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詩》教學設計

《詩》教學設計

《詩兩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瞭解詩人簡況,瞭解作品內容。

  2、瞭解作品說理的技巧和象徵的手法。

  3、感悟詩人以真情說理征服讀者的技巧,領會詩歌象徵的手法,提高鑑賞能力。

  4、體會詩人對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5、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學習重點】 1.重點:①瞭解詩人簡況,瞭解作品內容。②瞭解詩歌相關知識,並能運用到自讀、自學中去。

  【學習難點】

難點: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學習安排】兩課時

  【學法指導】認真閱讀“預習·導學”

  【課前儲備】

  1、瞭解作者:把你瞭解的作者或作品及寫作背景等情況整理在下面。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

  羅伯特"弗羅斯特

  2、精彩“說路”。

  蒐集關於“路”的精彩描寫,也可以是與“路”有關的格言警句或俗語。

  3、大聲讀詩。朗讀這兩首詩,把不理解的地方劃下來。

  4、精彩摘錄。

  讀完兩首詩,每首詩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句詩?摘抄下來。

  5、心靈感悟。讀完本課的詩,你認為人生之路應該怎樣走?

  6、個性創作。以“假如生活重新開頭”開頭,創作一節富於哲理的小詩。

  學習過程:

  (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匯入新課。播放輕音樂,師激情匯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呢?

  [請你談一談]

  二、作者介紹。

  請大家自由讀課下註解1,其他同學補充。

  三、誦讀詩歌。

  1、自讀。

  咱們這一次的學習有三個要求:第一,吟誦這首詩;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發讀詩之後的感受。好,現在自由地、大聲地,好象自己在感受這首詩的奧秘。大聲地讀,開始吧!

  2、小組合作讀。

  這一首詩是詩人給鄰居的一個小女孩的題詞,是詩人在流放期間的最艱苦的環境下給鄰居的小孩子寫的幾句話。那麼這首詩可以用說話的方式。因為它是說理的,它就是在說話。

  當你要勸慰人家的時候,你就得用說話的方式來表達。比如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大家試一下,用說話的方式,互相講給對方聽一下。開始吧。

  3、齊讀。

  下面我們再來嘗試另外一種讀法。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當我們覺得自己的雙肩已經扛擔不了生活的重擔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握緊拳頭鼓勵自己,這個時候有一種內心的獨白,悄悄的,鼓勵自己。那麼這種內心獨白的方法,用於詩歌朗誦,適合自己聽,鼓勵自己,勉勵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試一下,這種“沙沙”的讀書聲一定會激動我們的心情。試一下。

  4、背誦比賽。暢談讀詩感受。

  四、比較閱讀。

  提示: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老師不由得想起咱們中國詩人宮璽寫的一首短的說理詩《假如你欺騙了生活》,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朗讀《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假如你欺騙了生活,以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且慢,生活並沒有到此為止,有一天,它會教你向它認錯,大地的心是誠實的,孩子的眼睛是誠實的,人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有無憾的付出無愧的收穫

  (請同學們自由讀)

  讀完這首詩,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呢?

  五、拓展延伸。

  1、個性創作。

  同學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你欺騙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開頭。假如生活重新開頭,我們應該怎麼樣對待新開始的生活?

  [學法提示:我們這一步的學習,首先是,你結合生活的體會自由地寫詩,然後我們再來欣賞人家寫的詩。怎麼寫?“假如生活重新開頭”,第一句話,然後你再寫一句話,就是兩句詩了,或者再寫三句話,就是四句詩了。試一試,展現你們的思想和才華。]

  (來,同學們,試一試)

  2、討論交流。

  咱們來交流一下大家的說理詩。

  示例:(1)假如生活重新開頭,不要迷茫,不要不知所去,翰海大地,蒼茫天空,哪裡都有你生活的意義,當你的靈魂飛離開這虛偽的世界,用嬰兒般純真的笑容迎接你新的開頭。

  (2)假如生活重新開頭,我不會再哭泣,我要勇敢地前進,我相信生活不再將我拋棄,所以我要更加努力。生活總要繼續,陽光總會來臨,拭去眼角的淚,勇敢向前去。

  第二首《未選擇的路》

  一、精彩說路

  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路”的詩句、格言警句。

  二、過渡。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於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於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

  三、關於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四、讀詩感悟。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2、未選擇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跡”象徵著什麼呢?

  3.在《未選擇的路》一詩中昇華全詩旨意的詩句是:

  4.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5.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明確:

  6.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呢?

  五、鞏固練習

  1.填空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國)著名詩人。他的創作對本國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發展影響很大。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生活的百科全書”。

  (2)《未選擇的路》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一位獨具風格的______________(國)現代詩人。他吟唱著20世紀的音調,又接近於傳統詩的詩體;他的詩富於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同時又有濃厚的鄉土色彩。

  2.揣摩下列詩句加線詞的意義。

  (1)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2)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3、《未選擇的路》對末節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末節詩是詩人笑對苦難和憂鬱的心聲,勸說的口吻裡,充滿了關愛的情感。

  B.“未來”寫出了期待的美好,“現在”點示暫時的憂鬱,“過去”意味著親切的回憶。

  C.“永遠”寫出人們憧憬美好未來的天長日久,“瞬息”寫出再大的“憂鬱”不過是過往雲煙。

  D.這首詩應用豪邁鏗鏘的語氣讀出詩人所抒發的真誠的情感。

  4.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前一段就像一位溫厚的長者在低聲囑咐自己心愛的孩子,也像一位坦誠熱情的成年人在勉勵自己的忘年交的小朋友,不要被生活中暫時的不快所擾,不快的陰影終會消逝。

  B.詩人並不滿足於簡單地告誡別人,因此,在第二段作了進一步分析,“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一句意蘊無窮。

  C.這首詩言簡意賅,清新流暢。熱烈深沉,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猶如四季,寂寥冬月當前,我們必須振作。

  D.這首小詩是詩人為鄰居小女孩的紀念冊題的,是詩人對心愛的孩子的叮嚀和囑託,與詩人的自身處境無關。

  5.對《未選擇的路》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僅描繪選擇,而不說面臨的選擇內容是什麼,使此詩具有了內涵的開放性。

  B.這首詩具有象徵意味,讀後讓人深思。

  C.“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是詩人對自己年輕時錯誤選擇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說明選擇其中一種意味著對另一種的放棄,選擇時應當慎之又慎。

  六、完成課後習題。並摘錄自己喜歡的詩句。

  [預習導學]

  1、關於作者①他是俄國詩人,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②他的一生創作了近800首優秀的抒情詩篇。③他的詩歌,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十九世紀的文壇,他被喻為“詩歌的太陽”。④他的說理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問世後成為許多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2、片斷欣賞:在進入課文學習之前呢,教師向大家推薦幾個語言的片段。這是現在的成人、長大了的人,他們童年的時候或者少年的時候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感受,現在回憶起來的感受。

  (1)有個人這麼說了:“十四歲那年,我讀到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不會忘了這首詩,它將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2)另一位說“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喜歡的普希金的詩句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3)還有一位說,“這一首詩已陪我度過許多難過的時刻,我喜歡這首詩。”

  (4)還有人說“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詩,初中時候我讀到它,很感動”。

  那麼,咱們今天來學習這首詩,咱們青年、咱們少年來學習這首詩有什麼感受呢?請你先把詩歌讀起來。

  二、這兩首詩的另外兩種譯本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查良錚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永遠向前憧憬,儘管生活在陰沉的現在: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沒有走的路(飛白譯)

  金黃的林中有兩條岔路,可惜我作為一名過客,不能兩條都走,我久久躊躇,極目遙望一條路的去處,直到它在灌木叢中隱沒。

  我走了第二條,它也不壞,而且說不定更加值得,因為它草多,缺少人踩;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兩條路是一樣的,都撒滿落葉,還沒踩下足跡。啊,我把第一條路留待來日!儘管我明白:路是連著路的,我懷疑是否還能重返舊地。

  此後不論歲月流逝多少,我提起此事總要伴一聲嘆息:兩條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我選了較少人走的一條,此後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詩兩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熟讀並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3、培養學生利用聯想和發散思維領悟詩歌的能力,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湧動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教學藍圖】

  1、結合音畫效果,讓學生進入鄉愁世界。

  2、教學分為幾大板塊:

  ⑴ 音畫情景。

  ⑵ 朗讀領悟。

  ⑶ 詩歌欣賞。

  ⑷ 自主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我愛這土地》,把握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感。

  一、導人新課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絡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讚歌──《我愛這土地》。

  二、寫作背景及作者

  1、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從此,這首詩在抗戰時期廣為傳誦。

  2、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現、當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育到5歲回家。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鬱而感傷。艾青是繼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勳章。

  三、感知、研習

  1、範讀欣賞。

  (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詩人的感情。)

  (多媒體播放朗讀材料)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出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見書)

  3、“土地”的含義(練習一/1)

  艾青是一位與“土地”聯絡得非常緊密的詩人,他的詩歌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是“土地”和“太陽”。前者象徵祖國,後者象徵光明(在本詩中,“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詩題“我愛這土地”,表達了詩人對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的深沉的愛,這首詩抒發了那個艱苦的年代裡,為祖國的獨立自由而奮鬥獻身的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4、合作探究:

  ⑴ 找出詩中的意象:

  (讓學生找出,並在前面加上定語。)

  詩中的“土地”“河流”“風”“黎明”四組意象是有象徵意義的。“被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難、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永遠洶湧著”的“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抒寫了人民的悲憤和激怒,象徵抗戰力量的日漸壯大和那風起雲湧的不屈不撓的抗爭;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苦難人民的希望和抗戰勝利的“黎明”。

《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嘗試寫主持詞,寫一首或一節兒童詩。

  學習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兒童詩兩首》這兩首分別是《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板書)。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是透過同學們的自學來學習的。課前同學們做了充分的預習。老師有個提議,今天我們想採用闖關的形式來學習,有興趣嗎?每一關都有得分,隨機加分看誰得分最多,一併計入語文感恩銀行。

  2、創第一關 必答關學習第二首詩《童年的水墨畫》

  (1)大聲朗讀第二首詩《童年的水墨畫》,想想這首詩描寫了童年的幾個怎樣的畫面?用簡短的語言寫在小紙片上。

  反饋學生的答案。(街頭看書、溪邊釣魚、江上戲水)隨機提問“你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

  (2)你最喜歡哪一個畫面?說說你的理由。隨機體會童年的快樂、情趣、可愛、頑皮,並進行朗讀指導。

  (過渡:童年的生活是多麼有趣,多麼快樂。除了童年的生活,同年還有什麼?)

  3、創第二關 搶答關 學習第一首詩《我想》 比較兩首詩

  (1)《我想》這首詩中,寫了我童年的什麼?

  (2)寫了我幾個願望?哪一個願望最令你神往?請你把它讀出來。朗讀指導

  (3)課文中的哪些字或詞讓你讀起來感到特別的美?隨機感受韻律美

  (4)快速瀏覽這兩首詩,請你說出這兩首兒童詩有什麼不同?

  (內容不一樣:一首詩表達願望的,一首是表達真實生活學習場景的;形式不一樣:一首是一首詩,另一首是組詩;三是第一首比第二首的韻律感強;意境不同)。

  4、創第三關挑戰關嘗試寫作

  (1)寫主持詞。創設情景:表演詩朗誦節目。寫好後評價。(提示:可用上書上的語言,寫兩三句即可)。

  (2)仿照課文中詩的寫法,用詩歌來寫寫自己童年的願望和生活場景。提示:寫願望和場景的可寫一個或幾個小節,視自己情況而定。反饋交流。

《詩兩首》教學設計4

  一、學習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瞭解象徵手法的作用。學習詩歌樸實、真誠的語言,理解詩歌的表現角度。

  3、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的選擇。

  二、學習過程:

  (一)預習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佇( )立涉( )足延綿( )萋萋( )

  瞬息( )憂鬱( )幽( )寂尷( )尬( )

  2、查一查,理解詞義。

  幽寂:尷尬:

  延綿:萋萋:

  3、填空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_________(作者)被流放的日子裡。

  2、《未選擇的路》是_____(作家國籍)詩人_______寫的一首具有象徵意味的

  ________。

  3、當感覺到生活欺騙了你時,正確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選擇的路》一詩中昇華全詩旨意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1、讀一讀,想一想,這兩首詩給了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啟示?

  2、說說兩首詩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3、《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三)、合作釋疑

  1、《未選擇的路》中的路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既然是選擇道路,作者為何要寫“未選擇的路”,而不寫已選擇的路?

  2、讀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覺得有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四)、課內精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了你怎樣的叮囑?

  2、你認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3、“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一句中的“憂鬱”還可以用什麼詞替換?

  4、“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一句,語氣上有什麼特點?

  5、這首詩蘊含了什麼道理?試著談談你的理解。

  (五)、自主探究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試著概括第一小節詩歌的內容。

  2、你認為“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朗讀的重音應放在哪個詞上。

  3、詩中的“路”,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它的含義是什麼?

  4、哲理詩給人以思考,請以自然界的某一景物用一兩句話寫出你的獨特感悟或對生活的思考。

  三、課堂總結

  兩首詩都富於哲理,且都富於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對於人生選擇的思索,人生的選擇很無奈,即要勇於抉擇,更要慎重對待。

《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讀讀記記“花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像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

  1、聽《童年》,說說你想到了什麼?

  2、導語引入。

  二、初讀

  1、自由讀。

  2、同桌合作讀。

  3、指名讀。

  4、默讀,說說你的感受。

  三、學習《我想》

  1、再讀小詩,勾畫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說一說為什麼?

  2、四人小組交流。

  3、彙報,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4、小結:

  想像力的豐富,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動詞的準確使用。

  5、續寫小詩。

  四、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小詩:

  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

  3、指名彙報,其他人補充:

  街頭:鮮明的對比(喧鬧與寧靜)。

  溪邊:動靜結合,色彩豔麗。

  江上:點面結合。

  4、指導朗讀。

  五、拓展

  學完這課,你想說些什麼?

《詩兩首》教學設計6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恆主題.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交流資料 :

  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意,思考:統攝全詩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學生歸結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穀場丘堆滿豐收的穀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四、合作研討:

  1、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透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俄羅斯深切的愛。

  2、學生熟讀全詩。

  板書設計: 祖 國

  萊蒙托夫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統攝全詩) 俄羅斯原野景色: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樺

  農家生活:打穀場 農家茅房 小窗 飲酒 笑談 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五、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2.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想透過談“河流”來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麼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於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

  七、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黑人談河流

  休 斯

  核心詞“河流” (歷史的象徵) 中心詩句: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 幼發拉底河沐浴

  深邃 剛果河畔蓋茅舍

  中顯 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寫景詩的特點。

  2、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3、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學習和欣賞。

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透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讚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六、課後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後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四、反覆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佈置作業。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一、活動目標

  1、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和體驗大自然的韻味。

  2、透過蒐集有關資料,增長見聞,開闊視野,並鍛鍊資訊的蒐集和處理能力。

  3、閱讀和朗誦寫雨的文學作品,提高文學鑑賞水平和朗誦能力,尤其是體味抒情類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活動準備

  1、蒐集關於雨的知識和文學作品。

  2、在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準備時,及時進行指點和幫助。

  3、乾旱少雨的地方,可以把活動的重點放在閱讀文字材料和欣賞文學作品方面,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來補償直接體驗的不足。

  三、活動指導與建議

  1、活動準備

  課前,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活動準備(以自願分組為原則)。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讓學生在不同時空諦聽雨的聲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各個角落去採集雨聲,用錄音機錄下來(有條件的還可以用攝像機),準備在課堂上播放並描述給全班同學。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上查詢關於雨給人類帶來的福祉與災難的資料;也可以有所擴充套件,如不同地區和季節,雨的不同形態;雨的各種奇特現象及成因等。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讓學生蒐集寫雨的文學作品或片段,並準備簡要的評點,準備好音樂,在課堂上進行配樂朗誦。還可以進行專題性的作品蒐集,如寫雨的古詩詞集錦,小說、戲劇中的雨;寫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歡樂、憂鬱、興奮、淒涼等各種心境下的雨。

  也可以自主開展如下活動:

  第四組:欣賞、評論關於雨的歌曲──尤其是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蒐集相關作品,分析它們是怎樣寫雨、唱雨的。

  第五組:舉辦雨景攝影展、繪畫展。可以詩畫相配,增添情致。

  以上各組進行活動準備時,老師可以相機指導,以便把握住整個活動的方向和質量。

  2、課堂活動(主要練習口語表達)

  三個小組依次或穿插進行活動展示。

  第一組:“聽聽我的足音”。播放雨聲的錄音,讓聽眾說一說雨聲喚起了怎樣的心緒和感受。然後,由錄製雨聲的同學描述真實情境。

  第二組:“說說我的功過”。可以用知識競賽或有獎競猜的形式開展活動。還可以從“正大綜藝”等媒體中借鑑活潑多樣的活動方式。

  第三組:“讀讀我的韻味”。進行配樂朗誦,請聽眾在聽完後談談感受,以及對朗誦本身的評價。所有朗誦結束後,再對作品進行一番比較、品評、歸納,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力。

  3、作文練習

  課本上建議的是寫一篇抒情文章。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應引導他們把握好“一個季節”“一種突出的感覺”等關鍵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徵,寫出真實而獨特的體驗。

  學生有興趣寫詩歌、童話、劇本、文學評論等,都應該積極鼓勵,只要寫真實感受即可。有的學生暫時缺少感受,不應強迫他們無病呻吟。

  四、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的評價內容有:

  (1)課堂活動時的口語表達能力;

  (2)作文水平;

  (3)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4)小組合作學習時,合作精神的體現程度。

  2、評價的方法:

  (1)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於前兩項內容,可以制定詳細的評分表,予以量化;後兩項內容可以以寫評語的形式進行評價。

  (2)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可以讓小組給每一個成員寫段評語;自己也寫一寫個人評語。這些評語都可以放入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袋裡。

  (3)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應幫助學生樹立起“過程重於結果”的意識,評價時,不僅關注最後的能力水平和表現,更要關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五、有關資料

  (一)關於“雨”的詩文。

  (二)關於“雨”的知識。

《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理解兩首詩末尾語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3、學習這兩首散文詩藉助具體形象抒發對母愛的愛的手法,寫一段話,表達對父母的愛。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兩首詩,進行朗誦比賽,直至背誦。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篇末含蓄的語句理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啟發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在今年512特大地震中,發生了眾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條感動全中國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雙膝跪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毫髮未傷。這說明什麼呢?父母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無私的一種愛。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兩首表達母親與孩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和《荷葉母親》。

  二、研讀《金色花》

  1、走近作者

  泰戈爾—印度著名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的創作有五十多本詩和散文詩集、十二部中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部戲劇。他著名的散文詩集有《飛鳥集》、《新月集》、《園丁集》、《吉檀迦利》等。用孟加拉文寫作,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裡,可以處處感到一種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2、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配樂—班得瑞《初雪》)。(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學生仿讀。)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3)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讀比賽,互相點評。

  3、感知詩意

  師:現在請同學們小組交流,談談讀過詩後的整體感受,說出你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用“我從文中讀出了一個_______小男孩(媽媽),從_____________看出。”句式說話。

  明確:全詩展現了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裡與媽媽三次嬉戲。“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不讓母親知道,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

  4、問題探討:

  (1)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

  (2)“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麼?

  (3)媽媽為什麼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

  (1)“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溫馨和幸福。

  (2)我在一天時間裡,與媽媽嬉戲,看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讓媽媽沐浴在花香中;在媽媽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替媽媽遮陽。這都是為了回報媽媽的關愛,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

  (3)詩歌第二節,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像,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驚慌緊張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孩子,又驚又喜,責怪中透出至真的母愛。

  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瞞著媽媽。天真稚氣,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媽媽的感情。

  5、理性感悟

  師:詩人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黃的色彩象徵什麼?結合註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金色花,印度聖樹,開金黃色碎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詩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是在讚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三、品讀《荷葉母親》

  1、走近作者

  泰戈爾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的影響是廣泛的,其中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藝術精髓。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1900年生於福建一個思想開明的海軍軍官家庭,幼年廣泛接觸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冰心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湧現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創作最顯功力的是“冰心體”散文和“小詩”,它們以細膩溫柔而又微帶憂愁的情調寫母愛與童心、自然以及人生,語言清新淡雅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2、學生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3、問題探討:

  (1)這首詩著重描寫的是什麼?

  生:著力描寫紅蓮,重點是雨中的蓮花。

  (2)為什麼要寫九年前與祖父賞蓮的情景?

  生:做鋪墊,將花與人緊密聯絡,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3)作者情緒怎樣變化,有什麼作用?

  生:作者的情緒:煩悶——不適意——不寧的心緒散盡。表露了作者關注花的命運的感情。

  (4)篇末“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廕庇?”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母親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我們度過人生路上那道道坎坷與磨難的人,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永遠為我們遮蔽風雨的人。

  (5)詩中的荷葉和紅蓮分別有什麼象徵意義?

  生:荷葉——象徵為兒女遮風避雨、無私奉獻的母親。

  紅蓮——象徵在母親的關愛、呵護下逐漸成長的兒女。

《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體會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蟈蟈與蛐蛐》。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這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注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5、理解蟲鳴的象徵意義: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週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彷彿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絡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出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三、佈置作業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夜》。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以動寫靜)靜謐、美麗;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後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四、反覆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品味語言

  “靜悄悄地,濺起/一片綠色的月光”這兩句子寫得好嗎?說說理由。

  好。採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以青椰子掉進大海的“動”來襯托夜的“靜”。“濺起月光”這一搭配新奇傳神,同時如實寫出了月光下海水被濺起時的情狀。以“綠色”修飾月光,表明了在南國綠主宰著一切,綠是南國的生命。

  五、比較本詩與郭沫若的《靜夜》

  本詩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的詩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六、作業

  完成《輔教導學》本課練習。

《詩兩首》教學設計10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全詩平實中見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家生活,蘊蓄著的是詩人純潔而真摯的情感。《黑人談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詩中“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全詩在深邃中顯自豪。

  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中表現的異國情趣,如俄羅斯風情、黑人種族的文明史。教讀過程當中,要結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選用恰當的助讀資料,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去認識和理解。把握詩中藝術形象的意義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則是教學的難點。教讀中,要透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形式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歷及其創作。

  2.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能力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3.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1.瞭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師透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 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黑人談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誇張手法回顧歷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誦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瞭解詩人簡歷及寫作背景,誦讀、研討、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投影演示萊蒙托夫和休斯畫像)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恆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恆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後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鬥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於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後死於預謀的決鬥,年僅二十七歲。

  萊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創作生涯裡,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雲》《祖國》,長詩二十餘部,以《惡魔》《童僧》為代表,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傑出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詩人繼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黨人詩人的傳統,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其風格沉鬱中有剛勁,手法上既能出色地運用浪漫主義,又擅長現實主義的描寫。

  《祖國》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於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並休慼與共的強烈願望。

  2.休斯(1902~1967)美國黑人詩人、小說家,美國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休斯寫過小說、劇本、自傳和新聞速寫,以詩歌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創作了十多部詩集,比較重要的有《哈萊姆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創作植根於美國黑人生活,對他們痛苦生活給予同情,謳歌他們美好的情感,頌揚了他們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詩歌的主題思想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休斯創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藝術引進詩歌創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樂和布魯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輕鬆活潑豪邁奔放的風格,對美國黑人詩歌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讚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學生歸結體會,教師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穀場丘堆滿豐收的穀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5.合作研討:

  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透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聖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學生熟讀全詩。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2.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想透過談“河流”來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麼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於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裡有所沉澱。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五、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老 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傘,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眼裡飄來一道鞭影,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1.選出語句分析不當的一項……………………( )

  A.“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馬的負重與悲苦。

  B.老馬“把頭沉重地垂下”“有淚只往心裡咽”,看出老馬逆來順受、不思反抗、心胸狹窄的情態。

  C.表面是寫馬,而實際是寫人。寫舊中國備受奴役的勞苦大眾。

  D.詩人善於用動詞,“扣”“垂”“咽”等詞語,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選出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

  A.這首詩只截取了裝車那一刻的情景,畫面也突現了老馬頭部的動作,卻表現出老馬悽慘的處境和悲苦的命運。

  B.詩中的老馬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受著沉重的壓力,它在苦難的生活中掙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堅韌,更有不屈的反抗。

  C.這首詩,有人認為表現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有人認為有詩人的影子,也有人認為詩人要表現的就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讀者如何理解,自可見仁見智。

  D.這首詩語言樸素而傳神,像“橫豎”“扣”本是極平常的口語,用於詩中卻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馬的命運及詩人對它的深切同情。

  參考答案:

  1.B 2.C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迴腸的。掩卷遐思,備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願我們能掛帆濟海,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七、佈置作業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什麼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請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抒懷短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

  板書設計

  祖 國

  萊蒙托夫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統攝全詩)

  俄羅斯原野景色: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樺

  農家生活:打穀場 農家茅房 小窗 飲酒 笑談 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黑人談河流

  休 斯

  核心詞“河流”(歷史的象徵)

  中心詩句: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

  幼發拉底河沐浴

  深邃 剛果河畔蓋茅舍

  中顯 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詩兩首》教學設計11

  一、匯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連結──名詩對接:

  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⑵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⑶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你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瞭解作者

  學生就自己蒐集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交流結果予以梳理,指導學生學會蒐集資訊、篩選資訊、整理資訊。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賞析《錦瑟》

  1、教你方法: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2、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⑴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⑵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⑶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3、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⑴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著“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著“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為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詩歌內容:

  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導: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惘然)

  引導:作者為什麼而“惘然”?(為“此情”。)

  引導:“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點評。

  (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

  4、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引導:現在讓我們藉助一段動畫影片,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⑴flasn影片《錦瑟》。

  學生觀後結合詩歌及畫面談談這首詩的意境。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

  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5、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控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佈置作業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詩兩首》教學設計12

  [學生分析]

  《詩兩首》是外國詩歌,主題是寫人生的,與成長有關。雖然從字面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詩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實際上這兩首詩內容比較含蓄。在教學中,學習此詩的難點在於,教師如何依照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理解詩歌的象徵意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聯絡自身實際,深入體會詩歌的人生哲理,開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問題。

  [教學建議]

  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感受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體味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體會選擇人生道路的豐富內涵,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初步瞭解哲理詩的閱讀方法,學會用“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方法學習詩歌。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作為自讀課文,可以幾個重要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學中可以按“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加強誦讀,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促進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學生鑑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並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以促進學生聯絡實際,以所學來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對生活的風雨,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如果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我們又當如何?今天我們學習《詩兩首》,看詩人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怎樣思考的。

  二、教學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整體感知

  教師:我們先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裡夫紀念冊上的。這首詩問世後,許多人把它記在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現在請大家自己瀏覽本詩。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麼?

  學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教師:不錯,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詩中的“假如”,對當時的普希金來講並不是“假如”,而是真實的壓迫和束縛,沙皇打擊他,束縛他,壓制他。但他並沒有屈服。這首詩正是他當時的真實感受的寫照。這也是此詩為廣大讀者所深愛,廣為傳誦,成為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座右銘的重要原因。你們讀了這首詩,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請你們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

  學生:我感受到詩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既是在勸告自己,也是在鼓舞鬥爭中的其他人。

  學生:“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能感受到詩人面對困境的從容平靜。

  學生:我能從“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中,感受到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

  2.理清思路,細節感悟

  教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讀詩,除在誦讀中把握它的大意,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外,還應該進一步理解這些詩句本身的含義,理解詩句之間的關係,理解詩人的思路。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考慮這些詩句之間的關係,再全班交流。

  學生:(默讀)

  學生:我覺得開頭是在勸告人們,也是詩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騙”了,受了打擊,陷入人生的低谷,確實是悲傷、憂鬱、心急的。這是我們正常的反應,但詩人勸告人們不要這樣,不要長久地陷入這種情緒之中。詩人開門見山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學生:下面的詩句可以看作詩人在申訴自己的理由。詩人不能只是勸告:不能這樣,應該那樣。恐怕還應該講出勸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詩歌的形式,這樣更能讓人信服。

  教師:不錯,我們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這一點,正因如此,這首詩才這樣感人和激勵人。那我們看一看詩人講了哪些理由。

  學生:一個理由是說生活不會永遠這樣,這是講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堅信沙皇的專制統治不會太久。

  學生: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環境如何,是永遠不會被現實的困難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惡劣的外界環境所無法左右的。

  學生:還講了一個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這句詩與前邊的哪句詩是彼此呼應的?

  學生:與前邊的“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彼此呼應的,但這句意思更明確,“將會”畢竟在時間上說得比較遙遠,而“瞬息”說得更加迅速。“瞬息”用誇張的手法,說明現實的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對,“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且詩人樂觀地看到“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將會成為我們未來一份珍貴的記憶。怎麼理解這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學生:這兩句詩說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

  學生:在這裡,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鬱,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那麼,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

  學生:詩人在這裡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

  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於把握人生。

  教師:你們的這些理解非常好。現在的挫折、困難、不順都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會給我們將來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3.拓展感悟,結合實際

  教師:現在請大家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首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會更好。

  4.誦讀背誦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個性體驗,自由誦讀,背誦本詩。

  未選擇的路

  1.匯入課文,感知文意

  教師:同學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知道應該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它會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請大家齊讀本詩,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讀書)

  教師:“選擇”是人生自始至終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你們是初中學生,但是你們已經有過人生的選擇了。比如選擇學校,選擇業餘愛好,選擇朋友,選擇志向……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面臨選擇的問題,當然有些選擇是被迫的,但有些選擇我們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詩人把這種人生體驗濃縮在詩中。詩人寫了兩條路,是哪兩條?

  學生:一條是已經走過的路,一條是選擇時放棄了的路。

  教師:請你們迅速瀏覽全詩,思考詩人對“選擇”的態度是什麼?

  學生:(瀏覽、思考)

  學生:詩人在選擇時,非常矛盾。因為他在詩中寫到“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他是兩條路都想走,但事實上不可能。這種矛盾心情在整首詩中時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覺得“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都在吸引他,召喚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價值。

  2.深入領會

  教師:理解得很好。請考慮一下,詩人是不是對他的選擇感到後悔,是不是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不該選擇的路?

  學生:不是,他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原詩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兩個“更”字,實際上反應了詩人選擇時的思考過程,也是他做出選擇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說是缺點,因為“兩條路都未經腳印的汙染”。而且詩的最後一句“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種不後悔的語氣。

  教師:的確,他對選擇並不後悔,那你們看一下,作者寫作的重點是選擇的那條路,還是未選擇的那條路?

  學生:重點是在“未選擇的路”上。

  教師:既然作者不後悔,為什麼他寫作的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而且詩的題目也叫著“未選擇的路”?

  學生:因為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但那些未曾選擇的路,更加讓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時走兩條路。

  學生:這種感情在詩中,也有表現,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就是想走那條未曾選擇的路。他走在已經選擇的路上時,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選擇的路,但他知道“難以再返回”,也永遠不可能返回。

  學生:事實上,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念,詩中多少年後,詩人還為這次選擇而“輕聲嘆息”正是如此,這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

  3.聯絡實際

  教師: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呢?可不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們的想法呢?

  啟示:例如,你選擇現在就讀的學校,你就放棄了其他的學校;你選擇現在的朋友就無形中疏遠了其他的朋友;你選擇了勤奮就不能偷懶;你選擇了刻苦就會減少玩耍的時間等。

  學生:(交流)

  教師:讀了這首詩,我們知道應慎重地對待生活中的選擇,請你們說說,如果你面對某種選擇的時候,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給以一定的指導;如要慎重,因為時光畢竟不能倒流;應有獨立的標準,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選擇後,應該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4.兩詩比較評價

  教師:今天學的這兩首詩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和欣賞哪一首呢?請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小結:成長的道路充滿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滿選擇。前人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啟發,就像普希金和弗羅斯特一樣,我們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教益,在前進的路上走得更好。

  三、教學反饋

  1.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測驗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2)學了這兩首詩,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2.檢測建議

  作為詩歌,應給充分的時間熟讀,必要的背誦積累要落實。同時,我們學習詩歌,特別是哲理詩,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收穫,能用學詩的收穫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檢測的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四、教學反思

  這是兩首外國詩,兩首都富於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屬勸戒詩。面對被生活所欺騙的狀況,詩人摒棄了消極和失望,而是以積極和達觀的態度去處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會變成一種財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理解起來要更難一些,但同時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一些。詩人眷戀曾經沒有選擇的路,正表明他對已選擇、已走過的路的堅定不移和無所追悔。也許,選擇的遺憾是永存的;因為有了遺憾,選擇才更有價值。這正是“未選擇的路”所要告訴我們的。

  因為這兩首詩是詩人經過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寫就的,所以對人生經歷和閱歷都有限的七年級學生,作過多過深的要求是有點不符合實際的。如果我們過多的糾纏於詩歌的寫作背景,則又會侷限學生的思維和詩作本身的指導意義。故指導學生學習這兩首詩,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領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劃一和相同了。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開始能對於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穫了。

《詩兩首》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領略這兩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學習重點】講清聯想和想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難點】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知識連結】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等。

  2、寫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寫於19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靜夜》最初發表於1922年8月18日上海《時世新報學燈》,原題《靜夜吟》。

  3、關於聯想和想象:

  聯想是根據事物互相聯絡這一客觀規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文學作品中,聯想可以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想象的發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環境場面描寫更充分發揮襯托人物、烘托氣氛的作用。想象則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的。想象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辨別真假、善惡、美醜,提高鑑賞能力,豐富知識,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主學習】

  1、指導、訓練朗讀,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並試著劃分兩首詩的節奏和重音。

  (這兩首詩在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燈籠()籠罩()漏出()鮫人()

  3、填空。

  這兩首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貫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選詞填空。

  (點 閃 明 現)

  (1)遠遠的街燈___了,好像___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_著無數的街燈。

  (2)這四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麼?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麼?

  6、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7、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這麼寫?

  8、細讀《靜夜》詩文,看詩人具體寫了什麼。其中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

  9、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靜夜》全詩的意境。

  11、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條天河,可在兩首詩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說說原因嗎?

  【精讀精練】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縹緲”一詞換成“晴朗”不是更好嗎?能不能換,請說說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為什麼又用“定然”一詞來作充分肯定呢?

  1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感情?試結合背景分析作者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處?

  15、“美麗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對什麼的追求?而“世上沒有的珍奇”是作者對什麼的追求?

《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選擇。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像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蒐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學生介紹不到位的教師補充。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⑴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反覆朗讀這首詩。

  ⑵ 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⑶ 詩歌的兩部分各表達了怎樣的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3、問題探究: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能立刻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採取四人小組討論形式答疑解難。

  教師備題:

  ⑴ 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⑵ 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4、朗讀背誦:

  試著當堂背好這首詩。

  5、體驗反思:

  聯絡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逆境。

  6、比較學習《未選擇的路》:

  學生自主閱讀《未選擇的路》,並將其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進行比較。

  (比較兩文在內容、態度、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異同)

《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設計理念】

  在兒童的眼睛裡,世界是那麼美麗;在他們的世界裡,生命是那麼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字,體會詩歌情感,並且鑑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建議】

  1、重視朗讀訓練:

  《我想》節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在不同的環節安排朗讀訓練,但要注意層次性,提升朗讀的質量。《童年的水墨畫》則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2、鼓勵大膽想象,如:

  《我想》一詩,學生透過想象一個個心願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童年的水墨畫》透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3、借鑑詩歌寫法:

  學生自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借鑑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於筆端。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找幾首兒童詩讀一讀。

  2、瞭解《水滸傳》裡面的英雄人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⑴ 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願望是那麼多,又那麼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⑵ 是啊,美好的願望有那麼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願望寫進了詩裡,他的願望是什麼呢?趕緊去讀讀吧。

  (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2、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並想一想,孩子的願望是什麼?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裡所表達的美好心願。

  (師隨機板書。)

  3、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⑴ 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⑵ 誦讀最神往的願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麼,把自己種在土地上,還會變成什麼……)

  ⑶ 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願望?

  有感情地朗讀。

  4、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⑴ 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⑵ 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裡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⑶ 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⑷ 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⑵ 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⑶ 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⑷ 學生質疑,釋疑。

  3、賞析詩句:

  ⑴ 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⑵ 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讀。

  4、鑑賞寫法:

  ⑴ 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透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⑷ 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⑸ 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⑹ 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練習設計】

  1、我的夢想是……

  2、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補充資料】

  愛之歌

  黑塞

  〖德國〗

  我是一頭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鳥是你,我就是那樹,

  太陽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夢。

  夜晚,從我入睡的嘴飛出,

  一隻黃金鳥,飛向你,

  歌聲嘹亮,翅膀斑斕,

  它對你唱一支愛之歌,

  它唱著我給你的歌。

【《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