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瞭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瞭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並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2.讀題後你想知道什麼?(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評: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 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評:把握全文大意,瞭解“我”與蘇珊是怎樣進行交往的,有助於理解“我”對蘇珊的依賴之情是怎樣產生,有助於下文提煉蘇珊有耐心有愛心地幫助孩子的品質。]

  三、 精讀課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課文的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①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託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於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 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③你知道嗎,這隻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採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④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以安慰。)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苟,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麼?

  [評:“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全文

  雖然蘇珊是問訊臺裡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希望孩子們也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聲訊臺,這些聲訊臺良莠不齊。有的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有不少聲訊臺以賺錢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現代資訊渠道。

  全課評析: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麼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麼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絡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重點】

  準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絡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係。

  【預習提示】

  本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並不難懂,語句也不難讀,歷史故事也為學生喜聞樂見,預習時要能理解字詞,熟練地讀通課文,並考慮課後作業問題。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要重點用於概括人物特點和搞清聯絡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預習的基礎上,從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組織分段,仔細閱讀第一大段;開始接觸第二大段。

  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①寫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點。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麼聯絡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容和邏輯關係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後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3.討論:從三層內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形成的板書:

  22.將相和

  5.小結。

  ①這個故事為什麼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麼能完璧歸趙?

  ②挖掘藺相如的思想品質。

  ③設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麼聯絡,與全文有什麼關係。(圍繞線索考慮)

  ④歸納學法(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抓人物特點)。

  四、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

  繼續閱讀二、三兩段,並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仔細閱讀第二、三兩大段;搞清三個故事間的聯絡及三個故事與整篇的關係。

  教學步驟:

  一、複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並理清故事情節,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生了什麼事,藺相如是如何鬥爭的?表現了藺相如什麼品質?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麼聯絡,與“將相和”有什麼關係。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後討論

  ①這是一個什麼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

  ②從藺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麼特點,他為什麼能這樣做。

  ③廉頗為什麼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麼特點?

  ④故事的結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絡)

  1.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2.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4.形成板書:

  22.將相和

  一、完璧歸趙 抓人物特點

  藺相如 勇敢機智 忠貞愛國 抓線索、聯絡

  二、澠池之會 ↓

  藺相如 不顧個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負荊請罪 失和的原因

  廉頗 知錯就改 言和的基礎

  五、作業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複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上兩節課內容,朗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鞏固字詞。

  教學步驟:

  一、複習各部分內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係

  二、通讀全文,準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加強團結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見課後作業3)

  將相和教學反思

  本課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根據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絡,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的時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然後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後再引導學生聯絡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並對人物作出評價之後,我讓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我都給於了肯定,關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在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絡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係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學生精讀課文時,我結合課後“思考·練習”,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先分小組討論交流,再由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很濃。對於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於那些跟課文關係不大的問題,啟發學生課外去研究。這樣真正達到了課堂效果。

  本課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結合“思考·練習”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喜歡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愛國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質。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

  但細想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當時有些忽略;對於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師包辦代替的話語有些多,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

  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重難點指撥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基礎知識積累】

  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情感與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拓展與延伸】

  查詢相關資料,瞭解我國的綠化狀況和相關的感人束縛。

  【重、難點突破】

  一是從這位普通的山野農夫身上看到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寬學生的認識角度;二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黃土高原的情況嗎?向學生展示圖片並進行相關講述。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一位老人卻創造了一個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蹟。

  板書: 青山不老

  二、學習課文 ,看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交流。

  教學提示:可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由於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採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透過讀課文、質疑問難、朗讀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農透過15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盪漾的青山。

  在學生對老人創造的奇蹟產生敬慕的狀況下,轉入對奇蹟背後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座山溝所處的大環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境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於山溝所處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老農才堅定了改造的決心;儘管老農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鬥者相繼離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造福大家。

  透過老師的引領,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歎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來深化理解課文。

  三、思考交流“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悟?

  教學提示:課文最後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領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這句話的含義,點明文章所表達的意旨。可以適當穿插課外資料,或聯絡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運用對“金色的魚鉤”和“金色的腳印”等課文中的學習方法來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可以比較輕易地突破重點。

  教學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精神是永遠不會老的。

  四、課文總結

  教師小結: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歎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業

  找一找有關綠化荒漠與荒山的先進事先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文字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注意句中停頓和速度的變化。

  2. 體會作者對革命新生活無比熱愛的情懷。

  3.仿照“去---”的形式,初步嘗試寫詩。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每個字都讀正確。

  2. 對幾個較長句子的理解與朗讀,把句子的停頓處理好,並把握好句後、節後的朗讀停頓。

  教學難點:

  朗讀第二、第三小節,注意朗讀速度與其他小節應有所區別,並體會詩句的深刻意義。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人何其芳。

  二、揭題。

  三、讀詩四部曲。

  1.讀正確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有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在詩中劃出來。

  2.哪一小節具體描寫了生活是多麼廣闊?重點感受第二小節,詩中描寫的生活有哪些?讀了以後有什麼新發現和新感受?除了詩中描寫的一些生活內容,你覺得還可以描寫哪些生活?那麼詩人為什麼只挑選了詩中的內容呢?你有什麼想法?

  對於這一小節的學習還有問題嗎?我有問題:我覺得詩中的“去”字太多了,“去”字去掉也沒有多大關係。你覺得呢?“去”字用得妙啊!

  那麼怎麼讀出熱情呢?一般我們說,讀詩是有快慢節奏的,有抑揚頓挫的,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中所體現的熱情呢?指名讀、齊讀。

  第二節詩中,詩人充分地向我們表達了生活的豐富多彩,生活是多麼廣闊這樣一個意思,作者還透過語言向我們表達了什麼?再讀讀其他幾小節的詩,你還讀出了什麼?

  重點理解第三小節

  (1)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觀察,注意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

  (2)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滿腔熱忱地幫助別人。

  (3)去以心發現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誠待人。

  那以上三句都在講什麼呢?朗讀指導:如果這一節的朗讀要有快慢節奏的話,你覺得應該慢讀的是哪一句?為什麼?指導讀。指名讀,齊讀。

  3.比較第一小節和第三小節,有什麼新發現?

  重點理解:“芬芳”一詞的理解。一般來說,芬芳形容什麼?那麼這裡的“生活又多麼芬芳”怎麼理解?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這裡的“寶藏”指什麼?可以讓學生自主解讀。

  比較第一節的朗讀和第三節的朗讀,進行朗讀指導。

  4.齊讀詩歌。從整首詩中,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假如我們要在詩的最後加一句,同樣用“去---”以此表達詩人的情懷,你覺得可以怎麼說?

  為什麼詩的最後沒有加上這些語言呢?除了韻律方面的要求以外,詩是很耐人尋味的,有些是要細細體會的,這樣的詩才有價值,才能傳誦,才能體現詩的魅力。

  5.試著寫詩。

  第二節作者用11個“去----”寫出了生活的廣闊,我們也來學學作者,做做小詩人,仿照“去----”寫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寫在練習紙上,交流、反饋。

  6.小結。

  7.推薦。詩人何其芳他還為我們的少男少女們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從這兩首詩中都可以看出詩人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熱愛生活的人。這就叫做文如其人,文如其風啊。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基礎知識積累】讀讀記記“儲備、乾脆、失蹤、不甘落後、千方百計、哭笑不得”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拓展與延伸】觀察一種小動物,運用本課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習作。

  【重、難點突破】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回憶學過的《松鼠》這篇課文,交流松鼠留給我們的印象,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學習《跑進家來的松鼠》

  板書課題:跑進家來的松鼠

  二、帶問題默讀課文:如果我們家跑進一隻老鼠,那肯定會被我們趕走,因為老鼠總是在我們的家裡搞破壞,我們大家都非常討厭它。而如今跑進家來的松鼠也搞了許多的破壞,可是卻沒有被趕走,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你還能說說松鼠進家後搞了哪些破壞嗎?

  教學提示:目的在於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松鼠的可愛和全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由於問題比較簡單,可採用自主學習方法。

  教學參考:

  文章寫的是一隻松鼠跑進我們家後,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麵包皮什麼的叼到大櫃頂上;我們採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裡,給自己墊窩。

  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隻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著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裡,這隻跑進家來的松鼠是那麼可愛,因此,這些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孩子的調皮。細細讀來,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

  三、自由讀課文,思考: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松鼠的可愛和全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結合具體語句說一說。

  教學提示:此問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懂得:寫動物的文章與寫人的文章一樣,要透過具體的事例,結合一些細節描寫,如動作、神態等加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也可按照學習寫人文章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附對課文重點語句理解:

  ①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櫃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

  這句話介紹的是松鼠的習性。寫松鼠在我們家“整天滿屋亂跑”“跳來跳去”,可從“驚人”“從來沒有”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對小松鼠的這些行為並沒有絲毫的埋怨,我們讀到的只有稱讚。

  ②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兒給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臉,還“輕輕咬”他的耳朵,儼然,松鼠已成為小作者親密的夥伴。對於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瞭然於心。描寫松鼠的幾個動詞,不僅寫出了松鼠的可愛靈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說:“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糧呢。森林裡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開始儲備冬糧。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後!”

  讀著爸爸的這句話,爸爸對松鼠因喜愛而產生的寬容溢於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發現自己一直錯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僅沒有責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松鼠的天性,還誇獎它“不甘落後”。

  ④有一天,它乾脆失蹤了,哪兒也找不到。也許它跑到花園或森林裡去了吧?我們心裡空落落的。

  松鼠不見了,作者一家人到處去找,卻又哪兒也找不到。雖然猜想它也許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裡是“空落落”的,他們多麼捨不得這隻可愛的松鼠啊。

  四、你能說說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寫松鼠的可愛與全家人對它的喜愛的嗎?學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呢?

  教學提示:此問的答案已經蘊含於上一教學環節之中,非常簡單。前一問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後一問目的是讓學生表達他們從課文中感受到的對於動物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作業:

  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習作,表達你對它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文字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掌握並會運用新詞。

  2.理解課文,體會“軍神”一詞所包含的含義。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自學課文的能力;滲透相關寫作知識。

  重點難點:

  1.體會“軍神”驚人的毅力、鋼鐵般的意志。

  2.透過人物神態、情緒的變化把握事情的發展變化,深入體會感情。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勤於朗讀,樂於背誦。

  2.善於傾聽,踴躍發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情匯入

  1.揭題

  2.媒體出示(十大元帥圖):同學們,你們看,這十位莊重威武,氣宇軒昂的軍人就是我國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帥。他們是——(生讀元帥名)。

  3.指圖,這位就是被德國醫生尊稱為“軍神”的劉伯承元帥。

  媒體出示:簡介劉伯承

  二、初讀,自主發現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你們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比較難讀?

  3.組織交流,指導讀好難讀的句子。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軍神,好響亮、好威風的稱呼,為什麼要稱他為軍神呢?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事情的?

  板書:

  手術前(1-10)

  手術經過(11—17)

  手術之後(18—26)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默讀思考:

  (1)劃出描寫沃克醫生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簡單批註在書上。

  (2)有不懂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互相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並質疑。

  (1)指名讀劃的相關的句子,簡單說體會。

  (2)解詞:

  審視—仔細看。

  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填空:課文中的“軍神”是指_________,這是________對他的敬稱。

  2.指名朗讀課文。

  1、板書課題,齊讀。

  2、課件出示詞語

  傷勢鎮定擔心職員郵局損失一聲不吭汗如雨下

  指名讀,齊讀。

  3、文中的軍神指的是誰?(劉伯承)是誰稱劉伯承為軍神的?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沃克醫生稱讚劉伯承的句子,並畫下來,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

  課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4、為什麼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劉伯承。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醫生為什麼稱劉伯承為“軍神”呢?你知道沃克醫生當時是怎麼想的嗎?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三、根據學生回答,導學課文

  (一)導學“求治”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沃克醫生開始是怎樣識別劉伯承是軍人的?這麼重的傷勢到底有多重?

  3.劉伯承的“鎮定”是從哪幾個地方反映出來的?

  平時你們生病時是怎樣找醫生的?再讀讀劉伯承與沃克醫生的對話,這番話該怎麼說呢?

  4.分角色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導學“術前”部分

  1.讀讀、想想、畫畫、議議。

  劉伯承為什麼不肯用麻藥?

  2.聯絡課前收集的關於劉伯承的資料猜想:劉伯承擔心損壞腦神經只是從愛惜自己身體的角度考慮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3.不用麻藥意味著什麼?

  4.劉伯承能忍受這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嗎?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

  5.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提示讀出堅定的語氣。

  (三)導學“術中”部分

  1.自由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手術中劉伯承、沃克表現的詞句。想想這些詞句各起什麼作用?

  2.課堂交流:

  比較句子(正面描寫):

  一條嶄新的墊單竟被抓破了。

  一條嶄新的墊單被抓破了。

  比較句子(側面描寫):

  手術中,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抖。

  手術中,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抖。

  3.聯絡自己生病的經歷,說說劉伯承忍受的是怎樣的痛苦。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從對比中感悟劉伯承的“軍神”形象。

  5.小結

  (四)導學“術後”部分

  1.默讀課文。

  2劉伯承在手術中除了一聲不吭緊緊抓住墊單外,還要求什麼?

  3.沃克醫生聽了有什麼反應?

  4.你覺得沃克醫生可能會“失聲喊”些什麼內容呢? 5.沃克醫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6.指導感情朗讀:“做完手術……了不起的軍神!”

  7.震驚的沃克醫生不敢相信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他心中可能會怎麼想呢?

  8.為什麼問名字時,要“關上手術室的門”?

  9.畫出本節中的提示語,根據提示自由朗讀,注意根據提示語揣摩語意、把握語氣,突出“軍神”形象。

  10.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這一段。

  四、小結全課,佈置作業

  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現在,慈祥的劉爺爺就在我們的面前,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他說些什麼?

  2、出示詩歌,讓我們把這首詩送給我們偉大的軍神劉伯承吧。(學生齊誦,昇華情感。)

  贊軍神

  赫赫壯舉顯軍神,氣煞當年刮骨人。七十二刀何所懼,為有鋼筋鐵骨身。

  3、同學們,劉伯承被稱為軍神,絕不僅僅是因為這次手術,他文武雙全,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獻出了畢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勳。他堪稱中國的----軍“神”。如果想更深入地瞭解這位共和國元帥,建議大家讀一讀《中華名將――劉伯承》

  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3、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和桑娜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說,瞭解當時俄國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齊讀課題《窮人》。

  二、整體感知

  1、提問: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窮人?——桑娜和漁夫和他們的五個孩子;西蒙和她的兩個孩子。

  2、我們之前也學過許多小說,比如(出示圖片),我們知道小說的三要素有什麼?——環境、人物、情節。那麼誰能結合這三要素,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回答,齊讀課文主要內容)

  3、師:在這裡老是有一個疑問,雖然題目叫“窮人”,但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窮”字,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哪些句子體現出窮人的窮?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體會“貧窮”

  1、“漁夫的妻子……補一張破帆。”

  2、“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回來。”

  3、“桑娜沉思……菜只有魚。”

  學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別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提示:用找關鍵詞的方法,並指名朗讀。

  4、提問:“菜有魚”和“菜只有魚”有什麼不同?學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讀。

  5、提問:這樣一個家庭,如果再加兩個孩子,他們會過得怎樣?——更貧窮,丈夫會更加?——不顧惜身體,桑娜會更加?——辛苦操勞。不僅沒有鞋穿,甚至連黑麵包也沒得吃。由此我們看出這一家人?——生活貧窮。

  6、師:同學們,我們雖然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但可以藉助作者的語言文字來體會,齊讀這三句話。

  7、提問:不僅是桑娜一家,還有誰也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西蒙。這樣一群窮人,他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屋外……拍打著浪花。”你體會到了什麼?——環境惡劣。

  8、提問: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他們的處境一定更加艱難了,像這樣沒有直接寫出貧窮,卻透過人物或環境描寫來襯托出貧窮的手法,就叫做?——側面描寫。

  9、師:伴隨著波濤的轟鳴,狂風的怒吼,桑娜他們艱苦地生活著,齊讀句子。但他們雖然貧窮,卻擁有許多美好品質。

  四、體會美好品質

  1、快速瀏覽課文,找找他們擁有怎樣的美好品質?在小組內交流感受。

  2、派代表發言——善良、勤勞。出示填空:桑娜和漁夫雖然生活貧窮,但他們卻擁有( )。

  3、體會“勤勞”——“海上……睡著。”

  提問:哪幾個關鍵詞直接寫出桑娜勤勞?——“乾乾淨淨”、“閃閃發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溫暖而舒適”,孩子們才能?——“安靜地睡著”。

  4、體會“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問:“這樣做”指什麼?——收養孤兒。

  (2)指名讀句子,說說從藍字“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中體會到什麼?——內心矛盾。

  (3)具體說說這種矛盾,填空:如果收養了兩個孩子,就會________;如果不收養,就會________。

  (4)可她還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問:這是個什麼句子?——雙重否定句。換成肯定句怎麼說?——“必須這樣做”,作用是?——加強語氣。

  (5)師:由此看來,桑娜內心經歷了一番掙扎,讓我們讀出她這種矛盾又堅定的心情,全班齊讀。

  (6)提問:這樣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處,誰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問:哪個關鍵詞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心神不寧,七上八下。

  B、提問:她會忐忑不安地想些什麼?學生自由想象併發言。

  C、提問:除了關鍵詞,作者還藉助什麼表達桑娜內心的矛盾?——省略號。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思維斷斷續續。

  D、師:桑娜連思路都是斷斷續續的了,說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糾結,可最後還是做了什麼決定?——收養孩子。

  E、師:那我們在朗讀時,也要讀出省略號背後的害怕、猶豫和堅定,現在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自己用心體會。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讀。師評價:同學們感情真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桑娜?——善良。所以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要關注標點符號的作用。

  5、此時,漁夫回來了,桑娜還是告訴了他實情,對於她的決定,漁夫同意嗎?——同意,讀24段。

  (1)提問:“皺起眉”、“嚴肅憂慮”是對漁夫的什麼進行描寫?——神態。這樣的神態說明了什麼?——問題很嚴重。但他還是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得把……醒來。”

  (2)提問:找到哪個關鍵字?——“熬”,說明在他心中,寧願( ),也要( )。

  (3)齊讀漁夫的話,感受其高尚品質。

  (4)師:在體會人物品質時,我們除了關鍵詞、標點符號之外,還能借助人物描寫來幫助感受。

  (5)師:桑娜和漁夫的物質生活雖然是貧窮的,但他們有著勤勞、善良的品德,現在你還覺得他們貧窮嗎?——窮人不窮。

  (6)全班齊讀海明威名言——“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

  五、小練筆

  用上本課所學到的人物描寫和側面描寫手法,續寫課文《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呢?

  六、佈置作業

  推薦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的自傳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書設計:

  9.窮人

  側

  面生活貧窮勤勞 關鍵詞

  描環境惡劣善良 標點符號

  寫 窮人不窮 人物描寫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使他們學會祝福、學會寬容、學會忍耐、學會感恩,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教學重點:

  1、“聽眾”形象與心理的評析與探究。

  2、對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層領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關愛品質,使他們學會祝福、學會寬容、學會忍耐、學會感恩,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教具準備:

  MP3(小提琴曲《月光》、《黃河絕戀》)、重點語句的幻燈片。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談話匯入。

  MP3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多麼美妙的小提琴曲啊!我想每位同學都願意成為它的聽眾(板書)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出示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教師範讀(或學生齊讀)這兩個小節。

  這是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看這兩段文章,你發現“我”在音樂發生哪些變化?用橫線划起來。

  指名說:(音樂白痴——小提琴手)(親人都不願意聽,唯一的聽眾——成百上千的觀眾)(沮喪-----自信)(拉的聲音像鋸床腿——熟練地拉許多曲子)。

  剛開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鋸桌腿的聲音,他感到十分沮喪和灰心,而我們剛剛聽到的這麼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位被父親和妹妹認為是音樂白痴的人演奏出來的,這成功的背後是誰製造了奇蹟呢?(老教授或老人)是的,這都得益於一直陪伴我練琴的——唯一的聽眾。(板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近距離接觸這位神奇的老人。

  (二)回顧學法,初讀課文。

  引導學生回憶寫人文章的學習方法:

  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學習方法: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該如何學,相信同學們自然心中有數了,我們應該從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心理等方面的詞句入手,感受人物的情感與特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描寫人物的言、行、神的語句多讀一遍,描寫老人的要多讀兩遍。

  (三)深入閱讀,品悟佳句。

  1、以點帶面,品味全文。(檢查一下大家的朗讀質量)

  (1)瀏覽課文,課文中老人有一個神態始終不變,你能找出描寫老人神態的這個關鍵詞嗎?(平靜)

  (2)描寫老人神態平靜的句子,總共出現了幾次,在文中畫出來。

  幻燈出示: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A、第一次“平靜地望著我”。(先讀句子)

  ①在什麼情況下,老婦人“平靜地望著我”?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先請同學們再讀課文1-6自然段(我拉了起來。)止,並畫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沮喪──充滿了神聖感──沮喪──羞愧、興奮)

  可以聯絡上下文體會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環境描寫,側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②是老人的什麼打動了我,讓我的心理產生這麼大的變化?

  劃出描寫老人的語言的詞句,讀一讀。你能讀懂老人說的每一句話的真正用意嗎?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當“我”為在樹林裡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惱,認為這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林中和諧的美,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在幽靜樹林裡的平靜心情,深感內疚、抱歉地衝老人笑笑,準備溜走時,老婦人對我“講”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坐一會兒。這句話中老婦人自己承擔責任,“是我打攪了你”,讓“我”不要過意不去,老婦人並表示她每天早晨在這兒坐一會兒,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攪“我”說得非常客氣。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這是老婦人在鼓勵“我”,讓“我”不要再懊惱,灰心,並打消我的顧慮不要在意她在場,拉好拉壞她都聽不見,對她不會造成任何干憂,讓“我”毫無顧忌地大膽練習。老婦人給了“我”勇氣和力量。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當“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時,老婦人說:“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這又是老婦人在鼓勵“我”,不管“我”拉成什麼樣,老婦人耳朵聽不見,但心裡卻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她願意每天都來做“我”的聽眾,目的是讓“我”樹立信心,堅持每天面對自己的聽眾來練琴,“我”一定會越練越來勁。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③出示“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讀一讀,此時站在老人面前的人是你,談談自己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什麼。(老人在默默地鼓勵我,在給我信心和繼續練琴的勇氣)

  B、第二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請同學們把第6自然段讀完)思考: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一直”意味著什麼?(說明老人一直關心支援我)

  ②與老人的神態一樣不變的還有老人的一句話,誰來讀讀,質疑:話中充滿了( )之情。找出描寫老婦人語言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感謝、稱讚)

  以後每天清晨,“我”都會到小樹林面對“我”唯一的聽眾練琴。每天“我”停下來,老婦人都會說:“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這是老婦人不斷地對“我”進行肯定,鼓勵“我”不斷努力,繼續練下去,使“我”開始有了信心。

  出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再讀,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麼?

  ③在老人耐心熱情的鼓勵下,“我”的技術在不斷提高。再讀課文,說說老婦人的稱讚和鼓勵使“我”發生了什麼變化?(信心倍增,行動、心理均發生變化)

  C、第三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這次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平靜地望著我”的?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

  是在以後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對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聽眾--老婦人練琴時,有一次她竟說:“你的琴聲能給我帶來歡樂和幸福。”這又是老婦人再次給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話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練習,琴聲能給耳聾人帶來快樂和幸福。老婦人是在鼓勵“我”繼續苦練下去。

  引導體會“手指悄悄打著節奏”等隱含的資訊。(琴藝長進)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為什麼說老人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你體會到了什麼?

  O教師小結:如果說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語言是有聲的鼓勵,那麼她平靜的神態,特別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實聽眾的舉動,就是無聲的激勵,從而使“我”最終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引讀:“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雙眼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裡,那雙眼睛使“我”戰勝自卑,重樹信心。齊讀文章最後兩句。配樂(感恩的心)引讀最後一段:“後來,拉小提琴成了……”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靜的神態背後,老人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絡上下文,發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幻燈出示: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3、交流所寫的內容,簡單評議。

  4、當“我”初次遇到“老婦人”時,如果老婦人告訴“我”她是音樂學院教授的話,“我”的情形將怎樣?

  5、文中妹妹這一角色可以刪去嗎?你的理由是什麼?

  (五)品讀評點、創新思維。

  任選一段令你動心、與你情感、生活貼近,易誘發你創想思維的場景片段進行研讀,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為下面構想生活故事打基礎。

  (六)生活故事、感悟人生。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見過這樣一位能理解你、關愛你、寬慰你的“聽眾”,使你擺脫了困難、困境、困惑,請你以“感恩”為題,把它記述下來,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唯一的聽眾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摘錄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給“我”帶來的變化,感受人與人之間真情的美好。

  4、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有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文中的“唯一的聽眾”指的是誰?為什麼稱她為“唯一”的聽眾?

  二、初讀課文,解決疑問

  1、帶著問題初讀課文。

  2、彙報交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說我在音樂方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2、再讀全文,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我”發生變化的原因。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以點帶面,品味全文

  1、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老人神態的關鍵詞。(平靜)

  2、描寫老人神態平靜的句子,總共出現了幾次,在文中畫出來。

  課件出示: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⑴ 第一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 在什麼情況下,老婦人“平靜地望著我”?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再讀課文,並畫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沮喪──充滿了神聖感──沮喪──羞愧、興奮。)

  可以聯絡上下文體會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環境描寫,側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② 是誰給了我動力,讓我的心理產生這麼大的變化?

  劃出描寫老教授的語言的詞句,讀一讀。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A、談談體會:從老人的幾句話中,可以體會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礙。

  B、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③ 出示“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勵我,在給我信心和繼續練琴的勇氣)

  ⑵ 第二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 出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麼?

  ② 找出描寫老婦人語言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感謝、稱讚。)

  ③ 在老人耐心熱情的鼓勵下,“我”的技術在不斷提高。再讀課文,說說老婦人的稱讚和鼓勵使“我”發生了什麼變化?(信心倍增,行動、心理均發生變化。)

  ⑶ 第三次“平靜地望著我”:

  ① 這次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平靜地望著我”的?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

  引導體會“手指悄悄打著節奏”等隱含的資訊。(琴藝長進)

  ② 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為什麼說老人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你體會到了什麼?

  3、教師小結:

  如果說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語言是有聲的鼓勵,那麼她平靜的神態,特別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實聽眾的舉行,就是無聲的激勵,從而使“我”最終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引讀:“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雙眼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裡,那雙眼睛使“我”戰勝自卑,重樹信心。齊讀文章最後兩句。引讀最後一段:“後來,拉小提琴成了……”

  三、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靜的神態背後,老人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絡上下文,發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課件出示: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彷彿在說……

  3、交流所寫的內容,簡單評議。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一、單元教材分析與解讀 六年級

  第二單元人文主題

  語文要素

  回顧革命歲月,感受革命精神瞭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

  分類內容課時教學要點

  課文七律長征2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絡時代背景,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2從課文的敘述中領悟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體會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精神。

  開國大典2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感情;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燈光1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絡。

  口語交際演講1語氣、語調要適當,姿態大方;利用停頓、重複或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習作多彩的活動2寫清活動的過程,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寫出活動的體會和收穫。

  語文園地交流平臺2體會場面描寫的作用,交流寫法;

  體會“重複”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

  學會用多種方式進行語言描寫;

  掌握硬筆書法的要領,提高書寫水平

  詞句段運用

  日積月累

  本單元圍繞“革命歲月”這個主題,編排了《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讀課文,燈光是略讀課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鬥爭階段的事情,但其表現的精神主旨是統一的,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革命者英勇鬥爭、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旨在體會文章在寫場面時,既注意整體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區域性細節的刻畫,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機結合的。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這與本單元課文的寫法一脈相承。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雖然題材、體裁不一,但字裡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藉。透過感受中國近代史上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為革命勝利前仆後繼的一幕幕感人畫面,學生能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感染,增強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教學重點:瞭解並學會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

  四、教學準備:PPT課件、圖片影片等資料

  五、教學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篇課文都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教材是以寬泛的人文主題組織單元內容的,每個單元一般有兩篇課文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設計課後思考題,有的課後思考題或相關欄目遷移運用之前學習的語文要素出題和設計內容,意在鞏固提升,體現目標的發展性。比如本單元“口語交際”和語文要素關聯不大。

  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執行主編陳先雲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這樣說:“教師在理解把握統編教材編排意圖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語文要素、人文主題和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絡,又要考慮到口語交際等內容的相對獨立性,不侷限於每課都要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可以靈活掌握。”

  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雙線並舉,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對作品的品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啟迪和感染,並抓住語文要素“瞭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透過有效的訓練,引導學生由初步感知到體會理解,再到實踐運用,循序漸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六、教學安排:

  (一)整體預習課(2課時)

  教學目標:

  四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會寫32個字,會寫40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層次。

  蒐集相關背景資料,瞭解相關背景。

  (二)導讀訓練課

  《七律長征》(1課時)(首讀經典,初識“點面結合”)

  《開國大典》(2課時)(精讀引領,瞭解“點面結合”)

  《狼牙山五壯士》(2課時)(讀寫結合,運用“點面結合”)

  教學目標:

  1.讀出詩歌的磅礴氣勢,背誦《七律長征》。

  2.結合相關背景資料和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革命先烈熱愛祖國、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3.體會課文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

  (三)自讀訓練課

  《燈光》(1課時)

  教學目標:

  領悟“燈光”與“火光”的聯絡,體會情感。

  結合閱讀連結開展專題閱讀活動。

  (四)口語交際課

  “演講”(1課時)

  教學目標:

  1.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五)習作指導課

  “多彩的活動”(2課時)

  教學目標:

  1.寫清楚活動過程,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2.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場面。

  3.寫出活動中的體會。

  4.學習用反覆的手法寫句子,用多種形式來替代說,讓表達更生動。

  (六)基礎訓練課(1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作品,能做到規範書寫,養成自我檢視的習慣。

  2.朗讀並背誦關於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名人名言。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多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3、理解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非格雷特總統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菲格雷特總統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知道了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們不去注意環保,不注意保護地球,總有一天我們會遭到地球母親的報復,而自食其果。請欣賞下面的圖片,談談你觀看後的感受。

  2、學生交流對圖片的感受。

  3、不僅如此,就連世界上的最大的大瀑布——賽特凱達斯大瀑布也遭到厄運,1986年9月,當時的巴西總統非格雷特穿著黑色禮服親自為賽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了一個特殊的葬禮,請翻開課文:《大瀑布的葬禮》。

  4、齊讀課題:大瀑布的葬禮。

  二、閱讀課文,感受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今昔對比。

  1、一讀課文(大聲朗讀),畫出不懂的字詞和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解決,後集體交流彙報。

  2、二讀課文(默讀課文),請動筆畫一畫描寫昔日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和現在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再交流討論。師相機引導朗讀,完成板書。

  ①這條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湧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一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多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②幾年過去,賽特凱達斯大瀑布逐漸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見不到昔日雄奇的氣勢。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三讀課文(瀏覽課文),先思考一下,昔日的遊人和現在的遊人又有什麼變化呢?生相互交流討論,師相機完成板書。

  ①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紛至沓來,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於細細的水霧之中,感受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氣。遊客們常常陶醉不已,流連忘返。

  ②遊人們常常乘興而來,失望而去。

  4、同學們,遊人們為什麼會有如此變化呢?對,是因為賽特凱達斯大瀑布變了,之前它是多麼雄偉壯觀,後來,它又是多麼的無奈,那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段落。

  5、齊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發電,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伊泰普水電站。水電站高高的攔河大壩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水源大減。而且,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再加上沿河兩岸的森林被濫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減少。

  6、總結出原因:攔河大壩截住大量的河水、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濫砍濫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

  三、昇華認識,明確葬禮的意義所在。

  1、同學們,這真是一個悲劇啊!此時的人們也該醒悟了,所以,訊息傳開,世人震驚。但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此時的人們又該怎麼做呢?對,為大瀑布舉行一次特殊的葬禮吧!讓我們一起全體起立為大瀑布默哀吧!請大家全體起立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2、同學們,此時你對非格雷特總統主持葬禮有何想法呢?請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說一說。

  四、回顧總結,體會本課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

  1、在敘述的方式上,採用了倒敘的方法。

  2、開頭結尾上,注意了前後照應,中間部分也注意使用了過渡句。

  3、在介紹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時將大瀑布進行了今昔對比。

  五、作業

  1、非格雷特總統用飽含深情的語調,主持了這次特殊的葬禮,他會說些什麼呢?請想象著說一說。

  2、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

  六、板書設計

  14大瀑布的葬禮

  今昔

  形容枯槁滔滔不絕

  生命垂危一瀉千里

  保護生態、保護環境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穹”、“孕”等10個生字。會理解“蒼穹”、“旖旎”、“瓊漿”等詞語的意思。

  2.閱讀詩一般的語言,並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花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花的讚美與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難點:藉助語言文字展開豐富想象,體會花兒嚮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人生態度,流露出作者對花的讚美之情。

  教學準備:

  1.關於花的詩句。

  2.黎巴嫩紀伯倫的《啊!風》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們,請看下面一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三首詩中都寫到花。花是美麗的,帶給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帶給大自然以芬芳。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散文詩《花之歌》,詩人紀伯倫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筆下的花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構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這花給人以啟迪,富有生命的內涵,接下來請跟隨詩人,走進花的世界吧!

  2.書寫課題:4.花之歌

  3.介紹作者。

  紀伯倫是黎巴嫩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靈告誡我》,《先知》,《論友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藉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理解課文內容。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蒼穹(qióng)孕育(yùn)搖曳(yè)馥郁(fù)贈予(yǔ)

  碩大(shuò)瓊漿(qióng)鳴囀(zhuǎn)婆娑(suō)冠冕(miǎn)

  (2)檢查詞語的理解。

  ①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蒼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難字突破法。

  “心馳神往”中“馳”的意思是飛奔,詞語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獻: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的帽子。這裡指婚禮的禮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氣濃厚。

  顧影自憐: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

  孤芳自賞:把自己比作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談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並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透過對花的描述,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首散文詩運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寫,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講述了花的成長與芬芳,以及花凋謝的過程,表現了花積極樂觀的態度,展現了花的精神。

  四、品讀句子,展開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後又說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麼?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呢?

  大自然的話語。讓人感受到花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神秘,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這句話讓你想到了什麼畫面呢?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我的腦海裡浮現出這樣的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兒悄悄開放的時候,有早晨的風相伴,風兒在祝賀我,為我的開放而鼓掌……傍晚,太陽就要遠去,我和一群群鳥兒送別太陽,很真誠地對太陽說:“太陽,明日見!”

  師:對呀,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和諧,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

  讀著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啟迪與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兒那樣樂觀地對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張揚,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屬於自己的世界,便樂觀地、開心的生活。

  五、總結課文,拓展主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時而歌唱,歡笑;時而又悲嘆,哭號。我們能聽見你的聲音,卻見不著你的面貌;對於你,我們能覺察出,但卻看不到。你彷彿是愛情的海洋,淹沒了我們的靈魂,撫慰著我們寧靜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則伸展開去,浩浩蕩蕩。升時,可看出你的剛毅、堅忍;降時,可看出你的謙恭、禮讓;伸展時,則顯示出你的輕盈、靈敏。你猶如一位尊貴而仁義的國王,對下層弱者顯得和藹可親,對倨傲的強者則威風凜凜。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並談談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1.理解散文詩中的意象,並展開大膽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畫面,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並生活的珍愛。

  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含義,感悟道理。比如“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這句話就表明作者的態度,可以聯絡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塑膠、餅乾、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拓展與延伸】蒐集一些關於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進行閱讀,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重、難點突破】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瞭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新課

  板書:老人與海鷗

  二、初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麼內容,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學提示:先對課文內容與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下面的重點突破打下基礎。透過學生朗讀與合作學習來完成。作者的思想感情完全滲透於字裡行間,所以,對於思想感情的感悟也需要從內容中來仔細體會。

  教學參考:

  課文內容: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作者情感: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學習課文

  教學提示: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1、學習第一部分內容:

  老人是如何喂海鷗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概括交流,讀一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與大家交流自己的收穫。

  教學提示與參考:學習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愛海鷗的句子,細細地品讀,深入地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老人喂海鷗的動作是那麼嫻熟,海鷗與老人之間又是那麼默契,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給海鷗取了名字,“親暱”地叫著它們的名字,邊餵食邊聊天;“太陽偏西”,海鷗即將飛離,老人眼裡滿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來”……老人視海鷗為兒女,對海鷗一片深情。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重點語句提示:

  ①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膠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這是一個十分簡樸的老人,可就是這樣一個勤儉的老人,卻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資給海鷗買食物,天天步行二十餘里去喂海鷗。是什麼給了老人這麼大的動力?無疑,是老人對海鷗那種無私的愛。這裡用不多的文字,向讀者呈現了一個愛海鷗的老人形象。

  ②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這是老人喂海鷗的一個細節描寫。老人的動作是那麼的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那麼和諧!“掃”字把鷗群吃食的樣子描繪得生動鮮活。海鷗有節奏地翻飛著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③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多麼樸實的名字!然而透過這一個個樸實的名字,我們看到的是老人對海鷗的親暱,對海鷗的愛。老人親暱而自然地呼喚著一隻只海鷗,就像在呼喚著自己的兒女。也許老人並不會唱歌,可一聲聲對海鷗的呼喚,不就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嗎?

  2、學習第二部分內容:

  自由朗讀思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為什麼會這樣?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

  教學提示與參考: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鷗與老人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要從海鷗見了老人遺像時的動作來體會。

  注:一定要讓學生帶著感情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深刻體會文章與蘊含的美好情感。

  重點語句提示:

  重點語句理解:

  ④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這是誰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鷗一開始“突然飛來”時,也許以為是老人又來給它們餵食了,許多天沒來的老人終於又來了,於是它們沒等老人呼喚它們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飛來”。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不對,於是它們圍著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一定是發現十多年來天天與它們朝夕相處的老人今天與往常不一樣了。它們用聲聲鳴叫呼喚老人。

  ⑤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海鷗也像人一樣,它們有著人一樣的情感。急速翻飛後,海鷗們“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是那麼地嚴肅和安靜,也許它們知道老人再也不會來了,於是它們默默地“肅立”,好像在為老人守靈。這樣的場面,相信無論誰都會為之動容。

  ⑥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當老人的遺像被我們收起時,海鷗們的舉動又是那麼地讓人吃驚,所有的海鷗都大聲鳴叫著朝遺像撲過來,飛動的翅膀形成了一個白色的漩渦,使我們幾乎無法脫身。海鷗們是那麼捨不得離開老人,它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

  小結:作者是透過老人與海鷗的動作及老人的語言、神態來把他們之間的感情寫得生動、具體的。

  四、學習感悟交流。

  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想呢?

  教學提示:有了前面的體會與感悟,學生的感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執教感言:

  我在備這一課時,曾不只一次地落淚——因為,我被這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感動了。我為自己曾經因為小狗的不聽話而大發脾氣,對它進行懲罰感到很後悔……

  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但是,如果人們故意地傷害它們,它們就會對我們人類失望,甚至產生敵意。比如,大象是從來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可是由於人類對他們的捕殺與傷害,使得他們對人類產生了深深的敵意,一些地方的大象一見到人就會發起主動攻擊……

  五、作業

  自讀補充材料《軍犬黑子》,看看你會對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什麼新的感悟。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圖片版):

  標點小練習:

  1、先把有關省略號的用法全部列舉出來。

  2、找出文中帶有省略號的句子分析其具體的用法。

  3、用法提示:

  課文共六處用了省略號,作用也有所不同,閱讀時應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仔細體會。第4自然段的省略號表示列舉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兩處使用了省略號,表示話未說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則表示語意未盡;最後一處省略號用在17與18自然段之間,單列一段,也表達了未盡的語意。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

  2、進一步理解詩歌常用表述方法的運用。

  3、欣賞詩歌,加深理解。

  4、提高對詩歌的閱讀、寫作興趣,能夠嘗試比照著寫詩。

  教學重難點:

  欣賞詩歌,加深理解。提高對詩歌的閱讀、寫作興趣,能夠嘗試比照著寫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設定懸念。

  1、 與詩同行(小故事)。

  2、 我們一起去看看同齡人是用什麼方法寫的?

  二、學習詩歌,昇華情感。

  1、生齊讀。要求:讀流利,讀準確。

  2、學習生字:澎湃。

  3、第二遍讀詩。邊讀邊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生找出不懂的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師指導。

  5、指導朗讀。(一遍遍朗讀,只到學生能聲情並茂的朗讀成誦)

  6、師朗讀,生想象畫面。

  問:他們去成了嗎?

  看看,為什麼沒有去成?

  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想到看到了什麼?

  (商量、潮聲、迫不及待)

  7、要求學生再讀,讀出這樣的感覺來。

  8、歸納小節段意。

  他們想迫不及待的去看海,但一個人肯定不想去,那怎麼辦?9、昇華感情,朗讀詩歌。

  三、總結寫詩的基本方法:

  1、 寫詩要能想象,就像《我們去看海》一樣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可以說不會想象就不會寫詩。

  四、默讀全詩,畫出優美的詞句,說出理由。

  五、熟讀成誦。

  教學反思:

  1、讓生自由說前節課的心情,並強呼叫上詞。從學生的表達中選個最好的來歸納。教學中讓學生不斷的體驗成功。

  2、“讀了最後一節我忍不住想笑了。”老師用一句非常輕快的語言把上下教學內容銜接了起來,順理成章把學生帶到了文字學習中。

  3、要求學生在文字旁標註原因1、原因2……培養記筆記的習慣。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殷勤、失業、窘相、厚實、面孔、苗頭、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二、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課前準備:

  小黑板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 本單元的課文都與魯迅有關,編者編排本組課文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認識魯迅,瞭解魯迅。透過本單元的學習,到目前為止,相信大家一定對魯迅有了不少的瞭解吧!談談吧!

  “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魯迅總是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

  “魯迅愛幫助別人,尤其是窮苦的老百姓。”

  “魯迅對青年總是很關心。”

  ......

  師:是的,魯迅的文學成就令我們仰慕,他的精神品質更令我們欽佩。他對青年一直很關心,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共接待來訪青年500多名,給青年回信3500多封,關心過的青年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回憶。

  板書課題“一面”,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

  “青年和魯迅只見了一面。”

  (二)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課文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趕快讀讀課文吧!

  2、檢查生字,點生讀

  地窖、赫然、魯迅譯、懊悔、莽撞、

  窘相、捻著、躊躇、摩挲、頹唐、

  捏著、燻黑、憎惡、虐待

  3、交流課文內容

  “1932年秋,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

  (三)聚焦外貌描寫,研讀體會寫法

  1、雖然“我”與魯迅先生只見了一面,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魯迅先生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

  “瘦”

  2、文中多處對魯迅的外貌進行了描寫,默讀課文,劃出相關句子。

  “我向裡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小袖管緊包在腕子上”

  “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黃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我又仔細看他的臉——瘦!”

  “我費力地從裡衫掏出那塊帶者體溫的銀元,放到他手裡——他的手多瘦啊!”

  3、魯迅先生為什麼那麼瘦?

  “長期工作得不到休息”

  師:的確是的,魯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的前三天,他還在寫作《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一生都在寫作、工作,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個了革命事業。

  4、這六處外貌描寫除了寫魯迅先生“瘦”之外,還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有精神”(教師板書:瘦而有精神)

  師:從哪幾處外貌描寫能看出來?

  “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

  5、是的魯迅先生瘦而有精神,你能透過讀,展現“我”所見到的魯迅先生嗎?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處外貌描寫。(生自讀——指名讀——齊讀)

  6、體會描寫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

  師:仔細讀這兩處外貌描寫,有什麼發現?

  “這兩處描寫有些重複。”

  師:我們把期中任意一處刪去行嗎?為什麼?

  “不行,因為第一次是魯迅先生向我走來,裡我較遠。第二次,我與魯迅先生面對面,距離更近,看得更為仔細,連菸嘴的顏色都寫出來了。”

  (教師板書:由遠及近)

  “第二次用了四個分號,好像魯迅先生的樣子在我的腦海已經定格了一樣。”

  師:再讀這六處外貌描寫,你還能總結出其他描寫人物的方法嗎?

  “作者先總的寫魯迅先生很瘦,再分別寫了他的臉和手的瘦。”

  (教師板書:從整體到部分)

  (四)解讀人物,感悟品質

  1、過渡:作者透過六處外貌描寫,把魯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那麼魯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課文又向我們揭示了魯迅的什麼品質呢?快速讀課文。

  2、全班交流

  師: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他對青年很關心。”

  (教師板書:關心愛護青年)

  師:從哪你能看出來?

  “他把兩本書只賣給我一元錢。”

  (教師板書:廉價賣書)

  “他向我極力推薦<<鐵流>>這本書

  (教師板書:推薦書)

  師:這兩本書<<毀滅>和<<鐵流>>都是寫的蘇聯國內革命戰爭的故事,歌頌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魯迅認為,這兩本書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食糧,所以向我大力推薦<<鐵流>>這本書。

  3、分角色讀讀我與魯迅的對話。(同桌讀——指名分角色讀)

  4、為了突出魯迅的品質,作者採用了什麼描寫方法?(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5、讀完這部分,有難以理解的地方?學生質疑。

  “我不懂,為什麼青年沒有說出魯迅的名字?”

  師:誰來幫幫他?

  “青年肯定是怕魯迅的身份被暴露了,才沒有說” (五)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1、過渡:我與魯迅先生雖然只見了一面,但是對我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想想,“一面”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2、交流

  “魯迅先生給了我極大的精神鼓舞,即使我受盡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聲。”

  師:你是怎樣理解最後一句話的?

  “這句話是青年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