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個人認為,勵志教育就是由外而內的反思過程。現在的學生都揹負著很大的壓力,內心都是很複雜的,學生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麻木冷漠,對一切事情漠不關心,缺乏感恩之心。學生為什麼會沒有感恩之心,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提出的苛刻要求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還有社會風氣不好,同學之間的攀比,而這又恰好沒有被老師加以改正;再加上孩子的虛榮心在作怪。這樣一來孩子還哪有什麼感恩之心了呢?

  現在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情況,在學校看到誰誰買了新衣服、新電話、新的運動鞋,又加上擁有新東西的孩子跟所有人炫耀自己的東西有多好,這種時候孩子的心就受不住誘惑了,就會回家跟父母要這要那,這時有些父母就會說,如果不給買孩子就會一直不理他們,回家也不說話,但是如果你買了,那下一次有新產品他還是會繼續跟你要,有了新產品哪有心思學習呢,雖然說不能讓孩子一味的學習也要適當的放鬆,但不代表讓孩子有攀比心理,要讓孩子學會控制住自己對新事物的慾望,或者也可以跟孩子說考試考好就會有獎勵,這也是可以的,這樣他就會對父母有感恩,說白了如果只是一直慣著他,那他只會變本加厲,嚴重的會誤入歧途。

  所以說,人人都有感恩之心,教育孩子的確辛苦,但也不能愛孩子反而讓他變成冷血人,有感恩的心就會記得回報,世界會充滿愛。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

  只要是有上進心的人,都是喜歡勵志教育的。各種雞湯、每個成功的經歷,就像春風洗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勵志教育成了空白的支票,說的人聲淚俱下充滿感情,聽的人感同身受無比佩服,立下大志要學習這種精神。然而聽完之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去。如果問他,你不是要努力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嗎?為何又重新玩上了遊戲,一開始還會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反而滿不在乎,一會說休閒娛樂學習成長兩不誤,一會又說可能自己不是那塊料,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別人,乾脆放棄。

  哎,悲乎,原本勵志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奈何效果總是有限,真正能幫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也有勵志人士不願放棄,他覺得哪怕只要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文字打動一個人,讓他有所收穫,能幫助他成長就是值得的。畢竟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下,很少有機會去經歷那些貧困,所以感受也不會很多。

  這位勵志教育人士坦言,自身的演說水平也確實有待提高,不然說不到心裡去,起不到作用。最好能夠一次就能起到正能量的影響,不用每次反覆重複的說,聽眾都會厭煩,更沒有興趣去接受講的勵志教育觀點。

  最好的方式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校裡,同學之間接觸的一言一行,老師言辭之間都在進行勵志教育。說到這,老師也是一個急需教育的物件,只有老師合格才能教出好的學生。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兒子學校給我佈置了一個作業,寫一篇家庭教育心得。希望致力於家庭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討,讓我有所借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要實現這個願望,關鍵在於教育。所以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光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同樣重要。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他自己的一些經歷:

  第一,給孩子一個快樂舒適的學習環境。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很累,所以作為我們的家長,應該盡力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繁重的腦力勞動和適當的興趣運動結合起來。同時,在當今學習型社會,我們也應該建立一個學習型家庭。讓他們在言傳身教的良好環境中快樂學習。

  第二,培養興趣,建立自信。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麼事,有興趣才會有動力去做好。和家長一起討論一些學科的自然現象,可以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學習和被動學習效果不同。同時,自信心的建立是建立在一個孩子的成功經驗之上的。因此,我們督促並幫助孩子做好每一件事,尤其是學習任務。當他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會很有成就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讓他的內心始終堅信“我想我可以”。

  第三,打好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止一次聽到這樣一句話,“小學初中就行了,高中好好學。”我認為這種想法不正確。小學和初中是打基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一旦基礎沒打好,高中以後就很難改變局面了。所以這個階段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從細微處入手,不要過分溺愛。用家庭制度來約束,然後形成習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

  第四,認真總結每一次考試,找出每個階段的弱點和不足。各年級出來後,要和孩子一起總結分析各科存在的問題,制定下一步計劃。

  第五,尊重、信任、鼓勵和批評。我們應該尊重和信任孩子,理解他們,改變我們的心,以信任贏得信任。透過細心的觀察、推心置腹的談心、細心的關心和耐心的幫助,多瞭解他們成長的煩惱和精神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其他孩子的優點做比較。每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他,安慰他,幫助他找回自信。用適當的方式批評孩子的錯誤。

  第六,感動感恩。現在的獨生子女,父母疼愛,都是家裡的“小太陽”。有時候軟的不行,硬的不行,很難管理。因此,我們應該盡力去做我們要求他做的事情,比如要求他不要經常玩電腦遊戲。首先,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他的榜樣。孩子是有思想的,是有血有肉的,我們給予他們的愛、耐心和關懷,他們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會讓孩子感動,教育孩子時刻感恩社會、感恩老師、感恩家庭。用一顆誠實、善良、感恩的心去努力創造和享受榮耀。

  以上簡單談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經驗。培養孩子的經驗遠不止這些。它是多方面的,具體的,感人的。每個家庭的環境不一樣,孩子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具體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我是一個普通的家長,我的兒子也是一個普通的兒子。他長大後我很迷茫,但我還是很努力。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4

  經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以前知道卻不太明白的心得,第一就是對父母,多公司,多身邊所有的時或者物都要有感恩的新心,感謝塗老師在我人生的轉折點上了我人生的第一堂前所未有的課,感謝公司給我這個學習的平臺和就業的機會,感謝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感謝一切一切對我好的和不好的人,陪我成長,讓我成長。

  我看到了,我身上從來沒有看到過的責任感,我以前總是以為只要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好了,老是推卸責任,對事情老是一股漠不關心的態度,就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我身上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盲點,總是會在潛意識裡面浮現出來,傷害了身邊的人,而自己卻不知道,我會慢慢的把我的盲點變成我的優點。

  因為我的固執傷害了很多的人,我以前老是以為自己是對的,可是上過這次課之後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執著,自己的自以為是傷害了身邊很多的人,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在我證明了我是對的時候,我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我失去了曾經很好的朋友,失去了一段感情,就是因為我的執著,我的自以為是。

  我現在只想和我曾經無意之中傷害過的人說一句對不起,同時也說一句謝謝你!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5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孩子上小學,中學以後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由此引出一些關於孩子教育的經驗。

  一、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

  傳統的道德教育觀念必須改變,比如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父母(即使父母有錯),父母經常以居高臨下的方式批評孩子,總是想著讓孩子出人頭地,榮耀祖先等等。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孩子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團結拼搏的精神,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協調能力的發展,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1.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也應該有同樣的態度。應該和學校教育相一致,相統一。

  2.因材施教與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3.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深遠;父母首先做孩子要求他們做的事情。

  4.經常和孩子討論各種問題。加強雙方思想感情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正確鼓勵,錯誤引導和糾正。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允許孩子爭辯和反駁。

  5.時刻對你的孩子充滿希望。經常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第三,交流家庭教育資訊和經驗。

  多聽家庭教育專家的講座,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書刊,多與學校、老師、家長交流,多方面瞭解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培養高素質新人的任務。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複雜、艱鉅的任務,需要父母雙方共同承擔。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6

  巴金曾經說過,“對孩子成功的教育是從良好習慣的培養開始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培養他們長大後適應社會的能力。想要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讓他們養成那些好習慣,成為受人尊敬的人,首先要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成功或不成功的教育方法,希望你能體會到家庭教育的真諦。

  1.成功的家庭教育

  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不缺少讚美。孩子和大人一樣,可能會面臨很多煩惱,比如:有時候做不了作業,沒有朋友,害怕寫作文。首先,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然後盡力幫助解決。這個時候,父母及時的鼓勵和開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能行。你可以解決你自己的問題。媽媽相信你。”孩子會充滿自信。孩子與父母的依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話題。自從孩子出生後,父母就肩負起照顧孩子的重擔。因此,選擇合適的機會,教會孩子獨立自主,讓孩子發展自己克服困難的意志,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關鍵環節。每個人的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學習生活的習慣都要教育。懂得與孩子溝通的父母,會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敏捷性、靈巧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他們會比其他孩子優秀。

  2.家庭教育失敗。

  面對孩子同樣的問題,有些家長經常這樣做。父母不分時間場合的過分誇獎孩子,讓孩子的自信轉化為自負。所以“誇”要講究技巧,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當孩子考試成績一般或者很差的時候,不要給孩子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幫孩子找一些理由。關鍵是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永遠不要讓你的孩子失去信心。現在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孩子一代一代被管教,甚至別人管教孩子的現象就普遍多了。溺愛將成為現代兒童教育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我讓爺爺奶奶做我該做的事,父母給孩子送飯,孩子隨意送父母,從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嚴格要求自己,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成長。現在的孩子智商都很高,大部分都是因為不良習慣導致學習差。比如邊看電視邊吃飯,邊寫作業邊說話,或者讓大人陪你寫作業。特別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從小做事就混日子。就算他們現在學習很好,以後學習也會很麻煩。家長要督促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否則孩子很容易因為學習時間長,失去學習興趣,被動學習而厭學。

  總結家庭教育的經驗。智力開發、情感教育、社會公德缺一不可。只有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不妨關注一下家庭教育經驗分享,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困惑,方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7

  俗話說“是父母和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由於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家庭在我們龐大的教育系統工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由於家庭教育的不和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過很多困惑:為什麼很多孩子學習很好,但動手能力很差?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多才多藝,心理素質卻很差?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在學校是“寶貝”,在家裡卻成了“小霸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一定是好的學校教育和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但是老師經常會表達這樣的感覺,5+2=0學校努力了一個星期,家庭教育負面兩天很難抵擋。現有情況:教學方法有偏差。"期待成功”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因為歷史的原因,父母往往把各種“成長中”的遺憾,以最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功”的期望很高。具體表現在:

  第一,關注分數。

  孩子不好好學習,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孩子的作業成績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習”和最佳“獎勵”,已經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孩子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第一,成績第一”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所以,父母代替孩子做家務。第一,他們心疼孩子,拒絕過早地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二、不屑讓孩子做“雜”怕影響孩子學習。如果孩子考了個好成績,家裡就是“晴天”;如果孩子考砸了,家長几天都不會笑。

  第二,願意投資。

  很多家長請孩子“家教”買參考書,或者自己輔導,甘於吃苦,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的成績。除了告訴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還在課餘時間陪孩子上作文課、書法課、英語課、美術課、音樂課...在父母眼裡,這完全是一種“責任”。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主義和不一致性造成了“期待成功”這一家庭教育的主要癥結。

  所謂“超現實主義”,就是父母對待孩子“嚴”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對待和教育孩子;他們往往對孩子有很高的估價和希望,往往以鄰居和同事孩子的優點來判斷孩子的成敗,導致心理失衡。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作為學校,有義務也有能力對家庭教育給予及時、適當的指導。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才有希望。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8

  七天有長有短,涵蓋的內容很廣,知識結構也很廣,和當初的想象真的不一樣,而且很有知識性,很震撼,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對家庭教育導師思維的印象。

  首先,我們對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通常我們理解的是狹義的定義,而廣義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教育。同時也明確了家庭教育指導員的職責範圍和具體工作內容。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吳淦老師指出,作為家庭教育指導者,我們首先要快樂,真實地活得高,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內化在心中,成為自己的靈魂,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他人。這是我們在PD裡常說的。我們必須活出PD,首先成為那個人。還有那句“你的財富不是你口袋裡有多少東西,而是你能給別人多少東西。"我們要做一個橋樑,幫助孩子和家長同時學習和成長,讓這種氛圍在迴歸家庭後還能延續下去。家庭教育是基石,家庭教育要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無論整體環境如何,我們都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引導家長關注積極的一面,而不是盯著問題發牢騷。看看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和幫助解決問題。

  作為專業的家庭教育導師,首先要提升自己,擁有科學、系統、先進的知識體系;正確、適當、有效的練習方法;健康、平和、積極的身心素質;同時,我有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知道自己已經有哪些知識,知道自己還有哪些需要提高。我會建立自己的體系,透過實踐成為自己的智慧。不是面面俱到,有自己好的一面,精緻透徹。尤其是十六格的使用,讓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給什麼,哪裡需要補充完善,合理最佳化,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對於家庭教育的指導,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據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和階段,藉助繪本等載體和一些活動,採用不同的方式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作為家庭教育指導者,我們需要引導父母,啟迪他們的智慧,而不是告訴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具體的問題。父母一定要願意改變,幫助他們探索問題的根源,引導和接納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調整教育理念,堅定積極的信念,陪伴、傾聽、引導和支援他們,設立自己的工作邊界。從指導到諮詢再到指導再到自我指導,更重要的是知止和客觀。

  越學越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某些方面我只有一個概念,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細化。對於具體案例的解決,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分析原因,給出建議。然後將一些具體的引導方法,如目標倒推法、令牌控制法、舒爾特方以及一些評價表格應用到實際案例中。在建立諮詢關係時,尊重對方,表達熱情,真誠的情感反映,注意積極的關係,不要被對方牽著鼻子走,這樣才能明確主要問題是父母、孩子還是親子關係。在家庭生活中,關係比什麼都重要。對錯不重要。引導家長從錯誤中看到優點,並採取積極的行動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教育。能否順利進行,取決於親子關係的好壞。羅森塔爾效應、積極強化和授權以及情緒ABC理論也啟發瞭如何將它們應用於應對策略。

  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對比與反思,讓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更加清晰。現在年輕的父母有多重教育,但是很容易進入教育。有十個誤區,過度鼓吹西方新教育的教育理念。我們需要找到一種適合中國教育的新模式。任何一種教育都有利弊,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瞭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們不應該迷信權威。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實踐,讓這些知識成為我們自己的智慧。我們需要積累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智慧和藝術,最重要的是堅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不教育”。

  感謝xx文化和X老師提供的學習機會,也感謝你們安排這個“工作”讓我們把所學過的東西再梳理一遍,非常有益。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感激這次相遇!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9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期望,今天的幼苗是明天的參天大樹。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位家長都會用愛和責任給予關心和引導。然而,雖然希望兒子成功,女兒成功是每個父母的共同期望,但並不一定所有父母都能如願以償。最近聽了億企劉老師的課程廣播,有很多收穫。孩子的教育需要人性化。社會能培養人,就有“廢品”。學校裡會出現一大批有才華的人,也會出現一些一事無成的有才華的人。最後決定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下是我的家庭教育經驗:

  一、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和濃厚的學習氛圍。

  (1)家庭是孩子的主要能量來源。處理好夫妻、婆媳關係,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給孩子一個充滿書香的家庭去陶冶成長,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

  (2)家長要注意言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作為父母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自我形象,父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話有禮貌,舉止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請放下手機和電子產品,可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拿起書來看。週末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銳意進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培養孩子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技能。

  孩子就像春天裡的花朵,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純潔無瑕,好奇心強,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強。家長要儘量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天性好動貪玩,但是隻要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她真的會認真學習,認真自覺的去做。他們不願意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趕鴨子上架是不行的。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才能快樂積極地參與學習。真正做到“快樂學習”。

  第三,勤勤懇懇有效地和孩子溝通,多給孩子鼓勵,給孩子滿滿的愛。

  作為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主體,和孩子溝通儘量低調,少用命令式的語氣,多使用談判式的語言。多用“我們”,“你認為”少用“你應該”等等。即使是批評,也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因為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長經常給孩子上課,孩子難免會有一種恐懼和厭惡感,也就不敢靠近你了。同時他們往往會有逆反心理,會越來越不願意聽你的話。給孩子更多的欣賞,善於發現她獨特的優點和長處,看著她一點一點地進步,鼓勵她,耐心地引導她,用語言和實際行動支援她,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簡單地大喊大叫或冷嘲熱諷,而是耐心地開導她,積極地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後借用X老師的一句話:“修身,齊家,齊口,修行(行為),修心(思想、觀念、情感、意志)。齊(學會幫助孩子成長,提高生活技能,學習技能,處理好關係,控制好情緒,建立家庭能量場)孩子會越來越好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飛向歡樂!飛向成功!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在危難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讓你攀上人生高峰,你戰勝了苦難駛向了光明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回報嗎?受恩之人一定要學會感恩。

  人生的路既崎嶇又坎坷,一不小心,就會栽的滿身是傷,還好,一個好心人施與你一句關愛,你從此不再孤單,你也懂得了知恩圖報,也學會了從此要幫助別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便是我們人類的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人呢?面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需要盡努力去回報。這邊是我們所說的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受人以飯,也許他會渡過難關,也許他會成就輝煌,但當授人者不要求回報時,作為一個接受者則應做一個謙虛有德之人,一個有敬畏之心的人,這樣我們才能無愧於我們的救命恩人,這也就是對我們恩人的的回報。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古人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這就是華夏古老民族的精神“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生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後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

  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馨;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豐登;沒有親情友誼和愛情那麼世界將是一片孤獨的黑暗,正因遇見了雷鋒,世界變得如此明亮,我們不再擔心在黑暗中碰得鼻青臉腫。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聽完報告會後,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因為當時在場的所有家長、老師、學生都流淚了,那是因為程教授講的事情很真實感人,這些話說到了大家的心坎裡。 我自己也是感動頗深,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感恩立德,明禮修身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在感恩的世界裡,我們還會時時提醒自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如果你是一個苦惱的人,你應該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是驅除你的苦惱的一劑良方妙藥;如果你是一個對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的時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溫暖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的心情漸漸舒暢,漸漸平和;如果你是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逐步釋放重負、放鬆身心;如果你是一個只顧索取的人,你更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變得會適當地給予;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人,你也應學會感恩,這樣,你的快樂就會取之不盡...... 對別人感恩,相應會得到他人對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兩份好心情。學會感恩,就是學會了長存感激之情,永存愛心。

  二、自強不息,立志成材

  困難催生偉大的品格,壓力凝聚堅不可摧的精神。作為播撒知識和傳承文明的當代青年教師,我們應當秉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寶貴精神,以頑強的意志、務實的行動書寫合格的青春答卷。

  在生命的歷程中,只有不斷地努力、奮鬥和追求,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領悟人生真諦。愈挫愈勇,逆境成才。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要始終堅信: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心中常樹必勝之志,胸中常立豁達之情,永遠奮發向上。 立足專業,廣泛學習。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用過硬素質充實自己,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服務社會。

  三、勇擔責任,誠信做人

  人無信不立,要將誠信做人貫穿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行動起來,讓我們做誠信的主人,對自己誠信,對他人誠信,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當然,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這些,我們只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喚醒大家的愛心、善良與社會責任感。讓我們行動起來,把“感恩、自強、責任”這一美德進行到底!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伴隨著第一聲叫聲,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得到過許許多多的關心與幫助,雖然我們都不能一一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到這句話,就會讓我想起生我養我的父母來了。感恩父母,是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回憶起小時候是父母用手牽引著我們,讓我們學會走路,學會奔跑……每當我們遇到失敗與困難的時候總是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們身後鼓勵我們,讓我們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的頭上已經是長起了白髮、眼角也長起了皺紋,但是我們何曾認真想過父母的哪一根頭髮不是為我們而白?哪一絲皺紋不是為我們所生?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然而,認為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是我們應得的,可以盡情的享受。我們何嘗想過感恩父母呢?在今天,我終於明白了父母的蕎麥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從今以後,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我們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幫助父母做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以自己成績的優越與進步作為對父母的回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當想到這一句話。就會令我想起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您—老師來了。感恩老師,在那次感恩教育活動中,當與老師擁抱的那一瞬間,我

  們似乎想到了什麼:老師啊!你猶如一位辛勤的園丁日日夜夜為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所操勞著,在早上您一早就回來教導我們要好好珍惜早上的時間,然而在辦公室裡就有上百個作業本等待老師您的批改。在中午,當我們在看電視、在玩耍時……老師您卻在批改作業。在深夜裡家家戶戶都熄滅了燈進入夢鄉時,唯有您的屋裡是亮著燈的,在那燈光下是您老師一直拿著筆不放為明天備課……想到這兒我們不禁流下了眼淚,在流下真摯的眼淚的同時我們知道錯了,我們沒有明白您苦心孤詣是為了誰,您辛苦的付出是為了誰……老師,花朵以它馥郁的芳香作為對大自然的回報,那我們就以學習上的進步向您表示感謝吧!

  感恩有你,感恩有我,正因為有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正因為有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正因為有感恩,我們才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前天去女兒學校聽北京感恩協會張青老師的感恩報告會。家長和學生互動,接受感恩教育。

  張青老師的演講抑揚頓挫,感人肺腑,講到動情處,全場所有的人都會流下感動的眼淚,這是一場既動人心絃,又讓人深思的感恩演講會。尤其對孩子可以說是一堂非常有意義的感恩教育課。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一切以我為中心,自私,狹隘,經不起一點挫折和風浪,他們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是不需要感激的。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從沒想過要回報。甚至對含辛茹苦養育他們的父母指鼻子瞪眼,橫加指責,頂撞他們,蔑視他們的存在。有多少孩子懂得回報自己的父母呢?

  在張青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儘管發出了“媽媽我愛您,媽媽您辛苦啦,媽媽我以後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您!”的感人之言,可那是發自肺腑的語言嗎?單憑老師騸情的演講,就能從骨子裡感動他們,讓他們的靈魂得到淨化嗎?我看只是逢場作戲而已,幾句感人的話也只能感動他們一時,而感動不了他們一世。也許少數人從中能受到教益,但多數人是不會真正體會其內在含義的。

  我看到一位剛才還淚流滿面、發誓不再頂撞母親、惹母親生氣的學生,因為母親無心的一句話,向母親瞪起了眼,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這就是剛剛受完感恩教育的學生的表現,讓人多麼的寒心。

  感恩是讓你去行動,不是聽聽、說說而已。

  感恩你的父母吧,是他們給了你生命,賦予你長大。感恩你可敬的老師吧,是他們給你打開了知識寶庫的鑰匙,照亮了你人生的道路。感恩你的同學和朋友吧,是他們給了你友誼,讓你不再感到孤獨。感恩世界上一切善待你的事物吧,正是有了感恩的心,你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優秀品質,是一種道德情操。他來自對生活的愛和希望。一個懂得感恩並知恩圖報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上午,學校邀請了中國感恩勵志教育講師團的老師來給學生、家長、教師們做了一場“勵志感恩”報告會,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家長同學都為之感動。老師深情的講起了感恩:首先我們要感謝的是老師:懂得去尊敬師長,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教師職業需要付出太多的愛心,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選擇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誰的記憶裡會沒有老師呢?再次,感謝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其次,感謝是關心、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和他人,因為他們不僅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更與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援、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老師,你辛苦了!你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我愛你們!” “媽媽,你辛苦了!從今天晚上起,我不再讓你給我端飯了,我不再惹你生氣了!”……

  “爸爸,你辛苦了!你為我付出太多了,感謝你!” 上千名學生一起呼喊,一起舉拳頭,一起高歌,這壯觀

  的場面,草木為之動容,風雲為之變色。是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名名同學和我握手,對我鞠躬,和我擁抱,晶瑩的淚花在眼眶裡轉動。一個個家長和我握手擁抱,表達他們對我的敬意。愛需要表達,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

  俗話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是有責任把“感恩”這個傳統美德傳遞下去。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為“感恩之行”吧——

  讓我們回報父母:多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動做一些家務;讓我們回報社會: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為文明社會盡一份力,讓我們知恩、感恩、報恩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記得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獨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讓我們學會感恩吧!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何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我發現,關於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侷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我把我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不妨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願相信各種艱深複雜的謬誤,卻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麼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麼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第一條箴言: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這個論點由盧梭提出,而後杜威作了進一步闡發。“教育即生長”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蘇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個人靈魂裡固有的能力,當時的智者宣稱他們能把靈魂裡原本沒有的知識灌輸到靈魂裡去,蘇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們能把視力放進瞎子的眼睛裡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麼事。比如說,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特別反對用狹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們即使承認了“教育即生長”,也一定要給生長設定一個外部的目的,比如將來適應社會、謀求職業、做出成就之類,彷彿不朝著這類目的努力,生長就沒有了任何價值似的。用功利目標規範生長,結果必然是壓制生長,實際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長”。生長本身沒有價值嗎?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人難道不是既優秀又幸福的嗎?就算用功利尺度——廣闊的而非狹隘的——衡量,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不是更有希望獲得真正意義的成功嗎?而從整個社會的狀況來看,正如羅素所指出的,一個由本性優秀的男女所組成的社會,肯定會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第二條箴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規範教育,無視生長本身的價值,一個最直接、最有害的結果就是否定兒童期的內在價值。把兒童看作“一個未來的存在”,一個尚未長成的大人,在“長大成人”之前似乎無甚價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標是使兒童為未來的成人生活做好準備,這種錯誤觀念由來已久,流傳極廣。“長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頂,彷彿在長大之前兒童不是人似的!蒙臺梭利首先明確地批判這種觀念,在肯定兒童的人格價值的基礎上建立了她的兒童教育理論。杜威也指出,兒童期生活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不可把它當作人生中一個未成熟階段,只想讓它快快地過去。

  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尤其兒童期,原是身心生長最重要的階段,也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又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個成人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後的社會上,童年價值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會以怎樣可怕的方式顯現出來。

  第三條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是西塞羅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適應現實為目標塑造學生。人在社會上生活,當然有適應現實的必要,但這不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說: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也主張,學習是“為己”而非“為人”的事情。古往今來的哲人都強調,學習是為了發展個人內在的精神能力,從而在外部現實面前獲得自由,當然,這只是一種內在自由,但是,正是憑藉這種內在自由,這種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些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對於改變人類社會的現實發生了偉大的作用。教育就應該為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如果只是適應現實,要教育做什麼!

  第四條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由我們今天的許多耳朵聽來,簡直是謬論。然而,盧梭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麼,教育的使命就應該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是最好的環境?第一是自由的時間,第二是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閒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其心智慧力。盧梭為其驚世駭俗之論辯護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驅迫著他們做無窮的功課,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盧梭卻問你:什麼叫虛度?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到了大學階段,自由時間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見,可以沒有好老師,但不可沒有自由時間。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我贊成約翰·亨利的看法:對於受過基礎教育的聰明學生來說,大學裡不妨既無老師也不考試,任他們在圖書館裡自由地涉獵。我要和蕭伯納一起嘆息:全世界的書架上擺滿了精神的美味佳餚,可是學生們卻被迫去啃那些毫無營養的乏味的教科書。

  第五條箴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愛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這句話,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話。隨後我發現,它很可能脫胎於懷特海的一段論述,大意是:拋開了教科書和聽課筆記,忘記了為考試背的細節,剩下的東西才有價值。

  知識的細節是很容易忘記的,一旦需要它們,又是很容易在書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記住知識的細節,既吃力又無價值。假定你把課堂上所學的這些東西全忘記了,如果結果是什麼也沒有剩下,那就意味著你白受了教育。

  那個應該剩下的配稱為教育的東西,用懷特海的話說,就是完全滲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一種充滿學問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說,一個人從此成了不可救藥的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後從事什麼職業,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方可承認他是受過了大學教育。

  第六條箴言:大學應是大師雲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

  教育的真諦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育智力活動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等,這些智力上的素質顯然是不可像知識那樣傳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徑是受具有這樣素質的人——不妨籠統地稱之為大師——的薰陶。大師在兩個地方,一是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學裡,大學應該是活著的大師雲集的地方。正如懷特海所說:大學存在的理由是,擁有一批充滿想象力的探索知識的學者,使學生在智力發展上受其影響,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熱情之間架起橋樑,否則大學就不必存在。

  林語堂有一個更形象的說法:理想大學應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飯所,這裡碰見一位牛頓,那裡碰見一位佛羅特,東屋住了一位羅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書房,後院是戴東原的住房。他強調:“吃飯所”不是比方,這些大師除吃飯外,對學校絕無義務,學校送薪俸請他們住在校園裡,使學生得以與其交流接觸,受其薰陶。比如牛津、劍橋的大教授,抽著菸斗閒談人生和學問,學生的素質就這樣被“煙燻”了出來。

  今天的大學爭相標榜所謂“世界一流大學”,還擬訂了種種硬指標。其實,事情本來很簡單:最硬的指標是教師,一個大學擁有一批心靈高貴、頭腦智慧的一流學者,它就是一流大學。否則,校舍再大,樓房再氣派,裝置再先進,全都白搭。

  第七條箴言: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這是羅素為正確的師生關係規定的原則。他指出,一個理想教師的必備品質是愛他的學生,而愛的可靠徵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樣,感覺到學生是目的。他強調:教師愛學生應該勝於愛國家和教會。針對今日的情況,我要補充一句:更應該勝於愛金錢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師恰恰是以名利為唯一目的,明目張膽地把學生當作獲取名利的手段。

  教師個人是否愛學生,取決於這個教師的品德。要使學校中多數教師把學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則必須建立以學生為目的的教育體制。把學生當作手段的行徑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師權力過大,手握決定學生升級畢業之大權。所以,我贊同愛因斯坦的建議:給教師使用強制措施的權力應該儘可能少,使學生對其尊敬的唯一來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質。與此相應,便是擴大學生尤其研究生的權利,在教學大綱許可的範圍內,可以自由選擇老師和課程,可以改換門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師也應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學生的愛戴,而非是得到行政部門的青睞。像現在這樣,教師有本事活動到大筆科研經費,就有多招學生的權力,就有讓學生替自己打工的權力,否則就受氣,甚至被剝奪帶學生的權利,在這種體制下,焉有學生不淪為手段之理。

【勵志教育個人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