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1

  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1、xx市共有中等職業院校4所,即xx民族職業技術學院(xx市職業教育中心)、青銅峽職業教育中心、鹽池職業中學、同心縣石獅職業中學。在校生總數為4587人。生源結構以城鄉分:城市佔23.3%,農村佔76.7%,以地域分:本市轄各縣(市、區)佔95.2%,周邊縣(市、區)及陝、甘、蒙毗鄰地區佔4.8%。

  4所職業院校共有教職工421人,其中管理人員20人,工勤人員43人,教師358人,其中兼職教師60人,專任教師中專科學歷16人,本科以上學歷342人,佔全體專任教師的95.5%。

  20xx年全市用於職業教育總投入1756.1萬元,其中財政投入1483.2萬元,學費收入241.8萬元。到目前為止,尚未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生均預算內財政撥款標準。

  全市現有市級綜合實訓基地1個,縣級實訓基地2個,近五年中央財政共投入730萬元,省級財政投入2400萬元,縣級財政投入160萬元,院校自籌36萬元用於實訓基地建設。

  2、全市有農村中等職業學校3所,即青銅峽職教中心、鹽池職業中學、同心石獅職業中學。3所學校共有在校學生3162人,生源主要來自本縣(市、區),農村學生佔80%以上;共有教師151人,其中兼職教師17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達92.1%;20xx年職業教育辦學資金總投入1648.1萬元,其中財政投入1450.2萬元,學費收入166.8萬元,各縣(市、區)尚未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生均預算內財政撥款標準;現有實驗實訓基地2個,近五年內中央財政投入青銅峽職教中心實訓基地160萬元,投入鹽池縣職業中學實驗實訓樓400萬元,青銅峽市和鹽池縣財政分別投入30萬元和166萬元。

  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進入新的世紀以來,xx市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職業學校建設步伐加快,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完善,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高。但與外省區及本區部分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著許多問題,既有整個職業教育的共性問題,也有本市的實際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從總體上看,全市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山區縣(區)教育發展極為緩慢,表現在一是職業學校及培訓機構教育資源配置過少,辦學條件薄弱;二是中等職業教育佔高中階段教育的份額過低,在校學生普職比為5:1;三是農村職業教育及成人各類培訓無法全面、有效開展,嚴重製約了新農村建設程序。

  2、本市職業學校招生難、培養的畢業生就業難。主要原因:一是人民群眾和學生觀念比較陳舊,對職業教育認可度低,在就學的價值取向上有偏差,把培養目標定位在科研或管理人才上,重理論學習,輕動手操作,都想當“白領”,不願做“灰領”和“藍領”。在升學選擇上總是先選擇普通高中,實在沒有辦法才選擇職業學校;二是由於本地經濟發展速度不快,經濟總量小,就業崗位相對過少,畢業生就業供大於求,造成畢業生就業難,由“出口難”反作用於“入口難”;三是本市的職業院校,由於辦學條件、師資、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有差距,人才規格與市場需求不對應,造成在就業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四是政府在畢業生就業方面作為不夠,沒有從改善民生的角度出發,出臺相關的政策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3、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難點是投入嚴重缺乏。職業教育是成本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師資配備、學校功能建設和實訓裝置配置。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空編75人,由於人事管理體制的制約無法補充,同時由於經費短缺學校也無能力自主聘用教師。學校實習、實訓裝置數量缺乏,檔次較低,所有學校都沒有建成設施完備、功能完善、裝置充足的實訓基地,無法滿足實訓實習需求,嚴重製約著辦學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4、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單一,學校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實踐條件差,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沒有形成,不能滿足部分學生採取靈活方式完成學業的需要;校校聯合效益不明顯,“一年在農村學校,一年在城市學校,一年在企業實習”和“一年在學基礎,一年在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兩個“三段式”的培養機制及“課堂教學――實習實訓――工廠操作”的學習迴圈方式沒有完全形成。

  5、校企合作路子不寬,機制不完善。從學校角度看,樂於合作的企業較少,主要原因一是有的企業提供頂崗的崗位少,不能滿足一批畢業生的需要;二是有的企業的專業與學生實習專業不對口,一批學生要分散到幾個企業頂崗,管理難度大,從學校方面考慮安全責任大;從企業角度看,頂崗實習畢竟是實習,不僅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還必須特別做好勞動保護和安全保護,要派出師傅指導、提供頂崗工資等,只有義務而沒有收益,如果不是訂單培養,為本企業增加技術工人,企業是不合算的,所以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三、對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1、加大投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一是要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市級中等職業學校建設,xx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暨xx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是市級中等職業學校,是在全市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學校,原校址佈局零亂,容量有限,制約了學院的持續發展。根據自治區20xx年全區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關於統籌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做大做強做特職業教育的精神,市委、政府決定將其遷建入教育園區,佔地1000畝,概算投資4.7億元,目前僅完成投資5000萬元,資金缺口非常大。建議自治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借國家拉動內需、加大教育基礎建設投入的機遇,重點支援xx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暨xx市職教中心遷建工程,給予大額度的資金投入,將其建成教學、培訓、住宿、文體活動、實習實訓等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充滿人文氣息的育人環境。塑造職業學校的新形象,發揮市級職業學校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要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和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使其改變薄弱狀況,達到規模適度,滿足當地中等學歷教育、各類從業人員崗位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需要。二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依託xx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高標準、高起點建設一個全市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共享的綜合實訓基地,達到設施完善,裝置一流、數量充足;同時在各縣(市、區)建設一箇中等規模、滿足所設主要專業實習實訓需求的實訓基地。

  2、改革人事管理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根據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缺教師、現有教師結構不合理的現狀,要加強師資配備,區、市人事部門對中等職業學校要實行靈活的編制政策,給予職業學校招聘教師的自主權,要讓職業學校根據專業教學需求,在人事部門的監督下,在編制總額範圍內自主選聘專業教師,引進人才。

  3、深化改革,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設定專業,確定培養目標,根據學生的需要確定培養方式。在專業建設上即要依託當地主導產業設定與之相適應的骨幹專業和特色專業,也要設定為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的外向型、標準化專業,著力加強專業建設。同時全市範圍內應統籌設定專業,避免重複設定,實行資源合理配置,提高辦學水平。在辦學模式上,要積極探索與東部職業學校實行分段接續式合作辦學模式,利用東部地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就業環境,使本地學生實現輸出培養和就業;在培養方式上建議採取“在校學習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半年;再在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頂崗實習半年”的方式,強化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4、加大中等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使人民群眾及學生充分認識接受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宣傳好國家給予中職學生每年每生1500元生活補助的政策及中職學生就業趨好的形勢,引導廣大家長和學生在就學選擇上更加實際,逐步認同職業教育。

  5、建議在國家已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助學政策的基礎上,對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無論城市和農村學生實行全免費,學校的培養成本均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擔。實行免費後,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學籍管理系統,要出臺更加具體的學籍管理辦法,嚴格學籍管理,對學生的流向和在校學生情況要加強監測,並按月上報教育行政和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學校使用財政撥款情況的審計,保證財政核撥的教育經費有效用於教育教學。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篇2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舉足輕重。它是培養經濟建設第一線人才的主陣地,是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結合點。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特別在近幾年更是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發展經濟的戰略位置,從政策導向到經濟扶持等方面都採取了不少措施。我縣職業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總體上看仍然顯得薄弱,發展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存在不少問題。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與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此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結合教育實際,圍繞當前教育發展的重大任務,深入開展調研。現把對職業教育專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今後工作建議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一)職業教育發展沿革

  據史料記載,職業技術起源於清宣統二年距今近百年的歷史。先後創辦過兩所農業學校和一所職業學校。農業學校開設園藝實習班,開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術傳授。職業學校從請來兩個師傅為教員,教學內容是教學生紡線織布、染布等技術,學員學習大小花格子布的紡織和印染技術。享有盛名的馬鄧茶的栽培、製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農業學校和職業學校傳授技術後得以提升和延續的結果。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對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類文化學習班和技術培訓輔導班大量舉辦。

  1958年在大辦農業中學的要求下,全縣區社辦起農業中學32校,學生712人。

  1959年農業中學調整為兩個公社一校,全縣保留10校,學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農業中學再度調整保留為1校(者東農業中學),學生129人。

  1966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又增至5校,學生261人。在恩樂開辦了農業技術學校,學員44人。

  1967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發展到9校,學生261人。其中縣扶持指導辦者東農業中學,公社辦勐大平掌農業中學,其餘農業中學均為區辦。

  1972年,縣農科所開辦一所農業技術學校,招收新生1班,40餘人,2年後停辦。

  1973年,者東農業中學改為“第三中學”(普通中學)。

  1978年8月,開辦“師範班”。1980年10月經思茅行署批准改建為“縣小學教師進修學校”。1985年經省教育廳備案協同省計委批准正式屬中等師範學校規格建制,開始招收全日制離職系統進修中等師範學員。1987年停招系統進修中師班,轉為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教師進修學校與民族學院聯合招收函授本科漢語言文學班。同時面向社會在職幹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多項職業技能培訓。

  1985年,以教育部門為主,農、牧、衛生部門聯合創辦了“縣農職業中學”,同時掛“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分校”牌子。1986年開始只招初中畢業生,進而過渡成“職業高階中學”。

  1986年10月,縣委、政府決定將縣農機站改辦“縣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到1988年止,共舉辦50班(駕駛39班,管理員11班),學員2392人次(駕駛1911人次,管理員481人次)。

  1991年,按板鎮成人技術學校建立。1999年6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示範性成人技術學校”。學校以科教興鎮、科技致富為宗旨,培訓迎著季節走,按照農閒學,立足文化、著眼技術、服務生產,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指導思想,切實抓好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發展至今,全縣還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進入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社會各部門,各種組織從自己工作需要出發,紛紛舉辦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站、輔導站等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增多,培訓範圍增大。縣委黨校、婚育學校、駕駛技術培訓學校、農廣校、農函大運應而生,社會化的職業教育網路已經形成。職業教育真正成了部門單位普及業務知識,提高職工素質、職工個人提高業務水平、就業機會所必須,參與接受職業教育的意識增強、自覺性提高。

  (二)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

  縣教育局主要管理學歷職業教育,同時也協同管理農村職業教育中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縣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管理非學歷職業教育,勞動就業主管部門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和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展職業技能考核鑑定等。各部門因工作需要組織的培訓班由部門自主管理。

  二、職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此次調研中,縣教育局主要對縣主管的學歷職業教育和協管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進行調研,調研報告中所提的“存在問題”及“幾點建議”也主要針對學歷職業教育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一是學生、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願望不強,積極性不高,全社會興辦職業教育的氛圍不濃厚。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不到位。不少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重視普

  通教育(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讀普高、上重點、考名校”仍然是家長,學生的努力方向和主攻目標,視職業教育為“旁門左道”,認為上職校沒出息。加之高校擴招普高擴容,職業學校生源匱乏,職業學校招生難的現象十分突出。職中現有在校生是181人,與普通高中生數比是1:13,跟1:1的要求差距很大。原因之二是一部分幹部群眾對職業教育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看不到職業教育對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和科技普及所起的作用,全社會興辦職業教育的氛圍不濃厚。縣職業高階中學連續多年完不成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招生指標,生源問題成了困擾職中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二是職業學校專業設定不合理,為當地經濟服務功能不強。學生招不進、留不住、送不出,掌握不了一技之長。學生走到社會上就不了業。究其原因是職業學校受師資,裝置等因素影響,不能發揮科技示範和科技推廣的龍頭作用,帶動不了當地經濟發展,專業設定與目前社會就業和市場需求銜接不緊密,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職業學校的骨幹專業沒有形成,對學生、家長缺乏吸引力。職業學校之間專業雷同,無序競爭,我縣職業高階中學始終沒有找到適合縣情,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引導,支援作用的專業,形不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三是職教專業教師匱乏。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於質量,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在於提高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專業門類多,課程設定複雜,對職教師資的配備不但要注意數量,更要注意專業結構。縣職業高階中學現有教職工44人,其中專任教師37人,專業教師13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35.1%。專業教師所佔比重偏低,幾年來對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專業教師與學校專業設定需要差距較大。縣依照普洱市教育局要求在農村初級中學開設了職業技術教育課,使用市教育局編印的職教鄉土教材,但各校普遍缺乏適應教材需要的專業教師,初級中學職業技術教育課的教學質量受到很大影響,難以收到實效。

  四是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硬體建設亟待加強。職教專項經費緊缺,教學裝置“殘、破、老、舊”,缺乏與專業設定相配套的教學儀器和實驗實習場地,在黑板上學技術,學校硬體設施急需充實。由於縣財政執行十分困難,縣人民政府多年來對職業教育沒有大的投資。加之上級扶持教育的專項資金多傾向於普及義務教育,“世界銀行發展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國家“貧義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縣職業高階中學均沾不上邊,故職業高階中學的硬體設施長期得不到充實和改善更新。

  五是職校學生學習費用高,困難家庭子女缺乏經費支援,職校學生畢業就業率低,加之社會上技術工人工資待遇低於管理人員,教育成本難以回收。困難家庭子女打消了接受職業教育的念頭。

  六是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混亂,職教資源浪費。各行業、各部門、各單位培訓機構林立,各類培訓班層出不窮,但由於受師資、裝置、基地影響制約,往往是培訓質量不高,社會效益難於顯現。一方面培訓經費、人力、裝置的的嚴重短缺。造成資源浪費,培訓效益事倍功半。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要保持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必須下大決心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變職業教育的現狀。

  三、發展職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首要的問題還是要提高職業教育在經濟建設中重要地位的認識

  1、建立縣職業教育發展領導機構。由縣人民政府主管教育副縣長任組長,教育、財政、農業、畜牧、科技、衛生、民族、扶貧、宣傳等部門領導作為機構成員,主要負責研究解決協調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制定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監督計劃、規劃的執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

  2、召開職業教育發展領導機構聯席會議,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3、成立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從根本上改革現行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

  (二)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

  就縣職業高階中學師資隊伍建設而言,首先要把好教師的入口關,教師的調入要根據學校專業缺額需要,缺什麼專業就調什麼專業;其次是要抓緊現有教師的職業培訓。積極創造條件從經費上、時間上為教師培訓開綠燈、給政策。其三是要注重培訓的實效性,培訓要為學校的專業設定服務,培訓回校後要用好受訓教師,使其在學校專業教學中發揮作用。其四是要選準培訓路子。現在社會上各種培訓機構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更有盜用培訓之名謀利者,要把教師送到國家相關部門舉辦的培訓機構、高等院校、企業進行培訓。其五是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更要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只有熱愛職業教育、熱愛學生、具有高度責任感的教師才可能辦好職業教育。

  (三)切實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課程設定更加複雜,需要更多的實驗器材和設施,需要更多的經費投入。雖然在簡陋的教學條件下,僅職業高階中學至今就已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1200人次,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100人。中央也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但僅僅依靠國家的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要想更深層次發展,還需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支援。

  1、要切實落實國家關於“城市教育費附加30%用於職業教育的規定”。

  2、除管好用好國家“職校貧困生生活補助費”政策外,縣人民政府對在職業高階中學就讀的農村戶口及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學生再給予困難補助,以吸引上述家庭子女到職業高中學習。

  (四)加強職業學校內部管理,深化職業教育部管理體制改革

  1、加大職業高中招生改革力度。在執行以往職中招生改革中聯合辦學、取消年齡限制、取消往屆類別限制、實行專業大類招生等基礎上,繼續改革招生辦法。實行職業高中提前錄取,春秋兩季的招生辦法。

  2、改革辦學模式,拓寬“職業教育社會化”的辦學思路。積極擴大學歷教育生源,為職業高校儲備人才;同時,結合當地人才市場需求及新農村建設需要,積極組織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當地勞動者素質。

  3、改革職業學校人事管理制度,實行學校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教職工全員聘任及學校內部分配製度改革,調動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

  4、加強職業高中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強化學校內部管理。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