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四年級數學《小數性質》評課稿

四年級數學《小數性質》評課稿

四年級數學《小數性質》評課稿

  李老師教學的《小數的性質》一課,雖然我已經在班裡講過了,但是聽了李老師的這一課後,我覺得還是給了我很多啟示:

  一、注重方法滲透,先學後教,引導自主探索。

  在探究小數的性質時,李老師首先出示了0.1、0.10、0.100三個小數,猜一猜他們之間的關係,,大家透過預習,很容易就看出是相等的,然後李老師又及時追問,為什麼是相等的呢?從而讓大家帶著疑問自學書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在學習時目的比較明確,而且在討論時有一定的方向,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組彙報時,大家的彙報很有調理,有秩序,一人彙報一點知識,可見在平時小組活動中老師對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訓練。

  二、及時總結方法,講練結合。

  在得到小數的性質後,李老師還讓大家觀察了填上或去掉0後,小數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而且還及時給與的練習:0能去掉嗎?這些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在學生今後的練習時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至於出錯,顯示出了教師知識的全面性。

  三、設計多樣化、多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價格中的0可以去掉嗎?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還有一些基本的填空、判斷題等,都從各個角度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最後的思考題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學生不一定全都能理解,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的應變能力,還是有一部分人的潛力是巨大的`。

  建議:在呈現小數的性質時時間分配比較長,導致後面的化簡和改寫小數有些倉促。

  我在講這一課時是先出示了1分米、10釐米、100毫米長的線段,讓學生觀察後發現他們是相等的,接著把他們都換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再得到結論。我發現了一個不錯的設計片段,供大家借鑑。教師首先板書三個“1”,讓學生判斷,是相等的,接著在第二個1後面添寫上一個0,在第三個1的後面添寫上兩個0,板書寫成:1、10、100,提問:這三個數相等嗎?(不相等)強調“0”可不能亂添。那麼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回答可以添上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或“分米、釐米、毫米”就相等了。板書寫成:1分米=10釐米=100毫米。然後要求換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引出0.1米、0.10米、0.100米。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麼了?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找出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時,小數的大小不變。

  我們在講課時容易受一些課件的限制,把知識分散化,可以嘗試擺脫課件,按自己的想法讓知識簡單化一些。

【四年級數學《小數性質》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