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教學總結

歷史教學總結

歷史教學總結13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教學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總結 篇1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三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時的每一節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事業,為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學生,鼓勵他們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透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初三歷史課的老師,本學期初三年面臨中考升學,我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透過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複習經驗總結如下:

  1、立足點:考試說明、指南、課本

  考試說明是指導,考試說明沒有要求的知識點複習期間砍掉

  2、立足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講求方法,實施有效教學,講究效果。由於歷史是開卷考,初三年總複習每一節課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考試說明閱讀教材,熟悉教材,鞏固每節課的基礎知識點。偶爾進行課堂小測,儘可能訓練學生不用查書就做好選擇及辨析題。同時,結合指南、《複習與提高》的題目有針對性地訓練講評,在訓練和講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

  3、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

  (1)抓住關鍵性字眼如標誌、轉折、最早、最大、第一等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同時可結合題目讓學生訓練。

  (2)對複習中覺得重要的地方可要求學生用紅筆打記號:有△、波浪線、括號等各種標誌,

  (3)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辦法。

  ①抓住關鍵詞強化記憶;如抗戰的勝利,洗雪了----恥辱,成為----轉折點。

  ②諧音記憶法;哥倫布航行時間1492年記成“醫師救兒”,-5是迪亞士航行的時間,+5是達伽馬航行的時間,麥哲倫航行的時間1519年可記成航海成功,找我要酒。《辛丑條約》可用前進賓館四個字記憶。

  ③生活實際聯絡記憶法;如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前119年,前十火警電話,第一次與第二次相差19年。

  ④線索記憶法;如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元朝實行行省制。《八下歷史》有建國以來的我國的農村生產關係發生變化和調整的過程,可整理成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一堂課有時讓學生齊讀、默讀、老師講解、做筆記,做練習交替進行,儘可能讓學生不覺得疲勞。

  4、引導學生規範答題

  (1)辨析題:這是學生薄弱的題型,指導學生答題規範很重要。

  (2)指導學生做好材料解析題。注意訓練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今年中考材料題佔22分,有的材料答案就直接從材料中得出,有的材料從書本可以找到答案,有的答案要從材料或圖片中獲取資訊,歸納概括得出答案,這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具體做法:

  ①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材料,

  ②帶著問題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問題

  ③對初三年學生,要注意培養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歷史教學總結 篇2

  作為教初中歷史課的教師,明白自我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經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並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在課堂上異常注意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簡便,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教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研究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本事,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厭惡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教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進取徵求其他教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教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我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教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善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景,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景及時改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進取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本事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本事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六、狠抓學風。

  我所教的5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教師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教師,作業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

  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裡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進取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後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趣味的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忙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忙他們找出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我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一有提高,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

  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構成了良好的學風。

  歷史教學總結 篇3

  本學期,在學校各位領導和老師的熱心支援和幫助下,我在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這一學期的工作做簡要的彙報總結。

  一、工作態度

  平時積極參加全校教職工大會,認真學習學校下達的上級檔案,關心國內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配合組裡搞好教研活動。每週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從不缺勤。服從安排,人際關係融洽。對學校安排的各項工作,盡最大努力保質保量的完成,從沒有出現因為個人的工作,而影響年級、學校的工作,時時處處以大局為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二、教學工作完成情況

  一學期來,我積極參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業務理論學習、按時參加集體備課,和同課教師一起研究每節課的特點,重點、難點,找出對應的突破點,力爭讓每節課都收到最為滿意得效果。這學期我們同科教師之間展開互相學習的活動,每個人至少講兩節校內公開課,互相取長補短,並互相幫助共同得到了提高。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或會議,並認真作出筆記,作出評價,做到了在學習中提高,在活動中學習。

  三、教學常規的完成情況

  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在教學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深入細緻地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並注重參閱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4、堅持聽課,注意學習組裡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本學期平均每週聽課二節, 平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尤其是在市育英中學參加的優秀課堂展示,對自己的教學促進很大,使我瞭解了現在歷史教學的動向和發展趨勢。

  5、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做到學有所用。透過開公開課,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識到了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之處,從而更促進了歷史教學。

  6、加強與備課組老師的合作,團結共進,精誠協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七(1)、七(2)、七(3)、七(4)4個班的歷史成績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其中,七(3)班的進步更為明顯,每次考試成績總是不斷進步。但還需進一步提高。

  四、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高效課堂採取的措施

  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非常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不同班級的情況,調整上課思路和上課方法,針對不同同學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努力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力爭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發展的空間。1、2班學生比較認真能主動完成老師佈置得作業,但是創新能力還需要繼續鍛鍊,所以,在1、2班上課時,注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3、4班同學思維比較活躍,但是總的來說,學習不踏實,所以,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注重鞏固練習,及時讓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

  五、成績只代表過去,需繼續努力

  成績屬於過去,儘管上一學期從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社會也將會向老師進一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工作的過程繼續保持過去的優勢改正不足,不斷學習,開拓創新,力爭找到更為合適這些學生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歷史教學總結 篇4

  我作為一名高一歷史青年教師,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關懷下,在歷史教研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傳、幫、帶”幫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專業也得到了成長。這學期我擔任高一3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

  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代表著中國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方向。自20xx年秋季山西普通高中進入全國新課程實驗省區,我校新課程改革在摸索中已經走過了一年的時間。新課程體系以全新的理念,從課程目標、結構、內容、評價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變革,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全面深遠的影響。

  我校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提出八步教學法。以下對我參與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工作做一簡要總結。

  一、在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實踐過程中推動教師的發展與教學理念的轉變。

  1、在學習實踐中的發展: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積極參加省、市、區各級各類新課程培訓,撰寫學習筆記和總結。透過學習培訓,歷史教師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和素養有明顯提高。同時學校和歷史教研組利用校本培訓、公開課、集體備課討論、自主學習、校際之間的交流研討等形式組織歷史教師進一步學習新課程目標、理念、教學要求。透過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實踐中提高,我的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歷史課堂教學能力,專業素養都有很大提高和發展。

  2、歷史教師新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理念的轉變和實踐新課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高中歷史新課程闡明瞭課程的六個方面的理念,指明瞭課改的方向和要求。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我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堅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諧、民主化的課堂是新課程教學成功的基礎;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歷史教學的主體功能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學中運用多樣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維目標的統一;注重教學反思。教師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學當中加以運用,初步形成了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歷史感悟、情景體驗、學生主體、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等為特點的新型課堂教學氛圍。

  二、課程教學實踐1、以集體備課和課程整合實現課堂教學設計的最佳化。

  面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材,習慣於傳統教材和課堂的我,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設計一堂什麼樣的課才能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備感困惑的我和教研組其他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商量討論,互相發現優點和不足,共同設計課堂教學。集體的智慧優化了課堂教學設計,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推動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發展。

  2、努力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最佳化歷史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歷史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努力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打造精品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拋棄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形成個性化教學。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不再把傳遞書本知識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上,使學生“學會學習”。以教材為載體,讓他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學到更廣泛的知識,掌握更科學的方法,培養能力,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更多地運用雙向互動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學活動更多地體現民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更多地獲得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體驗。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

  歷史教學總結 篇5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4、5、6)三個班級的《中國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

  雖說這一學期的教學時長將近四個月,卻也是轉眼即過,一學期已經結束。回顧本期的教學工作,兼有得失。學期以來,我本著以學生成長促進自我成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應當說圓滿完成了學校制訂的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抓常規教學,有備無患

  1、做好課前“三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

  需要說明的是,我的主修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非史學,這所以去教歷史學科,是應學校的要求與安排,我艱難的答應了。因為我對歷史的掌握用一竅不通來形容也不為過。但我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所以我給自我制訂了一系列以“加強自我學習帶動學生成長”為主旨的方式方法。

  備學生:就是指用學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級特徵、觀察學生對於本學科的愛好程度和理解程度,並實時的為備教法供給資訊參考。我所教的1班和6班,特徵各不相同。1班學生人數66人,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6班學生人數70人,男生人數佔了絕大多數。結合《中國歷史》的學科特點,男生的理解本事和愛好程度普遍高於女生,所以我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在1班會下較大的勁來活躍課堂氣氛,而在6班,課堂氣氛不太需要我的調動,就會自然而然的融入。所以,做好了“備學生”的工作,課堂上就會比較簡便。

  備教材:就是指教學工作者要對自我所用的教學參考書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徹。學生所理解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教材和教師的講解,教師對於知識的把握不清晰、瞭解不深刻、講解不透徹,學生就很難理解,並且還會對學科產生厭煩情緒。故,我十分重視備教材。開學時,我只拿到了一本教科書,沒有任何相關參考資料,為了給學生上好豐富的歷史課,我進取在網上查詢課時資料、觀看學習教學影片,沒有參考書,我就自我在網上下載電子書,然後到縣城列印裝訂,盡最大努力充實自我、完善課堂、豐富學生知識。

  備教法:有了教的物件和教的資料還不夠,要活躍課堂、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良好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中國歷史》是一門比較靈活的課程,這就要求任課的教師不能過於死板,那樣只能把本應當活躍的課堂上得枯燥乏味,不利於教學效果的體現。哪一個知識點該用平鋪直敘、哪一個知識點結合歷史典故活力飛揚、哪一個知識點又該融入神話傳說豐富課堂資料、哪個時候應當把學生的互動列為重點活躍課堂氛圍,等等,我都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必要是還要課前演練一番。

  2、多聽課,勤學習,善反思

  學校關心新進教師的教學成長和本事培養,為我們指定了一幫一指導教師,我的指導教師是譚道書主席。不管什麼層次、什麼學科的聽課,我都儘量抽時間去聽,這樣不僅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之處的精彩處理,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單調,脫離實際的成見。定期的教研活動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重視尖子、鼓勵後進,優差結合,整體推進

  雖然是《中國歷史》學科,但我決不忽視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學期初,我就緊抓作業的檢查和批改,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景,讓自我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僅僅有利於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景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景,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學生的情景,調整教學方法。對於個別班裡的後進生,我一向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同學幫扶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力爭每一名學生不掉隊。

  三、課堂效果與教學成績

  本學期,無論是階段性考試還是期末考試,我兩個班的孩子都取得了夢想的成績,名列年級前茅,又異常是這次期末考試,我6班32名(近半數)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師一致認可。我自我也不斷鑽研業務,進取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教法的進一步成長與提高。

  四、深思自我不足與來期教學目標:

  1、自身的業務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不斷更新。社會瞬息萬變,教學方法也必須不斷追尋更新,我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我。

  2、學生的自主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還不夠紮實,優差生的差距還很大。

  3、進取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學習撰寫有較高質量的教學論文。

  經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總結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但我深深的明白,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經驗還是很缺乏,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積累,以一顆年輕上進的心不斷的努力和奮鬥,把教學工作當做我一生的事業!

  歷史教學總結 篇6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為了最最佳化地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過程,所採取的系統謀劃及其相關的重要舉措”。教學策略是將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橋樑,在課程改革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案導學,實施有效的預習教學策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預習是一種學習的心理準備,為上課打好思維定向的基礎。儘管預習的題目是教師設計的,但對學生來說,知識的新領域還是要自己率先闖入的,學生就有“讓我先去試試,探個究竟”的慾望。

  (一)、預習設計

  1、設計思路 按照“問題引領、任務驅動、活動建構”的原則,把預習目標轉化為預習問題,把預習問題轉化為預習任務,把預習任務轉化為預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改變預習任務僅僅是看教材或是閱讀摘記的方式。

  2、實施學案導學 精心設計預習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堅持每節課都設計預習學案,讓學生結合學案進行預習。預習學案的內容主要包括預習目標、預習重點、預習過程、預習診斷和預習質疑五個環節。

  (二)、預習指導

  閱讀是獲取知識和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自學的手段,學會閱讀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而現行歷史教材,具有篇幅多,閱讀量大的特點,如何閱讀並提高歷史閱讀能力,是歷史學習中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指導學生有效進行課前預習,我們結合歷史學科實際,總結出三步預習讀書法:初步閱讀教材,細讀教材,再讀教材。

  (三)、預習實施

  在實施程式上,採取“下發學案—自主預習—預習診斷”三個流程。教師在課前一至兩天將預習學案發給學生,指定完成預習時間,安排預習學案的收交方式。

  (四)、預習檢查

  一是學生檢查。積極推行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實行預習學案組內互批、互評,小組長收集彙總預習資訊;二是教師檢查。教師課前及時收交、批閱部分預習學案,收集預習資訊,推進預習教學的落實。

  二、步步為營,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教師充分收集課程資源,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環境中學習,不僅能讓學生自覺地接受教學內容,還能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設定一些諸如圖片、影片、角色表演、問題等情境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君主集權的加強》時,課前我先播放學生都非常喜歡唱的周華健《鳳陽花鼓歌詞》“左手鑼 右手鼓 手拿著鑼鼓 來唱歌 別的歌兒我也不會唱 只會唱個鳳陽歌……”,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然後用淒涼的聲音道出一曲有關鳳陽花鼓的歌詞: “家住廬州並鳳陽,鳳陽原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設問:“朱皇帝是歷史上的哪個朝代的皇帝?他是誰?”學生大呼: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有了這樣的匯入,學生哪會沒有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二)、滲透學法,交流助學

  首先,滲透學法,在具體的學習中,指導學生學會讀目錄,構建知識體系;讀誘發性導語,瞭解教材重點;讀正文,把握主體知識;讀平面地圖和形象插圖,掌握歷史活動空間和強化學習的直觀效果;讀註釋,拓寬歷史知識;讀大事年表,理清繁雜的歷史頭緒,形成完整的時空概念。

  其次,交流助學,引導學生結合預習情況小組內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學生學習、研究歷史的興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讓學生真正懂得了獲取知識“聽不如看,看不如動”。學生也會在自學的同時提出疑問,並小組內自行協商解決自學過程中疑惑。協商的過程就是學生動腦、動口的過程,仍不能解決的,再彙報給老師。因此,我們建立了小組長檢查彙報制度。老師針對收集的資訊,做好二次備課,及時做好調整。所以在這一環節,透過小組內交流,學生疏通了基礎知識,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互動交流,精講點撥

  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後,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出示有針對共性的問題、重點難點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再進行精講點撥或需要進一步強調的問題進行引導或講解,給學生以明確的結論。這樣,我們的課堂“動”了起來,“活”了起來,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正在成為課堂的主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情景交融中被喚起,學生對學科的熱愛在師生互動中正在產生。“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法讓學生自己去歸納、效果讓學生自己去評價”。 引入了小組學習競爭機制和評價機制。這些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思想正在我們的課堂中被落實。

  (四)、拓展延伸、感悟昇華

  一節課如何達到高潮,在於教師的適當拓展,在哪些地方拓展呢?又將如何引導學生呢?我認為:如在重點知識的理解應用、 難點知識的辨析與透析、同類知識的歸納與比較、重點知識中與時政相關聯的點對現實的啟迪作用、主體知識學習方法總結等角度去拓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討論,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例如,我在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2課《第二次**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時我是這樣創設了拓展的情境的:

  首先:出示兩次**戰爭在原因、時間、國家、性質、結果等方面比較表格,“從表格對比中,你發現了什麼?”積極討論後,繼續追問:“有人說,‘第二次**戰爭是**戰爭的繼續’,你同意這個看法嗎?為什麼?”讓學生透過探究一步一步的得出結論:第二次**戰爭不僅是**戰爭的繼續更是**戰爭的擴大。

  其次:播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片段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影片,看後談談自己的感想。請用你的正義之筆,把你此時內心的感受趕快記錄下來,學生寫完後教師又引導學生“把你最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在影片和教師的情感的帶動之下,學生爭相站立,把對清政府**的憤怒、對列強侵略的譴責,為振興中華的決心,傾訴於課堂之上,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三、當堂達標,實施有效的達標教學策略

  知識內化後,進行能力的遷移,就是把已經掌握的方法、知識在新的領域情境中應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老師精心設計好達標測試題(限時作業),達標測試題以基礎性為主,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同時,適當拓展知識的相互聯絡,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當堂閉卷完成;針對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進行講評,避免學生的知識缺陷積累。除常規性的檢測外,還可設計一些實踐性如寫一些歷史小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踐行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完善我們的教學策略,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使學生成為 “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人 ”。

  歷史教學總結 篇7

  本學期初三年面臨中考升學,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水平的提高。

  一、複習經驗總結

  1、立足點:考試說明、指南、課本。

  考試說明是指導,考試說明沒有要求的知識點複習期間砍掉,比如《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可去掉,課本是依據,北師大版的《複習與提高》作為參照。

  2、立足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1)時間大致安排:第14周前完成第一輪複習(泉州質檢前5月22日);第17周前完成第二輪複習(晉江質檢前),最後做幾套模擬卷。

  (2)能力層次:按能力不同層次實施有效教學,識記層次講清是什麼就可以,掌握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理解、運用層次的要講清是什麼,還要講清為什麼、怎麼樣,對知識點進行拓展,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

  (3)講求方法,實施有效教學,講究效果。由於歷史是開卷考,初三年總複習每一節課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考試說明閱讀教材,熟悉教材,鞏固每節課的基礎知識點。偶爾進行課堂小測,儘可能訓練學生不用查書就做好選擇及辨析題。同時,結合指南、《複習與提高》的題目有針對性地訓練講評,在訓練和講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

  (4)、要示學生掌握課本中重要的圖片,如鑑真、胡適、孫中山、司母戊鼎、雅爾塔會議的圖片,因為中考試卷出現不少圖片。

  3、泉州地方史要有機結合。

  《複習指南》七下部分泉州地方史比較多,與教材緊密結合的泉州歷史事件及材料要求學生掌握。如《七下歷史書》的宋元時期泉州是全國第一大港口;《八下》泉州是經濟開放區而不是經濟特區。

  4、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

  1、抓住關鍵性字眼如標誌、轉折、最早、最大、第一等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同時可結合題目讓學生訓練。

  2、對複習中覺得重要的.地方可要求學生用紅筆打記號:有△、波浪線、括號等各種標誌,

  3、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辦法。

  (1)抓住關鍵詞強化記憶;如抗戰的勝利,洗雪了————恥辱,成為————轉折點。

  (2)諧音記憶法;哥倫布航行時間1492年記成“醫師救兒”,—5是迪亞士航行的時間,+5是達伽馬航行的時間,麥哲倫航行的時間1519年可記成航海成功,找我要酒。可用前進賓館四個字記憶。

  (3)生活實際聯絡記憶法;如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前119年,前十火警電話,第一次與第二次相差19年。

  (4)線索記憶法;如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元朝實行行省制。《八下歷史》有建國以來的我國的農村生產關係發生變化和調整的過程,可整理成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一堂課有時讓學生齊讀、默讀、老師講解、做筆記,做練習交替進行,儘可能讓學生不覺得疲勞。

  5、引導學生規範答題

  (1)辨析題:這是學生薄弱的題型,指導學生答題規範很重要。

  △錯誤的要不要全抄,點明錯誤就可以了,節省考試時間,實在不會的可以照抄,不要空白。關鍵是理由(知其所以然)要把核心關鍵詞寫出來,答案多元,只要合理,創新都可以得分。理由不能說“沒有”,要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沒有”。例:秦始皇推行儒家學說。錯誤:儒家學說。理由:秦始皇沒有推行儒家學說,秦始皇焚書坑儒。

  (2)指導學生做好材料解析題。注意訓練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今年中考材料題佔22分,有的材料答案就直接從材料中得出,有的材料從書本可以找到答案,有的答案要從材料或圖片中獲取資訊,歸納概括得出答案,這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具體做法:

  (1)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材料,

  (2)帶著問題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問題

  (3)對初三年學生,要注意培養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

  在平時的訓練和考試中,選取典型材料如《複習與提高》的材料題(又是考試說明理解、運用層次的題目)來強化訓練。如明治維新圖片《巖倉使團離開日本赴歐洲考察》提煉出“派人出國考察”。《海軍軍官向學生介紹戰艦的知識》提煉出“聘請外國專家”。

  如《八下歷史61頁表格》小崗村生產隊時間、糧食產量,人均口糧變化,教師要抓住時間,資料的變化幫助學生分析材料。

  總之,認真閱讀材料概括得出答案,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才能做好材料題。

  6、抓時政熱點重點複習

  以史為鑑,古為今用,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對現實的指導作用,讓學生用所掌握的歷史知識來觀察,分析當前社會熱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時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平時多關注時政新聞,瞭解國家大事,從中也可以預測一些中考資訊。

  中考已經結束。回顧一年來的九年級歷史教學,面對考查內容增加數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勢,我們打算努力用最小的負擔幫助學生獲取最好的成績。反思一年的教學工作,一些做法已成為我們值得珍存的寶貴經驗,當然也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先說幾點成功的經驗:

  1、堅持減負增效的原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年曆史教學,我們歷史老師形成一個重要的共識,那就是:努力地不讓歷史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是千方百計讓學生愛學歷史、學好歷史。這一年,我們基本沒有佈置過筆頭的家庭作業,基本沒有佔用過除學校安排的教學時間以外的時間補課。我們總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個40分鐘,透過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後的負擔。

  2、集體備課、科學安排,順利完成複習計劃

  一年的教學複習工作能順利完成,有賴於我們對每一個教學複習階段需要做什麼、怎麼做、要達到怎樣的目標等問題形成比較明確的計劃。兩位老師雖然分頭教學,但目標一致、方法一致,採用的複習提綱、複習卷等都是集體備課的結果,凝聚了兩個老師的智慧、增強了科學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歷史的主幹知識,編制了系統複習提綱

  我們兩位老師利用各種機會研究教材、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先後數次研討考試說明,深入領會考試說明中知識點為什麼這樣選擇編排、能力要求的具體內涵是什麼、例題中透露出哪些命題資訊。在此基礎上,按照學習專題對考點重新整合,編制了11張系統的複習提綱,對每個專題配以相應的精選習題。這樣在複習中做到了講、看、讀、練的有機整合,每課一個專題,課堂效率大大提高。複習提綱得到學生歡迎,尤其是中外對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學生視為“法寶”。

  4、科學複習,把握習題的各個環節,注重練習效率

  在複習階段要減負,就是要避免題海戰,努力讓學生做有用的題,學會做題的方法。我們在複習中努力把握習題的各個環節:選編、練習、批閱、講評、改正。每份練習卷都是在教師大量查閱各種資料的基礎上精選精編而成的。每份練習我們都儘量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完成,避免課後抄襲作業的現象,實現練習的價值和作用。每次練習教師都認真批閱,都要求學生認真改正,真正弄懂每個題是怎麼做的。我們十分重視每一張練習的講評,決不就題講題,而是深入探討題目中的有效資訊有哪些、應該怎麼解決、還能怎樣變化,使學生真正掌握解題方法。

  5、搞好補差工作,採用新的方式提高補差效率

  集中補差強化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裝置,讓習題得到直觀呈現,習題練習、方法指導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效果。

  反思一年教學複習過程,也還有一些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改進的地方:

  1、11張複習提綱當然包羅永珍,但學生卻往往無從下手,我們設想要根據學情、考情進一步去粗取精,讓複習提綱更便於使用。

  2、早學習的東西遺忘多,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安排好對八年級中國近現代史的系統有效複習。

  3、從七年級開始就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培養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科上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以上這些總結可能還不全面,歡迎批評指正。

  歷史教學總結 篇8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當前基礎教育的一個緊迫任務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我在具體的中學歷史教學中,發現有很多同學對歷史都是死記硬背,有時甚至根本不理解歷史事件中的意義,要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應當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那麼,我們該怎樣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呢?

  歷史分析思維方法,是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幾部分,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係,這是思維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高中歷史課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分析思維方法,是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需要,他是適應高校選拔的需要。我有以下的幾點方法:

  一、史論結合.培養科學精神

  主要做法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把學生從背課文大段文字、把老師從繁瑣冗長講述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要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歸納總論點,找出分論點,並尋找支撐論點的論據,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念的含義及理解。使學生活增加了思維含量,學生不是背課本,而是思考和研究課本,不僅有利於知識的鞏固,而且只有這樣的學習。學生才會越來越有興趣,能力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用客觀事實說話的科學精神。

  二、利用教師的主導、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資訊、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的主渠道,教師的導向作用舉足輕重。捷克著名學者誇美紐斯說:“教師的當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引導學生。”根據歷史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師的主導、示範作用。在傳授知識時,不追求知識的數量,而追求知識的質量;在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時,不是隻把結果給學生,而應把得到結果的方法教給學生。根據這個特點,我們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處理好教材內容,把握住教材結構與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培養目標之間的關係,教學時注重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傳授方法的實用性,讓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讓學生獨立學習和鼓勵動手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師的傳授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但也可導致學生依賴性增強,不利於他們主動學習,因而有必要讓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並動手實踐。瑞士教育家皮亞傑指出:“教師的任務應該是一個良好的輔導者,激起學生的首創性和探索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告誡:“在學校……講堂功課固然重要;自動學習,隨時注意發現求學的門徑和學問的興趣,更為要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歷史問題,並將結果動手寫出來,是歷史思維的最終結果,也是衡量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高低的主要尺度。在這點上教師無法包辦代替。因此教師應開放課堂,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講授“鴉片戰爭”一節時,教師佈置了兩個思考題:(1)英國為什麼要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2)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的原因是什麼?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而後回答。有的學生將戰前中國和世界的狀況對比,認為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生產發達,而中國處於封建統治末期,危機四伏,分析得出“資本主義國家富於侵略和掠奪,是其本性”的認識;有的學生從中國落後的原因分析中,領悟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有的學生從戰爭程序中看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是戰爭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有的學生認識到除了政治腐敗外,經濟技術落後、軍事指揮失誤等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這些認識問題的角度雖不同,觀點也不盡一致,但是學生各抒己見,據理力爭,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生主動性激發起來了,其創造思維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發揮。

  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遇到一些較為複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問題或需要對較複雜的歷史事件、歷史問題和歷史結論進行分析、闡釋和論證時,往往用自己的勞動代替了學生的實踐,生怕學生駕馭不了,解決不好。我在教學中,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尤其是遇到複雜歷史問題時,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即使透過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還要好些”。

  歷史教學總結 篇9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除了教給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外,我還教給他們愛國主義、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優秀道德和高尚情操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下是我這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1.課前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備課。為了教好歷史,在備課前,我仔細閱讀了教材中的相關材料和教材,結合實際情況,選擇了與本課知識點相近、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並精心組織這些知識點進行教學。備課時,瞭解和分析學生的情況,實事求是,分析具體問題。在培養學生的同時,還要準備好教學方法,認真學習教材和教學方法,及時調整,為課堂教學服務。

  2.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採用分析、討論、自學、閱讀、課件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具備動腦、動嘴、動手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突出重點難點,把握基本點,提高教學效率。本學期我們按質按量完成了22門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以澄清重大歷史事件,評價重要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隋朝至明清時期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資料。

  3.認真批改作業。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評價,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架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正確引導、耐心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贏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

  4.團隊合作的默契。在課堂上使用四人一組,確定組長負責預習檢查、作業檢查、複習檢查、班級清潔等活動,效果良好。

  5.檢查應按順序進行。在每節新課之前,對上節課的相關材料進行聽寫測試並提問,然後及時糾正並打分,鞏固所學內容。期末複習主要是督促學生透過總結聽寫測試。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們意識到有少數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習興趣濃厚,不夠精細,感到強迫。他們害怕這門學科的困難,不願意學習,不能繼續學習。它需要進一步培養興趣和今後的努力。

  歷史教學總結 篇10

  學期已悄然已過,一學期來,本人擔任八年級6至11六個班歷史教學。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進取探索教學方法,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把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收到很好的效果。現將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改善教學的手段。我進取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嘗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構成。

  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詢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趣味,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資料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讓學生進行學法交流,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上抓單元驗收把學生分層聯包,優生每人跟蹤一名差生督促完成學習任務。強調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本事。最佳化題目的設計,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善教學的手段,及時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二、落實基礎知識,重視改善教學方法。

  由於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發展和興趣、特長等不盡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併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餘力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異常予以關心,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善學習方法。幫忙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到達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經過講授選學資料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展他們的歷史才能。嘗試新教學方法,實施三步式教學步驟。第一步,教師在課前先佈置學生預習,同時要指導學生預習,提出預習要求,並佈置與課本資料相關、難度適中的嘗試題材由學生先自學完成。第二步,教學中教師幫忙學生梳理新課知識,指出重點和易錯點,解答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再設計提高題由學生進行嘗試,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調動學習進取性,同時也可激勵學生自我編題。努力培養學生髮現、得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包括將實際問題上升為歷史模型的本事,注意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三步,課後複習,及時查漏補缺,加強輔導。

  三、做好培優補差的輔導工作。

  輔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歷史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善教師的教學,幫忙學生查漏補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要關注他們在歷史課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忙學生認識自我。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歷史學習中去。我先培優,以優幫差,層層輔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歷史教學總結 篇11

  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代表著中國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方向。自20xx年秋季寧夏普通高中進入全國新課程首批實驗省區,我校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三年多了。新課程體系以全新的理念,從課程目標、結構、內容、評價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變革,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全面深遠的影響。以下對我校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工作做一簡要總結。

  一、在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實踐過程中推動教師的發展與教學理念的轉變

  1、教師在學習實踐中的發展: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校專職歷史教師共參加區、市、縣各級各類新課程培訓12

  場次18人次,撰寫學習總結18篇。透過學習培訓,歷史教師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和素養有明顯提高。同時學校和本學科組利用校本培訓、公開課、集體備課討論、自主學習、校際之間的交流研討等形式組織歷史教師進一步學習新課程目標、理念、教學要求。透過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實踐中提高,我校專職歷史教師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歷史課堂教學能力,專業素養都有很大提高和發展。

  2、歷史教師新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理念的轉變和實踐

  新課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高中歷史新課程闡明瞭課程的六個方面的理念,指明瞭課改的方向和要求。在三年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我校歷史教師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堅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諧、民主化的課堂是新課程教學成功的基礎;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歷史教學的主體功能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學中運用多樣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維目標的統一;注重教學反思。教師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學當中加以運用,初步形成了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歷史感悟、情景體驗、學生主體、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等為特點的新型課堂教學氛圍。

  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我們認識到:由於種種因素,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需要一個過程,在教學中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更是一件長期而複雜的工作。

  二、新課程教材的選用、認識和課程安排

  1、教材的選用

  必修教材:按照統一安排,我校課改以來始終選用人民版教材。

  選修教材:三年課改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先將六個選修模組向學生做簡單介紹,廣泛徵求學生建議的基礎上作出選擇。一界學生選修兩個模組,三年來,先後選修的模組有:《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以上教材均為入教版。

  2、對教材的認識

  新課程教材編寫原則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教材”,這給了歷史教師選擇教材的自由。但由於新課程標準不夠具體,編寫者的理解認識不同,各種版本教材有較大的差異,各有千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之作為教學工具更有效地服務於教學。同時,不斷探索校本課程的開發。

  3、課程安排

  我校安排在高一年級完成歷史學科三個必修模組的學習及學分認定,每週三課時。必修模組學習完成後參加自治區組織的學業水平測試。高二分科後文科班每週四課時,在第一學期內完成兩個歷史選修模組學習,之後進入全面複習。實踐中,這樣的課程安排有利於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三、新課程教學實踐

  1、以集體備課和課程整合實現課堂教學設計的最佳化

  面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材,習慣於傳統教材和課堂的我們,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設計一堂什麼樣的課才能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備感困惑的我們只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討論,互相發現優點和不足,共同設計課堂教學。隨著課改過程的深入,這種不自覺的商量、討論,成為自覺的、定時定點的集體備課。集體的智慧優化了課堂教學設計,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推動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發展。

  高中歷史新課程各種版本教材有較大的差異,各有優缺點,同時新課程高考方案也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透過集體備課,大家集思廣益,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課程內容,對比新老教材、各種不同版本教材,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整合。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2、努力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最佳化歷史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歷史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校教師努力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打造精品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拋棄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形成個性化教學。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不再把傳遞書本知識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上,使學生“學會學習”。以教材為載體,讓他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學到更廣泛的知識,掌握更科學的方法,培養能力,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更多地運用雙向互動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學活動更多地體現民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更多地獲得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體驗。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

  我們在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充分開發一切對學生有益的歷史教學資源,運用情景設定、問題探究、自主學習、課堂討論辯論、合作學習探究等教學方法,同時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和因特網技術,開發教學課件作為歷史教學的輔助,推動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3、課堂和課外想結合,以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生歷史習作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能力。

  我們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注重探索學生歷史習作的改革。在傳統的習題練習之外,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和青銅峽本地實際,在課堂和課外適當佈置學生完成一些多元化、個性化的歷史習作,如:歷史小論文,歷史小報,歷史漫畫,研究性課題,歷史遺蹟的參觀,本地歷史的考察研究等。這些歷史習作,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於鞏固知識,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為動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追求教與學的協調發展,使同學們樂學、會學並且學實、學活。

  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原來的一份試卷來判定學生優劣的評價機制已不能適用。我們在實踐中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對學生的評價機制

  (1)每一節課都對學生的發言次數做統計,並給予相應的鼓勵性等第評價(佔20%);

  (2)對每位學生的獨到見解做統計(與教材課文不完全一致,但又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佔30%);

  (3)對每位同學做的歷史習作做統計(篇數和質量,有較高質量的小習作,還要班級、年級展示、交流,(佔20%);

  (4)完成有適當容量和難度的歷史基礎知識試題測試(平時學校統一要求完成的練習、作業或考試)(佔30%)。

  本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高三年級組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輪複習工作進展順利,現已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任務,較好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現就一期來本人對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總結一下:

  一、做好第一輪複習,貴在因材施教,夯實基礎,注重實效,穩步推進。

  根據本人所帶這屆高三文科班(6)班(7)班(8)班的學情實況,由於本屆高三學生歷史學科基礎參差不齊,為了提高複習效率,保證高三第一輪歷史複習的進度,我針對各班學生不同的學情特點,精心設計不同的教案學案,做到有重點有分別地將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化,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每節課都有明確的具體學習要求和任務。根據本屆高三歷史教學組的規劃,我將新課教學與複習合二為一,每節課都有明確的知識目標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針對近年高考題型特點和要求的相應的檢測訓練,做到學以致用,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歷史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有機的統一起來;注重學科內知識歸納、綜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為第二輪歷史專題複習作好鋪墊。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

  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②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2)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充分利用課外輔導,督促學生及時準確牢固地掌握好基礎知識,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加強對個體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傳承知識、創新知識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基礎薄弱,根本上說明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缺乏正確的方法——具體的表現為缺乏適合個性思維特點的學習方法。

  歷史教學總結 篇12

  一、教學反思:

  本期擔任城北中學九年級四個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教學工作中認識到: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教學的時候,我對了解學生的學情對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結果是有的學生不易接受、。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接觸新的教材,同學們還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極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在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相反,如果沒有認真備課,課堂氣氛就比較沉悶,教學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二、本學期主要工作:

  1、凸現現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本學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教科研理論學習。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

  4、積極主動地參加其他教研組和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聽課節數達10節以上。

  5、及時瞭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6、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3、指導年輕教師的教學工作,多次獲得好評。

  四、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於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夥伴。

  本學期,初三歷史課學的是《世界歷史》,幾個月來,能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一、激發興趣,發揮潛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歷史學科內容豐富多彩、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又通俗易懂。我還在教學中採用簡單的講故事、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生自然而然就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進入初三後,學習科目增多,學習任務更加艱鉅,學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他們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逐漸削弱,尤其是本學期學習的世界歷史,對學習好的學生還比較感興趣,問這問那,對於偏差的學生他們就如同天書,沒有興趣,外國的地名,人名、事件、時間等學生感覺難以掌握。如何讓學生在諸多的學科中重視它呢?我只能“激”趣了,學生感興趣我就多講一些,拓展教材沒有的知識,比如,凱撒大帝,矮個軍事家拿破崙,華盛頓等。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立足課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課上帶著耳朵聽,一讓他們動筆,就開始偷懶。從初三開始,我就注重培養學生做課堂筆記的習慣。我要求學生用筆勾劃,並註明考點的專案:如“明治維新”的內容,使學生一目瞭然。上課時,我邊講,邊巡視,提醒和督促。緊緊抓住45分鐘,儘量讓學生多讀、多寫。課後也沒有作業,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三、夯實基礎,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

  初三世界歷史的內容,繁雜且瑣碎,對於重要的章節,我則採取“重點進攻”,讓學生把重要的內容識記下來,課堂上再默寫。學生透過小問答題的反覆訓練,基礎知識夯實了。選擇題和材料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閱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等能力。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我十分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尋找關鍵詞語”、“先讀問題,後讀材料“等等,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四、關注後進生的成長

  如何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這是我們面臨又一個棘手的課題。後進生需要老師傾注更多的愛心、給予更多的理解。轉化一個後進生談何容易,需要老師極大的韌性。他們屢教不改,讓老師頭疼、甚至想到放棄,但欲罷不能。《士兵突擊》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是“不拋棄、不放棄”。轉化後進生要多動腦、想辦法,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把握時機等。每次考試後,對於學習進步較大的學生,尤其是後進生,我會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

  五、考試成績分析:

  初三(1)平均分71.2優生率44%及格率84%

  初三(2)平均分78.3優生率57%及格率86%

  總的來看,各班成績比較均衡,但一班和二班差生太多,還要加強管理,不能放鬆。

  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落實不到位,個別學生掌握的不好。

  2、審題不清。審題能力不強,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特徵、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的能力不足,理解偏差問題嚴重。

  3、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概括歸納、分析綜合問題的思維能力較差,二是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差,三是從材料中提取有效的資訊回答問題的能力較差。

  六、採取的具體措施:

  1、轉變觀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選取多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聯絡實際,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和案例,與學生共同分析和討論,以提高認識,明確觀點,樹立正確的崇高的理想。

  3、為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4、進一步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做好轉差工作

  歷史教學總結 篇13

  本學期我擔任中學八年級的歷史工作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主要工作:

  1、凸現洋思模式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

  4、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學習方法,複習方法指導。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並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5、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6、透過多樣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成績:

歷史學科教學的任務,和揚州中學著名歷史特級教師王雄同課異構,並得到了與會專家和領導的肯定。11月,應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邀請,赴南通中學做關於青年曆史教師成長的專題講座。12月,應泰州市教育局的邀請,赴江蘇省姜堰二中進行公開教學活動,得到了省教研室副主任鞠文燦的高度評價。

  這些成績的取得,一方面增強了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教學相長的道理。俗話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惑。透過比賽,透過聽課,探討,切磋,我認識到,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相當深奧的藝術。僅憑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個PPT,是難以上好課,教好書的,我就應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學習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學生學習,在教中學,在學中教,不斷髮現和改正自己的不足,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

  在教科研方面:

  本年度我申請的無錫市教師專項課題《宜興市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立項,我和同仁對課題開展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教研員一齊主持的國家級子課題也到了結題的階段。圍繞這些課題等,我撰寫了幾篇文章,發表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和《教學考試》上。由我獨立撰寫的15萬字教學專著《歷史是怎樣學好的》,由外語教研出版社順利出版了。由我主編的《考前30天必做60題》,參與的專著《高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潛力》《初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潛力》等都順利出版了。

  在其他方面: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之下,我被選為無錫市教育學會教育資訊研究專委會的理事。同時,被中國教育學會吸收為會員。

  綜上所述,本學年本人遵守校園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踏實工作,盡好一位教師的本分,也為校園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歷史教學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