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通用20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擔任了本年級一、四、五、六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學生基礎薄弱,這個階段我會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後知識的銜接工作。我會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幫助學生自己熟練的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並要注意避免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邊玩邊學。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

  除了歌曲的學習以外,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並要注意避免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十個單元,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強調了音樂與大自然、音樂與生活、音樂與人、音樂與動物的聯絡等等,內容豐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國的,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每一單元內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或聯絡性,各單元之間又注意內容的銜接性或層遞性。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本冊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學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賞內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學生創作、表演、動手等活動,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在"識譜"要求上,開始要求結合鍵盤位置認識音階中的七個音,並試著填唱名、學唱字母譜和編創簡單旋律;在打擊樂的使用上,加大了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節奏和培養節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謎語、遊戲和活動等形式出現,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通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五、教學分析:

  1、唱歌是學習一些適合學生演唱的中外優秀歌曲。注重學生用力度、速度的變化手段表現歌曲情感,能夠獨立、自信地唱歌。

  2、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對於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文化素養,豐富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3、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去學習。避免單純而枯燥的講授,要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

  4、綜合訓練為本課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透過某一種形式(如歌唱發聲、節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聽辨、節奏與旋律的排列和音樂創作等)的練習、達到多種技能訓練或知識運用的要求,依照各課教學目的、既抓住訓練重點,又要有所兼顧,充分發揮每一條練習中所包含的訓練作用。

  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平時上課時紀律比較好,各個都很認真,整體的音樂基礎還可以,學生的接受能力不錯,對音樂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演唱時不喊唱,認識到氣息的作用,演唱時充滿感情。各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音色也很優美。這批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於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底子薄,對於音樂有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這些學生對音樂課喜歡,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也學不好。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差生分析: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四二拍,四四拍的拍號及其強弱規律。

  2、學生透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學會簡易的輪唱,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一些簡單的指揮手勢。

  3、透過欣賞,瞭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

  4、透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簡單的視譜能力,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本冊教材內容有:歌曲十課,每課還包括“音樂欣賞”、“器樂”、“動手動腦練習”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在一起。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視譜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瞭解中外傑出音樂家。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練習豎迪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初步的齊奏、合奏的能力。視譜:透過學習認識四二拍,四四拍的強弱規律。

  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做題目,完成練習。教學難點:欣賞中學生聽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學生演唱歌曲的技巧,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3、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一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4、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課堂教學時間,向課堂要效率。

  5、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6、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7、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8、根據本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9、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著重培養學生在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透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選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二、情況分析:

  1、四年級之前的歌曲都是單聲部歌曲,八冊出現了三首二聲部歌曲,唱二聲部歌曲比較困難,兩個聲部分別唱效果都不錯,而合在一起難協調統一,因此,要加強練習。

  2、在唱歌、視唱和聽音練習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每班還有四五個音樂上的後進生—五音不全者,我們要多給這些同學一些關心和愛心,使他們儘快地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高興地唱起來,儘快脫掉"樂盲"的帽子。

  3、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4、創作旋律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題,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多鼓勵、多表揚,對學生的作品多看優點,少說缺點,更不要批評,先讓學生敢想敢寫,再講述一些創作方法和發展旋律的方法,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軌道。

  三、教學任務:

  1、學會課本上的八首歌曲,透過歌曲的演唱,使學生更加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科學、愛大自然、愛生活。

  2、學會如下讀譜知識:弱起小節、速度記號、跨小節的切分音。

  3、認真完成課後的綜合訓練,透過練習逐漸提高學生的創作旋律、填寫旋律的能力,並逐漸學會辨別三和絃的和諧與否。

  4、上好欣賞課,透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在上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還要介紹世界著名音樂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事蹟,學習他們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

  四、工作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瞭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認真上課,課堂是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聽起來津津有味,學而不厭。

  3、積極參加組裡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大膽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裝置,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絡學生,經常徵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五、教學時間:

  時間 教學內容

  9月份 第一單元

  10月份 第二單元

  11月份 第三單元

  12月份 第四單元

  1月份 第五單元

  1月份 第六單元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各項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本屆四年級學生,共有七個班級含兩個民族班,七個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每班大約有20%--25%左右的學生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內向,也不敢表現自己,因此在今後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對於五音不全的學生,可多鼓勵他們參與用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以此來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八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林中的鳥聲”;第二單元“綠水江南”;第三單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五單元“環球採風”;第六單元“中國功夫”;第七單元“小小音樂劇”;第八單元“花的旋律”。每個單元包括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和了解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歌表演、集體舞、活動等。

  四、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延音線,學習四三拍的指揮手勢,並能在歌曲中運用。

  2.認識樂器嗩吶、竹笛,以及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並瞭解其音色。

  3.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風俗。

  4.能創編簡單的動作為歌曲伴舞。

  5.透過學習歌曲與欣賞,理解歌曲或樂曲所包含的小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學生透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來有感情地進行歌唱。

  2.透過學習本冊教材,培養學生能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的能力。

  3.透過音樂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情意目標: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四)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能力,自創打擊樂,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

  五、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進一步引導學生勇於參與各項音樂實踐,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一)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時,要適度而不誇張。

  (二)引導學生髮揮音樂想象時,注意鼓勵學生個人獨立的感受和理解。

  (三)透過學生自身體驗,培養學生舞蹈的創編能力。

  六、教學措施

  (一)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三)因材施教,課堂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

  (四)根據學校條件裝置,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認真組織舞蹈隊進行活動。

  七、教學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1、複習上學期所學內容。2、歌曲《採菱》。

  第二週:1、聽賞《採茶舞曲》。2、歌曲《柳樹姑娘》,附點四分音符、聽辨活動。

  第三週:1、歌曲《柳樹姑娘》二聲部合唱。2、聽賞《洪湖水浪打浪》。

  第四周:1、聽賞《漁光曲》。2、聆聽《國歌》四種形式。

  第五週:國慶節放假。

  第六週:1、唱《國歌》,聽《歌唱祖國》。2、歌曲《愉快的夢》。

  第七週:1、歌曲《愉快的夢》。2、聽賞《月亮光光》、《小夜曲》。

  第八週:1、聽賞《夢幻曲》。2、歌曲《哦!十分鐘》,2/4拍號。

  第九周:1、歌曲《大家來唱》3/4拍號,為圖配節奏。2、聽賞《乒乓變奏曲》。

  第十週:1、聽賞《陀螺》、《旋轉木馬》。2、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第十一週:1、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2、聽、唱《搖籃曲》(舒伯特),講4/4拍號。

  第十二週:1、聽兩首《搖籃曲》。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音名、變音記號。

  第十三週:1、歌曲《少先隊進行曲》,附點八分音符。2、歌曲《少先隊進行曲》。

  第十四周:1、聽賞《牧羊姑娘》、《小機靈的歌》。2、聽賞《回聲》,音樂知識:力度記號。

  第十五週:1、歌曲《友誼的回聲》。2、歌曲《友誼的歌聲》。

  第十六週:1、歌曲《山谷靜悄悄》。2、聽賞《羊腸小道》。

  第十七週:1、編創小品“到山谷去旅遊”。2、歌曲《盪鞦韆》。

  第十八週:1、聽賞《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2、歌曲《小孩世界》。

  第十九周:音樂會音樂複習

  第二十週:音樂期末測試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分析:

  從這個班級看,大多數學生對音樂很感興趣,而且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上課紀律好,舉手發言膽子比較大。特別是在歌曲演唱這一塊上,識譜能力較強,能夠按照音樂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這一群力量比較龐大,很有實力去帶動幾個樂感較差的學生。

  二、教學目標

  1、以音樂的美感感染學生,豐富的情感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2、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預技能:從“一拍”到各種音符時值,從單拍子到複拍子,從舞步到動作組合等等。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開發學生的形象能力、創造性思維潛質。始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既要面對全體學生,也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全書共12課,30課時,複習考試4教時。教材配有相應的光碟磁帶。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和鑽研《大綱》及教材,掌握樂理、聽音、練唱之間的聯絡,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兒童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點,透過音樂表現手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

  4.採用多種方法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激發興趣:故事匯入,聲情並茂的範唱,音樂遊戲,舞蹈,調動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5.組織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有計劃開展活動。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6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十一個單元,《春天》、《放牧》、《手拉手》、《長鼻子》、《跳起舞》、《咯咯噠》、《大海的歌》、《幸福生活》、《巧巧手》、《汪汪與咪咪》、《田野的風》教材對每一課,每一單元都儘可能地設定有意味的情境,這些內容都是有組織的聯絡在一起的,每個單元的內容由感受與鑑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與相關文化是教學的關鍵,也是基礎部分。每節課的音樂知識是學生最難掌握的部分,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讓學生透過實踐及各方面的興趣教學,來調動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五愛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得到健康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啟迪智慧,發展思維,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全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並初步接觸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

  學情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經過一個學期的音樂學習,學生對學習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有自己的見解。這對今後學習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必須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習,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要鞏固學生上學期學習的知識,並做好本學期的學習,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感情。

  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

  1、唱歌:揭示歌曲的藝術性,思想性,啟發學生音樂想象力,使其有感情的歌唱,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力教育,保護兒童嗓音,講解保護嗓音的方法,防止喊唱和用嗓過度。

  2、唱遊:培養學生節奏感,韻律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唱遊活動。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標準,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能夠提升音樂感受能力,也能夠提升創造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有三個班,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比較感興趣,上課也較認真,從整體水平來看,四年級3個班音樂程度都差不多,紀律較難抓,所以上課起來較累,這學期我將紀律制定些措施,這樣有待他們更好的學習。在學歌中,女生的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賞中,學生們根據音樂展開想象的能力還不夠好;但是欣賞簡短的歌曲時他們還是饒有興趣的,大多數能正確地說出歌曲的速度、力度與情緒。

  三、教材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認識切分音的多種形式,以及相應的節奏。

  2、能力目標:學生透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學會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簡單的指揮手勢。透過欣賞,瞭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瞭解各民族的音樂特點以及各民族的舞蹈特點。學習感受我國的國粹——京劇。

  3、情感目標: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透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簡單的視譜能力,能夠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教學措施

  1、從行為習慣養成開始,養成他們良好的常規與音樂素養,如:透過聽音樂進教室,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與課堂組織紀律。

  2、在唱歌時,鞏固呼吸不出聲、不聳肩,逐步做到音色統一,獲得自然而優美、明亮而圓潤的童聲。注意吸氣的方法,口形要正確,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發音,能按老師的手勢,整齊的歌唱。

  3、在教學中,透過各種樂器讓學生了解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還要讓學生認識小節、小節線、終止線和換氣記號。

  4、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受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視聽結合的機會,都給學生提問思考的時間。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8

  教學內容

  聽賞《小鳥,獅王》

  教學目標:

  1、喜歡聆聽小鳥與獅王等管絃樂曲,並能用自己的聲音或形體動作對音樂作出相應的反應;

  2、學唱《什麼動物出來玩》這首歌;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創造表演。

  教學重點:

  學會《什麼動物出來玩》這首歌曲。

  教學難點:

  讓學生根據歌曲重新創編歌詞。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準備:

  鋼琴、磁帶、獎品。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小動物嗎?那你們都說說自己喜歡什麼小動物?(學生髮言)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去森林玩一趟,好,現在出發。

  二、“森林探險”

  1、歌曲複習。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出發去森林做一次探險,你們注意呀,一路上會碰到很多動物,你們要仔細聽,猜猜是誰呀!好,下面我們唱著歌出發。

  (1)演唱《兩隻小耳朵》;

  (2)律動表演《我快樂》。

  2.聽音樂找動物。

  師:現在我們來到了森林的中心公園,這裡呀是小動物每天都要來集合的地方,現在他們都在朝這邊趕過來,你們仔細聽,第一個出場的是誰?

  播放音樂,聽辯動物的聲音。(小鳥-----輕鬆活潑獅子-----雄壯威武小貓-----輕柔俏皮大象-----低沉穩健烏龜-----笨重緩慢)

  3.說說你們都聽到了什麼動物?用動作模仿。

  4.小組比賽,看誰說的多。

  5.師:小朋友,你們說說在這些動物中,誰的聲音最大,誰的聲音最小呀?(小鳥和獅子)

  6.欣賞《小鳥》。

  師:這是一首選自童話音樂《彼得與狼》的選段,你們是不是感覺眼前彷彿浮現一隻千姿百態的小鳥。

  7.欣賞《獅王》。

  師:這是一首選自《動物狂歡節》的選段,你們是不是感覺眼前彷彿浮現一隻威嚴,令人恐懼的獅子?

  三、課堂小結。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傳統文化,學生們比較喜歡這門學科,但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孩子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基礎,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歡誦讀.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詞誦讀(一)、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文學巨匠(二)、詩詞誦讀(二)、文學巨匠(三)、傳統工藝、陶瓷藝術共十個單元,34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學重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4.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五、教學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良好情操。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

  1總體瞭解本學期內容。

  2 《古詩兩首》

  3《古詩兩首》

  4 《古詩兩首》

  5古城

  6塔

  7橋

  8樓閣

  9我當小導遊

  10屈原

  11李白

  12杜甫

  13蘇軾

  14關漢卿

  15曹雪芹

  16古詩兩首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0

  教材分析

  課程教材研究所、音樂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科書》,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初審透過,從2001年秋季起,在全國部分課程改革實驗區試用。

  四年級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讀譜知識、欣賞、器樂、視唱、聽音等。教材選編注重思想性、藝術性的統一,科學性和可行性。教材、體裁、形式、風格的多樣化,突出民族藝術音樂的地位。

  教學目的和要求

  A、唱歌教學

  1、提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教育。

  2、學習正確的歌唱姿勢和呼吸方法,自然圓潤地發聲,清晰地咬字、吐字。重視中聲區的發聲練習。

  3、注意音高、節奏準確;輪唱、二部合唱要求聲音和諧、均衡。

  4、保護兒童嗓音,防止喊唱和過度用嗓。

  B、欣賞

  1、培養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2、欣賞我國優秀的民歌、說唱、戲曲音樂唱段,初步接觸外國優秀音樂。

  3、介紹人聲分類和聲樂演唱形式,常見樂器和器樂演奏形式,及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

  4、介紹中外著名音樂家。

  C、識譜、視唱、聽音

  1、學習簡譜的識譜知識。

  2、透過模唱、聽辨、視唱和節奏練習,培養聽辨簡單節奏、音樂短句和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並培養主音樂感、調式感。

  教學重點

  1、能夠準確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咬字、吐字清楚、保持正確的口形,能隨教師要求整齊地開始和結束。

  2、認識課本中各種音樂記號,並能夠運用。

  課時分配計劃

  第一單元:5課時

  第二單元:4課時

  第三單元:4課時

  第四單元:5課時

  第五單元:2課時

  第六單元:4課時

  第七單元:3課時

  第八單元:2課時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習情況分析(知識、能力、學習習慣等)

  三年級共分2個班,其中男生多於女生。透過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已逐漸提高,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繽紛的世界充滿幻想。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和鑑賞力。

  總體來看,音樂素質較好的佔25%,較差的佔25%。而且女孩子比男孩兒更愛音樂,在教學中, 我將採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差生也不歧視,讓他們由易到難逐漸感受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發展,加強學生的表現力和感受力,對特長生加以培養,加緊轉化後進生,爭取學生全面提高,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教師要對學生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細心,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 力、審美力、創作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是三年級2個班的音樂教學。本冊教材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從教學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主要內容按聆聽、表演、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幾大塊安排,在聆聽方面著重傾向於聲樂作品,聆聽中外優秀作品,瞭解一些樂器的名稱及聲樂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學生個性發展,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並使所學知識在實踐和創作中得以運用和創新。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童年》。本課以“童年”為主題,安排了聆聽《捉迷藏》、《我們多麼幸福》和演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猶如四幅精緻多彩的畫面,表現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第二課:《草原》。本課以“草原”為主題,安排了聆聽《森吉德瑪》、《賽馬》和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四個作品,均與我國蒙古族民間音調音樂,透過本課的聽、唱、舞、奏、創作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一地區音樂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好夥伴》。本科安排了聆聽《同伴進行曲》、《我和你》,演唱《原諒我》、《噢!蘇珊娜》四首作品,反應的是朋友和夥伴之間珍貴的友誼。歡快、熱情的音樂體現了好夥伴之間的互相包容、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精神。

  第四課:《放牧》。本課安排了聆聽《牧民新歌》、《草原放牧》和演唱《老水牛角彎彎》、《放牛山歌》這四首作品,兩首欣賞的樂曲展示的草原風光、表現草原牧民的勞動和生活的情景,而兩首演唱歌曲則是以放牛為題材,充滿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和童年樂趣。

  第五課:《媽媽的歌》。母愛始終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本課的聆聽曲目《媽媽》、《媽媽寶貝》、《母親教我的歌》和演唱曲目《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都是表現這一類主題的歌曲。意在讓學生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懷念、感激之情,激發學生愛媽媽、愛長輩、愛祖國的感情。

  第六課:《四季的歌》。本課的四首作品分別是聆聽《雪花飛舞》、《櫻花》和演唱《四季童趣》和《捉迷藏》,這些作品表現了四季各個階段的多彩生活,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生活的情趣和熱愛。

  第七課:《鐘聲》。“鐘聲”能喚起人們無限的瞎想。本課的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鍾》、《靈隱鐘聲》和演唱曲目《美麗的黃昏》、《鐘聲叮叮噹》都是圍繞“鐘聲”這一主題而選編的中外不同風格的歌曲和樂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中不同意境額“鐘聲”效果。

  第八課:《豐收歌舞》。本課以“豐收歌舞”為主題,編排了演唱《桔梗謠》、《如今家鄉山連山》和聆聽《瀏陽河》、《海霞組曲》之《豐收》片段,讓學生演唱和聆聽不同風格特點的曲子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同的音樂作品,同時可以表現人們勞動和喜慶豐收時的愉快心情。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及歌曲唱遊戲的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本學期透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並且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4、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透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繼續鼓勵學生自信的進行演唱,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以及創造性。對歌曲中出現的簡單的音樂記號能夠認識,並能運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鑑賞能力,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等。

  五、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練習,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演唱。

  3、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且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課都要給學生留有練習時間,教師正確引導和處理。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拓展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

  6、透過律動和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素質。

  7、在音樂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等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1、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教學內容,努力處理好內容的濃度和廣度。

  3、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係,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10課,後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演唱”、“聽賞”“活動”等內容。在本冊中,歌曲內容健康生動活潑,體現了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指導學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礎上進行有關愛國主義的教以及體驗各種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音樂知識有:節奏的把握、人聲的分類、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學習和音樂家聶耳的故事等等。活動和音樂童話劇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透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更好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並達到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透過表演童話音樂劇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教益,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整冊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三、學生分析:

  1 學生人數多,不太易於管理,要有適當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 小學生好動,還有一部分學生頑皮,但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

  3 現在的小學生智力水平相對高,動手能力也較強。

  4 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5 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6 雖然已經是小學階段的第三年了,但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還是非常重要(正確的演唱姿勢、上音樂課的習慣、遊戲的規則等等)。

  四、教學目標:

  1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 透過欣賞優秀的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鑑賞能力。

  3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 培養學生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活動中運用樂譜。

  5 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6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友愛精神。

  五、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2)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

  2 演奏:能初步學習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聽賞:

  (1)瞭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4識譜:掌握各種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並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3

  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本學期教材編寫都有了很大的改動,因此音樂課將更加嚴格遵循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結合每單元出現的知識與技能,全方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還是原來自己的教學班級,共五個平行班。為此,針對四年級學生由於心理及生理的發展特點及自己的熟悉程度,教學中我要運用各種手段,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對於個別學生的表現要個別對待。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聲樂方面、器樂方面、欣賞視唱、節奏練習、表演等方面學生的素質能力,盡力幫助學生改掉以往上課的壞習慣,使音樂教學更加和諧、高效地完成。

  二、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絡,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歌唱祖國》、《家鄉美》、《快樂的校園》、《甜夢》、《童心》、《水上的歌》、《祝你快樂》、《龍里格龍》讓學生接觸並瞭解中國的幾首優秀兒童歌曲如《採一束鮮花》《童心是小鳥》《讓我們蕩起雙槳》都是比較優秀經典的。本冊教材還賦予濃郁的民族地方色彩教學內容,如欣賞《牧歌》《故鄉是北京》歌曲《盪鞦韆》《楊柳青》。另外傳統的中國京劇劇種內容在本冊教材也系統的出現於第八課,如歌曲《龍格里龍》《京胡》欣賞片段《幹灑熱血寫春秋》《夜深沉》。國外較經典的兒童歌曲也出現於本冊教材,可謂內容豐富多彩。 另外教材的編創與活動,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四年級時期的學習,在這個階段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知識與技能、發聲練習相比以前內容增多,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如:附點音符、拍號、連線等,均為今後的音樂學習做下伏筆,打下基礎。

  第1課《歌唱祖國》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採一束鮮花》,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2課《家鄉美》表演《楊柳青》《大雁湖》,欣賞《牧歌》《故鄉是北京》,感受我國各地極富特色的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對家鄉和民族民間音樂的無限熱愛之情。

  第3課《快樂的校園》表演《哦,十分鐘》《大家來唱》欣賞《乒乓變奏曲》《陀螺》《打字機》,感受音樂表現的課間、課餘生活的放鬆、快樂和有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良好情趣和品質。

  第4課《甜夢》 表演《愉快的夢》《月亮月光光》,欣賞《小夜曲》《夢幻曲》《旋轉木馬》,在音樂中體驗月夜帶給人們夢幻般的美好意境,激發音樂想象力,並學會用輕柔的聲音深情的表現這一特定情景。

  第5課《童心》表演《盪鞦韆》《童心是小鳥》,欣賞《節日舞》《山童》。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快樂有趣的童心世界,表達對童年生活的熱愛之情。

  第6課《水上的歌》表演《小螺號》《讓我們蕩起雙槳》,欣賞《劃龍船》《水上音樂》,感受音樂對《水上的歌》主題的表現,體驗音樂與生活、自然地交融關係。

  第7課《祝你快樂》表演《幸福拍手歌》《陽光牽著我的手》,欣賞《生日快樂變奏曲》《祝你快樂》,感受音樂傳遞友情,表達祝福的`主題和情緒,在音樂的感染下學會珍視友情,團結友愛。

  第8課《龍格里龍》表演《龍格里龍》《陽光牽著我的手》,欣賞《幹灑熱血寫春秋》《夜深沉》,感受體驗我國民族藝術中的“國粹”——京劇的音樂風格和韻味,培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

  難點:

  1、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即興創造活動

  2、樂理常識:附點音符、連線分類等教會學生領會、認識、掌握。發聲練習指導學生掌握聲音的力度變化、氣息控制及運用等。

  四、教學目的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3、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4、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能力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及要求

  1、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體驗並簡要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2、能夠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唱歌,有表情的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合唱,並能對指揮動作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自信、有表情的參與演唱,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4、能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獨立的或與他人合作完成每單元后的編創活動。

  六、教學措施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更好地感受、體驗音樂的美。本學期我將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針對四年級學生學習特點:

  1、採取對比聆聽、反覆聆聽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體驗,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在安靜的氛圍中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3、學習正確的歌唱姿勢和演唱技巧,引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演唱,避免喊唱。

  4、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視聽結合、聲像一體、資源豐富的優點,為教學服務。

  七、課時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欣賞《國歌》;學唱《國歌》

  2 欣賞《歌唱祖國》;學唱《採一束鮮花》

  3 學唱《楊柳青》;學唱《大雁湖》

  4 欣賞《故鄉是北京》;欣賞《牧歌》,複習

  5 國慶節

  6 學唱《哦,十分鐘》;欣賞《乒乓變奏曲》

  7 學唱《大家來唱》;欣賞《打字機》

  8 學唱《愉快的夢》;聽辨、創作

  9 學唱《月亮月光光》;欣賞《小夜曲》

  10 期中複習;學唱《盪鞦韆》

  11 學唱《童心是小鳥》;欣賞《節日舞》

  12 演唱《小螺號》;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

  13 複習歌曲;欣賞《水上音樂》《劃龍船》

  14 學唱《幸福拍手歌》;欣賞《祝你快樂》

  15 學唱《陽光牽著我的手》;欣賞《生日快樂變奏曲》

  16 學唱《龍格里龍》;欣賞《夜深沉》

  17 欣賞《幹灑熱血寫春秋》;複習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4

  一、學生狀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充套件,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他們已經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樂曲哼唱,同時也能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也能用自然得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二、總體目標

  以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為核心,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中,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舞臺”。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機會關注民族文化及多元的文化,獲得人文精神的薰陶。透過生動的有趣的內容、形式和背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教學進度安排

  1唱:《我愛我的家鄉》《美麗的黃昏》《藍天白雲》《朝景》。

  2唱:《捉泥鰍》《放風箏》《露一手》。

  3唱:《綠色的祖國》《彼得與狼》《森林水車》。

  4唱:《銀色的樺樹林》《卡農歌》《第一交響曲》。

  5唱:《採金秋》《恰利利恰利》《豐收歌》。

  6唱:《豐收之歌》《霍拉舞曲》《集體舞》。

  7唱:《我們的田野》《春到沂河》《露一手》。

  8唱:《田野的召喚》《紅蜻蜓》《美麗的村莊》。

  9唱:《小竹橋》《春筍》《小小竹排》。

  10唱:《跳柴歌》《月光下的鳳尾竹》《我的創造》。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發明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擔任了本年級一、四、五、六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學生基礎單薄,這個階段我會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後知識的銜接工作。我會採取多種方式戰略,協助學生自身熟練的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並要注意防止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邊玩邊學。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

  發聲訓練區域性: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充套件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歌曲的情感。

  3、唱堅持音時,聲音要豐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視唱、知識、練耳區域性:

  1、讀譜知識: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學習一個升號的調,熟悉G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和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3)、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4)、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誌;認識堅持音記號。

  2、視唱區域性:

  (1)、視唱在G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和中國保守五聲調式音階。

  (2)、練唱有增四、減五度旋律音程的練習曲。

  (3)、分二聲部練唱大小六度和聲音程(不講名稱)。

  (4)、在教師協助下:視唱在C調號和G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視唱有臨時升記號的單聲部歌曲;視唱4~8小節二聲部歌曲。

  (5)、劃拍視唱二、三、四拍歌曲。

  3、練耳區域性:

  (1)、使用C調號聽記二拍子的2~4小節單旋律。

  (2)、聽記2~4小節節奏。

  (3)、聽記和聲音程中的兩個音。

  欣賞區域性: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示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教學分析:

  四年級時期的學習非常重要。在這個階段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並自身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為今後兩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等,為今後的五線譜學習做好了伏筆。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沛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沛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溢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和扮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六、教學進度表

  周別 教學內容 課時

  第2周複習上學期的內容。 學習《採菱》 2

  第3周歌曲 《柳樹姑娘》 聆聽《漁光曲》 2

  第4周聆聽 《國歌》 扮演《國歌》 聆聽《歌唱祖國》 2

  第5周歌曲 《愉快的夢》 編創《愉快的夢》 2

  第6周歌曲 《哦,十分鐘》 《大家來唱》編創歌曲 聆聽《乒乓變奏曲》 2

  第7周聆聽 《旋轉木馬》《陀螺》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2

  第8周聆聽大提琴曲 《搖籃曲》管絃樂曲《搖籃曲》 歌曲《搖籃曲》 2

  第9周歌曲 《我是少年阿凡提》 創編扮演《我是少年阿凡提》2

  第10周歌曲 《小小少年》 音樂知識:和點八分音符、 歌曲《小機靈的歌》2

  第11周聆聽 《牧羊姑娘》 扮演《小機靈的歌》2

  第12周聆聽 《友誼的回聲》音樂知識:力度記號f p 聆聽《回聲》2

  第13周歌曲《山谷靜悄悄》扮演《山谷靜悄悄》 聆聽《羊腸小道》2

  第14周歌曲《盪鞦韆》扮演《盪鞦韆》 聆聽《山童》2

  第15周歌曲《小孩世界》 編創《小孩世界》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2

  第16周編創《真善美的小世界》歌曲《堆雪人》聆聽《瞻宮珠簾》2

  第17周舉辦《我身邊的音樂》活動 聆聽《鈴蘭》2

  第18周複習2

  第19 周 考核和學生自評2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小學音樂教育是向學生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音樂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的少年兒童,音樂教育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音樂的慾望。它對少年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對提高民族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的“四有”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以新課程標準和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最佳化教學環境,轉變教師角色,改變教學評價,使課堂教學符合現代課改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1、以審美為核心,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和人文素質得到整合發展。

  2、用歡樂、優美的歌聲來表現課本中的歌曲,培養學生的歌唱表演能力,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升和科學發展。

  3、透過音樂欣賞教學,使學生熟悉瞭解中外名曲和名家,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4、透過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如唱一唱、聽一聽、玩一玩等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5、加強豎笛教學的探索和教學,透過豎笛教學培養學生音樂視唱、練耳能力。

  三、情況分析:

  1、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有所提高,歌唱、音樂欣賞、綜合訓練等相關內容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2、大、小班學生的音樂能力差異較大。大班的歌唱能力有待提高。

  3、器樂進課堂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小班的豎笛教學要加強與其他相關內容的聯絡,切實起到音樂工具的作用。

  四、教學措施:

  1、轉變教師形象和角色,培養新型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喜愛音樂,喜愛上音樂課。

  2、發揮豎笛的學具作用,使學生的音樂素質真正得到提高。

  3、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4、積極發揮師生共同資源,使音樂課堂真正充滿著生機和活力,並在師生共同協作下完成教學。

  五、教學進度具體安排:

  1-2周:第一單元生活多美好

  3-4周:第二單元植樹好

  5-6周:第三單元心中的豐碑

  7-8周:第四單元小小畫家

  9-10周:第五單元動物樂園

  11-12周:第六單元海峽情

  13-14周:第七單元草原上的歌

  15-16周:第八單元我的中國心

  17-18周:總複習教學檢測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7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八課,每課還包括“音樂欣賞”、“器樂”、“動手動腦練習”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在一起。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視譜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學習用正確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演唱方法,能夠很好的表現歌曲的情感。欣賞:欣賞優秀的歌曲、樂曲、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瞭解人聲的分類和演唱形式,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瞭解中外傑出音樂家。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器樂:練習豎迪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初步的齊奏、合奏的能力。(本學期不做器樂教學的要求。)視譜:透過學習認識四二拍,四四拍的強弱規律。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思想已經有所成熟,總體來說,女生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學生們的唱歌習慣不是很好,喊唱的現象還比較多。他們的識譜能力很差,一首比較簡單的曲譜對他們來說也比較困難。而且我發現學生的節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時還不是很明顯,特別是跟音樂做動作時就算經過老師的反覆提醒、強調、練習還是會有很多的學生跟不上節奏。透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三、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不同型別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

  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透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遊戲並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奏。

  (2)能夠創作2——4小節的旋律。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等傳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主動參加社群或鄉村的音樂活動,並能與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3)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瞭解戲劇、舞蹈等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策略與措施:

  本學期我將針對四年級各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強調以音樂為本、注重情感體驗,在注重審美體驗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樑。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係,提倡民主教學,使學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豐富,使學生以充滿自信的態度迎接每一次的學習。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8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透過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最佳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大數的認識;角的度量;三位數乘兩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統計;數學廣角;總複習。以上各單元內容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數學思想方法)用數學四大領域。具體分析如下:

  1、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三個單元。以上三塊內容是小學階段整數教學的總結完善階段,因此,以上內容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

  2、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以上兩塊內容是小學階段系統學習幾何知識的開始。(第一學段學習的相關幾何知識基本是屬於直觀認識階段)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習對以後進一步學習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本冊教材的又一教學重點。

  3、統計與機率(數學思想方法)領域的知識包括統計;數學廣角兩個單元。統計主要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縱式和橫式)學會看懂複式統計圖並進行資料分析;數學廣角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用數學領域的內容主要放在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兩個單元之中,結合計算教學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簡單乘除應用題;積的和差、和差求積、求商應用題;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係)。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課時安排

  1、大數的認識——(11課時)

  2、角的度量——(4課時)

  3、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

  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6課時)

  5、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

  6、統計————(3課時)

  7、數學廣角——(4課時)

  8、總複習:(5課時)

  6、小學四年級美術第一學期教學計劃人美版四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一)主要內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製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

  知識和能力:

  透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個人的目標,抓住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點談本學期的具體措施(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創造性的培養、電教輔助教學、評價的改革、減負手段等)

  合作的學習方式:

  提倡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生做小老師的興趣及自學水平,也有利於優良班風的形成、發展;學生仍然按照上學期分好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合作與探究,合作作業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欣賞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蒐集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期準備,如: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採訪有經驗的家長等。橡皮泥雕課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材料,進行合作練習。而造型表現課、遊戲式活動方式的課業一定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透過集體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情感體驗。

  創造性的培養:

  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用美術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設計、製作能力。

  採取巧妙的設計提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變成人的主體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把發現、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美術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發展綜合實踐能力。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9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視譜能力,並有一定的運用能力。本學期可透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四年級的學生經過我這麼久和他們的接觸,我感覺到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對歌曲的喜好很明顯,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課本上歌曲不感興趣,甚至是說很難聽。我想適當的採取“貫通”的方法來調節這樣鮮明的對比。

  二、教學目標:

  1. 透過歌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爭做文明少年。

  2、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讓學生多唱歌、唱好歌,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4、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5、培養音樂感受於鑑賞能力。

  6、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7、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8、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基本任務: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型別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辯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音樂情緒與情感方面: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兒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隨著歌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透過律動或打擊樂器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音樂風格與流派: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三、教材重點難點: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識譜知識的學習。

  難點:透過適當的方式在快樂輕鬆的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可以避免學習理論的枯燥乏味性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真正學到知識。

  四、具體教學措施

  孩子們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充套件,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強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提升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1、寓教於樂,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

  2、教師深挖教材潛力,備好課,上好課,讓每節課都有一個閃光點。

  3、採取適當的方式讓孩子們既喜歡音樂更喜歡音樂課。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孩子們,在他們樂於接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2課時

  第二單元 3課時

  第三單元 3課時

  第四單元 3課時

  第五單元 3課時

  第六單元 3課時

  第七單元 2課時

  第八單元 2課時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0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宗旨。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重點訓練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為線索,圍繞“事物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和“事物的變化”,編排了“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種多樣的動物”、“聲音”、“資訊的傳遞”、“水的變化”、“蒐集資訊,讓我大開眼界”6個主題單元、53個活動。

  第1單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本單元由3課書組成,第1課“植物的身體”,主要讓學生觀察、指認植物的6大器官,並透過查閱和蒐集資料,讓學生知道植物各大器官的作用;第2課“根與莖的奧秘”是在觀察根的形態的基礎上,透過實驗來驗證根、莖的作用;第3課“神奇的葉片”則利用科學史激趣和引領,透過實驗研究和直接呈現知識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太陽與植物的關係,瞭解葉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

  第2單元(多種多樣的動物):本單元按“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由5課書組成。第1課“動物的特徵”先指導學生對“動物的身體結構有助於其生存”這一特徵作個初步瞭解,然後再分生活在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三個領域來具體研究動物的這一特徵,其中,第2課“水族的公民”側重研究身體結構對生活環境的適應,第3課“吃奶長大的動物”側重研究身體結構對獲取食物的適應,第4課“飛翔的精靈”側重研究身體結構對運動的適應,與此同時,透過每一課的學習再次體驗動物的多樣性;第5課“珍稀動物的保護”是進行單元總結,讓學生了解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

  第3單元(聲音):本單元由“辨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控制聲音”4課書組成。

  第4單元(資訊的傳遞):本單元由“資訊”、“書信和標誌牌”、“電報與電話”、“資訊時代”4課書組成,這是1個既與本冊訓練重點相關聯、又能體現科技史特色的單元。

  第5單元(水的變化):本單元由“不翼而飛的水”、“飛回來的小水珠”、“結冰了”、“水在自然界的迴圈”4課書組成。

  第6單元(蒐集資訊,讓我大開眼界):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蒐集資訊的方法和途徑之後,透過“恐龍之謎”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三、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能圍繞研究主題採用適當的途徑和方法蒐集資訊進行主動學習,能比較熟練地製作資料卡片和資料摘要等。

  嘗試探究動植物的身體結構與其所具有的功能之間的關係,逐漸從“認識是什麼”提高到“探究為什麼”。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提出可探討的問題,能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性解釋。

  嘗試自己制定簡單的實驗(如對比實驗)計劃,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覺察多次測量可以減小誤差,繼續學習透過觀察、實驗的方法採集資料,獲取有效資訊。

  能較好地進行合作學習,能描述與傳達事物的特徵,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尊重證據並逐漸養成及時摘記和妥善儲存資料的良好習慣

  3、科學知識

  能指認植物的6大器官並瞭解它們(重點研究根、莖、葉)的作用,從水、陸、空3個領域瞭解動物的共同特徵及其多樣性,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認識水的三態變化。

  知道蒐集資訊的多種方法和途徑。

  四、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透過一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五、教學措施

  1、以蒐集資訊的活動為載體,重點訓練學生接受式探究的相關技能,同時兼顧其它各項探究技能的提升。

  2、挖掘科技史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結合點,用多樣的呈現形式發揮科技史的教育功能,從不同的角度融入教材,充分發揮科技史的教育價值。

  六、教學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瞭解學情,常規教育。

  第二週《植物的身體》

  第三週《根與莖的奧秘》,《神奇的葉片》。

  第四周《動物的特徵》

  第五週《水族的公民》,《吃奶長大的動物》

  第六週國慶長假,休息。

  第七週《飛翔的精靈》,《珍稀動物的保護》,

  第八週《辨聽聲音》,《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第九周《控制聲音》,《資訊》。

  第十週期中考試

  第十一週期中考試總結,《書信和標誌牌》。

  第十二週《資訊時代》,第2、第3單元學習小結。

  第十三週《不翼而飛的水》,《飛回來的小水珠》。

  第十四周《結冰了》,《水在自然界的迴圈》。

  第十五週第5單元學習小結。

  第十六週《我們這樣蒐集資訊》,《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週第6單元學習評價,複習。

  第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第二十一週複習期末考查。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