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這本書,這是管老師掀起的一場全新的作文教學革命。

  學習了管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後,仔細揣摩後,我對管老師的理論研究有以下體會:

  (一)寫作內容,不是靠“指導”出來的

  傳統作文教學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指導上,而從管老師的敘述中卻看不到太多的“寫前指導”,二是放在了“訓練”和“講評”上。正是因為堅持這一點,管老師的學生的作文才沒有出現“千篇一律”,才沒有出現“小八股”。學生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心,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此外,管老師更多的講作文訓練依賴於“發表”,創辦了《作文評價週報》,師生在完成這一任務中樂比不疲,並且將作文訓練的主要任務蘊含其中,搭建了訓練的平臺,培養了學生的“發表意識”。

  每一個老師都是學生眼裡的上帝。後進學生在辦公室的所見所聞,對班級的學生來講,那都是國家級的機密,那都是重要的班級新聞。遺憾的是,可悲的是,我們的作文教學從來沒有使學生知道,使學生明白,這就是作文素材,這是可以寫作文的,作文字來就是寫這些事兒。我們的作文教學,總讓學生丟開自個的喜怒哀樂,迎著題目、迎著考試去找材料。我們的作文教學,總以為學生哪有什麼事兒,學生的那些芝麻破事兒,哪能當作文來寫?

  小時候,我最大的寶貝是小人書。禮拜天,沒事的時候,把身邊的所有的小人書拿出來,一本一本看,看得心滿意足,看得像個富翁。有一天,我丟了一把小人書,一整天丟了魂似的。我們認為學生沒有什麼寫作的內容,那只是用我們大人的“美”的標準衡量孩子,而不是用“小人書”的標準來衡量,或者用的“幾粒跳棋玻璃子”“幾根皮筋”“幾枚紐扣”來衡量。

  成人以自己的強勢,強迫孩子用成人的標準,去寫成人喜歡的事件和故事。可是,“年人所津津樂道的重大問題,在熱娜古麗看來,也許根本不值得一提。”這就導致了學生作文的巨大痛苦。只要放手讓學生寫自己的生活,寫他們自己生活的、成人眼裡的那點“破事”,怎麼會沒東西寫呢?

  當前很多的“作前”指導課上,師生一起做遊戲、做實驗、做調查,當堂“生成”作文。這裡有一個悲觀的假設:學生是沒有寫作材料的,需要教師去“製造”。這種教學的最大弊端在於,離開教師,學生不知道有什麼東西可以“吃”,儘管他身邊到處是“食物”,伸出手來就是“食物”。

  (二)作後講評,就是“先寫後教”“以寫定教”

  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認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指”出哪裡寫得好,句子就該這麼寫,作文就該這麼寫;“指”出哪裡有問題,什麼問題,以後要注意。老師認認真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狀,“導”出一個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的作文訓練點,兩者合起來,就是“指導”。“講評”,就是最好的“指導”。它是有了“學生作文”這個文字之後,實打實的“指導”。“作前指導”,學生作文還是個子虛烏有,你“指導”得再賣力,到底還是“空對空”的虛浮。

  “講評”課,就是先“號脈”,再“下藥”,這藥就能下得準,就能藥到病除。即使不藥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學生已經寫出作文了呀。先讓學生寫,寫出來了,有什麼問題,我給你診斷,給你開藥方,給你治,這就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先寫後教”,“以寫定教”。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洋思經驗。

  一定要研讀學生的作文。離開了對學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學必肯定無的放矢,你不朝著學生的現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裡“射”?又能“射”到哪裡去?作後講評課,是“研究學生作文”之後的一個表現形式,最好的表現形式。一個老師講評課重視了,上好了,對學生的作文狀態瞭如指掌了,班上學生的作文絕不會差!

  “講評”課,不只是將學生的作文講一講、評一評,批改的時候,要發現學生作文表達上的精彩之處,由此引出一個訓練點,或是發現學生作文表達上存在的一個缺陷,由此引出一個訓練點。這樣的訓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受學生歡迎,學生有心理認同感,覺得夥伴行,我努力一下,也行。你一聽老師的講評課,就知道這位老師是否具備作文訓練系統,一個不具備系統的作文訓練系統的人,“講評”的時候,是“練”不到位的,甚至根本找到訓練的“點”,更別說加以切實的訓練。

  盆景製作有兩種典型方式,一是強制地將枝杆朝著人為的方向前進,從而製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順著枝杆原有的姿態,做必要的牽引,每一個盆景都是不可複製的。當前大量存在於一線的,以“指導”為中心的作文教學,就是第一種盆景的製作方式;而以“講評”為中心的作文教學,走的恰恰是第二種盆景的製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藝術生命的製作方式。我由此要高喊:講評,確實是最好的“指導”。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我校課堂教學“五步十字三原則”(簡稱五步十字法),簡單概括為:課堂教學進行的五個步驟,簡單易行的流程——“十字法”,以及課堂授課遵循的三個原則。

  ㈠課堂教學必須進行的“五步”:

  1、目標展示

  教師出示目標(要求),問題簡潔明瞭化,一切環節要為目標服務。(師生共同明確目標,教師“導”的目標,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的目標)

  2、自主學習

  1展示自學要求。

  2自學嘗試。(藉助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進行嘗試學習,透過自學,明確哪些是自己學不會的,解決自己能學會的。)

  3、合作探究

  1多種形式合作學習,或者同桌,或者小組,透過合作、互相交流,進一步明確知識點,認識、明辨學習知識過程的對與錯;

  2在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採用個人、組際之間的展示合作交流成果。(學生成果共享,教師摸清學生自學情況鍛鍊學生的表達能。)

  4、精講點撥

  意見分歧的和不會的問題,學生討論或教師點撥是一個釋疑的過程。

  5、有效訓練

  針對重點、難點、易錯點,當堂有效訓練鞏固,當堂達標。

  ㈡課堂教學進行的五步,概括為十個字,也叫“十字法”:

  問題,自學,交流,釋疑,訓練

  ㈢遵循的三個原則:

  1、一切從實際出發設計課型的原則

  2、注重學習習慣養成教學的原則。

  3、注重分層施教的原則。

  從學習中我得到了一些心得,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幾點體會。

  第一質疑引導,明確目標

  創新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善於提出別人沒有想到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注重問題的教學,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評價。對不善於提出問題的同學不能嘲笑譏諷,而應耐心引導;對於提出好問題的同學,應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大膽創新,在質疑過程中創造性學習的氛圍就會逐漸形成。具體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預習找“疑”;第二步有意設“疑”;第三步相互質“疑”。只要老師對學生提出的疑點進行點撥、指引,最終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養成質疑的習慣,就一定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二自主探究,經歷感知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是創新的源泉。

  這種能動性表現為旺盛的求知慾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行為。新課程標準和創新教育理論都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創新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探究行為,探究行為的產生則源於問題,因此要多改編一些開放性、存在性、探索性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索,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努力做到啟用學生思維、培養求異、創新能力。

  第三合作交流,觀點整合

  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對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結果有了初步的體會、感知,解決了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自己無法解決的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合作交流環節,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創新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必須做到學習方式的改變。透過合作交流,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和研究成果展示給合作伙伴,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解決,以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同時,思維的交流也體現了資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學生沒有壓力,思維流暢,人人暢談自己的學習情況,人人在別人的觀點、想法中尋找啟迪、豐富自己;然後對大家的想法、觀點進行評價、修改、整合,形成一個正確的、富有創新的答案,這就是學習觀點的整合。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理解和個性張揚。

  第四體驗感悟,延伸發展體驗與體會不同,感悟與感知不同,從思維品質講,體驗感悟比體會感知更深刻,是在親自經歷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悟”完全有一種驀然回首、豁然開朗的感受,個體表現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整合、互補,學在課堂,用在課外,相輔相承,最終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實踐證明透過探究性、合作學習,改變了學生單純地接受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以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五步十字教學法"是在課程改革基礎上提出的符合我們教育教學實情的一種教學模式,帶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個性烙印。我感覺它的最可貴之處在於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而不是被動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解決問題;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單純的"學會",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接受到發展創新的根本轉變,實現了教師由知識的傳承者到創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換位。這就是我們必須理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的科學實質和深刻內涵,也只有理解了這個內涵,我們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異,才能達到心中有模而實際無模的境界。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3

  農村中學創新作文教學讓教師們覺得難入手,難引導,難分析,顯得尤為棘手,而學生也對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課,怕見到作文題目,從而形成了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不知如何學習的現象。為此,我們申請的課題《農村初中創新作文的研究》就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作文水平。經歸納認為,其實就是“擴充套件農村中小學創新作文教學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透過學生的親自參與和互動,及對情態、行為、事物和策略的內省體察,從而掌握某些行為習慣,建立某些情感、態度和觀念,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創新水平。

  一、利用有效資源,擴大學生閱讀面,增加素材積累,在他人作品基礎上創新

  學生頭腦中的語言枯竭,積累甚少,材料的組織能力差,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更缺乏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積累基礎,借鑑別人的有效資源,這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閱讀時間,有目的性地向學生介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主動走進別人的作品,從別人的作品中深入體驗,作好摘抄記錄,寫好讀書筆記,完成讀後心得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節,找出創新點,展開聯想,寫出自己的東西來。比如:在指導“成長的煩惱”作文課前,筆者有意讓學生從資料中瞭解了高爾基的《童年》,並摘取了部分內容供他們閱讀,以此作為了課前的準備基礎。學生在隨後的課堂上準確地找到了《童年》的創新點,如高爾基的豐富的語言、主人公的生活經歷、主人公對生活的態度、對當時的社會現狀的分析等等,然後,教師引導他們從創新點回到現實中,對號入座進行成長煩惱的創作。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點有了,寫作有了依據,寫出來的文章都顯得有血有肉。

  二、擴大課堂範圍,使學生深入實地觀察,收集作文素材,進行體驗創新

  雖然,學生生活在社會中,卻沒有去留心,要寫出自身的切身體驗,就顯得尤為吃力。社會生活、大自然是學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們應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帶入社會、大自然,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實地觀察體驗,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寫“農忙”作文前,安排學生利用週末在農民伯伯家進行一次採訪,做好採訪記錄,並讓他們在農田旁進行一次實地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學生透過實地觀察體驗,不僅看到了農田中的“人、事、物”,而且從中體驗到了農忙的氣氛和其中“人、事、物”的關係,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農忙”的作文,就不會感到下筆如千斤重,而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切身體驗寫下來了。再比如讓學生寫“我的校園”這篇作文時,筆者讓學生在校內進行了一次實地考察,讓他們先根據方位繪製了學校平面圖,再進行方位介紹,並對各地點加以自己的創新理解說明,這樣,他們便掌握了這篇作文的第一手資料,有了素材,當然就能順利地完成創作。

  三、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在模擬體驗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創新

  作文素材來源於生活,但並非事事我們都可以去親身體驗,我們也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走進生活,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條件更為有限,就難體驗了。對此,筆者經常在課堂上進行了大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模擬情景,產生真切體驗,這樣同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交通安全”這篇文章時,模擬了這樣的情景:

  在全班抽調了五位同學,分別扮演了五位駕駛員,讓他們在教室的過道上,模擬駕駛。提供情景為:A因車輛出現故障,當道修車,B因酒後駕駛,飛速前行,撞向了A,此時,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後,這五位同學自行創新表演。

  演出中,同學們都根據對交通安全規則的理解,進行事故後的創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參加演出的同學,也紛紛出謀劃策,緊緊圍繞交通安全規則進行創新。活動後,同學們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營造作文學習的良好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作文學習的樂趣,用心體驗創新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農村中小學條件非常有限,學生被動接受太多,因此,教師過多地向學生講授作文的理論,不會讓他們有興趣可言,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對此,筆者認為營造作文的學習氛圍,是教師的一大責任。

  首先,在近三年年來,筆者一直堅持讓學生留心生活,主動和他們一起寫日記、隨筆,卻從不對其進行檢查,讓他們充分信任教師,更讓他們找到了用語言記錄生活的辦法,形成了個人的寫作小檔案,形成了愛好動手寫東西的良好習慣。

  其次,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從不採用過極性、批評性的語言,讓他們首先喜歡上教師本人,從而愛上了作文課。

  再則,在作文評改中,常常用批改後的學生作文進行示範,讓他們建立了自信心。

  最後,指導個別較好的作文,參加投稿,讓他們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作文氛圍。

  以上僅為我們語文課題組在教學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向各位同仁學習,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很好地完成農村中小學作文創新教學的使命。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4

  作文先導教學改革以培養小學生自能作文為目標,在小學低年級提前對學生進行說話和寫話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課內外作文學習指導,促使學生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轉變,全面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句子和片斷作文的書寫能力,解決低年級與中高年級作文訓練銜接不好,造成學生怕寫和寫不好作文的問題。

  一、小學作文先導教學內涵

  作文先導教學是以低年級學生為物件,以口語表達為主要內容,提前進行作文知識指導和能力訓練的新的語文教學創新模式。它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作文,而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一種手段,是以“作文”為先導,帶動學生進行拼音、識字和閱讀學習,即在小學一、二年級,既要求學生學會拼音識字、組詞造句,又要以學生作文培養為中心,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程式與內容序列,透過說話、寫話,靈活安排或穿插作文常識教學以及相應的思維訓練,提前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和交流創新情境開展活動。

  二、小學作文先導教學訓練內容

  其主要進行說寫訓練,主要內容包括:看圖作文、仿寫兒歌、續編故事、體驗作文、活動作文、觀察作文、觀察日記等。一年級主要說一句完整的話、幾句連貫的話,到二年級轉為片斷練習,下學期結束,絕大多數學生要能說寫三、四百字的短文。

  說寫訓練一般可以設計為以下幾種型別:

  (1)畫畫說寫,在教師的指導下,先讓學生塗畫動植物等,然後說先畫什麼、後畫什麼、什麼顏色等。

  (2)玩玩說寫,利用活動和遊戲進行說寫訓練。

  (3)做做說寫,讓學生動手做,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把自己動手的過程介紹給大家。

  (4)聽聽說寫,欣賞音樂或故事,展開豐富想象,說寫感受。

  (5)讀讀說寫和背背說寫,透過閱讀背誦詩歌、成語、名言名句和優美片段,積累語言寫作素材。

  三、小學作文先導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1.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1)從兒童在活動中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2)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教師要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的閃光點,學生評議應以找優點為主,缺點為輔。

  (3)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語句說通順、說完整,有一定的條理,不斷提高學生說話的能力。

  (4)表達時要求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態度大方。

  2.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1)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二年級上學期要將的方法教給學生,拼音教學時適時引入拼音查字法,第二學期教會學生部首查字法。

  (2)為不打斷思路,碰到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寫好後透過問同學和老師,或者透過再換成漢字。

  (3)要求用詞基本準確,語句基本通順,內容基本完整。

  四、引導活動、開放形式為作文先導教學鋪路架橋

  1.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做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引導孩子去觀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充實和深化內心體驗,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

  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潛移默化地體驗感悟語言與文字的無窮魅力,在活動中獲取作文知識,積累作文素材。

  3.充分利用各學科活動資源,為作文教學服務。如美術課手工製作,音樂課聽歌曲,體育課做遊戲,勞動課參加校園勞動等。

  4.提供內容淺顯、故事性強的單幅、多幅圖片以及錄影等引導學生觀察,展開合理想象。提供閱讀材料,透過聯想來仿寫、改寫、續寫。

  5.學習空間開放,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延伸到一切可開發資源的地方。學習時間開放,從課堂延伸到課餘、假日。學習內容開放,既涉及教科書,也涉及生活中、媒體中等耳聞目睹的所有知識。

  五、學生作文交流講評

  1.組內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在同學的評論中發現自己文章的優劣,互相取長補短,及時的補充、修正,得到更多的知識。在交流之前,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從語言、結構、思想等方面交代作文評價的標準。

  2.集體評改。在教師指導下,抽不同層次的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然後讓全班學生各抒己見,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一起感受、一起發現、一起探索,集思廣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六、教學效果評價

  1.重視縱向評價,淡化橫向評價,以說寫為主體,檢測學生的識字量和用字量,取消整齊劃一的標準,引導學生與自己的過去比,發展的看自己。

  2.訓練評比,以鼓勵表揚為主,保證每人一週內至少一次受到表揚,至少一次展示,讓所有學生嚐到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習作文的積極性。

  3.建立個人成長記錄,把學生的學習成果放入記錄檔案,考察記錄學生的發展過程,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巧用評價,豐富評價手段,促進學生作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教作文,這是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尷尬的現狀。學生怕寫作文,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們常常無話可寫或者有話寫不出來。如何引導學生樂於寫作,善於表達,這是當前作文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帶著這兩個問題,7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臨沂沂水魅力課堂”閱讀與作文教學研討會,聆聽了支玉恆老先生、張紅老師的作文課、及他們的作文講座。

  我深深被支老先生高超嫻熟的教學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打動:課堂上,在師生輕鬆平和的交流中,學生的習作情感在不斷升溫,習作的視野在逐漸開闊。寬鬆、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讓聽課教師如沐春風,更令人震撼的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那富有情趣和靈性的言語表達,那輕鬆習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連這幫孩子們的語文老師都連聲驚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平時相比真是判若兩人。”是什麼原因使原本沉悶的作文教學在支老師的演繹下而熠熠生輝?是什麼原因使日常作文課上擠話編話,畏寫煩寫的學生暢所欲言,樂寫善寫了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在支老先生的課堂上能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呢?走進支老師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堂習作教學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生活畫面——師生同經歷、互促進、共享受的課堂教學生活。

  一、專心進入情境,啟用習作情感。

  真切的生活體驗是小學生習作的'源泉。在支老師的作文教學課上,我們可以發現,習作的內容則是指向於學生的生活。教學中,教師透過各種手段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言語表達的熱情。巧妙地將學生引入習作情景,使學生言語表達的需求在模擬的生活情境裡自然地生髮出來。在四年級習作《作文要寫具體》的教學中,支老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後讓學生想象老師拿話筒像不像明星?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總結出6點支老先生不像明星以後支老先生告訴孩子們會作文了。然後交給方法概括介紹、具體描述。接著支老師讓學生練習說一段話用上今天天氣真熱啊!形容天熱分別從哪些地方形容?有的學生回答動植物、有的說天空、太陽、大地;有的說人······支老師相機予以指導,讓學生把想出來的句子寫到黑板上。再讓學生每一組選二三句寫一寫天熱的具體表現。支老先生看孩子們把天熱的方法學會後又讓孩子們寫一些天冷、天氣真舒服的作文。學生由最初的想哪說哪,逐漸到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來寫天氣。教得無痕,學得有趣。怎樣培養小學生的習作情感,使他們的習作富有靈性和個性?支老師以他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蹲下來,教師的教學視野才能和孩子的生活視野交匯;蹲下來,教師才能細緻地體察到孩子的心靈世界,才能有效地啟用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而真正開啟他們習作情感的閘門。

  二、營造寬鬆的氛圍,喚醒習作意識。

  在支老師的課上,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到學生並不是一上來就能說會寫,就想說善寫的。甚至還有學生上課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最不喜歡做的事就是寫作文。但是兩節課下來,我們從學生的習作中,更從他課的表現中感受到了他們的變化。看著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著自己的習作,聽著課堂上不時爆發出的舒心的笑聲,我們探尋到了支老師習作教學藝術的的精髓所在——營造寬鬆的氛圍,喚醒習作意識。

  為了喚醒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自我意識,支老師的幽默、寬容,舒緩了學生對作文的緊張心境;他淵博的學識和細緻的指導降低了學生的為難情緒。在學生的眼裡,支老師和他們有著太多太多的相似;他們切身體悟到支老師上的作文課對他們的口味。正是這種感受使他們在支老師的課上真正放開了自己,他們暢所欲言,盡情地釋放著自己。正是因為支老師在教學中喚醒了學生的自我意識,所以才呈現出這種鮮活、靈動的教學生活。

  營造寬鬆的氛圍,喚醒習作意識,還表現在於老師的習作評價上。他總是儘可能地讓大多數學生在眾人面前高聲朗讀自己的習作;他總是以即時評點的方式對學生的習作予以有效的指導;他總是身體力行地引導學生要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的習作。支老師特別重視搭建習作交流、欣賞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展示著自我,超越著自我,他們不僅感受到了作文的樂趣,更體味到了成長的快樂。

  整堂作文課,集指導、習作、講評於一體,課堂情感真摯,氣氛濃烈,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意猶未盡,充分體現了支老師幽默風趣、開放有序、以讀為本、重在參與、點撥智慧、享受教學的行課風格。學生不僅學到了習作的方法,激發了情感,激活了思維,培養了習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體驗了習作的歡愉,成功的歡愉,增強了作文的信心,從學會作文中去學會做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向支老先生學習,學習他的“實、巧、活”的教學風格,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管理方法,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教好自己的學生,走好自己的路,隨時學習隨時進步,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的補充能量,多讀一本好書,多聽一堂好課,多寫一些反思,增加積累,開拓視野,淨化心靈,把教育徹底的放在第一位。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6

  作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我們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如何讓孩子願寫、愛寫,激發學生想拿起筆一睹為快的激情,確實是作文指導課上要解決的重點,也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感覺比較頭疼和困惑的事情。這一次聽了名師們上的幾節作文課,讓我茅塞頓開: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低年級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情趣最為重要,這裡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內心真情及激發寫作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也應“趣”字當前。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學習興趣在鞏固和鼓舞兒童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起著重要作用。戴建榮老師執教的詩話作文《春天的歌》,讓我感受到了習作對於學生來說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戴老師的課堂充滿著“樂”趣。

  本次觀摩會給我最大的驚喜是欣賞到了戴建榮老師的“詩話作文”教學藝術。這節以唱唐詩《春曉》開場的二年級習作指導課《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麗的詩,更像一首歡快動聽的歌。最令人歎服的是戴建榮老師豐富多變的體態語——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讓人感覺妙不可言。課前匯入聊天時,戴老師和和小朋友們“兩兩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輕鬆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在指導習作時,戴老師注意啟用學生思維,喚醒他們頭腦中已有的沉澱,為學生順暢、豐富的表達鋪路搭橋。以吟誦古詩《春曉》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習作的源泉,花、鳥、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筆下的主角。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的視角延伸到了更為廣闊的大自然。在輕鬆的交談中,學生們感受《春天的歌》的習作內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鮮活、美麗而動人。學生頓時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困擾,他們也愛說樂寫了。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師在課的開始就激發起學生說、寫的慾望,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積極交流、敢於表達。課堂上,戴老師善於組織語言,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從而促使他們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他扮演著小蝌蚪快樂地穿梭在課堂上,“春天隨著我小蝌蚪遊起來咯!”戴老師在詩話作文的課堂上說道。她的語言表達生動活潑,不拘泥一格,與孩子們平時說話的方式很貼近。然而除了貼近之外,他巧妙的運用字詞讓語言更具有語文味也是讓我欽佩的。有了語言的表率,學生們也隨之模仿,一個可愛的女生說:“春天隨著我楊柳飄起來咯!”另一個說道:“春天隨著我迎春花開起來咯!”原來學生們生動的語言也可以這樣自然而然的“信手拈來”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激發,使他們高高興興地說,快快樂樂地寫。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場,大家自始至終臉上都掛著快樂的微笑。

  二、 給予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於永正老師上的《把作文寫得有聲有色》一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

  一)一看錄象。

  (播放的是一段沒有聲音的錄象,讓學生進行地觀看、體驗。並交流,重點讓學生髮現其中出現的事物,並感受這個無聲的世界。)

  二)再次觀看錄象。

  (這一次的錄象,教師加入了音樂,使之與前面的錄象作比較,觀察的重點放在了聽力上,並引導學生在不自覺中進行前後片段感受的比較中。) (以此為例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感受聲色兼備的重要性。學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將自己聽到的小鳥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鳥“撲啦”、青蛙“呱呱”等景中聲友情有趣地描摹出來。)

  三)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存在的有聲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閱讀卡片三:

  1、轟隆隆 呼呼 嘩啦嘩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嗚嗚 啪 撲哧

  五)提出本次習作的要求:

  (選取上面呈現的三種材料中的一種,進行象聲詞的片段練習。) 作文教學指導中最關鍵的便是內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給學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將思維框死。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鮮明地看到了於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習作層次、習作性格,進行了有意義的內容開掘和分層教學:既使學生內容的面上有拓寬,又啟動了學生根據某一限制組織素材的能力訓練,這適合於有一定習作基礎,並且願給自己增加難度,喜歡寫出自己個性的學生。

  讓學生注意臺上同學嘗醋的表情、動作、語言。然後讓學生來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形?”幾個學生興致勃勃地說了以後,張老師就指導寫遊戲的重點部分。由於好多學生剛才沒有盡興地講,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寫給其他同學看。曾記得我以前教高年級時,也上過類似的遊戲作文指導課。但授課過程大都是先玩,再回憶玩的經過以及自己的心理體驗,最後指導寫作。每次學生的在玩的時候都是很盡興的,可一聽到要寫作文卻都是唉聲嘆氣,可在張老師的課堂中我看到的是學生饒有興趣地寫,沒有絲毫的無奈。我想,這可能都歸功於張老師把遊戲與寫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學生感覺到寫片斷似乎也是一種遊戲似的。而且剛才玩得痛快的遊戲經過還是歷歷在目的,所以下筆也就順暢了。

  張老師的授課中令我印象深刻還有他對學生作文中肯的講評。課堂中,張老師總是把寫得較好的片斷讀上幾遍,並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在重點部分的寫作評改中,張老師則採用了同座互換作文進行評改。並要求同學冷靜地看,冷靜地改。我記得在這時的評改中,張老師說了一句這樣話:“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連一個好詞也找不到,那說明你不僅沒有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12月1日至2日,我有幸和本校其他兩名語文教師,到欽州市參加了“20xx年作文教學流派展示會”活動。

  本次現場會為期兩天,內容豐富多彩。有專家的專題報告、新派作文現場課展示、名師點評、交流、研討等。讓我印象較深和收穫較大的是新派作文現場課展示和袁剛老師《怎樣做一個成功的作文老師》的講座。 “新派作文”是透過將“情感、思維、語言三位一體”緊密聯絡,教授孩子們用情感去發現、體味、運用語言,使學生願寫、會寫、有東西可寫、寫得好,從而在實現快速作文的同時也能快樂作文。這一次新派作文課堂主要圍繞熱、冷、味、神四個方面來組織,強調思維的拓展。透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來切入,新派作文展示課,授課分小學、初中兩個學段,其中包含2節“1+1”課堂。授課老師個個獨具特色,魅力十足,他們以紮實的文學功底,高超的教學技能,透過新派作文的教學模式,利用畫爆破圖的形式,藉助易記有趣的符號,很好地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對作文興趣盎然,暢所欲言,筆如泉湧。課堂展示過程活潑高效,比如童真自然的《我憋不住了》,想象豐富的《童話創作》,歡樂有趣的《一個的人》等,都積極的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建立思維發散圖的方式,多角度地引導學生學會去表達,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去充實作文的內容。每一節課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使學生樂在其中,醉於其情,言表其興,不時贏得聽課老師的陣陣笑聲和掌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老師的一個怎麼樣的人。教師以反串人物的形象走進課堂,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老師以“你們為什麼會笑,老師怎麼了?”這樣的疑惑引導學生髮現老師的特點,自由發言。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再加上老師的配合表演,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說出教師的特點,接著教師加以點撥,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精彩的發言此起彼伏,比如說一些閉月羞花,花容月貌,傾國傾城等好詞好句不斷出現,甚至古代的頭牌花魁都出現了,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學生不斷拓展思維,大膽想象。最後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畫思維發散圖,梳理學生在發言時展示的表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指導現場作文。最後現場點評。整堂課銜接自然,風趣幽默,學生參與度極高。

  剛老師的講座,他講到作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師要具備四點,一是具備“四種心理”,二是具備“四種素養”,三是教師要具備“四情”,四是教師應具備四種能耐。其中讓我覺得最生動的是第一點作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師要擁有“四種心理”。

  第一教師要有明星心理。要具備“焦點意識”,努力成為學生注目的焦點,心中的偶像和榜樣。鼓勵學生追名師,少追明星。德高為師,行為示範。必須讓學生眼中有人,心中有你。憑什麼孩子從來沒有見過周杰倫、蔡依林,卻如此痴迷他們?為什麼我們天天在學生眼前,他們卻對你視而不見?!他們認為你不值得他們尊敬與愛戴。所以在學生面前一定要有一技之長,讓學生對你感興趣,同時還有樹立威信。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就算你虐他千百遍,他們也待你如初戀的。

  第二教師要有“老闆”心理。要剔除“你為別人打工的錯誤思想。要明白“人人都在為你打工”的道理。要敢於放手“讓學生為你打工”!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教師要有戀人心理,善於走心。笨學生也認識1000個漢字。就算不識,不會寫,說也是可以的。他把習作歸納為情—發散—發現—發揮的過程。上課過程中要注意四點,一要隱藏好教學目標,不要讓他們有完成任務的意識去學習寫作。二要投其所好。他們最愛什麼、最感興趣什麼、至少最不反感什麼,從這些方面入手。三要挑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爭強好勝心理。四要捨得表揚,誇張地表揚,獨特地表揚,甚至無中生有。字、詞、句,抄襲的也可以表揚,說不定他們會從你的表揚話語裡尋找素材。

  第四教師要有“點子大王”的心理。凡事要多想“點子”。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思維不滑坡。尤其他提到有三點:課前想點子,課上會點撥、課後會點評。以上就是我外出學習的一些收穫,對我啟發很大。兩天的學習,讓我沐春風,似飲瓊漿,不僅感受到了新派作文教學的獨特魅力,而且解開了作文教學中的一個個癥結,對作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感悟與認識。我說的都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一些比較實用的,比較接地氣的讓張老師和唐老師與大家分享。謝謝!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8

  一個人的作文水平是其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反映,不少學生不愛寫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襲範文,導致語文教師常常困惑於作文教學已無計可施,困惑於自己不能讓學生大面積提高作文成績。那麼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不斷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充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能力就尤為重要。那麼,怎麼才能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是很強的,同時極其渴望成功,形象思維強於抽象思維。根據學生這一特點,要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老師應在“新”字上下功夫。若能調動學生作文激情,欣賞學生習作,讓其享受到習作成功的歡樂,那作文水平一定會很快提高的。成功是學習進步之本,成功的喜悅是學習進步的重要內驅力,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學習上產生愉快的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作文課中“活”起來。
  1從課外閱讀、生活中引匯入手激發學生快樂寫作興趣
  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提高的基礎是讓學生多閱讀。一些優美的、經典的文章和片段,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和影響,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特別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細節描寫逼真感人,結構緊湊合理,很適合學生閱讀、借鑑。對於這些文章,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就要擴大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多與別人交談,參與社會實踐,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
  2注重啟發和引導,寫出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寫作的材料,教師還應該指導他們怎樣佈局謀篇,合理地組織和安排材料。在這方面,首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樸實的語言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他們寫真話、寫實話。初學寫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來抒發感情,他們常常借用一些帶情感的名詞貼抒情的標籤,故作姿態,無病呻吟,這些都不是抒發感情的正確方式。正確抒情,應該藉助於文中的敘述或議論。只有帶著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寫出的感受,才能動人。由於人與人之間在情感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只要作者把自己對某件事、某個人、某個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與感動如實地寫出來,讀者看了這類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與感動。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即是文章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只有這樣的長期砥礪,才會領悟生活,陶冶性情,進而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3選好作文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命題要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就必須把準當代學生思想的脈搏,把觸角伸進學生的心靈中去,捕捉他們生活的熱點和興奮點,看他們每天是怎麼想的,想些什麼,喜歡什麼,厭煩什麼。把題命在他們心裡,寫他們想說、想寫的東西,如《我也追星》、《我的爸爸》、《假如我是班主任》,把《石壕吏》續寫成《老婦人被抓走以後》等。這些作文命題具有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可以撥動他們的心絃,激起他們寫作的衝動,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去寫。因此,作文命題要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4多形式評改,查詢不足、討論推敲、逐步提高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採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並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後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會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筆的好習慣,十分有利於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天長日久,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5賞優點、激興趣、提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對於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要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於寫作能力強的學生,要儘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後,我經常會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裡,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完全按照課文的單元設計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我們要積極地創造條件,適時地給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感想發,那麼學生就能傾訴真情,寫出能撥動讀者心絃的文字,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9

  我於11月26日參加了小學數學優質課聽課活動,透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我將自己透過聽課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注重心靈的溝通

  聽了好幾位老師的課,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前老師先用情感、遊戲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由於老師上課的學生不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學生,他們都用自己的方法介紹了自己,瞭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師生溝通的過程中拉近了他們的距離,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默契,教師們精神飽滿,充滿自信,親切大方。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們的情緒,也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這幾位老師都注意到了這一點。老師們面帶微笑,親切的稱學生“孩子”,並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適時表揚,不斷鼓勵,使學生快樂學x。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

  第二:課堂教學靈活性強

  興趣是學x的內在動力,培養並激發學生的學x興趣,可使之熱情飽滿地投入到學x中去。小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主動參與學x,樂意參與學x,真正成為學x的主人。嘉峪關市長城路小學的宋雅麗老師、白銀市第十三小學的李海英老師和張掖市甘州區西關小學的蕭雲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絡是自由進行的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脫離軌道,沒有脫離教師精妙設計的執行軌道,在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課堂中插入各種活動,把枯燥的教學課堂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x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慾,也充分體現了嘗試教學法,達到教學目標。

  第三: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始終貫穿整個課堂

  “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勇於創新”是現代教育新理念。那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x呢?老師教給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x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能力,發展自主、合作、探究。在課堂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x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x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第四:注重課堂語言的表述

  老師們的語言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十分值的我們學x。當我聽著這九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在教學《數學廣角-搭配》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講解,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委婉的語言引領著學生,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這幾位老師都聯絡實際生活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x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此也領略了學生的良好x慣,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很強,真是讓人賞心悅目啊!

  第五:注重學用結合

  在聽課的過程中老師們注重學用結合,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資料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用為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x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小結:

  這次外出聽課學x,我深刻的體會到那些老師的不同教學方法,每位老師都精心設計教學,都做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看到老師與學生之間是那麼的默契,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解讀教材,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課後認真反思,多看書學x,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也要學x他們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使學生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學x。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一直以來,人們衡量一個學校的好壞主要的依據便是“升學率”,家長們普遍對學生的期望值較高,學生和教師面臨的升學壓力很大。在這種環境下,學校的教學氣氛普遍十分沉悶,教師默默講,學生默默聽,大打題海戰,升學率也有所成效,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過重,事倍而功半。針對教學出現的問題,如何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教師的每個教學策略,不僅要考慮自己怎樣教,更重要的是考慮學生怎樣學。

  1、課堂教學:一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二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把思維訓練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三是以教師指導為基礎,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誘導、疏導等作用。

  2、教與學的定位:一是教師角色由“主宰”變為“主導”,成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二是學生的地位由“他主”變為“自主”,學生有學習的參與權、選擇權、評價權,從被動接受知識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等於教學活動失去控制。教師正確的發揮主導作用,是充分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條件。

  3、教學形式多樣化。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為學生創造參與探究的空間

  (1)培養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方法產生認同,他們會把探究方法應用到各門學科的學習,改進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將對他們學會自我學習、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2)在集體教學中增加個別教學形式。一是讓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展開充分、自由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一種必不可少的形式。討論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指導式討論,就是教師結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圍坐在一起,就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教師則不時地參與討論,或作一些提示、釋疑;也有自主式討論,就是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後,讓學生自學教材,自己發現問題,並進行自由式的討論,尋找答案。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討論題。一道好的討論題,既要緊扣教材的重難點,又能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精心設計討論題,是一節討論課成功的前提。二是組織學習“互助組”。就是讓同座或鄰座的二至四位同學組成學習“互助組”,讓這些學生在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討論時交頭接耳,商量答案,然後答問或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不僅能使學生之間增加參與學習的機會,而且可以使學生互相幫助,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生提供有效的幫助。討論中,教師要隨時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和調整溉要保持課堂的活躍氣氛,又不能使討論偏離主題,要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恰當的誘導。適時的點撥,使“誘”和“思”不斷地轉化和昇華,以利教學目標的實現。

  (3)進行師生易位,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師就教材中的某個內容或某個問題,讓學生嘗試著上講臺教授給其他同學,聽課的同學可以向授課的“老師”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教師則適時進行點撥、指導。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機會說的平臺,或把講臺分一半給他們,在一定的形式上保障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凸顯。這樣做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有利於興趣的提高,有利於科學素養的形成。同時也對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嚴謹的思維方式,培養細緻耐心的實驗操作技能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講臺,傳統意義上是老師“傳經佈道”的地方,透過這一講臺把大量的資訊向學生髮送,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講臺是神聖的,權威的,讓人景仰;但從學生主體參與積極學習的角度看,講臺又不是老師一人獨享的,講臺應該是師生這個學習共同體共有的舞臺,誰都有權利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發展自己。讓學生上講臺來介紹對人有啟發的好題,做到精品共享;讓同學當小老師執教預習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夥伴式互教互助,互相激勵;創設質疑釋疑氛圍,不斷進行思辯,感悟科學真諦;最後由老師總結,畫龍點睛,提綱挈領掌握所學知識;還有佈置作業環節,以每課一謎來拓展思維)等。這自然就涉及到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除讓學生做小老師上課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出試卷,進行自測,等等。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甚至有的學生提起作文就感到為難,害怕。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透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 從小抓起,做好鋪墊和銜接。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應該重視作文教學了。從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所以,從這時起,語文老師就應該有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意識,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讓學生能通順地說一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圍繞一個意思說幾句相連的話,這樣堅持下去,就會增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三年級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揭開作文神秘的面紗。

  小學作文教學實際是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新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小學生作文是“寫話”和“習作”的結合。這既符合小學生學習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認識規律,又符合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小學生的作文實質是練習用筆來說話。當學生進入三年級後,學生已經學會或基本學會了用口語,現在只是讓學生學會用筆來說話,實現口頭到筆頭的轉化,把寫變成了一種由內到外的自由傾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下來,從而形成一種寫作主體,寫自己的自得之見,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筆,寫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這樣就從心底裡排除了“作文難”的障礙,減輕了學生心靈的壓力,有利於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

  三 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向著認定的目標前進。作文是現實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題作文要結合現實生活,一個好的題目,往往能起著概括全文,點明中心,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題目不當,脫離實際或者公式化,學生作文就會感到無話可說。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吐真情,不說空話、假話,作文和生活是緊密聯絡的,作文要靠生活積累,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從而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他們願意寫作文,愛上寫作文。

  四、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視文字”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活動,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五 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讀課外書,,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就寫不出好的作文,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開啟寫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學生把寫話、習作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需要,切實培養、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特別是思維的加工和整理能力,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前些時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學園路小學聽課,本次培訓的內容是新課標中的作文教學。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作文教學的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每次翻開小學生的作文字,仔細閱讀就會發現,作文內容大同小異,假話、空話、套話連篇,語言貧乏,缺少真情實感。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的指導方法不當,作文設計理念陳舊也是其中之一。單一的形式,重複的題材,統一的要求,撲滅了學生寫作的激情,扼殺了他們想象的能力,以至於學生覺得作文難、作文煩,漸漸地失去了作文的興趣。

  二、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理念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三學段的相關表述是 “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再強呼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這三種教學基本型文體。可見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不再拘泥於用哪種檔案來進行寫作,他們所要做的是隻要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寫出最想說的話就行了。這樣無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習的寫作慾望。

  新課標明確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並在每一個學段做出強調。如第一學段要求“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學段要求“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內容”;在第三學段中提出“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把學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來看待,允許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寫作的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導向更加鮮明突出。

  4.改進評價體系,煥發個性光彩。

  為了保證學生習作的個性化和獨特化得到發展,新課標提出作文教學的評價建議,強調“語言表達水平是重點”。可以說,作文教學的評價體系左右著作文教學的方向。隨著作文教學評價標準的轉換,學生作文定會一改內容、題材大同小異的弊端,而煥發出個性的光彩。

  三、新理念下作文教學的探索

  (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愛上寫作。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新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首先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文熱情,以興趣為先導,逐步讓學生愛上作文。可以採用給漫畫配文、故事續說、我的悄悄話、出版《我的文集》等活動,充分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慾望。一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注重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讓學生首先愛上寫作,樂於寫,這樣還愁以後寫不出好文章嗎?

  (二)開放習作命題,讓學生有話可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由於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合。

  (三)鼓勵放膽表達,讓學生自由馳騁。

  放膽表達,拓展創新思維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範圍,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命脈題材,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他們的內在潛質,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從寫好“兩記”入手,讓學生積累語言。“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彙、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不會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的作文水平應該會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一、思索作文現狀,漫畫激發興趣

  作文,是小學生的難題,也是許多語文教師教學的難點。一直以來,語文教師總在不斷地研究作文教學的最佳方法,也用過一些具有創意的特色教法,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革稱得上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但重寫法指導、輕內容選擇仍然是常犯的毛病,由此而帶來小學生怕作文仍是當前小學作文中的一大突出問題。一提起寫作文,學生們常常覺得無話可說,要麼憑空虛構,胡編亂造,寫出來的作文空洞無物,沒有真情實感;要麼仿照別人的優秀作文,出現“千題一試,幹人一面”的現象;實在沒辦法,乾脆就抄襲作文書上的作品。學生把作文視為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

  確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經歷,哪來的感受呢?我們平時在指導學生觀察事物時,只侷限於對外在客觀事物的觀察,而不強調同時要關注與之對應的學生的心靈感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失。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要求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視為教學的核心,要求學生張揚個性,對社會、對人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用自己的思想認識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情境漫畫以其表現手法形象、生動、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歡。現在的孩子從小學甚至幼兒園起,就從電視、畫報等媒介中接觸了大量漫畫。兒童情境漫畫更是集幽默與諷刺於一身,以特定的畫面來揭示豐富的思想內涵,深受兒童喜愛。

  二、慧眼關注生活,自由傾吐表達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應注重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打破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淡化學科的界限,淡化知識的分類,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於是,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髮現生活,挖掘生活,鼓勵學生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思想,鼓勵學生用筆畫下生活中的樂與趣,用筆寫下漫畫中的情和意,用童心用慧眼話漫畫。

  於是,我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自由傾訴表達。遇有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家長,可以查閱資料,可以實地考察……如寫《那是汙染》這組漫畫作品時,學生考察了城區煙囪排放出的廢氣,明白了這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在家長的陪同下,他們觀察了居民區的垃圾箱,發現確有不少人為少走幾步路,而把垃圾倒在箱外,造成生活區的汙染;留心周圍生活中的人,有的滿嘴穢語,於是學生畫出了語言汙染甚於環境汙染,得出了人的素質低下是造成一切汙染的根源。鄧一純小朋友寫出了漫畫《到底哪有病》讀後感:“看完這幅漫畫,我的心裡很難過。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幅漫畫中得到啟示: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講文明,懂禮貌。讓我們每個人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口腔’也健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是多麼富有個性的見解。可見,只要給學生自由傾訴的空間,學生的悟性靈性就會自然地釋放出來。是啊,陶先生說得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三、鼓勵漫畫作文,放飛純真童心

  其實用漫畫寫作文,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國在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曾數次考過漫畫作文題,最早的出現考題在1948年南京金陵大學新生入學國文試卷上。

  由此可見,漫畫源於生活,是生活場景的縮影,是作文創作的源泉。在開展漫畫情境作文前,有不少同學常常說:“我天天在生活著,卻沒有什麼生活的發現。”而漫畫情境作文使學生克服了自己思想上的貧血症,那一幅幅漫畫時時在提示著:怎樣發現生活的真諦;怎樣揭示生活的內涵。因此,在漫畫作文中,必須運用聯想的法寶,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想象。

  於是,在作文前,我首先創設情境,精選貼近學生生活的“漫畫”,讓學生去讀畫,如漫畫《大貓死了》《魚兒也打著傘》《釣魚》等,描繪的是一幅幅河水被汙染的畫面。學生讀畫後認識到,殺死大貓的真正凶手,不是汙水中的死魚,而是排放汙水的工廠主人——人類;由於人們不斷向河水中丟棄廢物,魚兒也只好打起傘來,小心地保護自己;垂釣者釣上來的不是一條魚,而是水中的破鞋襪。形象、直觀且富有童趣的環保漫畫,使學生透過觀察頓悟,比起教師單純地進行生態道德說教更具感染力、說服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境作文讀畫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做到作文教學、生態教育兩相顧。透過創設情境有效地引導,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出現了《給貓兒子過生日》《美人魚的新職業》《到底哪兒有病》《大自然的憤怒》《書包減肥記》《如此“討水”》等一批具有生活氣息的小作文。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或日記,時常能發現字裡行間流行歌曲歌詞的影子。流行歌曲,題材廣泛,能比較自由地反映生活,表現情感;旋律優美,易學易記;歌詞洗煉,同時又不乏妙言佳句;歌手個性化的抒情唱詞總是能瀰漫在花季青少年的心中,很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若能引導學生把流行歌曲歌詞借鑑引入到作文中去,定能使作文增添一份情趣,增添一處亮點,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增添一份飄逸的文采,有出奇制勝之效。

  一.引用流行歌曲作標題,讓“文章的眼睛”亮起來

  人們常說“花香蝶自來,題好一半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能先聲奪人,對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少流行歌曲的標題,語言生動精煉,有文采,有意蘊。在考慮借鑑引用流行歌曲歌詞作為話題作文的標題時,擬題要與作文內容珠聯璧合,題目要體現話題,要能反映作文的內容。具體有以下幾點:1.題目要貼切,也就是題目概括的內容要和作文內容相一致。2.題目要簡短精煉,不宜過長,有高度的概括性。3.題目要生動,要新鮮、獨特、醒目,要能激起讀者的興趣。

  比如:如寫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可以以《再回首》為題;寫入世、申奧可以《痴心不是一種罪過》、《我和我追逐的夢》、《壯志在我胸》為題;另外《在希望的田野上》、《男兒當自強》、《我是誰》、《不能遊戲人間》、《我的未來不是夢》、《友誼地久天長》等也是很好的題目。這類標題,或熱烈高亢,或一往情深,或含蓄婉約,活潑清新,極富時代氣息和感染力,能引起讀者的遐思和共鳴。

  引歌詞入題,既可借用原句,也可根據文章需要作適當的變動。

  20xx年全國高考滿分作文《問世間情為何物》,作者直接引用《梅花三弄》主題曲的精美歌詞做標題,塑造了新形“四大美女”形象,注入“各有其怨”的新內涵,對“情”字的理解豐富多彩,使文章既有時代氣息,又有古典韻律之美。

  間接改變式運用則更多了,寫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可以巧借歌名《戀曲一九九零》仿題為《戀曲二00八》。也可運用原標題的框架加以生髮,比如說《沒有情人的情人節》,我們可套用“沒有_______的_______”;《多少柔情多少淚》則選擇“多少_______多少_______”。20xx年高考作文《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誠信這一種》,新鮮活潑的現代流行歌曲,使人倍感親切自然。

  標題好,文章才能顧盼生情。具有濃郁的抒情詩味的歌詞,若能化為“善睞的明眸”,定能出奇制勝。

  二.引用流行歌曲開篇,讓“鳳頭”新穎美麗

  古時稱文章的開始為“起筆”。一篇好文章的開頭要如“春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一見傾心”。開頭引人注目,讀者就願意讀下去,否則就不想讀。而引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流行歌曲的歌詞開篇,能喚起讀者的共鳴。

  如以“故鄉”為話題時,可以引用費翔的《故鄉的雲》中“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招喚……”的語句來開頭,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的同時也能暗示下文的行文脈絡,濃濃的故鄉情借“天邊飄過故鄉的雲”似輕舟順流而下,綿綿不盡。

  一篇以“微笑”為話題的作文,有學生是這樣開頭的:“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感覺格外親切……引用大家都熟悉的流行歌《歌聲與微笑》中的歌詞來開場,直入話題。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聲在房間的上空迴旋著。東子拿著父親的信,淚水溢滿了臉頰……”。這篇甘肅省中考滿分文《常回家看看》從一首流行歌曲入手,引發文中人物的思考,使思緒回到從前,巧妙地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不俗的開頭為文章的成功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三.引用流行歌曲塑造精彩的結尾段,讓“豹尾”強經有力

  古人又把文章的結尾稱為“豹尾”,是說結尾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餘地。如果能在結尾處,吟上幾句流行歌曲,讓它成為點睛之筆,不僅可以昇華文意,還能避免寫作中常見的抒情議論空洞的毛病,獲得情文並茂的效果,產生迴腸蕩氣、三日繞樑之效。

  如,以“挫折”話題的作文,有的同學結尾這樣寫道:“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還有同學引用《真心英雄》中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作結尾。這些結尾,歌詞與全文內容協調一致,恰當的引用使文章錦上添花。

  再如以“家”為話題時,有位同學在結尾段引用了羅大佑的《家》:“每一位蒼老的詩,寫在雨後的玻璃窗前,每一道孤獨的歌,為你唱著無心的諾言,給我一個溫暖的家庭,和一個燃燒的心靈,讓我這出門的背影,有個回到了家的心情……”恰到好處地點出了全文的主旨。

  總之,會唱歌的作文更精彩。流行歌曲不僅歌手、音樂旋力有“知名度”,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張口能唱,能給學生審題時紛亂的感情體驗一個定型,也能給學生枯澀的構思時一種啟發,更能給學生茫然不定的選材時一些靈感;而且流行歌曲歌詞優美,或膾炙人口、蕩氣迴腸,或富含哲理、耐人思索,或詩情畫意、沁人心脾,或描花繡錦、令人心動神馳。如能善借巧化,定能妙筆生花,寫出創新之文。

【作文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