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1

  觀看陳大慧老師講的《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後,感觸很深,同時也深感自己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觀看,重新接受聖賢教育,重新認識人類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這部紀錄片,透過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幫助今天的人們,認清楚、想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把已經混亂和顛倒的,善惡、是非、美醜、智愚的標準,通通糾正過來。

  在影片中陳老師講到《三字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卻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個人性,那個天性,那個人性是本善的,本來就是善的。善是什麼呢?純淨純善,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與生俱來就這樣。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杯清水,無色,無顏色,無味,無味道,無嗅,也無這個氣息,沒有氣味。透明的,這就像人性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樣的我們,現在卻面臨著重重“汙染”,翻開報紙,開啟網頁,天天充斥著我們視野的是:一件件罪惡的事件,一段段見不得光的醜聞,扭曲的價值觀,罪惡的金錢觀,老無所依,少無所養。為什麼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現在人們,精神文化卻如此的可怕。陳老師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讓他保持他這個純善的人性的話,他那個剛出生的時候、從孃胎裡就帶來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變了,特別是傳統文化匱乏的今天,人們脫離了聖賢教育,拋棄了世界觀、價值觀,放縱了自己,丟失了本性。受電視、網路、報刊雜誌、周圍的朋友,周圍人的錯誤的價值觀、不道德的價值觀的影響,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會噬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接受聖賢教育,改變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與自私自利,多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並且要拋棄一切雜念,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這一過程並不難,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接受正確聖賢教育,拋棄太多的物慾和金錢觀,一旦這教育恢復,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身心,絕對不難。現在的人慾望太重,每一個人都慾望熾熱,完全糊塗了,慾望把我們的心給包裹住了,像廚房裡的燈泡一樣,被油煙燻黑了,到最後到廚房開燈跟沒開燈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擦燈泡,先擦自己的燈泡,和諧自己的身心,擦一點亮一點,最後身心就光明瞭,一切罪惡、不和諧全都消失了。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2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個大概,透過這次的延津之行,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又有了新的認識,更深的認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永珍、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鍊,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浴火重生。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缺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透過學習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著,好好的活著,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著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裡。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藥全盤否定和摒棄的衝動,豈不痛哉?

  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淨許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為“老”,下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時也意味著“老人”要永遠在“孩子”之上才能稱之為“孝”,中國人講“以孝為先”,便可知國人對“孝”的重視,主要強調對父母,長輩的“孝”,強調長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賣身葬父”的傳說,還有“孔融讓梨”的故事,雖然強調的是禮貌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長幼有序”可見“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僅僅在古代,即便是在當代物慾橫流,充滿鋼筋水泥管的社會也同樣被看得很重要。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3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永珍、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鍊,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浴火重生。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器一樣機械地掃看著,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瞭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著,好好的活著,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著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侷限於自己的世界裡。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人內心的貪嗔痴,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侷限於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藥。但再好的良藥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藥全盤否定和摒棄的衝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現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藉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心嗎?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淨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蘊時,我們離佛家所說的無悲無喜、無慾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這晚輩後生尚不具備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始終相信人的處世之法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仁人義士以生命和實踐換來的寶貴財富,能夠承受的住這幾百年科學發展的考驗,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如今的中國社會,急需傳統文化匡時濟世。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4

  觀看陳大慧老師講的《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後,感觸很深,同時也深感自己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觀看,重新接受聖賢教育,重新認識人類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這部紀錄片,透過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幫助今天的人們,認清楚、想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把已經混亂和顛倒的,善惡、是非、美醜、智愚的標準,通通糾正過來。

  在影片中陳老師講到《三字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卻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個人性,那個天性,那個人性是本善的,本來就是善的。善是什麼呢?純淨純善,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與生俱來就這樣。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杯清水,無色,無顏色,無味,無味道,無嗅,也無這個氣息,沒有氣味。透明的,這就像人性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樣的我們,現在卻面臨著重重“汙染”,翻開報紙,開啟網頁,天天充斥著我們視野的是:一件件罪惡的事件,一段段見不得光的醜聞,扭曲的價值觀,罪惡的金錢觀,老無所依,少無所養。為什麼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現在人們,精神文化卻如此的可怕。陳老師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讓他保持他這個純善的人性的話,他那個剛出生的時候、從孃胎裡就帶來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變了,特別是傳統文化匱乏的今天,人們脫離了聖賢教育,拋棄了世界觀、價值觀,放縱了自己,丟失了本性。受電視、網路、報刊雜誌、周圍的朋友,周圍人的錯誤的價值觀、不道德的價值觀的影響,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會噬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接受聖賢教育,改變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與自私自利,多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並且要拋棄一切雜念,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這一過程並不難,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接受正確聖賢教育,拋棄太多的物慾和金錢觀,一旦這教育恢復,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身心,絕對不難。現在的人慾望太重,每一個人都慾望熾熱,完全糊塗了,慾望把我們的心給包裹住了,像廚房裡的燈泡一樣,被油煙燻黑了,到最後到廚房開燈跟沒開燈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擦燈泡,先擦自己的燈泡,和諧自己的身心,擦一點亮一點,最後身心就光明瞭,一切罪惡、不和諧全都消失了。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5

  我正式接觸佛教是從聽陳大惠老師的中華傳統文化論壇開始的,陳老師的第一講便是趨吉避凶——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他讓我從新認識到了道德,認識了人生規律,陳老師講到道是什麼?其實很簡單,道就是自然萬物執行的規律,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這個叫道,比如說早上太陽在東邊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蘋果一定要秋天結果。這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這個就叫道。什麼是德呢?按照自然規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這就叫德。現在有人說傳統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這是一種誤會。還有人說這個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講,一點不高深。秋天結蘋果,您覺得這個蘋果高深嗎,一點不高深。蘋果樹結果、老母雞生蛋,這有什麼高深的。自然大道,這個道,最樸實,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聽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傳統文化。它一點都不神奇,一點都不奧妙,非常通俗易懂,問題是現在沒有人講。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穫,所作所為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他就叫有德。這個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生活,不要破壞自然規律。

  今天我們的人變得很浮躁,變得很功利,我們已經失去了人的純樸的本質。這是個快節奏的社會,這是個強者的社會,因為什麼都需要競爭,社會需要強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樂,不論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名的,無名的,都活的痛苦。

  後來我初讀了了凡四訓,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過程,了凡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光是知命認命,聽憑命運的安排,那是消極而被動的。後來雲谷禪師對了凡說人的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而在後期了凡根據立命之學自強不息地改造命運,則是積極而有益的。他教導子孫後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照此實踐,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改變了原本被算定的命運,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怨天憂人不滿上天的不公平,卻不知道有些東西是命中沒有的是求也求不來的,有些東西是命中有的遲早會得到的。了凡先生沒有去怨天憂人,透過努力得到名利財富,那是遲早的事,如果我們沒有德行是不能獲得相匹配的東西的,因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學其實是博大景深的一門學問,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的,而佛學開導人對世界的認知,讓人知道富貴榮華只是過眼雲煙,開心是暫時的,痛苦也是暫時的,我們不能時時快樂開心,我們不可能永遠悲傷痛苦,一切都將過去。然後佛學教導人在思想上改變,教導人樂觀,不論是痛苦還是快樂,不論是富貴還是貧苦都是暫時的,世事無常,我們不可能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佛學告訴我們不因為快樂而興奮不已,也不要因為痛苦而悲傷,因為這是暫時的,遇到困難時要想這是暫時的,富貴時也要想這也是暫時的。佛教導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過錯,不要迷戀一時的快樂,不要遇到挫折就沮喪,我們要知道我們從來到世間開始就註定一切都是會離我們遠去的。

  我們只有捨得放下才會得到,捨得放下富貴德到智慧,捨得放下仇恨就會得到快樂,舍便是得,不捨便不得。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6

  觀看陳大慧老師講的《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後,感觸很深,同時也深感自己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觀看,重新接受聖賢教育,重新認識人類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這部紀錄片,透過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幫助今天的人們,認清楚、想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把已經混亂和顛倒的,善惡、是非、美醜、智愚的標準,通通糾正過來。

  在影片中陳老師講到《三字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卻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個人性,那個天性,那個人性是本善的,本來就是善的。善是什麼呢?純淨純善,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與生俱來就這樣。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杯清水,無色,無顏色,無味,無味道,無嗅,也無這個氣息,沒有氣味。透明的,這就像人性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樣的我們,現在卻面臨著重重“汙染”,翻開報紙,開啟網頁,天天充斥著我們視野的是:一件件罪惡的事件,一段段見不得光的醜聞,扭曲的價值觀,罪惡的金錢觀,老無所依,少無所養。為什麼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現在人們,精神文化卻如此的可怕。陳老師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讓他保持他這個純善的人性的話,他那個剛出生的時候、從孃胎裡就帶來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變了,特別是傳統文化匱乏的今天,人們脫離了聖賢教育,拋棄了世界觀、價值觀,放縱了自己,丟失了本性。受電視、網路、報刊雜誌、周圍的朋友,周圍人的錯誤的價值觀、不道德的價值觀的影響,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會噬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接受聖賢教育,改變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與自私自利,多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並且要拋棄一切雜念,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這一過程並不難,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接受正確聖賢教育,拋棄太多的物慾和金錢觀,一旦這教育恢復,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身心,絕對不難。現在的人慾望太重,每一個人都慾望熾熱,完全糊塗了,慾望把我們的心給包裹住了,像廚房裡的燈泡一樣,被油煙燻黑了,到最後到廚房開燈跟沒開燈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擦燈泡,先擦自己的燈泡,和諧自己的身心,擦一點亮一點,最後身心就光明瞭,一切罪惡、不和諧全都消失了。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範文 篇7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

  8月份,帶著一顆要真誠修身的心,走進了傳統文化推廣協會,似乎要在這裡尋求安慰似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失敗的一塌糊塗,四十多年了,始終要找一個突破口,洗滌自己的心靈。從生活到工作,始終不是自己滿意的狀態,怎樣改變現狀,讓自己可以活得輕鬆、活得幸福。萬千世界中,萬千種生活,哪一種適合哪類人,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數。

  埋頭讀《大學》、《中庸》、《孝經》、《論語》初步有了瞭解,儒家思想是何等的讓人敬佩,每一句話,反求諸己時的淚目,切膚之痛的反觀生活點滴,感嘆、再感嘆!完美人格的雛形孔子早已定論,現在的我們只是摒棄被汙濁的心靈,以修身為本的理念重活一次,直至終老,不留遺憾。

  信仰——真正瞭解了其內涵,標杆——真正瞭解了其風向。內心篤定外表祥和,也許是修身最高境界,精緻、幹練衣著得體、妝容乾淨,活出女人不一樣的生活。多讀書,氣自華,修煉成淡淡的女人,用優美的詩詞讚美身邊一切美好。做好媽媽、好妻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女性要柔美,要肯就下,似水一樣緩流,遇剛則繞。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事必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把聖人教悔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來,我真的很幸運,有幸學到傳統文化,曾經的有恃無恐狂妄等等,阻礙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萬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責任。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敬仰,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參考】相關文章: