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六年級數學《比認識》評課稿

六年級數學《比認識》評課稿

六年級數學《比認識》評課稿

  鄭老師上了《比的認識》一課,其教學設計新穎,且別具一格。

  1.突出概念的本質

  “比”與“除法”不是等價概念,顯然文字中描述的: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並不是“比”的本質概念。於是,本節課將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創設配製糖水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和探究的樂趣。學生從三次配製糖水中理解了“比”是兩個量對等關係的記錄,“比”是一種對應。知道了,在比中相應數量的糖只有一個相應數量的水與之對應,破壞了這種對應關係,比值就變了,即糖水的甜蜜度(狀態)也隨之變化。糖水的甜蜜度(狀態)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可以透過可測量的糖和水來記錄的。原本這是一個理解的難點,但因為這是學生所熟悉的情境,他們具備這樣的生活經驗,就能輕鬆地領悟了“比”的內涵。

  2.滲透函式的思想

  現在學習的“比”是為後面比例的學習作鋪墊,其實更體現了一種函式思想的滲透。以照片引入情境,緊扣“像與不像與何有關”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自主探究發現“長與寬的關係”,進一步理解“比”的本質概念。再透過多次在座標中做照片、找照片的思考與想象,孩子們不僅理解了“比”是一種對應,一種狀態。在他們的頭腦中還能夠清晰地刻畫出兩個變數間的關係,這正是函式作為研究現實世界的一種重要模型。

  3.溝通知識間的聯絡

  “比”雖然不等同於除法,但它與分數、除法有著密切的聯絡;“比”並非是比多比少,但比中也透露出兩個量相差份數的資訊。溝通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能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比的知識和靈活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探索研究中,透過按“前後項的相差數配製糖水”的教學環節,學生並不是簡單地理解“今日之比並非是之前的比多比少”了,他們更加清楚的是兩者之間的區別與關聯,順利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在練習中,充分發揮習題的功能,利用一題多變,激活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

  (1)學生在“判一判”的練習中既鞏固了求比值的方法,也更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有序性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絡。尤其是透過第6小題的辨析,學生深入理解了比是兩個變數間的對應關係。只要其中一個量發生變化,另一個量也隨之變化,只有確定了其中一個量,另一個量才能被確定。

  (2)學生在“找一找”練習中不僅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寫出了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比,還大膽創造出三個數的比。這樣,培養了學生類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同時,也拓寬了比的視野。

【六年級數學《比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