的愛情,傑克怎麼會愛上一個3米高、長著藍皮而切有發光斑紋、光著身子、扎著麻花辮、長著尾巴、而且狂野如男人的那威人?就算他轉移到阿凡達身上,長相一致了,可他還是地球人的大腦啊,他的思維還是地球人模式的,它的審美觀也是地球人模式的,他的性取向也是地球人模式的,他與妮特麗的愛情故事讓我感覺很不爽,有些人與獸的意思……

  再讓我受不了的一點是,潘多拉星球上是沒有氧氣的,大家也都知道,火藥、石油等東西的燃燒是需要氧氣的,既然沒有氧氣,傑克的火把怎麼會點燃?地球人進攻巨樹的時候,噴火槍怎麼會在沒有氧氣的星球上起作用?炸彈怎麼會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引爆?潘多拉星球也太神奇了吧,難道有類氧氣體?電影中並未提及啊。沒有氧氣的話,他們呼吸的是什麼氣體呢?反正不能解釋為不呼吸,因為傑克的阿凡達掉入水中後,游出水面第一個動作就是深吸一口氣,再說那威人都長鼻子的,鼻子不會只是擺設吧,那就是說,他們呼吸另一種氣體,大家都知道,血液是需要氧才能維持生命的,那麼那威人的血液是什麼成分呢?這麼說來,雖然潘多拉星球上沒有遊離態的氧,那麼肯定有化合態的氧,因為有水和石頭嘛,水又是可以微弱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的,溫度越高,遊離態的氧和氫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用水和碳燒土暖的原因了,那麼說潘多拉星球上是有氧氣的,只是多少的問題……潘多拉星球上也是有植物的,植物是吸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如果沒有氧氣,那麼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不是進行的光合作用,是怎麼生存的呢?哎,不去想這個了,頭疼……

  我這麼分析,雖然有些吹毛求疵,可是歷史4年拍的東西,卡梅隆先生怎麼會沒考慮周全?再說從構思到上映也不止4年吧,而且連我這個文盲都知道的東西,他都沒考慮到,不嚴謹……

  說了幾點《阿凡達》的缺點,再說超越,《阿凡達》並不是沒有超越《泰坦尼克號》的東西,畢竟10幾年了,社會總在進步,科技總在發展,對景色的表達,《阿凡達》真是運用的爐火純青,太美了!特別是潘多拉星球晚上的植物,就像星光大道一樣,還有追光,人走到哪,哪就發光,還有含羞草與鉛筆屑合一的螺旋紅葉、蒲公英與海蜇合一的樹精靈、垂柳與LED燈合一的聖樹,動物也很神奇,馬和海馬合一的潘多拉烈馬、犀牛和推土機合一的錘頭雷獸、類似遊戲《星際爭霸》中飛龍的蝠魟龍、類似電影《生化危機》中乾屍狗的毒狼……還有因為礦物質磁力作用而漂浮在空中的山……想象力非常豐富,那威人、發光的植物、外形特異的動物、漂浮的山等等,這些東西組合到一起,再用3D表現出來,真是無法形容,只能說太美了。

  無論《阿凡達》有沒有超越《泰坦尼克號》,它都給中國人帶來了許多好奇與驚奇,有人說它好,有人說它不好,有人說它只是秀,有人甚至崇拜它至極,要把山改名,還要開“阿辦”,開發阿凡達旅遊,真是可笑至極,用淄博人民廣播電臺經濟頻道中老譚的話說,難道要把張家界改名潘多拉市、張家界的人民都叫那威人嗎?如果哪天卡梅隆在泰山上拍個電影,難道泰山也要改名?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2

  我看《阿凡達》時的感受和我1977年看到《星球大戰》時一樣。那時我也是抱著忐忑的期望走進電影院的。跟《泰坦尼克號》一樣,卡梅隆的新作在上映前就受到熱烈到令人生疑的追捧。但再一次地,他用一部出色的電影讓懷疑者都閉上了嘴。在好萊塢,至少還有一個人懂得如何善用2億5千萬或者3億的投資。

  《阿凡達》是一次精彩異常的娛樂歷程,但它的好處不限於此。它包內含很明顯的環保和反戰資訊『美國人也愛提煉中心思想、偉大好處?——樓主注』。它註定要掀起追捧的熱潮。它的視覺細節是如此豐富,值得反覆觀賞。跟《指環王》一樣,它創造了一種語言。它造就了新的電影明星。它是一個重大事件,一部你務必去看才能跟得上別人的話題的電影。

  故事設在2154年,跟隨著美軍在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上的派遣任務展開。這個叫潘朵拉的新世界,富內含地球急需的一種礦產。潘朵拉對地球毫無威脅,但是我們還是要派出軍隊去進攻和征服她。頭腦發熱的海軍陸戰隊員架著機槍,開著裝甲飛艇進行轟炸任務。你能夠自己把它理解成是對當今政局的隱喻,卡梅隆明顯是這樣想的。

  潘朵拉上茂盛的叢林里居住著和平的納維人,他們是藍色皮膚,金色眼睛,體型修長的巨人,每個約有12英尺高。那裡的大氣不適宜人類呼吸,跟周圍的景物相比,我們就像小矮人一樣。如果我們要踏出機艙,務必藉助具有納維人外形的阿凡達,由人類在機器內透過心電感應遙控。當他們進入阿凡達後,他們所觀,所懼,所嘗,所感都跟納維人一樣,同樣也跟他們一樣適應當地的環境。

  阿凡達對男主角傑克蘇里有解放性的好處,他是一名下肢癱瘓者。他被招入伍的原因是軍方為他已故的雙胞胎兄弟建造了一個昂貴的阿凡達,此刻要基因相同的他來控制。進入阿凡達後,他能夠重新行走,在完成任務後,作為報酬,他有機會理解一個昂貴的手術來恢復他下肢的活動潛力。理論上,他不要冒任何危險,即使他的阿凡達被毀壞了,他自身並不會受損害。理論上是這樣的。

  在潘朵拉星上,傑克一開始是認真地做一名好士兵,之後他遇險,被靈巧勇敢的納緹莉救得性命,之後他就融入到當地人中去了。他發現他的上司,好戰的米爾斯誇裡奇上校訓話時說的話是十分準確的,在這個星球上,每一種生物都想拿他當午餐。(阿凡達肉體上跟納維人其實是不同的,但對著一個正在進行攻擊的頭上長著大錘子的30噸犀牛時,很難向它解釋當中的區別。)

  納維人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之道是透過對她深刻的瞭解,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其他生靈相知共存。這種相處之道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跟美洲土著十分相似。跟印第安人一樣,他們馴服其他的生物作為坐騎『拜託,哪個民族不會這樣做,又不只是印第安人——樓主注』,但是不是馬,而是飛龍一樣的生物。其中一段傑克捕捉然後馴服一條這種飛龍的戲是電影中的一個華彩段落。

  像《星球大戰》和《指環王》一樣,《阿凡達》開創了新一代的特效。卡梅隆是這樣說的,但有很多人不相信他,而它證明了他的話。潘朵拉極大一部分是CGI做的。納維人是透過動作捕捉技術建造的,做得十分真實可信。他們看起來像是具體的,有說服力的個體,跨越了電腦動畫和真實世界間那條不自然鴻溝。『真的嗎?此刻網上的片段怎樣看都還是像動畫片。——樓主注』卡梅隆和他的藝術家團隊成功的將納緹莉做成了一個藍皮金眼,長著長尾巴的女巨人,卻又,出人意料地,不失性感『怪獸也想上,死變態老頭——樓主注』。

  雖然有163分鐘長,片子的感覺卻沒有那麼長。它的資料是如此豐富,人類的故事、納維人的故事,納維人也是一個一個塑造得血肉分明的個體,這個複雜的星球上隱藏的全域性性的秘密、傑克加入納維人對抗他之前的同袍的終極大戰、一些優美的小細節,比如漂浮在空中,像蒲公英跟水母的美麗混合體的生物,以及令人驚歎的懸浮在雲間的島嶼。

  我對近來的許多影片在第三幕的時候只顧動作不講故事的做法表示過不滿。卡梅隆這次也是這樣做的,但他之前已經很好地把主角塑造好了,所以他們在戰鬥中做什麼,怎樣做都是值得關心的。戰鬥的結果不僅僅僅是誰贏誰輸,還有更深遠的好處和影響。

  卡梅隆承諾他將用《阿凡達》揭開3D技術的新一幕,我是出了名的對3D沒好感,2D電影已經足夠真實,它只是一個讓人分心的剩餘噱頭。卡梅隆的3D運用是我看過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是使用得最留意的。這部電影沒有為了用3D而用,也沒有胡亂地向著螢幕外方向炫技。他也清楚意識到3D會使影象顏色變得暗淡這一缺點,即使片子有超多室內和密林場景,光線也總是充足的。我是在AMCRiverEast的一個不錯的螢幕上用3D觀看的,已經覺得十分好。在TrueIMAX上看的話,就應會精彩絕倫。

  一個人要有多大的牛氣,才敢在奧斯卡上宣佈他是世界之王,而這次詹姆斯卡麥隆又再次當選了。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3

  每個人擁有個阿凡達,世界就不會有閒人。

  傑克·薩利(剛才谷歌了下內容簡介,才知道男主人公的名字)大概是《阿凡達》裡面最忙的人,睡覺的時候要指揮阿凡達去拯救納美人,醒來的時候要在潘多拉基地裡做保安。當然,做保安,他是不稱職的,指揮阿凡達,他才在行。

  培育阿凡達,定是費用很貴的事情,否則,不能想象傑克的孿生弟弟死了,基地寧可讓傑克來做明顯不能勝任的保安工作。其實,他的工作是指揮阿凡達。這就是說,個阿凡達其實比個人要更有價值。

  不過,這其實是個賭注。據稱所有的阿凡達都沒有辦法混進納美人的營地,既然如此,基地指揮官怎麼會聘用傑克到潘多拉星工作,他不會知道傑克的阿凡達定能夠派上用場吧。所以,我只能理解阿凡達太貴重了,儘管基地裡似乎每個人都有個阿凡達。

  我很奇怪,阿凡達的壽命比他的母體要長久。傑克的兄弟死了,他的阿凡達並不死,而是留給傑克用。那麼,在傑克被選用並飛往潘多拉星球這段時間,那個阿凡達是怎麼保持生命的呢?

  無論如何,傑克用上了他兄弟的阿凡達。我幾乎要以為這是個人為了有腿的生活而背叛他的族群,雖然有愛情,有正義等等,但顯然傑克作為人無腿顯得落寞,又因為變成阿凡達有腿而興奮。正是在興奮過度的時候,他邂逅了場阿凡達與納美人的愛情。好在影片多次強調人類也可以給傑克再造雙腿,從而避免了“為腿而背叛”的色彩。

  阿凡達怎麼可能與納美人產生感情,這是個有些費解的問題。阿凡達是種雙重的異類,對於納美人是異類,對於人類來說也是異類。人類不會與阿凡達產生愛情,這是無可置疑的。阿凡達儘管有納美人的形體,但納美人對阿凡達身上的人味極度排斥。

  但最終,電影仍然講了個傳統的獵奇故事。事情雖然發生在外星球,但可以看作個殖民拓疆的故事型別,就像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後歐洲人征服非洲和美洲樣。在這型別的故事裡,必然地,“先進的人”能夠贏得土著的心。《阿凡達》裡面,就是人類中的個,變成了納美人的領袖。

  導演堅持了意識形態正確性,那就是對弱者寄予同情,並且給予他們場離奇的勝利。畫面拍得與電腦遊戲差不多,方是鋼鐵機甲,方是血肉之軀。鋼鐵機甲肯定是要戰勝血肉之軀的,所以血肉之軀的勝利需要奇蹟的成分,《阿凡達》裡面,就是傑克不僅贏得了納美人,而且還有隻靈異的大鳥主動成就了他“魅影騎士”的身份。這個身份,不只意味著最強大的戰鬥能力,而且意味著他作為納美人領袖獲得了神靈的首肯,同時,意味著他可以當仁不讓地娶那個心儀的女納美人,——本來,在納美人的傳統裡,她是另有所屬的。

  所以,《阿凡達》與其說是傑克的電影,不如說是鳥的電影。“魅影”是決定性的,其它的鳥也不差,只要貼近飛機,可以把飛機拽得找不著北,撞到懸浮山上。

  很多人說從《阿凡達》裡面看到拆遷的影子。其實,不同國家的人,看到的東西肯定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就是“反抗強權”的傳奇。地球上的反美戰士,可以從中看到希望。以色列人可以從中看到建國曆程,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可能看到巴以衝突。

  以弱勝強的事情,總是能夠給人慰藉的。電影中的強權對弱者是那麼遊刃有餘。強者會規定弱者投降的時間,否則就是“和平努力失敗”;血肉之軀以弓矢箭簇抗擊飛機,強權胸有成竹地說“我們遭到攻擊,這些自不量力的傢伙”。這可以說是切強權的嘴臉,既不會承擔任何危險,同時還能夠保持優雅的風度,以及先禮後兵的“程序正義”。

  如果沒有這種左翼思想的色彩,《阿凡達》很難在全球狂掃票房,大片也不是完全不講“思想性”,而只講場面超出感觀預想的。不過,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此巨大的製作,完全是資本的勝利,同時也完成了資本的收益。資本對事物的主宰,歷來是左翼批評的主要物件,《阿凡達》則將左翼批評的“政治正確性”變成了種消費內容,這內容使任何人看《阿凡達》時都能夠不產生心理的.厭惡感。如果電影以場人類的勝利,殖民者的勝利來結束,會有很多人哪怕極視聽之娛,但走出影院時仍會悶悶不樂。

  《阿凡達》是作為右翼的資本主宰並且消費了左翼思想的電影,它將左翼的政治正確性納入資本所製造的夢幻故事之中,並且實現資本投入的超值回報。消費主義時代,幾乎沒有什麼能夠脫出資本運營的邏輯。

  內容上說,《阿凡達》有些像邁克爾·摩爾拍的那些專門攻擊資本和權力的影片,但是左派導演邁克爾·摩爾永遠是另類,而《阿凡達》則是娛樂消費的主流。左翼向來反對消費主義,但自身也變成消費品。這是消費主義的弔詭之處,它至大無外,甚至把對手也包納其中。左翼之路,著實艱難。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4

  我看《阿凡達》時的感受和我1977年看到《星球大戰》時樣。那時我也是抱著忐忑的期望走進電影院的。跟《泰坦尼克號》樣,卡梅隆的新作在上映前就受到熱烈到令人生疑的追捧。但再次地,他用部出色的電影讓懷疑者都閉上了嘴。在好萊塢,至少還有個人懂得如何善用2億5千萬或者3億的投資。

  《阿凡達》是次精彩異常的娛樂歷程,但它的好處不限於此。它包內含很明顯的環保和反戰資訊『美國人也愛提煉中心思想、偉大好處?——樓主注』。它註定要掀起追捧的熱潮。它的視覺細節是如此豐富,值得反覆觀賞。跟《指環王》樣,它創造了種語言。它造就了新的電影明星。它是個重大事件,部你務必去看才能跟得上別人的話題的電影。

  故事設在2154年,跟隨著美軍在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上的派遣任務展開。這個叫潘朵拉的新世界,富內含地球急需的種礦產。潘朵拉對地球毫無威脅,但是我們還是要派出軍隊去進攻和征服她。頭腦發熱的海軍陸戰隊員架著機槍,開著裝甲飛艇進行轟炸任務。你能夠自己把它理解成是對當今政局的隱喻,卡梅隆明顯是這樣想的。

  潘朵拉上茂盛的叢林里居住著和平的納維人,他們是藍色皮膚,金色眼睛,體型修長的巨人,每個約有12英尺高。那裡的大氣不適宜人類呼吸,跟周圍的景物相比,我們就像小矮人樣。如果我們要踏出機艙,務必藉助具有納維人外形的阿凡達,由人類在機器內透過心電感應遙控。當他們進入阿凡達後,他們所觀,所懼,所嘗,所感都跟納維人樣,同樣也跟他們樣適應當地的環境。

  阿凡達對男主角傑克蘇里有解放性的好處,他是名下肢癱瘓者。他被招入伍的原因是軍方為他已故的雙胞胎兄弟建造了個昂貴的阿凡達,此刻要基因相同的他來控制。進入阿凡達後,他能夠重新行走,在完成任務後,作為報酬,他有機會理解個昂貴的手術來恢復他下肢的活動潛力。理論上,他不要冒任何危險,即使他的阿凡達被毀壞了,他自身並不會受損害。理論上是這樣的。

  在潘朵拉星上,傑克開始是認真地做名好士兵,之後他遇險,被靈巧勇敢的納緹莉救得性命,之後他就融入到當地人中去了。他發現他的上司,好戰的米爾斯誇裡奇上校訓話時說的話是十分準確的,在這個星球上,每種生物都想拿他當午餐。(阿凡達肉體上跟納維人其實是不同的,但對著個正在進行攻擊的頭上長著大錘子的30噸犀牛時,很難向它解釋當中的區別。)。

  納維人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之道是透過對她深刻的瞭解,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其他生靈相知共存。這種相處之道以及其他方方面面,都跟美洲土著十分相似。跟印第安人樣,他們馴服其他的生物作為坐騎『拜託,哪個民族不會這樣做,又不只是印第安人——樓主注』,但是不是馬,而是飛龍樣的生物。其中段傑克捕捉然後馴服條這種飛龍的戲是電影中的個華彩段落。

  像《星球大戰》和《指環王》樣,《阿凡達》開創了新代的特效。卡梅隆是這樣說的,但有很多人不相信他,而它證明了他的話。潘朵拉極大部分是CGI做的。納維人是透過動作捕捉技術建造的,做得十分真實可信。他們看起來像是具體的,有說服力的個體,跨越了電腦動畫和真實世界間那條不自然鴻溝。『真的嗎?此刻網上的片段怎樣看都還是像動畫片。——樓主注』卡梅隆和他的藝術家團隊成功的將納緹莉做成了個藍皮金眼,長著長尾巴的女巨人,卻又,出人意料地,不失性感『怪獸也想上,死變態老頭——樓主注』。

  雖然有163分鐘長,片子的感覺卻沒有那麼長。它的資料是如此豐富,人類的故事、納維人的故事,納維人也是個個塑造得血肉分明的個體,這個複雜的星球上隱藏的全域性性的秘密、傑克加入納維人對抗他之前的同袍的終極大戰、些優美的小細節,比如漂浮在空中,像蒲公英跟水母的美麗混合體的生物,以及令人驚歎的懸浮在雲間的島嶼。

  我對近來的許多影片在第三幕的時候只顧動作不講故事的做法表示過不滿。卡梅隆這次也是這樣做的,但他之前已經很好地把主角塑造好了,所以他們在戰鬥中做什麼,怎樣做都是值得關心的。戰鬥的結果不僅僅僅是誰贏誰輸,還有更深遠的好處和影響。

  卡梅隆承諾他將用《阿凡達》揭開3D技術的新幕,我是出了名的對3D沒好感,2D電影已經足夠真實,它只是個讓人分心的剩餘噱頭。卡梅隆的3D運用是我看過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是使用得最留意的。這部電影沒有為了用3D而用,也沒有胡亂地向著螢幕外方向炫技。他也清楚意識到3D會使影象顏色變得暗淡這缺點,即使片子有超多室內和密林場景,光線也總是充足的。我是在AMCRiverEast的個不錯的螢幕上用3D觀看的,已經覺得十分好。在TrueIMAX上看的話,就應會精彩絕倫。

  個人要有多大的牛氣,才敢在奧斯卡上宣佈他是世界之王,而這次詹姆斯卡麥隆又再次當選了。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