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在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路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電子支付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路電子時代。持卡消費早已普及,而大學生更常用的是電子支付,透過電腦、手機,只要有網路隨時隨地都可支付。

  2.消費多元化傾向

  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80%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手機”,同時,電腦、腳踏車、輪滑等也多有選擇。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大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家庭,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12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8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比較謹慎,追求高性價比。

  4.追求時尚和名牌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從調查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5.5%的同學在300元以下;有45%的同學在300-600元之間,有30%的同學在600-900元之間,有19.5%的同學在900元以上。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2.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調查發現,一些同學為了擁有一款流行的手機,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可見,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攀比心理。

  3.戀愛支出過度

  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600元。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三、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不道德行為。

  四、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

  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主要是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要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一是增強獨立意識,培養理財能力;二是克服攀比心理,培養良好消費風氣;三是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消費計劃。

  2.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

  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還需要建立健康的家庭消費文化環境。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家長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地反映出來,給予消費自主同時注意情感的教育,對消費要求給予區分,加強勞動教育,促成勤儉節約消費觀的形成。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學校方面應注重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可以把勤儉節約這項中國的傳統美德加以發揚,能夠在校規、校訓上加以體現。充分利用校內大眾傳媒,引導高校消費輿論,培養合情合理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和科學的消費觀,促進大學生的合理、適度消費,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把大學生消費行為引向正確的方向。

王安

  20xx年xx月xx日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的基本情況

  我國信用卡市場已經初見雛形,但與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場相比,我國信用卡市場的市場規模還很小。不過中國信用卡的增長速度卻非常驚人,以標準貸記卡為例,到20xx年中國信用卡已經突破一億張。隨著各大商業銀行髮卡量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死卡比重大、各大銀行無序競爭、學生透資難以還清貸款等等。為了更好了解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正確引導大學生信用卡消費,我對內蒙古財經大學09級大學生信用卡的現狀、存在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調查,重點對大學生信用卡消費狀況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本次調研活動採用了問卷調查法,並採用了隨機調查的方式, 共發放200份調查表,調查物件主要是目前在內蒙古財經大學09級就讀的大學生。

  二、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的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過度

  圖1 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消費金額情況

  從調查結果看,大多數學生每月消費額度大約為300-600,其中佔了57%。但我們應該知道,在校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大學生信用卡很容易陷入債務問題,而往往發生後,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大學生消費過度,普遍認為刷卡消費沒有付現金的那種心疼感,消費起來大手大腳。這致使家長受累,由於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消費一般要靠父母。使用信用卡的不理性消費,不但不能培養其理財意識,反而助長了他們的過度消費行為,給家長造成經濟負擔。

  (二)信用卡市場業務開展拓展困難

  據調查顯示,當前阻礙辦卡的原因有12%是申請的途徑不方便或手續麻煩, 11%得不到父母的同意,23%的學生認為附近可用信用卡消費的場所不多,使用不方便,54%擔心刷卡引起的過度消費,引起經濟困難。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是不知道國家已經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在使用中往往因為未按時還款而被記錄黑名單,對將來的個人金融活動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也使大學生對使用信用卡產生反感。大學生對國有銀行以外的其他商業銀行的信任度不高,使其他商業銀行市場拓展任務艱鉅。整個信用卡業務各大銀行的之間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人們對農業銀行的熟知度是最高的達45%,依次排名分別為工商、建設、中國、招商,其中中信的知名度相對而言極低,而擁有者更是少之又少,僅佔2.5%。

  三、 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的建議

  目前,信用卡的業務僅僅侷限在透支、刷卡、分期付款等方面,而當前大學生的合理花費又主要集中在學費、上補習班費及考證費用上。因此,銀行應拓寬信用卡的業務渠道,使更多需要吸取知識而又一時缺乏資金的大學生能夠利用信用卡進行學習,更大程度上發揮大學生信用卡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信用卡是把雙刃劍,如果處理得好,對銀行既保證了一定的收入和擁有了一個潛在的優質客戶而對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達到科學理財的目的;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當,銀行不僅會有一筆呆帳,而且光死卡費用就令人擔憂,而大學生的過度透支、逾期不還會對他的一生產生負面影響。根據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情況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1.學校應相應地對大學生進行關於“消費道德”、“理性消費”及“誠信”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為了避免大學生濫用信用卡造成攀比之風與拖欠款項,高校應從加強大學生的道德理念著手,開設相關課程,將“消費道德”、“理性消費”及“誠信”教育引入課堂,教育即將真正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如何正確、理性、合法地消費。

  2.由於大學生對於因刷卡產生的債務,自己基本上無力償還,建議將他們所辦的信用卡,與其父母的銀行卡捆綁,使其可以在刷完卡後,不必頭疼還款問題。但為了防止,因此而產生的責任風險,可以根據父母或本人意願規定其每月的刷卡總額,不論是否透支,中止刷卡功能。

  3.許多學生並無能力或根本沒有使用信用卡,使所辦的卡成為睡眠卡,因此常為交年費而煩惱,導致有一部分學生會將信用卡登出。對此,我們建議是否根據大學生的學年,免去他們在校期間的年費,以留住潛在客戶。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狀況,對於所辦的信用卡只有沉睡或登出的結果,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吃力不討好,建議根據狀況對一部分學生髮放信用卡。並且政府、銀行與學校要共同監管大學生信用卡的發放過程,努力建立有關信用卡和銀行卡使用的法律環境、支付基礎環境、信用風險評估和徵信管理體系。

  四、結論

  1.高校大學生信用卡市場將是一個十分具有前景的潛力市場。透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大學生持有信用卡,並且大部分都只擁有一張信用卡,所以信用卡的發展空間是相當大的。信用卡在大學生中產生與流通是不可避免的。

  儘管在校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職業和資產,不符合銀行發放信用卡的申請標準,但是大學生知識結構高,畢業之後可以迅速補充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生就是發展信用卡市場上的一個潛在的優質客戶群,與其高風險高收益的內涵相吻合。從長遠意義上看,高校大學生是未來的中高收入者,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應用新產品的意願也比較強,他們將成為未來銀行卡持卡人的主力軍。因此,從誠信角度與長遠角度上考慮,高校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開發前景相當巨大。

  2.從一定意義上講,信用卡在高校中的流通與使用,確實給高校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與觀念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刺激了大學生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擴大了總需求,刺激了經濟的增長。實際上,發行真正的信用卡,其實就是對中國傳統觀念的挑戰。而如何從正面健康地引導,樹立起新一代人正確的理財與消費觀念,是包括教育機構、髮卡銀行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應當思考的問題。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3

  被調查人年齡__年段___專業_____

  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請儘量如實填寫,(不方便的可以留空)並祝願您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一路走好。

  一.客觀題

  1.您的月消費額大概為多少()

  a.350以下b.350-500c.500-800d.800-1200e.1200以上

  2.您每月飲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飲料)大概為多少()

  a.250以下b.250-350c.350-450d.450-600e.600以上

  3.您每學期學習方面的花費(包括文具、書籍、影印、培訓班)()

  a.200以下b.200-300c.300-400d.400-600e.600以上

  4.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習慣或請朋友吃飯的行為?如果有,平均每月用於這方面有()元支出

  a.50以下b.50-100c.100-150d.150-200e.200以上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飾和化妝品方面平均每個月的消費()

  a基本不花費b.50以下c50-100d100-200e200以上

  6.您每月談戀愛浪漫氣氛“製造費”是多少()

  a.我尚單身b.100以下c.100-200d.200-400e.400以上

  7.您擁有手機嗎?如果有,每個月話費支出為多少?如果沒有,請回答下一題。

  a.50以下b.50-100c.100-200d.200-300e.300以上

  8.您每月用於通訊方面的支出為多少(僅限於使用電話卡的情況)()

  a.20以下b.20-50c.50-80d.80-110e.110以上

  9.您是否有打工的經歷,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補貼日用b.增長社會經驗c.趕時髦d.渴望獨立

  e.閒著沒事,幹就幹了

  10.您花費的資金主要來自()

  a.學子勤工儉學,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給企業打工d.主要從家裡拿錢,很少自己掙錢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總收入為()rmb

  a.500(以下)b.500—1500c.1500-3000d.3000-5000e.4000以上

  12.您覺得您現在每月消費情況如何()

  a.高得慘不忍睹b.偏高c.剛剛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塗

  二.問答

  1.您的家鄉是:____省(直轄市,自治區)_____市

  2.您有沒有在不知不絕中花去很多錢的體驗?如果有,您覺得這部分花費是否必要?

  如果您認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麼辦法避免這部分花費麼?

  福州大學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計算機系01極(2)班耿雪垠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資料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佈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資料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資料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佔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資料尚有餘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後,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於100元的佔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簡訊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簡訊,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

  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資料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於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不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資料還是說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較高,因此,再回頭看前面大額的、驚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賺得多了,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手大腳的花錢?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簷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call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次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專案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

  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裡面,多數是為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為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為淡薄,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4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其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說,校園裡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係,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並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正視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刻不容緩!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一、物件與方法

  1.物件:我們小組對天津市農學院,天津市城建大學,天津市寶德學院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

  2.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覆修改後形成,問卷題型主要採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50份,有效問卷45份。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

  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600元和6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5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

  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路費用過高。

  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8%,其中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遊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

  隨著旅遊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瞭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遊兩次,跟集體出遊或是與三兩好友同遊。另外,調查中佔3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於戀愛的費用都是200元~400元之高。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5.先進的消費方式悄然成風。

  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簽帳金融卡會成為大學生錢包裡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

  6.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

  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裡提供。其中貧困生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貧困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見,貧困生有著更迫切地鍛鍊自己、早日投入社會的意識。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20xx元~4000元居多,而貧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還是月收入在500元以

  下的特困戶。

  8.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

  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一成的貧困生覺得自身消費現狀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認為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三、結論與討論

  1.結論

  (1)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路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2)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

  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餘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4)戀愛費用支出過高。

  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

  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容易讓大學生們認為愛情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所以,戀愛支出過高的現象應制止。

  (5)貧困生的消費水平雖然偏低,但消費構成比較合理。

  貧困生因為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日用的資金來源除了家裡提供之外,還有國家、社會資助和勤工儉學等途徑。正因為他們的錢得來不易,故他們會對生活的各種開支精打細算。他們主要的花費在於飲食、生活用品和學習充電方面。另外,由於對接觸社會的要求更為強烈,他們能夠把握到社會一定的消費動向,而能否擇優地去跟隨。

  (6)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

  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

  2.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1)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首先,學生的高消費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社會上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著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有敏銳觸角的群體,加之相對缺乏自主判斷力,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就會從此走進了消費的誤區。

  (2)校園錯誤消費氛圍的催化。

  學校也是一個消費習慣與方式迅速傳播的一個介體。大學裡面一般都是同齡群體,對大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的群體規模和價值往往被大學生作為個人行為的重要參考系。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之中有了苗頭,

  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教育。就算有類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夠或教育意義不強。

  (3)家長不當消費觀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傳統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養,現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多方面的培養,但一直以來,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對孩子消費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們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四、對策與建議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雖然社會經濟與以往比較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們離工業化發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誠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思維。

  比如,我們就在本學期初嘗試了在“鄧小平理論概論”關於社會主義本質論專題中,進行“我的消費狀況”問卷調查和隨後的課堂討論。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同學們充分了解了自己和周圍同學的消費狀況,對不良消費心理和行為進行了自我解剖與反思,對健康的消費觀念開始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最後,透過我們的總結以及有關財商知識的傳授,同學們從認識問題、解剖問題到解決問題,思想認識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期末的教學反饋調查中,當問到參與“我的消費觀”活動後有無收穫時,廣大同學都表示肯定,他們認為在教學中設計這樣的活

  動具有深刻的意義,使理論教學真正聯絡實際。

  2.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

  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迴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兩課”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3.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我們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5

  一直以來,大學生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特殊群體。在如今的消費觀不斷改變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也成為了一大熱點。大學生年輕,有激情,剛剛擺脫束縛,他們有著不同以往的消費觀念。強烈的消費慾望與有限的經濟實力造就了大學生矛盾的消費觀。借這次機會就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調查的結果看,月消費在1000元以上的只有少數,一成左右,800—1000元的大概佔兩成,500—800元的是主流,大概是四成,而少於500的也有兩成。在這些學生當中,一半的都有電腦,幾乎都有手機,不過價格不等,因此通訊與網路費用也成了不小的開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專案有:伙食費,服裝費,戀愛費用,網路費用等。

  一.伙食費

  雖然大部分的學生平時都在學校用餐,但校外就餐已經成為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或小吃店消費的比例達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100%。而且各種形式的聚會已成為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於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為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學期都要參加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學期需要幾百塊。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和同學朋友聚會一般選擇在普通餐廳,但也有人選擇在高檔餐館。聚會的理由有很多: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班幹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不請都會被看作不夠交情。這實際上都是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服裝費

  如今的大學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形象,因而對服裝的檔次要求越來越高,男生買衣服都喜歡買最貴最好的,以彰顯自己的品味。女生的衣服總是買不完,只要自己喜歡的都會買回來,不喜歡了,馬上就不穿了。大學生越來越傾向名牌,一方面為了滿足自己的實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被關注度。購買名牌產品更是能夠滿足人們的虛榮心。多數人都會希望人們注意到他們擁有的名牌產品。可見選擇名牌產品對幫助大學生自己的交往,能夠起到一些作用。由於在讀書期間,主要生活費來自父母,而購買著名品牌的消費品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所以大學生大都不希望父母知道自己擁有名牌。

  三.戀愛消費

  調查者中表示超過一半大學生承認有戀愛經歷,每月用於戀愛消費的錢從幾十到幾百不等。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聖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還有就是戀愛的通訊費用,情侶間基本上每天多會有聯絡,自然大多數都在手機等上面,因此產生的費用不容小視,特別是異地之間,每月花費基本過百,這些都得自己買單。

  四.學習消費

  相比而言,除去學費,如今的大學生花費在學習方面的費用要遠遠低於從前。借用流行點的說法就是90後、80後的學習消費要大大小於70後、60後。或許是如今的消費水平要好於從前,而書籍、電子產品氾濫,除此之外,如今的網路如此發達,學生可以直接從網路上下載資源,從而省去了一大筆開銷。如此,大學生的學習消費將越來越少,比例將愈加降低。在可自由支配零花錢中學習消費僅佔7%,排在各項花費的最後。用於購買書報、學習用品,資料列印的費用遠遠不及其他消費。而在購物娛樂中的消費卻佔可自由支配零花錢的41%,近大半的花費在這娛樂消遣方面,至少是在消費數量的比重上,出現了精神方面的消費重購物娛樂,輕視專業學習的現象,不由得引人重視。

  五.娛樂消費

  對於此項消費,透過對比以往的消費情況,可以明顯的知道,大學生用於娛樂的錢是越來越多,且娛樂專案也是紛繁複雜,逛街,k歌,旅遊… …對於這種現象不得不讓我們思考,雖然現在倡導的是多元的學習生活,倡導大學生做出校園多實踐,而且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我們越來越不擔心金錢的來源,但是卻忽略了許多我們原本應有的良好品質,也忽略了學習的重要,這樣或許是得不償失。

  我們是大學生,社會的焦點,在消費的觀念上雖然是理性消費佔據主流,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在悄悄的改變,也預示著未來人們的消費觀念一定是不同的。大學生已成為如今社會消費人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將影響著未來生活的消費變化,正確消費觀念,合理的消費方式才是我們現如今越要關注的問題。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資料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佈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恩格爾係數由表中資料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資料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佔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資料尚有餘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後,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於100元的佔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簡訊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簡訊,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資料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於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不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資料還是說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大部分同學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較高,因此,再回頭看前面大額的、驚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們還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賺得多了,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大手大腳的花錢?

  6.自我評價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簷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CALL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次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專案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

  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裡面,多數是為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為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為淡薄,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透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7

  一、消費狀況調查

  在現在物質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大學生們追求物質消費,也注重精神消費。雖然說沒有高素質的消費者,就沒有完善的市場經濟。但是,當代的大學生畢竟是一個特殊性質的消費群體,他們那種沒有經濟基礎的消費再加上他們全方位的與社會接觸,如果沒有正確消費觀的引導,後果將不堪設想。

  根據某一地區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顯示:

  1.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家庭人均收入在300~500元左右,來自農村的學生家庭人均收入在500~800元左右,來自城市的學生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

  2.大學生的生活費90%源自家庭供應,僅10%是勤工儉學或是獎學金。眾多家庭條件比較優秀的學生對打工掙取生活費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他們中甚至認為大學生打工是件很丟臉的事情。

  3.7%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是100~200元, 而生活費在200~400元的人約佔24%,400~600元的超過40%,600~800元佔20%,800以上佔9%。

  4.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主要用於基本生活、通訊、上網、買衣服和交友, 只有極小部分是用於購買書籍。

  5.75~85%的`學生追求時尚和名牌。

  6.大約75%的學生每月有盈餘,其餘者或多或少都會有透支狀況,甚至是負債累累。

  7.眾多大學生心目中合理的消費狀態認為只要夠花就行,很少有人會訂出比較詳細的消費計劃使自己每個月有結餘。

  8.超過70%的學生對現在的消費狀況表示不滿意,希望“月收入”能大於800元。

  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普遍較差,花錢沒有計劃,經常借錢。他們大把大把的花錢,高度追求物質享受,尤其偏愛名牌商品。一部分人認為名牌產品質量好,可信度高,是財富的象徵,又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因此將名牌作為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以個人消費和生活方式來評價他人和自己的價值。顯然這部分人是進入了消費觀念的誤區:作為學生,我們還沒有經濟基礎,所擁有的財富僅是父母的勞動所得,對一個依靠父母生活的人來說,我們對自己最好的證明是學業和素質修養,而不是外在的物質高消費。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他人提供的,而不是自己的。如果感覺到只有名牌才能證明自己,那麼我想,這個時候大學生需要的應該不是名牌,而是對自己深刻的反省:父母親掙錢多不容易,那點微薄的收入既要維持家庭正常開銷,還要供我們上學。父母親對待自己是吝嗇的,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而對待我們卻是那麼的慷慨,毫不猶豫地將一大筆錢塞到我們手中,希望我們在外吃好穿好,卻不曾考慮是否要給自己買一件名牌衣服。

  二、上網狀況調查

  網路時代的來臨,這已經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所謂計算機網路是透過互聯通道相互通訊,從而實現資料和服務共享的一些分佈的,智慧的計算機所組成的集合,其關鍵是對資料和服務進行共享。處於世界顛峰的internet為人類提供了許多幫助:獲取各種資訊,另外還可從許多網站上下載無數免費的軟體。資訊的釋出;資訊的交流,象網上語言系統、聊天、網路電話、影片、電視、傳真圖片、會議等。internet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然而它也有不利於人類的一面。無形的網路雖是一個無限的資訊資料庫,可安全、高效地傳遞資訊。可同時網路的安全問題,也暴露了出來:網路病毒的蔓延;網上人物的真實身份令人質疑;大量資訊被隨意地纂改。 從對當代大學生的調查來看,網路中的娛樂板塊,最受大學生的歡迎。qq、網路遊戲、線上影視、廣播、網上體育世界等。而其他的則利用較少。據調查,大學生中除極個別的人之外,7/8以上的人上網主要是出於娛樂休閒的目的。一些學生能神采飛揚的在網上了一下午,然而所談的也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在聊天的過程中網戀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再者,網路遊戲,原本是帶給人快樂,可是現如今帶來的卻是傷害。據調查,1/5以上的大學生長時間甚至通宵達旦地上網打遊戲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影響學習的同時也使身體健康狀況大打折扣。

  我想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年,必須以積極的、清醒的態度來面對網路,堅決抵制網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儘量減少通宵上網的機率,自覺地控制自己不進入不良網站,最重要的是多學習電腦知識,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才是新世紀的優秀青年面對網路最端正的心態。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8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的不斷增加。大學生作為一特殊的消費群體,在消費上呈現出許多自身所獨有的特點,這一狀況的出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然也與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消費觀念密不可分。為了瞭解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真實現狀,我們從生活費用的來源、分配及利用狀況,購物心態,消費水平和急停收入狀況等方面,進行了一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

  使大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大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大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後,由於大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透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大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物件:****本科生

  我們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員審查修改。在分發調查問卷時我們分工合作,分發近二百張調查問卷。並由分發人員收回。小組討論研究調查問卷的資料總結和分析。經過近一週的時間將調查問卷整理完畢。由小組討論調查報告側重總結的消費問題的哪些方面。最後由袁莉執筆完成調查報告。小組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輕,缺乏經驗,充滿青春的活力並同時具備了一定的購買能力,因而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階層的群體的消費心理以及行為。首先大學生有著比較旺盛的消費需求,而反觀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自主與獨立,消費受到家庭准許的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以及消費實力的相對滯後,是這一群體不同於其他群體的問題所在。問了更加清晰的瞭解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一次調查。

  二、問卷情況

  這次問卷共發放183份,收回有效問卷166份。以身邊同學及朋友為主要調查物件。

  三、問卷分析

  1、經過問卷調查,有7%的同學一個月的生活費標準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數佔了相當的比例,這一結果和我預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說明我們學校的學生普遍消費能力在周圍學校大學生也佔平均水平地位。

  2、關於支出的具體內容上我們看到,用於飲食及娛樂兩項的結果分別佔了前兩位,而選擇用於通訊的支出與用於交際的花費的人數基本持平,並有具體數字我們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相當多的錢花在了娛樂享受以及與人的聯絡溝通之上,這說明飲食上的消費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當中,相比之下,現在的大學生用於學習方面的錢實在是非常的少,這跟不良的學習風氣以及社會的影響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絡。

  3、送第三題的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經濟來源85%左右仍然是來自家庭父母的供給,當然也有很多的學生選擇了走出校園,挑選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為兼職,這除了貼補自己的花費外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也是促成這點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部分人是利用學校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供自己的生活費用。

  4、在第四題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對於消費的認識還是很淺薄的,有很多是消費衝動型,見什麼好自己喜歡什麼就買什麼。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經過精打細算只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們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

  5、在第五題中,關於網路購物的問題則讓我們對大學生現今的消費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我們發現,幾乎大部分的學生都進行過網路購物的活動,雖然在具體數額上差距還非常大,但這確實清晰的預示了網路購物在未來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

  6、在第六至九題關於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具有以存錢、記賬為代表的良好的消費習慣的學生數量佔的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階段消費計劃的人數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對於自己的消費大多數同學則表示沒什麼感覺,只有小部分人總結為比較節儉。我們不難總結出目前學生們的科學消費意識還很淡泊,對於自己消費的管理還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問題的總結與解決辦法

  綜合以上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雖然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但有著自己已具備規律的消費結構、習慣以及發展方向,只要我們能夠冷靜分析,必然能夠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費。

  問題總結:

  (一)理性消費仍是主流

  質量、價格、外觀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的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商品的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6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能達到1000元以上,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動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追求價效比高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由於同齡人、城市時尚氣息以及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商品的價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質量。

  (二)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在大學校園中,月消費相對高的同學的月消費可比月消費相對低的的同學的月消費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手機、社交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們也應該在大學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這一問題。

  (三)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過程中顯示,一些同學為了擁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來滿足這一不切實際的願望;有些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虛榮心,同時為了所謂的面子,大學校園裡的攀比心理也是異常的嚴重,別人沒有的,自己得有;別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決辦法: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思維。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辦法,有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偏差問題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

  引導大學生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傳統觀念,科學規劃安排,使自己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大學生進行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不依賴父母而進行奢侈消費而應該自強、自立的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結尾:

  透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費、不理性消費,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當代大學生一定會形成一種更合理,更現實的消費觀。

  1、消費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與潮流已變成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需要調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費的理性化需求。題目雖然說起來很大,但做起來卻需要我們從細處著手。比如對自己每天的消費情況進行記錄,以方便自己查詢超支消費的原因。也要同時做好對未來消費的計劃與打算,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由著興趣不加節制的擴大自己的消費,從而導致自己的消費脫離了自己的生活檔次。這兩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證自己在個人的生活水平下有個儘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絕奢侈品的消費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也較多,構成這部分大學生消費的一種比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娛樂以及電子產品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結構需要調整,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與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聯絡。作為一個學生我們應該為自己、為家庭負責,減少那些只為虛榮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費。

  3、調整消費結構

  中國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的70年代至經濟高速發展的前幾年,有一個方面是一直在傳承的,即大學生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飲食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體。而在最近幾年消費結構的失衡,不僅反映了學習風氣的惡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與社會對於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我們必須加以調整來使之適應我們的消費水平。

  4、杜絕攀比心理,不過分追求時尚

  現實中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減少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都可以反映出學生們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從而導致惡性迴圈的生成,所以我們必須杜絕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對於不過分追求時尚,我們大學生本來就應該以學習為主,這些次要的東西本就不應該成為每天最讓我們操心的事。而在這方面的改進必然有助於大學生好的消費習慣的養成。

  5、經濟的獨立意識與儲蓄觀念

  大學生作為接受先進知識,隨時走上社會的專業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學期間就嘗試經濟上的獨立,培養一定的投資理念,並發展屬於自己的科學的儲蓄觀念。這對於將來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義的做法。不僅能夠降低家庭的負擔,讓父母減少對於自己的擔心,更能鍛鍊自己的投資意識與自我控制的能力。

  6、大學校園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

  學校氛圍的影響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至關重要。但是,針對大學生年齡和消費行為的特點,在校內開展消費道德教育不應是單純的說教,而應該透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引導。所以,我們在此呼籲學校方面應注重對大學生消費方面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可以把勤儉節約這項中國的傳統美德加以發揚,能夠在校規、校訓上加以體現。這樣的措施不僅能使大學生們重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還能從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抓起,從而使廣大學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9

  一.引言

  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其消費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瞭解大學生消費結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當前十分重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其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在校大學生問題。為了調查。現將結果歸納如下:

  二、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4份。

  三、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佔36.96%,女性大學生佔63.04%,被調查者中,75.00%來自農村、17.39%來自鄉鎮、7.61%來自城市。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600元以下為主體佔63.04%,600-1000元佔31.52%,1000元以上的佔5.43%。

  有6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6.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

  賺取生活費,還有3.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於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佔25.94%,此外,少數(大約佔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後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妝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專案。其中,吃喝佔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佔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妝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詳細情況見附表 )

  四.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牆,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群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7.61%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65%的選擇了“價格”,有10.87%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於“溫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價效比,然後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

  (二)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

  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父母,調查顯示,只有38.4%的大學生做過兼職,當問及“做兼職的目的”時,有44.6%的大學生選擇是增長社會經驗,18.97%的大學生選擇渴望獨立,只有28.2%的大學生是為了補貼生活費,可見現在大學生的打工目的不單純是為補貼生活費,減輕家裡負擔,而更多的是為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閱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等。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於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大學生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消費沒有太大的顧忌,經濟上處於被動。正因為這樣,大學生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樣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錢為何用得這麼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79.6%大學生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金額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大學生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可見,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應當加強。

  (三)部分學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異心理。

  在個人消費品購買選擇上:48.91%的學生更注意效能價格比。此類大學生對購物地點多不太在意。主要考慮是否經濟實惠的佔到42.39%,也有6.52%的學生是非名牌不買。在上述兩類學生中,他們追求檔次,崇尚名牌,展現個性。專賣店,大型超市通常是這些學生的購物首選。之所以出現上述的差別,與他們各自的家庭經濟背景和消費心理是密切相關的。

  (四)存在衝動型消費現象

  透過資料我們可以看出:63.0%的大學生傾向於衝動型消費,女生在這方面的比例遠遠高於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學生願意借錢購買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同時亦有近1/4的學生有或經常有為買來的東西沒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後悔。調查顯示:只有1/3多一點的大學生們認為自己屬於精打細算型消費,9.9%認為自己屬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學生說不清自己到底屬於哪種型別的消費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當前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方面更多的是衝動和盲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商有意無意的引導有著相當的關係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

  調查資料表明,35.2%的學生存在生活費超支的現象,甚至一學期的生活費被兩三個月花光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個人理財方面,當前的大學生是較為衝動和盲目的。而當生活費透支時,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學願意張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學願意借同學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學更願意節約開支及自己打工賺取。在對待屬於自己的收入上,由於出發點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較大,由於家庭經濟原因而不得不兼職的學生中,近九成的被調查者選擇把錢存起來以備它用,而對於那些純粹是為了鍛鍊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水平的學生則把這部分收入主要用於娛樂、購物、請客吃飯以及貼補透支的生活費。

  (五)大學生節約意識淡薄、浪費情況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節約意識淡薄,突出的表現在兩個方面:社會交際、食物浪費。社會交際(包括談戀愛)已被大學生稱為是大學裡必修的一門課程。據調查,談戀愛、交朋友的大學生每逢重要節日或是對方過生日,都會送對方禮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同學會請同寢室的人或朋友吃飯,同學選擇送禮物。現在大學校園中流行“人際投資”,無論是過生日、考試得高分、入選學生幹部、比賽獲獎都得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上路”不夠交情,無論是朋友來了或是同學聚會都免不了請客吃飯,贈送禮物之風在大學校園蔚然成風。每餐食物浪費情況表明,大學生的浪費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費方面,在全社會都在倡導節約、環保的時候,大學生更應該增強節約意識.

  (六)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0

  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人人都需要面對的複雜而美倫美奐的社會,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範圍日益擴大,消費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眾所周知,大學生年紀比較青,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特點。首先,他們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他們有為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能力的不足使他們的消費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再者他們受社會的影響很大,難免會使他們在消費上存在一些非理性的,不切實際的行為。

  中國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閒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

  三、學習消費,

  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調查報告《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兩百至三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閒消費部分。

  調查顯示: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休閒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手機、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手機的消費,一般上大一那會,大約20%的人擁有手機,暑假回來,班裡一半以上的同學買了手機,到了大三全班幾乎人手一部。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絡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 。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1

  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專案。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絡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人才。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2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

  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路通訊、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

  x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路與通訊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群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眾”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群體的一致性。

  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x——追、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

  x則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3

  【內容提要】 透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阜陽師範學院的在校大學生消費構成、特點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科學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消費觀,而且大有上揚趨勢。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新變化,而多層次消費水平對大學生又有雙重影響。透過分析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得出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消費心理,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觀 消費構成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一變化必然透過在校大學生物質文化生活的消費現狀得到反映,也必然要引起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新變化。大學生消費觀體現著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在一定程度上展現著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重視大學生消費觀的新變化,並有針對性地加以正確引導,便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一。

  大學生是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來源主要依賴於家庭。大學生的消費觀既受到家庭消費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消費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來自不同消費水平家庭的大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同時,在校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同樣在消費倫理觀上也還需有正確的引導,這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二。

  大學生是他們同齡人中的特殊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現狀以及消費觀,既表現出18-25歲處於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現狀以及消費觀的新變化,又表現出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現狀及消費觀。由於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知識文化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因而在同齡人中就會具有表率和示範作用。重視大學生消費觀,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社會消費行為及消費觀的正確引導,也必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這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三。

  二、調查物件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的是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並結合口頭調查,網路調查等方式做出分析。問卷設計的著眼點在於瞭解阜陽市大學生消費的各方面情況,以及對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問卷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受訪者的個人特徵以及消費的基本現狀;第二部分則是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以及影響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因素等。

  阜陽是個中等城市,消費水平中等偏上。本研究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範圍阜陽師範學院的本科生,具體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四個年級的學生,共涉及文,理,工科的相關專業。問卷調查於20xx年3月底實施,歷時3周。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為97%;網路調查問卷瀏覽者107人,回覆23份,有效回收率為21%;口頭調查46人,有效回收率為100%。然後運用統計分析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篩選歸納,對比分析。

  三、大學生消費構成調查

  (一)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額

  大學生月消費額調查統計表

  300以下/月

  300元-500元/月

  500元以上/月

  合計

  94

  184

  82

  360人

  26%

  51.2%

  22.8%

  100%

  根據以上統計結果,按1年在校10個月計算,一般大學生在校日常消費每年少則3000元左右,多則在5000元,少數大學生還會更高一些。

  透過對阜陽師範學院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師範生的日常消費比非師範類的學生低一些。師範生學費相對低廉,另外每月學校補助稍高一些。師範生消費在150元以下的佔20%,在250元左右的佔35%,在300元左右的佔34%,400元以上的佔11%。

  從月消費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狀況,即在大學生中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水平為中等,月消費水平過低和過高的都只佔少數。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4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路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

  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

  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臺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

  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 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訊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訊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訊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 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透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方面, 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透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 同學們主要的經濟是父母,但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調查表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群體手機平均擁有率。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訊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考試吧,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透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

  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

  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

  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

  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

  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關於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1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的消費結構和習慣,對未來主要社會消費群體的消費情況有著直接的影響和反射作用,因此關注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是很必要的。對次我們協會做了以下調查。

  1關於每月的平均生活費

  根據調查,大學生的月生活費消費,城鎮學生消費水平明顯高於農村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在500元以下的僅佔4.5%,1301元以上的佔5.5%,大部分學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費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見大學生平均月消費還是比較合理的。

  2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對於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有88%的大學生選擇了父母,5%的學生靠獲得的獎學金來填補生活開支;,15%的同學透過兼職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2%的同學還有其他的經濟來源。由此可看出,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然而隨著年級的上升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來源趨向於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費專案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從調查問卷可知,在每月的消費專案中,95%的學生伙食佔每月消費額的50%;學生服裝消費在10%--20%左右;書籍、各類培訓費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費額中佔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佔用每月消費額相對較少;娛樂、交際在每月消費額中佔有相對較高的比例,15%的同學有30%的花費在這方面,75%的學生這方面的比例為10%,10%的學生在10%;對於購物花費在普遍在10%-30%,通訊費用佔用5%左右。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娛樂、交際消費將成為學生每月消費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4採取消費的形式

  隨著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消費的主要形式,15%的學生熱衷於網路消費,64.5%的學生還是願意選擇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貨商場,14.5%的學生會選擇專賣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則大多數選擇小商鋪。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學生的消費形式也日漸增多。

  5理財的情況

  在被調查者中,85%的學生表明從來沒有記賬的習慣,13%的學生則有隔三差五的記賬習慣,只有2%的學生會堅持每天記賬。對於每月的生活費,大部分學生還比較理智。70.3%的學生是一邊花一邊打算,12.3%的學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學生能省就省,5%的學生則會全部計劃好再花。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面對相對寬裕的經濟條件,學生花錢也相對隨意。

  6消費時產生的顧慮

  消費時總會存在一些顧慮,在被調查者中,85%的學生看中的是商品的價效比,15%的學生會考慮資金的問題,10%的學生也會考慮商品的時髦度,在本次調查中,沒有學生會考慮其他同學是否也擁有。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現象也少了。

  7消費的心理

  一般情況下,76.7%的學生表明在確實有需要的情況下會去消費,12.3%的學生會看心情去消費,9%的學生會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去消費,2%的學生則會選擇打折促銷是去消費。面對諸如“光棍節”商品瘋狂打折季,85.2%的學生選擇了看當是有沒有需要的態度,7.3%的學生會選擇冷靜觀戰的態度,還有5.5%的學生存在一定的購物慾望,2%的學生則選擇瘋狂購物,在所不惜。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相對來說還比較成熟。

  結論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現在就有關大學生消費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提以下的幾點建議 :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