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很、有、名、本、領、以、為、然、識、結、永”11個生字的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認識筆畫“橫折提”,並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識、本”。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3、在閱讀中瞭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

  4、透過學習課文後,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並能用比較規範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瞭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願學習,結果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

  2、透過學習課文後,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並能用比較規範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上昆蟲的名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為生。雄蟬能鳴叫,因為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

  3、蟬也叫知了,因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蟬鳴聲)這樣的叫聲真難聽,森林裡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4、出示:許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1)指名讀,把句子讀正確。

  (2)學習生字:有名 本領 正音。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來教蟬本領呢?蟬的表現怎樣?

  2、交流、板書:黃鶯 畫眉 雲雀(可簡單介紹)

  3、開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黃鶯、畫眉和雲雀想教蟬本領,可是蟬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蟬的叫聲很難聽,有名的歌唱家們到底要教蟬什麼本領呢?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2節,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黃鶯想教蟬發音,畫眉想教蟬識譜,雲雀想教蟬唱歌。

  (2)黃鶯、畫眉和雲雀分別想教蟬發音、識譜和唱歌。

  3、板書 黃鶯 畫眉 雲雀

  發音 識譜 唱歌

  老師給你們一個填空,請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說?

  出示: 、 和 分別想教蟬 、 和 。

  學生思考,準備

  4、蟬學會這些本領了嗎?讀讀課文第三節

  果然,蟬什麼本領也沒有學會,而且,它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這裡有個生字:永。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

  書空

  5、蟬怎麼就沒學到本領,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呢?我請一個小朋友讀讀第2節,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補充板書: 不以為然 搖頭 很不耐煩

  6、學習:不以為然 生字:以、為、然

  7、指導朗讀:

  (1)聽蟬與黃鶯、畫眉和雲雀三次對話的錄音,感受蟬的語氣。

  (2)出示黃鶯和蟬的對話:

  黃鶯飛來了:“我教你發音吧!”

  蟬不以為然地說:“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讀,把句子讀正確。

  B. 自由讀,想想蟬是怎樣說話的?

  C. 體驗朗讀。

  (3)同桌合作,讀蟬和畫眉、雲雀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4)分角色練讀、比賽讀。

  蟬對教它本領的黃鶯、畫眉和雲雀感到不以為然、不耐煩,結果怎樣?

  8、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三節。

  9、說話練習:

  那麼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可到現在為止,蟬還是隻會“知了,知了”地叫。學了課文,你想對蟬說些什麼?(要求句子規範、連貫,意思明確。)

  四、複習鞏固

  1、雙軌火車:讀字組詞。

  2、歡樂蹦蹦跳:積累詞語。

  3、讀句子:

  蟬很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彆著急,你能行!”

  (1)指名讀,男女生讀,全班讀。

  (2)你能試著也用“很不耐煩”和“耐心”說一兩句話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1、認識“言字旁”,觀察筆畫“橫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瞭解“本”的筆順,適時滲透筆順規則。

  3、學生當堂描寫:識、本。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邀”“俯”等8個生字和“清爽”“吟誦”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物我兩忘之境,激發類似體驗,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方法。

  5、品味如詩如畫的語言,透過摘錄、背誦、練筆等形式豐富語言積累。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作者對山裡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當然,體會第6自然段中作者的聯想和感受部分,學生比較困難。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山中訪友》PPT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傾聽大自然的天籟之聲

  1、天籟之聲悅耳悅心

  (1)課件播放來自山林的天籟之聲。

  在輕音樂的伴奏下相繼傳來風聲、河水聲、鳥鳴聲、風吹樹梢聲、溪流聲、飛瀑聲、雷雨聲、犬吠聲、群鳥歸巢聲,引領學生美好遐想。

  (2)學生閉目靜聽神遊。

  (3)交流假想歷程。

  2、語言描述,牽情入課

  師: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充盈著生命的活力,今天請讓我們跟隨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懷抱,去用心靈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風景,去傾聽大自然的美妙樂章,好嗎。

  3、解讀題目,激起期待

  師:根據預習,我們不難猜出李漢榮先生去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誰?(大自然中的朋友)那麼,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為什麼會稱它們為朋友?他“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會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請讓我們快快走進童話般的大自然吧。

  二、觸控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讀通課文,自學字詞

  (1)段前標序。

  (2)讀對讀通。

  學生自由初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比較難讀或寫得優美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3)自學字詞。

  b、認讀正確音節。

  樹冠(guān guàn) 扎進(zā zhā) 旋轉(zhuǎn zhuàn) 唱和(hé hè) 細數(shǔ shù)瀑布(pù bào) 津津樂道(jīn jīng)

  c、掌握正確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蘊”的下面不是“溫”。

  “吟誦”的“吟”,右邊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邊不要寫成“發”;“ 奧秘”的“奧”,上面不要封口;“津津樂道”的“道”,不要寫成“來到”的“到”。

  d、認真書寫字詞。

  把本課比較難寫的字詞各認真書寫三至五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2、默讀瀏覽,尋找“朋友”

  (1)默讀瀏覽。

  學生默讀課文,尋找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每一棵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岩石、歸鳥等。概括地說,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靈動之氣

  1、自選朗讀,積累情感

  a、畫出生字新詞。1)本文有8個自然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選朗讀,積蓄情感。

  (2)教師邊聽邊相機指導評價。

  2、美文美讀,引發共鳴

  (1)師:本文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描寫了“我”先後拜訪的十幾位山裡的“朋友”,請同學們自選最喜歡的描寫拜訪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讀一讀。

  (2)教師邊聽邊相機品評點撥。

  3、賞讀賽讀,移情自然

  (1)師:這篇散文讀來令人沁人心脾,心曠神怡,請把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讀一讀,好嗎?

  (2)學生挑戰讀、比賽讀,師生共讀,共同呼吸大自然的靈動之氣。

  (3)教師一邊欣賞,一邊相機點撥解讀。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談話過渡,親近老橋

  (1)師:同學們,作家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首先拜訪了古橋。見到“老朋友”,作者會說些什麼呢?

  (2)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關於介紹“老橋”的圖文。

  2、自由朗讀,分享奇趣

  學生自由讀,個人讀,分享作者與老橋物我相忘的奇趣。

  3、教師導讀,感悟老橋

  (1)師:作者看到老石橋,聯想到了哪個詞語來讚美他?

  (2)圍繞“德高望重”一詞,結合“幾百年”等關鍵詞語,引領學生重點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

  4、悉心體會,學習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具體、生動、形象地傳達給了我們,讀來引人入勝。

  第二課時

  一、早知名山如高人,你我豈可久不見

  1、聽寫詞語,鞏固舊知

  聽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談話匯入,繼續拜友

  上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訪問了他的老朋友——石橋。現在,讓我們透過充滿詩意的語言,走進童話般的大自然,去繼續拜訪那些山林中的其他朋友吧!

  二、欣賞如詩如畫景,融入物我兩忘境

  1、引領撥雲尋古道,倚樹悉心聽流泉

  (1)物我為友,融情入境

  a、課件播放影片:啁啾的鳥兒、閃爍的露珠、茂盛的樹林、清涼的山泉、歡快的溪流、雄渾的瀑布、挺拔巍峨的懸崖、潔白寧靜的雲朵和、歡雲雀。

  b、入情朗讀,體驗友情。

  教師引領學生透過朗讀4、5自然段,體驗作者與鳥兒、露珠等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情誼,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c、再讀感悟,體會寫法。

  引領學生體會擬人、聯想、反問、排比等手法的奇妙,感知文字語言的生動、引人、形象,感受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

  (2)變換詞句,加深友情

  課件出示:“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a、言外之意是:這山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是有生命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b、練習說話:_________是我的朋友,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諧互動,物我相融

  a、教師談話:面對我們人類如此熱情的招喚,山林中的朋友們一定也熱情回應我們。

  b、課件出示。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

  瀑布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手捧地上有情物,感知生命輪迴韻

  (1)學生輕聲自由感情朗讀第6自然段。

  (2)課件出示: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組討論交流:“我”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麼?

  3、細品雷聲天半落,欣喜岩石撐巨傘

  (1)賞讀第7自然段。

  (2)體會比喻、擬人、反問手法的精妙,感受物我相融的情意。

  4、心隨雲嶺小鳥動,依依山月隨人歸

  (1)自由朗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2)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三、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1、明明進山去看景,為何卻道來訪友

  (1)回讀課題:明明“進山看景”,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蟲等當作自己的朋友,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了童趣。引領我們彷彿也漸漸走入山林,親近起這些朋友來。

  2、回憶類似的體驗,融入如畫的自然

  (1)激發類似體驗。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怎樣對待自然界的朋友呢?

  (2)課件拋磚引玉:

  你好,老石橋!你雖然沒有盧溝橋壯觀,也沒有長江大橋雄偉,但你每天默默無聞地躬著身軀,讓人們踏著脊背,渡過河岸。歲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舊。你真是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啊!

  你好,親愛的小鳥!…… ……

  你好,…… ……

  (3)學生給大自然寫知心話。

  四、珍藏童話般世界,親近和諧的自然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抄寫生動優美的句子。

  3、親近自然界的動植物。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的含義及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後練習中詞語的意思。

  (三)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題含義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並歸納各段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題含義及課文主要內容。

  1.解題。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天堂常用來比喻什麼?

  (2)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天堂常用來比喻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是指能讓鳥生活得美好、快樂的地方。)今天我們將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一起到“鳥的天堂”去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後詞語的意思。

  (提醒學生注意讀准以下字的字音:“顫”,“應接不暇”中“應”。“一簇”中“簇”),“隙”。理解詞語。燦爛:光彩鮮明耀眼。陸續:表示先先後後,時斷時續。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長得多而茁壯。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應接不暇: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3.檢查學生自學字、詞情況。

  (二)研究課文的寫作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麼時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麼景物?每次去時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用“△”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的段意。

  2.聽完教師範讀課文後,學生回答思考題。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黃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沒有見到一隻鳥,認為“鳥的天堂”裡沒有鳥,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感到“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因為作者兩次去時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認識會有這樣的變化。(3)課文按作者遊覽順序記敘,可以分為四段來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講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講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後一個自然段>:講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書寫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教學札記: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1、2段課文內容。

  (二)認識事物的靜態,感受“鳥的天堂”的靜態美。

  (三)理解課文,能說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課文(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認識事物的靜態,感受“鳥的天堂”的靜態美。

  (二)理解課文,能說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1段。

  1.指名學生讀第1段。

  (1)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

  2.課文是怎樣描寫“我們”出遊的時間和心情的?

  (“吃過晚飯”、“熱氣已退”、“太陽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們”出遊的時間。“自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這是講水面很安靜,沒有風和過往的船隻。“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說明四周幽靜,沒有一點聲響,只有木槳拍打水面的聲音。反映了“我們”出遊時心清十分愉快。)

  小結:晚飯後我們划船去玩。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默讀第2段。思考,討論。

  (1)我們第一次出遊,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什麼?

  (大榕樹。)

  (2)這段課文中主要描寫了大榕樹什麼特點?

  (一個是大,另一個是美。)

  (3)課文裡哪些地方說明榕樹大?

  (在第4自然段開頭交代“河裡很寬”,這裡為什麼會變窄呢?讓學生找出有的句子讀出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原來河面給樹葉佔去了,所以變窄。另外,由於當時離得遠,所以當“我”說許多株時,“我的朋友”有的說是一株,有的說是兩株,到底是幾株呢?找出課文中的語句“我們的船……真是一株大樹”。為什麼作者開始把它看成許多株?“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

  (4)課文裡哪些地方又寫了榕樹的美呢?

  (請學生畫出課文中的語句,讀出來,說說對這些語句的體會。“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是寫大榕樹靜態的美,前半句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後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是作者的感覺,也就是大榕樹靜態的美,給作者帶來的美的感覺,“顫動”並非真的在動,那每一片樹葉都是那麼綠,作者彷彿看到它們在霞光中一閃一閃的。)

  (5)作者對這棵大榕對流露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從哪些句子裡體會出來的?(“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句話,讚美了生長茂盛的大榕樹,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樂朗誦,讓學生體會朗讀時的語氣和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讚美和喜愛的語氣試著朗讀。)

  (7)指名讀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說“鳥的天堂裡沒有一隻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因為是黃昏時分,所以鳥兒棲息了,而且大榕

  (三)指導背誦第7、8自然段。

  小結:我們隨著作者第一次經過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它枝繁葉茂,長有許多枝,靜靜地臥在水面上,充滿著無限的生命力。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注意句中停頓和速度的變化。

  2. 體會作者對革命新生活無比熱愛的情懷。

  3.仿照“去---”的形式,初步嘗試寫詩。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每個字都讀正確。

  2. 對幾個較長句子的理解與朗讀,把句子的停頓處理好,並把握好句後、節後的朗讀停頓。

  教學難點:

  朗讀第二、第三小節,注意朗讀速度與其他小節應有所區別,並體會詩句的深刻意義。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人何其芳。

  二、揭題。

  三、讀詩四部曲。

  1.讀正確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有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在詩中劃出來。

  2.哪一小節具體描寫了生活是多麼廣闊?重點感受第二小節,詩中描寫的生活有哪些?讀了以後有什麼新發現和新感受?除了詩中描寫的一些生活內容,你覺得還可以描寫哪些生活?那麼詩人為什麼只挑選了詩中的內容呢?你有什麼想法?

  對於這一小節的學習還有問題嗎?我有問題:我覺得詩中的“去”字太多了,“去”字去掉也沒有多大關係。你覺得呢?“去”字用得妙啊!

  那麼怎麼讀出熱情呢?一般我們說,讀詩是有快慢節奏的,有抑揚頓挫的,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中所體現的熱情呢?指名讀、齊讀。

  第二節詩中,詩人充分地向我們表達了生活的豐富多彩,生活是多麼廣闊這樣一個意思,作者還透過語言向我們表達了什麼?再讀讀其他幾小節的詩,你還讀出了什麼?

  重點理解第三小節

  (1)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要留心觀察,注意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

  (2)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意思是要在生活中滿腔熱忱地幫助別人。

  (3)去以心發現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誠待人。

  那以上三句都在講什麼呢?朗讀指導:如果這一節的朗讀要有快慢節奏的話,你覺得應該慢讀的是哪一句?為什麼?指導讀。指名讀,齊讀。

  3.比較第一小節和第三小節,有什麼新發現?

  重點理解:“芬芳”一詞的理解。一般來說,芬芳形容什麼?那麼這裡的“生活又多麼芬芳”怎麼理解?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這裡的“寶藏”指什麼?可以讓學生自主解讀。

  比較第一節的朗讀和第三節的朗讀,進行朗讀指導。

  4.齊讀詩歌。從整首詩中,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假如我們要在詩的最後加一句,同樣用“去---”以此表達詩人的情懷,你覺得可以怎麼說?

  為什麼詩的最後沒有加上這些語言呢?除了韻律方面的要求以外,詩是很耐人尋味的,有些是要細細體會的,這樣的詩才有價值,才能傳誦,才能體現詩的魅力。

  5.試著寫詩。

  第二節作者用11個“去----”寫出了生活的廣闊,我們也來學學作者,做做小詩人,仿照“去----”寫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寫在練習紙上,交流、反饋。

  6.小結。

  7.推薦。詩人何其芳他還為我們的少男少女們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從這兩首詩中都可以看出詩人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熱愛生活的人。這就叫做文如其人,文如其風啊。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領悟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拓展與延伸】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篇關於“風”或“雨”的習作。

  【重、難點突破】學習作家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跟隨著詩人、散文家李漢榮的腳步,我們一起拜訪了“山裡的朋友”,感受了人與自然的親密無間。今天,我帶領大家一起來品味“山雨”的韻味。

  二、學習課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山雨的,具體寫了哪些內容,感受山雨的特點。

  教學提示: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掌握按一定的順序描寫自然景物,並透過對相關景物的描寫來描寫山雨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全部讓學生來根據自己的題解回答,並且要以課文內容為中心,聯絡關鍵的詞語作答。如,在分析寫作順序時,可以抓住“來得突然”、“雨聲裡”、“雨,悄悄地停了”來分析,其他兩個問題方法相同。

  關鍵是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積極合作學習,不必苛求答案的準確性。

  教學參考: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全文共10個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寫雨來,主要描寫了山雨來得突然,由遠而近的雨聲如無字的歌謠飄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寫雨中,主要著筆于山雨帶來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繪瞭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聲,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第8至10自然段寫雨後,透過對鳥兒啼囀、雨珠滴落的聲響描繪,突出了雨後山林的幽靜。

  2、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雨的?

  教學提示: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如何觀察、描寫事物,體會語言的美好之處,同時也是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體會。要求學生按課文的內容順序抓住每一句來進行理解與感悟。

  找出相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山雨、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參考一:

  附對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句話著筆於聲音,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過程,與文章開頭相對應,寫出山雨來時的特點,即“來得突然”“悄悄地來”。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突出了雨來時一種逐漸清晰、飄飄渺渺的音韻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獨特情感,並給人以無限遐想。

  ②雨聲裡,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是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揮了奇特的想象:將“岩石、樹葉、綠草”聯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動態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採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使語言顯得生動活潑而富有節奏,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音符”是指手指觸控琴鍵時發出的不同聲音,在這裡可理解為是雨絲飄灑在不同的地方所發出的不同聲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聲,有飄灑在綠草叢的“沙沙”聲……,而“帶著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時聲音的豐富多變,擴大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③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句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句中“流動”一詞寫出了山林的“綠”在雨中所獨有的特點:這種“綠”是一種水淋淋的、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現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連用兩個“流進”則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透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教學參考二:

  作者透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的聯想、想象,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獨特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山雨的韻味,感受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同時感悟語言的美妙。

  教學提示: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採用個性化朗讀的方式來體會。

  三、作業:

  1、朗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體會文章的寫法,準備觀察第一次秋雨或秋風、秋色,然後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鶴群翔空》系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6課。本單元聯絡生活實際,圍繞認識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發展這一重大社會主題,選擇了一組描寫動物世界的課文。訓練學生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記敘中描寫、議論、抒情的運用,體會記敘文語言的運用。

  《鶴群翔空》這篇課文是一篇新課文,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描繪了鶴群翔空的壯麗畫面和鶴鷹之戰的壯烈場景以及救助傷鶴的感人情景,既吸引讀者又震撼讀者。為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思想認識,陶冶學生道德情操,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理解並學習鶴群體現出來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文中不是靠外加的抽象概念、空洞的議論,也不是靠遊離在作品形象之外的抒情語句來體現,而是靠滲透在三個場景的每一筆描繪展示的。因此,我把本文的教法定位在整體感知課文,整體教學,把三個場景貫穿起來講,透過對三個場景的分析凸現其中蘊含的精神。

  成功的教育應當是教會學生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應當教會學生主動性、探索性地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探索、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在教學本文時包括了指導學生學法,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教學生採用跳讀法,在品味課文語言時,教學生採用換詞法、刪減法。這樣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教學目標的落實不僅僅立足於課本知識的積累,而是立足於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使用“導學案”,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好,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對每個學生好的表現給予表揚,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並由過去的單向灌輸變為現在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先學後教,教師在課堂上以點撥提升為主,在師生互動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使用“分組教學”,每個學習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交流展示預習“導學案”的情況,疑難問題進行合作探究,這樣使小組內的每一個孩子都有發言機會,實現“兵教兵”“兵練兵”,達到資源共享。

  為了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預習題,讀了,你知道了;讀了,你感受到了;

  讀了,你想到了。這也是深入挖掘文字的一個環節。學生回答:讀了“它們一律將長頸伸向前方,雙足向後方筆直延伸,悠然翱翔天空的美姿,實在是無可言喻。”我體會到了鶴群翔空時壯觀綺麗的美姿,和服從組織的精神。讀了“於是其他鶴更加狂亂啼鳴,一隻緊跟一隻,疾速轉身,俯衝下來去追逐下滑的蒼鷹。”我體會到了鶴群急於拯救夥伴的迫切心情。透過閱讀產生體會,再把自己的體會送進去,讀出來。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是有韻味的朗讀,從文字的裡面摳出情感來讀,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讓學生人人都說,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穫.改變了課堂教學以往情形以教為主,以學為輔,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以動帶靜,以優促差,全班同學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了.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

  令人遺憾的是:細節應再提升,對話和交流面應再廣些,整一堂課的基調的把握,最後應是昂揚的、光明的、向上的。

  不過一直以來也有個困惑,課堂上想設計開放型的問題,並且能充分利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有一條主線把整個課堂穿起來,這樣才感覺是一堂比較理想的課。我想這應該需要一個教師深入的去挖掘文字,只有教師挖掘透了,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並且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更應該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高自己。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

  一、 背誦課外選編的四字詞。

  二、 閱讀練習。

  三、 看圖作文。

  教學重點:

  看清圖意,推前想後。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回憶詩歌,背誦。

  1、 教師點詞,全班背誦。

  2、 定時背誦,時間三分鐘,看誰背的四字詞最多,同桌相互檢查。

  3、 統計,評選最優秀的四字詞背誦者。

  二、 背誦四字詞。

  1、 聽教師朗讀,學生開始尋找四字詞的規律。

  2、 學生齊讀。

  3、 教師講述反義的四字詞的特點。

  4、 學生自由討論。練習背誦。

  5、 檢查。

  三、 默寫四字詞。

  第二課時

  一、 師生以環保為話題討論珍稀動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動植物?

  2、 為什麼要保護珍稀動植物?講解生物鏈。

  3、 珍稀動植物的處境。

  二、 閱讀短文《畫龍點睛》。

  1、 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劃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幾段講了原因?原因是什麼?閱讀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釋植物熊貓,引號在這裡起到什麼作用?繁衍的近義詞是什麼?

  2) 說說為銀杉保險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擔心 火災 威脅 國寶

  3、 為什麼買了保險後就能起到保護銀杉的作用?你還有其他的辦法保護銀杉嗎?

  4、 學生自由討論保護其他珍稀動物的方法。

  第三課時

  一、 介紹演講的特點,講解演講的技巧。

  二、 讀題明確作文要求。

  三、 分析圖意。

  1、 看圖。說出主要意思。

  2、 析圖。從主到次依次說出圖中所見的人物或景物。

  我最欽佩的一種行為和我最看不慣的一種現象

  3、 哪些是非寫不可的?描繪一下他們的特徵。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麼?

  5、 想後:結果會怎樣?

  四、 學生擬題綱(段落式提綱)。

  五、 構思五分鐘後開始寫作,教師巡視。

  第四課時

  講評作文。

  從圖意的表達。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達三個方面重點分析。

  【本單元複習四課時:聽寫生字詞、四字詞,講解同步訓練,設計自主練習,默寫古詩三首。】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生我的母親、一位祖國母親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生活是幸福無憂的,在父母濃濃的愛和細緻的呵護中,對季老這份複雜的感情缺乏現實的體驗。加之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設計理念

  《懷念母親》是一篇散文,季老在寫時盡力取“真”,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可是文章平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文章最特別之處就是“母親”這個詞中包含著兩者──祖國和生母。這兩個母親有什麼關係?這種情感如何融在一起?

  本堂課以此為突破點,著重引領學生品味這兩種交織在一起的情感。運用“雙線”並進的方式,以季老貫穿全文的“夢”為主線,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透過文字的軀體,透視文字的靈魂,加上適當的資料補充,體會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記憶的閃爍,豐富孩子的認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學生與文字在更廣闊的語文環境中對話。

  四、教學策略

  基於上述原因,透過對中心句的反覆體會,讓學生明晰兩位母親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指導對“終天之恨”的研讀,瞭解“懷念”源於“離開”。“懷念”是不斷在回憶中糾纏。

  對生母的“悔恨”透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去體會季老在“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中的煎熬。同時引入古詩詞《遊子吟》,加深學生感悟。

  對祖國的眷戀,透過默讀勾畫出魂牽祖國的句子,在讀中體會,抄寫中感悟。

  最後借第三段兩個“不知道為什麼”來生髮學生對作者、對文章的質疑。解疑的同時存疑,引入《永久的悔》《尋夢》作為課後閱讀資料,深入感悟作者之情。

  五、教學目標

  1.識記8個生字,正確認讀並理解“真摯、朦朧、淒涼、頻頻入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兩個母親深切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3.品詞析句,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情懷。

  六、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兩個母親深切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七、教學難點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情感。

  八、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並閱讀季羨林生平資料和相關文獻,初步認識季羨林。

  九、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走近季羨林

  1.走近季羨林。

  同學們,透過預習我們認識了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國學大師──季羨林(出示照片及簡介)對於季老,大家應該不陌生。我們曾經五年級上冊學過關於他的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除了這些耀眼的光環,相信你們對他還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交流一下,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靠近他。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要在看似簡單、很隨意的聊天中,讓季羨林穿越歷史的雲煙,來到同學們面前,讓學生覺得他不再遙遠。再者,此文理解難度較大,對作者的認識有助於學習過程中讀懂文章的含義,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為學生學習做好初步鋪墊。

  2.讀題初感情懷。

  (1)看來,季老有著不平凡的經歷。今天,讓我們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摯的情懷──懷念母親。

  (2)讓我們齊讀課題,用你的朗讀,清楚地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什麼。(生讀課題)透過讀課題,我們清楚地聽到季老的心聲──懷念母親!(生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於漪老師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匯入上以“未見文韻先有情”,簡潔、明瞭地從讀題直接入文,讓學生透過二度讀題,結合課前的預習及資料的蒐集,情愫自然生髮,從而言由心聲了!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悟文字

  1.檢查預習,梳理思路。

  (1)誰能結合預習所得說說,課文圍繞課題寫了什麼?

  (2)說起母親,我們總會想到陪伴在身邊的媽媽!這篇散文卻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就會有發現?說說你的發現吧!

  預設:文中有兩個母親,一個生身母親,一個祖國母親。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去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吧。

  【設計意圖】“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本質特點,因此要抓住課文的靈魂部分,提綱挈領。看似巧妙的發現,卻能引領學生課堂伊始扣住文章的脈搏,進而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

  2.自讀課文,加深理解。

  (1)生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由詞入篇,感知文字。

  ①識記生詞,入文理解。

  A.出示生詞,自由認讀。

  棄養 朦朧 淒涼 真摯 寢不安席 食不下咽 靈魂不全 終天之恨 頻來入夢

  B.指名讀詞,相應理解。

  ②詞語填空,把握內容。

  出示填空:我六歲離開生母,讀大學二年級時,母親( )。我痛哭了幾天,( ),( ),成了一個( )的人。抱( )的我在德國留學十一年,兩個母親( )。

  A.同學們,詞語是有情感的,把詞語放到句子當中去,就能讀出它相應的情感來。

  B.指生彙報,出示答案。

  師:看得出來,你們不僅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對課文內容瞭解得很清楚!我們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吧!(齊讀)

  師:讀著讀著,我們已經悄悄地來到了季老的身旁了。

  【設計意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用詞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詞語,滲透讀書方法,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有創意、趣味、實效。

  (3)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①是什麼時候兩個母親頻來入夢呢?讀第3自然段。

  ②作者到底在追問自己什麼?(兩位母親為什麼頻來入夢?)

  ③過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呀!同學們,就讓我們以這“夢”為線索,跟隨作者探尋這兩位母親頻來入夢的因由吧。

  【設計意圖】問題由學生生髮,在學生自讀的所惑處設問,以一個大問題統領諸多小問題,猶如一顆小石子投入平靜的水中,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浪花。課文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思母”,一條是“思國”。如何做到雙線並進?以學生感興趣的“夢”入手,然後慢慢接近、提煉文章主旨。這條路子是循著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走的,屬於“歸納”性質的教學,為整節課的教學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三)走入“夢”中,品味文字

  1.由疑導學,品“失母之恨”。

  (1)領入回憶,初識“終天之恨”。

  ①快速瀏覽課文,文中哪個自然段敘述了這段回憶?(第2自然段。)

  ②這段回憶留給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③是呀!季老極其傷心,極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嗎?(終天之恨。)

  (2)層層疊進,品讀“終天之恨”。

  ①抓詞句──一品“終天之恨”。

  哪些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這終天之恨呢?再讀讀第2自然段,用橫線畫出來並想想自己從中體會到什麼。

  學生彙報句子並簡單說體會。

  師:讀著哪些語句你能感受到什麼呢?

  預設:讀著“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體會到季老在母親去世後連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可見他傷心到極點了……

  師:痛徹心扉呀!

  預設:讀著“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這句話,我彷彿看到季老只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他是多麼悲傷呀!

  師:傷心欲絕呀!

  師引讀:你們體會得真好啊!把你們內心的感受透過朗讀傳遞給大家吧!

  生讀: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生讀:我的願望沒有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生讀: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生讀: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師:讀到這最後一句話,哪些詞語令你強烈地感受到縈繞在季老心頭的終天之恨呢?(出示最後一句: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抓住關鍵詞品讀“恨”的情態。

  小結:這真是痛苦到了極點哪!

  ②抓時間──二悟“終天之恨”。

  師配樂讀第2自然段:時間匆匆逝去,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些時間上,用心琢磨,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1:六歲離開,大學二年級時母親“棄養”;

  生2:母親“棄養”後季老“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生3:季老成了一個孤兒;

  生4:作者難過,抱“終天之恨”……

  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心中的感受──“恨”。帶著這個字去觸控作者的心。

  在這一“長”一“短”之間,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季老這失母之恨啊!用心讀出季老的心聲吧: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指導感悟作者心中的悲痛,(課件)引入《遊子吟》讓學生想象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中都會想到什麼?

  ③插資料──三感“終天之恨”。

  難道季老不想陪伴自己的母親,不想孝順自己的母親嗎?

  到了中秋節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

  細想他曾許下的願望:“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

  激情朗讀:還沒來得及盡孝,母親就離我而去,怎能不抱終天之恨呢?讓我們用心地讀出季老心中那永遠的痛吧: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讀到這,你已經深深地感受到填滿作者內心的終天之恨──是一種遺憾,是一種後悔。願望還在,母親卻已隨西風而去,只留下這終天之恨……

  (全班讀)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設計意圖】從“終天之恨”一詞為輻射點,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覆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一品、二悟、三感,層層疊進的設計,使學生置身文字情景,感受語言文字背後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解決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這樣設計的特點在於啟發引導,循循善誘,設疑鋪墊,步步牽引思維。

  2.觸景傷懷,品“思母之痛”。

  (1)回讀“夢”境,自然過渡。

  這終身之恨隨著作者留學德國而消失嗎?不。(出示句子)我們清楚地瞭解到,讀第3自然段。

  (2)發疑引思,日記明心聲。

  到底是什麼觸動了作者內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記的寫法詳細地記下了當時的一切,讓我們自由讀讀作者的心聲。(讀11月18日日記。)

  (3)真情告白,母子訴衷腸。

  ①從房東太太身上,季老彷彿看到了母親的等待,聽到了母親的呼喚!母親曾經怎樣苦苦地等候自己的歸來?身處異國他鄉的季老此時又有什麼話要表白呢?

  ②分兩組寫下跨越時空的母子對話。一邊孩子以“母親啊”為開頭寫一寫母親著急地盼望兒子歸家的畫面,一邊的孩子以“兒啊”為開頭寫一寫季羨林此時心中的想法,訴說心聲。

  ③學生寫話後交流。

  穿越時空的對話

  母親的心聲 兒子的獨白

  兒啊…… 母親啊……

  (4)小結朗讀:聽著這跨越時空的對話,現在給我們留下的只有這3個字了:“真想哭”,兒子的千言萬語都融在這段文字裡──(全班齊讀11月18日日記)。

  【設計意圖】學生的閱讀過程首先是藉助文字語言提供的資訊,建立一個感觀的言語交際場景的過程。只有引領學生置身於這些真實的場景中,才能順利與文字對話。用真情告白的方式,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字裡行間那濃濃的母子之情就在對話中得以顯現。這樣設計既讓學生理解了文字,又培養了學生的情景寫作能力。

  3.探尋內心,品“思國之情”。

  (1)過渡:就在母親頻來入夢之際,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還是從季老的日記中去探尋他的內心世界吧。

  (2)靜讀日記,讀中生疑。

  ①穿越時光的隧道,我們隨著季老來到了1935年11月16日那座德國孤寂的小鎮,暗夜漸漸織上天空,我們開始靜靜地讀起季老當天的日記……讓我們靜思默想,用筆在文字的空白處寫下你心中的疑問吧!

  ②此時,你心中有些什麼疑問想問問季老?

  預設:

  一般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麼事?

  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裡行間尋找答案。

  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季老為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3)詩中悟情,昇華情感。

  ①穿插季老詩詞,生讀昇華情感。

  師:掛在季老心頭的正是這飄渺的夜空,這飄渺的思念,在思念中想起了故鄉,故鄉的朋友和祖國母親,季老在詩中是這樣表達情懷的:

  生讀: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②小結,回讀“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句子。

  此時,我們也似乎明白,兩位母親頻來入夢的緣由。讓我們把心中的體會融入朗讀中表達出來吧!讀第3自然段。

  【設計意圖】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文字交流的過程,讀者期待與作者的共鳴。本環節中,教師的深情講述,富有感染力的朗讀,補充的文字、圖片資料,學生的自思自悟能為學生融入角色、體會情感奠定良好牢固的基礎,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的目標。

  (四)總結全文,昇華文字

  1.提煉情感,回讀課題。

  思之深,才夢之切。讓我們帶著季老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敬意與愛慕。齊讀課題──懷念母親

  2.延伸課堂,續探文字。

  下節課,我們再與作者一同尋夢,在夢中品味這真摯的情感!

  【設計意圖】齊讀課題,透過文字的軀體,透視文字的靈魂,讓學生在讀中再次感悟季老對兩個母親的敬意與愛慕、懷念和崇敬之情。

  (五)作業園地

  1.好好品讀季老的日記,讓我們也用日記寫下自己的心。

  2.讀季羨林文章──《永久的悔》《尋夢》。

  【設計意圖】“讀讀作者的文章,寫寫自己的心”,淡化作業的形式,強調了讀、寫與表達的有機聯絡,紮紮實實地“讀”,本本分分地“寫”,高高興興地“表達。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學習才能被學生所接納。拓展閱讀的安排,有助於豐富孩子的認知、感悟、品析能力,使學生與文字在更廣闊的語文環境中對話。

  (六)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掌握並會運用新詞。

  2.理解課文,體會“軍神”一詞所包含的含義。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自學課文的能力;滲透相關寫作知識。

  重點難點:

  1.體會“軍神”驚人的毅力、鋼鐵般的意志。

  2.透過人物神態、情緒的變化把握事情的發展變化,深入體會感情。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勤於朗讀,樂於背誦。

  2.善於傾聽,踴躍發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情匯入

  1.揭題

  2.媒體出示(十大元帥圖):同學們,你們看,這十位莊重威武,氣宇軒昂的軍人就是我國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帥。他們是——(生讀元帥名)。

  3.指圖,這位就是被德國醫生尊稱為“軍神”的劉伯承元帥。

  媒體出示:簡介劉伯承

  二、初讀,自主發現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你們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比較難讀?

  3.組織交流,指導讀好難讀的句子。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軍神,好響亮、好威風的稱呼,為什麼要稱他為軍神呢?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事情的?

  板書:

  手術前(1-10)

  手術經過(11—17)

  手術之後(18—26)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默讀思考:

  (1)劃出描寫沃克醫生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簡單批註在書上。

  (2)有不懂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互相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並質疑。

  (1)指名讀劃的相關的句子,簡單說體會。

  (2)解詞:

  審視—仔細看。

  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填空:課文中的“軍神”是指_________,這是________對他的敬稱。

  2.指名朗讀課文。

  1、板書課題,齊讀。

  2、課件出示詞語

  傷勢鎮定擔心職員郵局損失一聲不吭汗如雨下

  指名讀,齊讀。

  3、文中的軍神指的是誰?(劉伯承)是誰稱劉伯承為軍神的?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沃克醫生稱讚劉伯承的句子,並畫下來,帶著自己的體會讀一讀。

  課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4、為什麼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劉伯承。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醫生為什麼稱劉伯承為“軍神”呢?你知道沃克醫生當時是怎麼想的嗎?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三、根據學生回答,導學課文

  (一)導學“求治”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沃克醫生開始是怎樣識別劉伯承是軍人的?這麼重的傷勢到底有多重?

  3.劉伯承的“鎮定”是從哪幾個地方反映出來的?

  平時你們生病時是怎樣找醫生的?再讀讀劉伯承與沃克醫生的對話,這番話該怎麼說呢?

  4.分角色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導學“術前”部分

  1.讀讀、想想、畫畫、議議。

  劉伯承為什麼不肯用麻藥?

  2.聯絡課前收集的關於劉伯承的資料猜想:劉伯承擔心損壞腦神經只是從愛惜自己身體的角度考慮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3.不用麻藥意味著什麼?

  4.劉伯承能忍受這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嗎?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

  5.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提示讀出堅定的語氣。

  (三)導學“術中”部分

  1.自由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手術中劉伯承、沃克表現的詞句。想想這些詞句各起什麼作用?

  2.課堂交流:

  比較句子(正面描寫):

  一條嶄新的墊單竟被抓破了。

  一條嶄新的墊單被抓破了。

  比較句子(側面描寫):

  手術中,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抖。

  手術中,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抖。

  3.聯絡自己生病的經歷,說說劉伯承忍受的是怎樣的痛苦。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從對比中感悟劉伯承的“軍神”形象。

  5.小結

  (四)導學“術後”部分

  1.默讀課文。

  2劉伯承在手術中除了一聲不吭緊緊抓住墊單外,還要求什麼?

  3.沃克醫生聽了有什麼反應?

  4.你覺得沃克醫生可能會“失聲喊”些什麼內容呢? 5.沃克醫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6.指導感情朗讀:“做完手術……了不起的軍神!”

  7.震驚的沃克醫生不敢相信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他心中可能會怎麼想呢?

  8.為什麼問名字時,要“關上手術室的門”?

  9.畫出本節中的提示語,根據提示自由朗讀,注意根據提示語揣摩語意、把握語氣,突出“軍神”形象。

  10.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這一段。

  四、小結全課,佈置作業

  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現在,慈祥的劉爺爺就在我們的面前,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他說些什麼?

  2、出示詩歌,讓我們把這首詩送給我們偉大的軍神劉伯承吧。(學生齊誦,昇華情感。)

  贊軍神

  赫赫壯舉顯軍神,氣煞當年刮骨人。七十二刀何所懼,為有鋼筋鐵骨身。

  3、同學們,劉伯承被稱為軍神,絕不僅僅是因為這次手術,他文武雙全,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獻出了畢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勳。他堪稱中國的----軍“神”。如果想更深入地瞭解這位共和國元帥,建議大家讀一讀《中華名將――劉伯承》

  板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綴、幽”等8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綴滿、幽雅、笨拙、單薄、模糊”等詞語。

  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學重點

  1、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綴、幽”等8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綴滿、幽雅、笨拙、單薄、模糊”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出示圖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圖片)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徵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課文——《丁香結》,作者又賦予丁香結什麼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吧。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板書:丁香結)

  3、介紹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馮鍾璞,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並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學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學。

  3、交流學習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1)認讀生字、新詞。

  出示字詞:綴窺幽雅渾濁笨拙單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斷斷續續模糊

  指名讀。

  男女生讀。

  全班齊讀。

  (2)學寫字詞。

  師指導書寫“幽、薄、綴、雅”。

  學生練寫,個別展示,集體評議。

  (3)理解詞語。

  幽雅:幽靜而雅緻。

  笨拙:反應遲鈍,手腳不靈活的、動作難看的。

  單薄:指身體瘦弱;不強壯。

  愁怨:憂愁怨恨。

  斷斷續續:不連續的。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分段並概括段意。

  師:這篇課文一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師總結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別從生長環境、開放態勢、花的氣味、花的形狀、花的顏色描寫了丁香花。(主體寫丁香花樣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別從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問、作者的浮想聯翩描寫了丁香花。最後以一個反問句作為總結,意義深遠,告訴了讀者要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主體寫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我們讀了課文,你能說出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嗎?

  指名回答,師適時呈現:

  《丁香結》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於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

  四、課堂總結,佈置背誦

  1、總結感悟

  師: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了丁香花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的可愛的丁香花。這是一篇清新雅緻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展示讀,並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2、佈置作業

  (1)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2、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3、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話匯入新課: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又賦予丁香花什麼樣的情感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

  二、精讀課文,加深感悟

  (一)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裡的丁香花,各是怎樣的?找出你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學生彙報。

  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城裡街旁、宅院裡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校園裡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師適時呈現:

  (1)有的宅院裡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哪裡?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丁香花呈現的樣貌,“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體態嬌小,姿態動人。)

  (2)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你從這句中,能知道什麼?(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麼?(丁香花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

  (3)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簷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麼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絡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簷前積雪”指的是什麼?(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麼?(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為什麼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眾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學生回答。

  師梳理: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從感覺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視覺、嗅覺)

  (板書:形狀顏色氣味(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丁香什麼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劃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6、再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讀後小組裡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

  師適時呈現:在細雨迷濛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師: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彷彿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2)師適時呈現:

  代贈二首(其一)

  李商隱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攤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對丁香寄寓著怎樣的情感?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麼作用?

  指名回答。

  師:“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徵。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3、研讀第5自然段,思考:什麼是丁香結?它有什麼象徵意義?作者為什麼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

  (1)交流。

  (2)師指名朗讀: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本義: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徵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

  (3)作者多年賞花,為什麼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結的內涵?

  雨後賞花的觸動。

  補充介紹:作者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研讀第6自然段。

  (1)默讀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對丁香結什麼態度?你從哪裡能看出來?

  交流,師適時點撥:作者對丁香結的態度是從容、豁達、積極的。

  師適時呈現: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麼?

  師:古人寄託在丁香結的情感是愁思,是憂怨,這從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就可以體會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託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為今天的讀者開闊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術境界。

  (2)出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誰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交流。

  師呈現: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也解不完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永遠也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

  (3)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學生髮言。

  (4)全班齊讀第六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師總結: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象,也給了我們尺幅千里的功效,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了,作者心裡一直裝著丁香,裝著“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發現,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這解不完的結,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充滿了樂趣。這正是我們要找到的答案。

  (板書:丁香結人生才充滿樂趣)

  2、揭示主題。

  師:想一想,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不順心的事是經常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補充,所以,我們要以豁達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結”: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線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3、佈置作業

  (1)完成同步課時練。

  (2)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

  板書設計:

  丁香結

  形狀顏色氣味(視覺嗅覺)

  人生才充滿樂趣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三個方面:

  1、自由朗讀課文,面向全體,還學生讀書的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讀書過程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第二步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第三步是藉助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有了這三步,基本就掃清了文字障礙,為學生學習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字的內容;分段並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層次。透過這幾個環節,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培養了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

  3、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本環節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朗讀,透過朗讀,使學生對文字的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後再著重引導學生抓關鍵的句段揣摩體會句子的含義,以期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教學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註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基礎知識積累】讀讀記記“儲備、乾脆、失蹤、不甘落後、千方百計、哭笑不得”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拓展與延伸】觀察一種小動物,運用本課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篇習作。

  【重、難點突破】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回憶學過的《松鼠》這篇課文,交流松鼠留給我們的印象,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學習《跑進家來的松鼠》

  板書課題:跑進家來的松鼠

  二、帶問題默讀課文:如果我們家跑進一隻老鼠,那肯定會被我們趕走,因為老鼠總是在我們的家裡搞破壞,我們大家都非常討厭它。而如今跑進家來的松鼠也搞了許多的破壞,可是卻沒有被趕走,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你還能說說松鼠進家後搞了哪些破壞嗎?

  教學提示:目的在於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松鼠的可愛和全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由於問題比較簡單,可採用自主學習方法。

  教學參考:

  文章寫的是一隻松鼠跑進我們家後,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麵包皮什麼的叼到大櫃頂上;我們採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裡,給自己墊窩。

  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這隻跑進家來的松鼠,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著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裡,這隻跑進家來的松鼠是那麼可愛,因此,這些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孩子的調皮。細細讀來,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

  三、自由讀課文,思考: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松鼠的可愛和全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結合具體語句說一說。

  教學提示:此問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懂得:寫動物的文章與寫人的文章一樣,要透過具體的事例,結合一些細節描寫,如動作、神態等加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也可按照學習寫人文章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附對課文重點語句理解:

  ①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櫃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

  這句話介紹的是松鼠的習性。寫松鼠在我們家“整天滿屋亂跑”“跳來跳去”,可從“驚人”“從來沒有”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對小松鼠的這些行為並沒有絲毫的埋怨,我們讀到的只有稱讚。

  ②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兒給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臉,還“輕輕咬”他的耳朵,儼然,松鼠已成為小作者親密的夥伴。對於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瞭然於心。描寫松鼠的幾個動詞,不僅寫出了松鼠的可愛靈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說:“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糧呢。森林裡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開始儲備冬糧。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後!”

  讀著爸爸的這句話,爸爸對松鼠因喜愛而產生的寬容溢於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發現自己一直錯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僅沒有責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松鼠的天性,還誇獎它“不甘落後”。

  ④有一天,它乾脆失蹤了,哪兒也找不到。也許它跑到花園或森林裡去了吧?我們心裡空落落的。

  松鼠不見了,作者一家人到處去找,卻又哪兒也找不到。雖然猜想它也許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裡是“空落落”的,他們多麼捨不得這隻可愛的松鼠啊。

  四、你能說說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寫松鼠的可愛與全家人對它的喜愛的嗎?學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呢?

  教學提示:此問的答案已經蘊含於上一教學環節之中,非常簡單。前一問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後一問目的是讓學生表達他們從課文中感受到的對於動物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作業:

  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習作,表達你對它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文字版):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荔枝》一文以荔枝為線索貫穿全文,讚揚了母親的偉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本文描寫十分細膩感人,如寫母親洗沙果的事時,一方面寫出了母親勤儉樸實、節約持家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無比關愛的品質,字裡行間包含著對母親的讚美、熱愛與懷念之情。再如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課文細緻地描寫了她的動作,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對荔枝的喜愛,還可以體會到母親看到荔枝,就猶如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裡特別的高興。再如,課文寫母親利用上茶的機會端走沙果的事情,體會到母親時時處處為兒子著想,儘管那盤荔枝是她自己買的,她把它就勢端走了,自然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還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在課文中,這樣描寫細緻的地方有很多,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微處,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與段落讓學生讀讀想想,讀讀悟悟,深刻地領會文章中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10個生字,認識“荔、棠、疤”等生字。能準確讀寫下列詞語:“工資、安慰、筋脈、剝開、妥帖、慰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深厚的愛,喚起自己關愛父母的心。

  二、教學重點

  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體會母親的慈愛及作者思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學生蒐集歌頌母親的名言和詩歌。

  2、教師準備文中插圖。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

  2、課文中重點所寫的是荔枝的形、色、味嗎?

  3、讓我們認真讀課文,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自學課文

  1、練習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課文圍繞荔枝寫了哪幾件事?選一件說說你的體會。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

  4、提出認真思考後仍不能理解的問題。

  三、交流自學

  1、用按自然段輪讀的形式,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2、交流第二題,讓小組成員結合具體事例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3、小組討論哪件事最感人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討論解決不懂的問題。

  四、全班交流討論

  1、各小組同學商量一下,看你們對哪個問題解決得最好,就向大家彙報。

  2、小組選派代表交流彙報。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1、今天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荔枝》,教師板書課題。

  2、本課以荔枝為題,是否主要在寫荔枝,那它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借物思人,託物寄情。從荔枝想起吃荔枝一件小事,體現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3、結合第一單元習作命題談談命題的方法。

  二、選舉典型,全班讀悟

  1、結合具體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同一個句子每個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讀,那就會有不同的體會。(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2、出示句子。

  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著荔枝,像是託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

  學生讀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

  (這樣細緻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裡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緻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說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彷彿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裡面是特別的高興。)

  三、自選內容,全班交流品讀

  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

  (表現出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

  (母親買處理的沙果一事,可以看出生活的困苦和母親的勤儉。)

  (這樣的細節描寫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老母親為了讓兒子吃上水果,只能去買處理水果,而後又認真地細緻地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勞苦,才將那些劣質的、別人不願吃的沙果變得如此漂亮。)

  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來對客人說:“快嚐嚐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為兒子著想,儘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捨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

  (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也可以說是因小孫子的年幼無知,給父親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四、隨文小練筆

  1、根據課文結尾“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體會作者飽滿的情感,在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幾句作者沒有說出的話。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而我慈愛的母親卻再也看不到、嘗不到荔枝了。我真希望在另一個世界裡,也有鮮嫩的荔枝,讓母親好好地享受一番。)

  2、學生交流小練筆。

  五、語言積累,佈置作業

  1、把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摘抄喜歡的詞句。

  板書設計 :

  6、荔枝

  借物思人

  母親-----------------------------“我”

  託物寄情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絕對是不平凡的。其實,打動我們的往往是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舉。

  十多年前,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文章中有許多讓人感動不已的片段。因此我決定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去賞讀課文,去領悟老人和海鷗之間那種的深厚感情。

  我班上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依然不積極,於是我決定先給足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去自學,並讓學生邊讀邊批註,有疑問的時候還可以和同桌討論。

  交流學習的時候,少問幾個問題,讓學生自由談,不束縛他們的思想。並安排幾個小練筆。比如在學習“老人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這句話的時候,讓學生展開想象,此時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副什麼樣的畫面,並讓學生寫下來。

  其次,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去體會省略號的用法,並讓他們發揮想象,此時省略了什麼內容,可以如何補充。

  我覺得這課的教學主要是引起學生心靈的觸動,而不是談談老人與海鷗之間好比親人的那種關係,透過文章中的不少細節去一一體會,體會的過程中應該放開學生的手腳,抓住他們喜歡的句段去學習去品味去寫一寫。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人和動物的和諧關係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做出努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人類和動物之間沒有和諧共處的事情,引起孩子們思想上的重視,能為保護動物保護環境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在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關於這位老人的資料,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更明顯。這是一個很動人的故事,我希望在課堂上所有的孩子也能產生同樣的感動。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一)知識教學點

  1.新詞:妨礙、謙遜、挖掘、衣衫襤褸。

  2.理解重點句。

  (1)不需要任何字據,也不需要什麼樣信誓旦旦的語言,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讓“我”肅然起敬。

  (2)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及時伸出熱情的手,無論他是富人還是乞丐。

  (3)教師以大地為紙張,以利石為彩筆,用這種最樸素卻又極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給我上了最後一節代數課。從這個“細瘦矮小,貌不驚人”的代數老師身上,讓我實實在在地領悟到了“君子謀道”的精神。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作者在敘事過程中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

  (三)德育滲透點

  正是這些普通人不經意的行為,觸發了“我”心靈最深處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動、感悟為線索,連線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動、感人。

  關鍵處處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幾件小事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方法的多樣性。

  (4)學習本文以情感為線索連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語言,表達細膩、敏銳的心靈感悟,揭示善良與美的主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多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3、理解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非格雷特總統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菲格雷特總統為大瀑布舉行葬禮的目的和意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知道了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們不去注意環保,不注意保護地球,總有一天我們會遭到地球母親的報復,而自食其果。請欣賞下面的圖片,談談你觀看後的感受。

  2、學生交流對圖片的感受。

  3、不僅如此,就連世界上的最大的大瀑布——賽特凱達斯大瀑布也遭到厄運,1986年9月,當時的巴西總統非格雷特穿著黑色禮服親自為賽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了一個特殊的葬禮,請翻開課文:《大瀑布的葬禮》。

  4、齊讀課題:大瀑布的葬禮。

  二、閱讀課文,感受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今昔對比。

  1、一讀課文(大聲朗讀),畫出不懂的字詞和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解決,後集體交流彙報。

  2、二讀課文(默讀課文),請動筆畫一畫描寫昔日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和現在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再交流討論。師相機引導朗讀,完成板書。

  ① 這條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湧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一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多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② 幾年過去,賽特凱達斯大瀑布逐漸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見不到昔日雄奇的氣勢。它在群山之中無奈地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三讀課文(瀏覽課文),先思考一下,昔日的遊人和現在的遊人又有什麼變化呢?生相互交流討論,師相機完成板書。

  ① 世界各地的觀光者紛至沓來,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置身於細細的水霧之中,感受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氣。遊客們常常陶醉不已,流連忘返。

  ② 遊人們常常乘興而來,失望而去。

  4、同學們,遊人們為什麼會有如此變化呢?對,是因為賽特凱達斯大瀑布變了,之前它是多麼雄偉壯觀,後來,它又是多麼的無奈,那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段落。

  5、齊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發電,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站——伊泰普水電站。水電站高高的攔河大壩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水源大減。而且,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再加上沿河兩岸的森林被濫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減少。

  6、總結出原因:攔河大壩截住大量的河水、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濫砍濫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

  三、昇華認識,明確葬禮的意義所在。

  1、同學們,這真是一個悲劇啊!此時的人們也該醒悟了,所以,訊息傳開,世人震驚。但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此時的人們又該怎麼做呢?對,為大瀑布舉行一次特殊的葬禮吧!讓我們一起全體起立為大瀑布默哀吧!請大家全體起立齊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2、同學們,此時你對非格雷特總統主持葬禮有何想法呢?請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說一說。

  四、回顧總結,體會本課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

  1、在敘述的方式上,採用了倒敘的方法。

  2、開頭結尾上,注意了前後照應,中間部分也注意使用了過渡句。

  3、在介紹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時將大瀑布進行了今昔對比。

  五、作業

  1、非格雷特總統用飽含深情的語調,主持了這次特殊的葬禮,他會說些什麼呢?請想象著說一說。

  2、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

  六、板書設計

  14大瀑布的葬禮

  今 昔

  形容枯槁 滔滔不絕

  生命垂危 一瀉千里

  保護生態、保護環境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