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集錦7篇)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1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x小學xx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xx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優美;

  2、層次清晰;

  3、文化底蘊豐厚。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後自願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後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願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後,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2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匯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匯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裡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著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透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為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為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3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紅旗小學陳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陳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優美;2、層次清晰;3、文化底蘊豐厚。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後自願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後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願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後,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4

  《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它以優美簡潔的文字,清晰明快的結構,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們感受到文字語言所帶來的文質兼美的享受和薰陶,彷彿身臨其境,沉浸在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之中。

  陸老師的教學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麗,簡潔凝練,情真意切。清新明麗是我見到陸老師的第一感覺,一束又黑又粗的馬尾辮自然地搭在左肩,優雅的微笑,甜美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每一位;簡潔凝練是陸老師的課堂語言的特點,質樸無華,自然流暢的過渡語和提示語,寥寥數語就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帶給學生深遠的語言表達的想象空間。情真意切是師生互動表達中的思想的傳達,教師的配樂朗誦入情入境,學生在朗讀文章時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時而優雅輕揚,時而慷慨激昂。

  本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的主題是“以表達為價值取向的閱讀教學研究”。初看主題,並沒有完全理解其含義,觀陸老師的課也只能浮於表面,不能深究。課後,我透過查詢資料,瞭解到“價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體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關係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看過這一解釋,我才真切地體會出“表達”,“學生的表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它是教學的本源和真諦。如果教師能在有限的35分鐘的時間裡,找準訓練點,找到“空白點”,讓學生適時適處地進行各種形式的表達,這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陸老師的這節閱讀教學課,就很好地詮釋了“表達”要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淋漓盡致地訓練。縱觀全課,陸老師的表達設計比比皆是,並且型別眾多。

  第一,詞語表達兩處。其一,在欣賞過維也納的秀美風光後,積累描繪美景的詞語;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劇中心——金色大廳”時,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你眼前這一偉大建築?這兩處都是有視覺形象的有感而發,而且是對頭腦中所識記詞彙的直接提取,是一種初級的表達形式。

  第二,語段表達兩處。首先,是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陸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本小節有著“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寫作特點。於是,學生就仿照這一方法,寫寫自己心目中一座極具特點的城市。陸老師先以松江新城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導學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關聯詞——“()是一座( )的城市。在這兒,到處( ),到處( )。為了( ),也( )。就連( ),也()。”這是一個書面形式的語段表達,可以算是本課諸多語言表達訓練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然而,在課堂中,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學生們的畏懼和困難。這主要得益於陸老師認清了學生們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鋪設了一系列階梯式的“腳手架”——課文寫作的特點,“下水文”,句型等,學生們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僅如此,學生們的思路還相當開闊,有的寫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寫到了以園林聞名於世的蘇州,還有的寫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歡吃辣的重慶等等,妙語連珠,精彩紛呈。其次,是讓學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從哪些地方還能看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並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層次寫,這與上面提到的練筆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就要提到最為普通,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朗讀表達了。很多老師一定在想,朗讀?這也能算是表達嗎?以我個人之見,朗讀是非常重要的表達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前面提到的“詞語表達”“語段表達”更為重要。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需要學生在自身固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理解文字,而後,進行加工,再帶著強烈的感情把文章清晰響亮地念出來。本堂課,陸老師設計了很多朗讀環節,不少地方都能看出她對朗讀表達的充分利用。最精彩的是“音樂生活”這一部分,作者為了寫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選取了“漫步時”“夏天的夜晚”“家庭室內演奏”等多個場景,不同的場景,一定有著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表達,於是陸老師就設計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讀出不同的感受”:先配上優美舒緩的音樂,使學生們靜心體會,沉醉其中;然後,寥寥幾句的描繪,學生們彷彿步入了那音樂悠揚的場景;學生在文字中尋找著詞句,搭建和作者情感相通的橋樑,再透過自身“知識結構”的解讀,就有了那創造性的朗讀表達,深情,陶醉。這是何其巧妙的設計,如果學生能把握感情基調,讀出這每一部分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情感,這不就恰恰說明,學生已經和作者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甚至是有了自己超出作者的創造性的表達了嗎?

  “充分關注表達,提高語言素養”是目前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特別重視,併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的日積月累。這就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在課堂上,要持之以恆地關注表達,透過細讀文字,充分挖掘合適地語言點,並做好學生語言表達的引導,比如:低年級要說完整,高年級就要有條理,說具體等。陸老師的這堂課就圍繞“表達”,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思考。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5

  《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它以優美簡潔的文字,清晰明快的結構,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們感受到文字語言所帶來的文質兼美的享受和薰陶,彷彿身臨其境,沉浸在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之中。

  xx老師的教學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麗,簡潔凝練,情真意切。清新明麗是我見到xx老師的第一感覺,一束又黑又粗的馬尾辮自然地搭在左肩,優雅的微笑,甜美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每一位;簡潔凝練是xx老師的課堂語言的特點,質樸無華,自然流暢的過渡語和提示語,寥寥數語就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帶給學生深遠的語言表達的想象空間。情真意切是師生互動表達中的思想的傳達,教師的配樂朗誦入情入境,學生在朗讀文章時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時而優雅輕揚,時而慷慨激昂。

  本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的主題是“以表達為價值取向的閱讀教學研究”。初看主題,並沒有完全理解其含義,觀xx老師的課也只能浮於表面,不能深究。課後,我透過查詢資料,瞭解到“價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體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關係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看過這一解釋,我才真切地體會出“表達”,“學生的表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它是教學的本源和真諦。如果教師能在有限的35分鐘的時間裡,找準訓練點,找到“空白點”,讓學生適時適處地進行各種形式的表達,這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xx老師的這節閱讀教學課,就很好地詮釋了“表達”要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淋漓盡致地訓練。縱觀全課,xx老師的表達設計比比皆是,並且型別眾多。

  第一,詞語表達兩處。其一,在欣賞過維也納的秀美風光後,積累描繪美景的詞語;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劇中心——金色大廳”時,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你眼前這一偉大建築?這兩處都是有視覺形象的有感而發,而且是對頭腦中所識記詞彙的直接提取,是一種初級的表達形式。

  第二,語段表達兩處。首先,是在學習第三小節時,xx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本小節有著“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寫作特點。於是,學生就仿照這一方法,寫寫自己心目中一座極具特點的城市。xx老師先以松江新城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導學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關聯詞——“()是一座()的城市。在這兒,到處(),到處()。為了(),也()。就連(),也()。”這是一個書面形式的語段表達,可以算是本課諸多語言表達訓練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然而,在課堂中,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學生們的畏懼和困難。這主要得益於xx老師認清了學生們的最近發展區,為他們鋪設了一系列階梯式的“腳手架”——課文寫作的特點,“下水文”,句型等,學生們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僅如此,學生們的思路還相當開闊,有的寫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寫到了以園林聞名於世的蘇州,還有的寫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歡吃辣的重慶等等,妙語連珠,精彩紛呈。其次,是讓學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從哪些地方還能看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並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層次寫,這與上面提到的練筆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就要提到最為普通,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朗讀表達了。很多老師一定在想,朗讀?這也能算是表達嗎?以我個人之見,朗讀是非常重要的表達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前面提到的“詞語表達”“語段表達”更為重要。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需要學生在自身固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理解文字,而後,進行加工,再帶著強烈的感情把文章清晰響亮地念出來。本堂課,xx老師設計了很多朗讀環節,不少地方都能看出她對朗讀表達的充分利用。最精彩的是“音樂生活”這一部分,作者為了寫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選取了“漫步時”“夏天的夜晚”“家庭室內演奏”等多個場景,不同的場景,一定有著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表達,於是xx老師就設計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讀出不同的感受”:先配上優美舒緩的音樂,使學生們靜心體會,沉醉其中;然後,寥寥幾句的描繪,學生們彷彿步入了那音樂悠揚的場景;學生在文字中尋找著詞句,搭建和作者情感相通的橋樑,再透過自身“知識結構”的解讀,就有了那創造性的朗讀表達,深情,陶醉。這是何其巧妙的設計,如果學生能把握感情基調,讀出這每一部分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情感,這不就恰恰說明,學生已經和作者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甚至是有了自己超出作者的創造性的表達了嗎?

  “充分關注表達,提高語言素養”是目前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特別重視,併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的日積月累。這就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在課堂上,要持之以恆地關注表達,透過細讀文字,充分挖掘合適地語言點,並做好學生語言表達的引導,比如:低年級要說完整,高年級就要有條理,說具體等。xx老師的這堂課就圍繞“表達”,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思考。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6

  我聽了張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一、教學目標很明確。在匯入課文後,張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二、關注思維訓練與寫作方法的指導。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說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為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黃河是()的搖籃。()是()的搖籃。學生透過說話訓練,能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對整篇文章的結構教師也比較關注,全文采用總分的結構來寫,在2、3、4、5等幾小節也是採用總分結構,教師能引導學生認識這種也做方法,知道這樣能使文章結構嚴謹,便於文章內容情節的展開。

  三、白板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由於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老師透過電教手段,製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透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說說它是個怎樣的地方。

  四、關注合作學習。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時,教師能讓學生進行討論、自主學習,在互相幫助、學習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文章的結構。

  五、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匯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裡的詞語可真多呀!”

  建議:

  1、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2、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7

  聽了袁豔蕾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一課,我感覺是一種欣賞,欣賞美妙的音樂,欣賞美麗的景色,欣賞優美的文字語句,欣賞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產生的智慧。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以下幾點比較明顯:

  1、教學目標明確。本堂課就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理解為什麼把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

  2、條理比較清晰。透過緊扣每節中心句,透過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配以圖片的直觀輔助理解,來加深學生對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認識,來感受音樂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無窮魅力。

  3、教師的教學用語簡潔、明瞭,富有散文語句優美的色彩,同時又能及時、恰到好處。

  4、強化對學生進行拓展性說話訓練、思維訓練,又能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說話練習: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閤家歡樂的時候都會做些什麼?說話練習:在維也納,漫步、閤家歡樂……時會有音樂相伴,想想,還有哪些時候他們也會有音樂相伴?

  5、課堂上教師教態的親切自然,

  6、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值得多花功夫。如對搖籃的理解。

  相信,在今後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年輕的袁老師會向我們演奏出更加優美動聽的課堂教學新樂章。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