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評課精彩-《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

評課精彩-《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

評課精彩範文-《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

  很榮幸能在這裡,我想就儲衛明老師的《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這節課談一點我個人的不成熟的意見。

  眾所周知,簡單機械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出現在複雜的機械中,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複雜機械的基礎。

  教材透過課文的引言,引起了學生對學習槓桿的興趣,透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簡單工具抽象出了槓桿的特徵,使學生對槓桿有了初步的認識;透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槓桿的規律得出了槓桿的平衡條件;從槓桿的`平衡條件出發,討論了槓桿可分為三種以及每種槓桿的特點。

  “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更新方法,把快樂帶給學生;運用評價,把信心傳給學生”周老師這一堂課的組織追求的就是這種境界,整堂課學生都是在一種創造的,愉悅的,不斷成功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的。如請值日生上臺演小品等。

  儲老師的基本功紮實,語言清晰流暢,教學機智靈活,激勵性語言多,實驗技能突出:如老師自制了蹺蹺板,斜拉橋,垃圾夾等教具,現代教學技能應用熟練,突出教學多元化及輔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調動教學資源,合理運用一切有利條件,注重教學過渡與轉承,教學環節自然一體。

  這一堂課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是真正意義的實現了教師教學方式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一個課例。

  在《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在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接下來我想就科學探究在這堂課的體現略說一二。

  我們知道,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創設則是前提的鋪墊,在這堂課中我非常欣賞的是情景的創設。

  儲老師首先請值日的學生上臺,用垃圾夾表演怎樣拾起垃圾,教育同學們要愛護校園環境;接著透過一段影片展示生活中槓桿的例子,有“神奇的塔吊,埃及金字塔”等,教師出示自制的蹺蹺板,請同學觀察,說說你有什麼想法,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個亮點是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實驗是檢驗科學結論的唯一標準,證據是進行科學分析的根據。透過實驗操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如:提出注意事項,觀察指導,記錄資料等,保證學生實驗探索過程的順利進行,使學生在“做科學”中自覺,主動地叩開知識大門。在前面幾堂錄影課中,有好幾位老師在學生實驗室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些什麼,東走走,西看看。而周老師在實驗過程中始終與學生一道,參與整個實驗過程,指導學生怎樣成功的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

  當然了,每一堂課都有其遺憾的地方,在儲老師的這堂課中,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教學設計不合理。儲老師是先探索蹺蹺板的平衡條件,再來講槓桿的概念,我認為這樣導致實驗目的不明確,研究什麼,為什麼實驗,這些實驗器材有什麼作用等等都不清楚,使學生不能很好的瞭解實驗,並且我個人認為不能用錄影來展示實驗過程,多媒體是什麼?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不能依賴於它!探索槓桿的平衡條件這個實驗簡單易操作,老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看,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周老師在實驗前展示了該實驗過程,就失去了讓學生探索的意義了,不是嗎?既然是探索,就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你老師都全部展現了出來,那有何實驗意義呢?

  二:這節課的難點應該是對槓桿的認識及力臂的概念的理解。我覺得在這堂課上對該難點並沒有進行突破。什麼是力的作用線,什麼是力臂?課堂中並沒有強調。我個人認為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副生活中的槓桿,然後老師用彩色粉筆標出槓桿中的幾個名稱,多準備幾個例子。這樣學生或許會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板書沒有設計好。周老師在課前就在大黑板上出好了例題,小黑板上畫好了記錄實驗資料的表格,這樣會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得出實驗結論。可否這樣做:小黑板上出例題,大黑板上做板書,如槓桿的概念、實驗資料、結論等。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四:練習過多。三十分鐘的課堂,有八分鐘的練習,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很好的體現探究的過程。我認為只需設計兩到三道針對性的練習,剩下的留到課後完成,這樣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這堂課的整體效果還不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以上謹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教師批評指正。謝謝!

【評課精彩-《槓桿平衡條件》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